洪万树
- 作品数:157 被引量:1,115H指数:19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中华乌塘鳢嗅觉系统孕酮受体的免疫细胞化学研究被引量:3
- 2011年
- 为了进一步探讨中华乌塘鳢[Bostrichthys sinensis(Lacépède)]感受性信息素(17α-P和17α,20β-P)的作用机制,以免疫细胞化学(SABC)法进行中华乌塘鳢嗅觉系统孕酮受体的免疫定位和数量分析。结果显示,孕酮受体免疫阳性细胞在性成熟中华乌塘鳢的嗅上皮、嗅神经和嗅球上均有分布,免疫阳性细胞数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嗅上皮、嗅球、嗅神经。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中华乌塘鳢嗅觉系统的孕酮受体免疫阳性细胞的数量与其性腺发育程度有关。性成熟雄鱼和雌鱼嗅上皮的免疫阳性细胞数量分别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1)高于性未成熟雄鱼和雌鱼;性未成熟鱼嗅神经上未发现孕酮受体免疫阳性细胞;性成熟雌鱼嗅球上的免疫阳性细胞数量显著高于性未成熟雌鱼(P<0.05)。本研究证实了硬骨鱼类嗅觉系统中存在孕酮受体免疫阳性细胞。
- 赖晓健洪万树王桂忠马细兰张其永王琼
- 关键词:中华乌塘鳢嗅觉系统孕酮受体免疫细胞化学
- 大弹涂鱼人工育苗验收会在厦门大学召开
- 1987年
- 厦门大学海洋系在厦门市水产研究所的协作下,于1986年5月开始进行大弹涂鱼人工育苗研究。
- 洪万树
- 关键词:大弹涂鱼人工育苗水产
- 雄性中华乌塘鳢贮精囊的结构与功能被引量:9
- 2004年
- 应用组织学、透射电镜及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研究了雄性中华乌塘鳢贮精囊的形态结构 ,并探讨其功能。结果表明 ,贮精囊是一对精巢的附属腺体 ,结缔组织隔膜将贮精囊分隔成为许多小室腔。被膜和隔膜中含有平滑肌纤维、毛细血管、成纤维和纤维细胞以及间质细胞。隔膜上排列单层上皮细胞 ,呈柱形、立方形或扁平形 ,生殖季节粗面内质网、管状嵴线粒体和高尔基复合体发达 ,上皮细胞顶部聚集许多无膜包裹的分泌颗粒 ,分泌后细胞器退化 ,胞质中出现大量的大空泡。成纤维细胞具有合成分泌胶原蛋白的结构特征。贮精囊中的间质细胞与精巢中的Leydig型间质细胞形态特征相似。在生殖高峰期不论贮精囊的近端、中央或远端均先后贮存大量的精子 ,混合在分泌物中 ,贮精囊不同小室的上皮细胞发育并不同步。精液加贮精囊液的实验表明 ,贮精囊液有助于增强精子活率和延长精子寿命 ,并能促进受精率的提高。贮精囊纤维丝状分泌物呈深紫红色的PAS阳性反应 ,提示分泌物为粘多糖蛋白 ,贮精囊液含有 17α羟孕酮、PGE2 和PGF2α,能体外诱发雌亲鱼产卵 。
- 张其永洪万树陈仕玺马细兰倪子绵
- 关键词:雄性中华乌塘鳢
- 应用一类功能肽调控大黄鱼金黄体色的方法
- 应用一类功能肽调控大黄鱼金黄体色的方法,涉及大黄鱼。方法为注射功能肽、浸泡功能肽或口服功能肽;注射功能肽:将α‑促黑素细胞激素溶于氯化钠浓度为0.65~0.90g/mL的生理盐水中,腹腔注射,大黄鱼体色明显由银白色转变为...
