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温都苏

作品数:13 被引量:37H指数:4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膀胱
  • 9篇肿瘤
  • 8篇膀胱肿瘤
  • 7篇微小RNA-...
  • 7篇膀胱癌
  • 6篇反义
  • 5篇裸鼠
  • 4篇腺病
  • 4篇腺病毒
  • 3篇抑素
  • 3篇鼠模型
  • 3篇肿瘤抑素
  • 3篇裸鼠模型
  • 3篇TUMSTA...
  • 3篇病毒载体
  • 2篇重组腺病毒
  • 2篇组织化学
  • 2篇细胞
  • 2篇腺病毒载体
  • 2篇免疫

机构

  • 13篇吉林大学第二...

作者

  • 13篇温都苏
  • 13篇刘禄成
  • 8篇张明
  • 7篇李然伟
  • 5篇李志
  • 5篇魏巍
  • 4篇任明
  • 3篇朱德淳
  • 3篇郭航
  • 2篇范海涛
  • 2篇陈秀玲
  • 1篇梁新
  • 1篇战鹏

传媒

  • 5篇中国实验诊断...
  • 4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国际泌尿系统...
  • 1篇国际肿瘤学杂...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10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组腺病毒载体携带反义微小RNA-21对膀胱癌细胞生长的作用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探讨重组腺病毒载体介导的微小RNA-21(miRNA-21)反义寡核苷酸(ASOND)对人膀胱癌细胞株T24生长的影响。方法构建反向插入miRNA-2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rAV-miRNA-21),并用反义rAV-miRNA-21转染T24,即病毒载体用药组。采用噻唑蓝(MTT)法和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T24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情况。同时设对照组和空病毒组作为对比。结果 rAV-miRNA-21用药组、对照组和空病毒组T24细胞的增殖率分别为(37.1±6.8)%(、95.7±5.8)%(、86.3±7.5)%;凋亡率分别是(31.6±4.7)%(、8.4±2.9)%(、7.3±4.6)%。用药组的增殖率和凋亡率分别与对照组和空病毒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与空病毒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反义miRNA-21重组腺病毒载体转染T24细胞可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增加细胞凋亡,进而抑制膀胱癌细胞生长。
朱德淳李然伟刘禄成温都苏魏巍
关键词:膀胱肿瘤微小RNA-21重组腺病毒
反义miRNA-21/rAV-Tumstatin病毒载体对裸鼠膀胱癌生物学行为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反义miRNA-21/rAV-Tumstatin病毒载体对裸鼠膀胱癌生长及转移的影响。方法通过构建裸鼠原位膀胱癌移植瘤模型并灌注携带基因的腺病毒载体,观察肿瘤生长及盆腔淋巴结转移情况,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细胞增殖和凋亡指数。结果肿瘤大小:治疗组为(14.60±5.31)mm2,对照组为(58.92±7.16)mm2,两组比较P<0.01;肿瘤细胞增殖率:治疗组为41.30%,对照组94.70%,两组相比P<0.05;凋亡指数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是30.18和9.53,两者比较P<0.05;治疗组5只中无一只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而对照组3只出现转移(60.0%),两组比较P<0.01。上述各项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反义miRNA-21/rAV-Tumstatin病毒载体对人膀胱癌裸鼠原位移植瘤具有良好的靶向性,能够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加速肿瘤细胞凋亡,遏制实验性裸鼠膀胱移植癌模型的生长转移,从而为该载体用于人类膀胱癌的治疗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李然伟魏巍刘禄成温都苏陈秀玲
关键词:裸鼠模型
腺病毒介导反义微小RNA-21对裸鼠膀胱癌生长的抑制作用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观察腺病毒介导反义微小RNA-21对裸鼠膀胱癌移植瘤的杀伤效应及毒性反应。方法裸鼠膀胱接种人膀胱癌细胞株T24建立裸鼠膀胱癌移植瘤模型,经尿道膀胱内灌注重组腺病毒,自灌注始,每7 d测肿瘤体积,实验结束后处死裸鼠分离瘤体测量体积大小,噻唑蓝(MTT)比色法和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分别检测肿瘤细胞增殖率和凋亡指数,常规病理学和生化检查评价肝肾毒性反应。结果治疗组裸鼠肿瘤比未用药对照组生长明显缓慢,自实验对照的第1天算起至28 d实验结束处死裸鼠剥离出肿瘤,治疗组肿瘤体积显著小于未治疗组(P<0.05),两组间肿瘤细胞增殖率和凋亡率指数也存在显著差异(P<0.01);常规HE组织细胞染色病理检查以及血化验结果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腺病毒介导的反义微小RNA-21在对裸鼠膀胱癌移植瘤生长发挥良好抑制作用的同时,对裸鼠肝肾无明显毒性反应,提示将微小RNA-21作为临床膀胱癌的靶向基因治疗可能具有一定价值。
李志刘禄成温都苏梁新郭航张明陈秀玲
关键词:微小RNA-21裸鼠