- 陈仕玺韩建洪万树
- 鲻鱼精子发生和形成的超微结构研究被引量:31
- 2001年
-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鲻鱼精子发生和精子形成过程 .结果表明 ,鲻鱼早期精巢有两种类型的精原细胞 ,即A型和B型 ,在B型精原细胞可见核旁有类核周体 (nuage) ,可视为精原细胞向初级精母细胞发育分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早期同源染色体配对明显可见 ,精子细胞之间存在着间桥联系 .鲻鱼成熟精子的特点是细胞核呈马蹄形 ,核凹较浅 ,核前端无顶体 ,核内染色质呈粗颗粒状 ,核膜与质膜之间有较大的空隙 .中段较短 ,近端中心粒和远端中心粒互相垂直 .精子尾部细长 ,横切面为典型的“9+ 2”双联微管结构 。
- 洪万树翁幼竹林君卓方永强戴燕玉
- 关键词:鲻鱼精子发生精子形成精子形成超微结构透射电子显微镜
- 加拿大的鲑科鱼类及其养殖技术被引量:1
- 1999年
- 洪万树
- 关键词:鱼类鲑科鱼类养殖技术鳟鱼人工繁殖
- 大弹涂鱼人工育苗技术研究被引量:10
- 1993年
- 前言大弹涂鱼 Boleophthalmus pectinirost-ris(Linnaeus)为暖水广盐性鱼类,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各省,栖息于港湾和河口潮间带淤泥滩涂及红树林区。该鱼食物链短,养殖成本低,投资较少,管理方便,鱼病少,易于养活,活鱼耐长途运输。鱼体虽较小(一般为10~15厘米),但肉味鲜美,富有营养,有滋补功效,深受浙、闽、粤、
- 倪勇张其永陈德富贝宏锦洪万树
- 关键词:大弹涂鱼人工育苗
- 中国主要海洋底层鱼类生物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被引量:18
- 2013年
- 回顾了中国海洋主要底层经济鱼类资源生物学的研究历史和科研成果,并重点叙述了带鱼、小黄鱼、大黄鱼和绿鳍马面鲀等重要经济鱼类资源生物学研究概况。概述的内容包括地理种群及其产卵群体的鉴别和划分、生活史型的演变、种群和群体结构、种群数量变动、年龄组成和生长特性、摄食习性、性成熟周期、性腺成熟指数(GSI)、产卵群体生殖力、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及洄游路线、资源量和渔获量、各种作业渔船的调整及其捕捞力量的限制措施等,并展望了中国海洋底层经济鱼类资源生物学研究的前景。
- 郑元甲洪万树张其永
- 大弹涂鱼土池育苗技术研究被引量:8
- 2006年
- 在总面积为3340m^2的4口土池(835m^2/口)进行大弹涂鱼(Boleophthalmus pectinirostris(Linnaeus))育苗试验研究。共放养1龄和2龄亲鱼11000尾,2004年5月16日~5月21日和5月31日~6月4日先后孵出两批仔鱼,每批次的孵化时间持续5~6d,共孵出仔鱼330×10^4尾。采用泼洒泥浆、接种轮虫、施肥、调节池水盐度和遮阳控制水温等方法进行仔稚鱼培育,土池育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初孵仔鱼经过34~53d的培育,共培育出幼鱼34.76×10^4尾,幼鱼平均全长23.1mm,平均体质量100.0mg,平均成活率10.5%。试验结果表明,大弹涂鱼亲鱼未经性激素注射能在土池洞穴内自然产卵孵化,采取合理的技术措施在土池中进行大弹涂鱼批量育苗是可行的。
- 叶启旺洪万树张其永江国强蔡珠金王昌各
- 关键词:土池育苗产卵孵化
- 斑节对虾幼体发育的有效积温、生物学零度和耐温实验研究被引量:10
- 1997年
- 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记录4组温度下斑节对虾溞状幼体和糠虾幼体的发育时间,运用数理统计方法计算出溞状幼体和糠虾幼体各期的有效积温及其生物学零度。溞状幼体和糠虾幼体6个发育期中,Z_2耐高温(39℃)的能力最弱,其余5个期无显著差异。在溞状幼体和糠虾幼体阶段,随着幼体的生长发育,耐低温(10—11℃)的能力逐渐提高。
- 洪万树刘昌欣
- 关键词:斑节对虾幼体发育有效积温生物学零度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