反义微小RNA-21对人膀胱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探讨微小RNA-21(miRNA-21)反义寡核苷酸(ASOND)对人膀胱癌细胞株T24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为膀胱癌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脂质体介导的反义寡核苷酸(AS-miRNA-21)转染T24细胞,设转染无义序列组、对照组和AS-miRNA-21转染组,采用蛋白印迹(Western blotting)检测转染细胞miRNA-21表达水平,噻唑蓝(MTT)比色法和流式细胞仪(FCM)分别检测转染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情况,转染无义序列组、对照组分别与AS-miRNA-21转染组比较。结果:经过转染AS-miRNA-21的T24细胞miRNA-21表达水平下降,细胞增殖能力受抑。AS-miRNA-21组T24细胞增殖率为53.6%,转染无义序列组T24细胞增殖率为92.5%,对照组为100%;相对应的凋亡率分别为13.8%、1.9%和2.7%。上述3组间T24细胞的增殖率、凋亡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反义miRNA-21对人膀胱癌细胞T24具有抑制增殖和促进凋亡的作用,抑制miRNA-21表达有望成为膀胱癌基因治疗的有效方法。
张明魏巍刘禄成李志温都苏
关键词:膀胱肿瘤微小RNA-21反义寡核苷酸类
rAV-Tumstatin病毒载体构建及其生物活性检测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腺病毒携带肿瘤抑素(rAV-Tumstatin)对人膀胱癌T24细胞株的影响与作用,为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构建rAV-Tumstatin并感染人膀胱癌T24细胞株,将细胞分为rAV-Tumstatin组、rAV-MCS空病毒组和空白对照组,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和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分别检测感染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情况。结果:rAV-Tumstatin既可以稳定感染T24细胞也可以在该细胞内表达携带的外源基因EGFP。TUNEL法检测,rAV-Tumstatin组细胞凋亡率为32.9%,rAV-MCS空病毒组和空白对照组分别为13.5%和6.7%,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MTT比色法检测T24细胞株的增殖生长能力,rAV-Tumstatin组G0/G1期60.3%,S期17.4%,G2/M期21.5%;空病毒组G0/G1期45.2%,S期29.5%,G2/M期24.8%;对照组G0/G1期43.7%,S期32.8%,G2/M期23.7%。3组间各细胞周期细胞增殖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rAV-Tumstatin能抑制膀胱癌T24细胞株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对膀胱癌基因治疗的研究具有一定的价值。
任明刘禄成魏巍李志张明温都苏
关键词:膀胱肿瘤重组腺病毒肿瘤抑素
微小RNA-21和肿瘤抑素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的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膀胱癌中微小RNA-21和肿瘤抑素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SABC法对98例膀胱癌患者分别进行微小RNA-21和肿瘤抑素的免疫组化染色,其与肿瘤临床分期和细胞分级间的关系及微小RNA-21和肿瘤抑素在瘤细胞中的共表达情况。结果膀胱癌患者中微小RNA-21和肿瘤抑素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69.4%和43.9%。与浅表性和分化较好的膀胱癌相比,侵袭性和分化差的癌细胞中微小RNA-21表达上调明显,而肿瘤抑素表达则显著下调,组间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68例患者存在微小RNA-21和肿瘤抑素共表达,两者之间呈负相关(P<0.05),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小RNA-21和肿瘤抑素共表达失调可能促进膀胱癌的发生发展,抑制微小RNA-21表达,上调肿瘤抑素水平有希望成为有效治疗膀胱癌的一种新方法 。
李然伟任明刘禄成温都苏李志郭航
关键词:膀胱肿瘤微小RNA-21肿瘤抑素
缺氧诱导因子-1α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30例新鲜的膀胱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和15例正常膀胱组织检测HIF-1α的表达情况,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30例膀胱癌组织中23例(76.7%)呈阳性表达,而15例正常膀胱组织中仅1例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F-1α蛋白的高表达可能与膀胱癌的发生、发展和复发有关。
李然伟任明张明温都苏刘禄成
关键词:膀胱肿瘤缺氧诱导因子-1Α免疫组织化学
膀胱癌相关miRNA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0年
微小RNA(miRNA)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内源性单链小分子非编码蛋白质的RNA,长度约为21~25个核苷酸,可特异性识别靶mRNA的3,-非翻译区(3,-UTR)并与之结合,引起靶mRNA的降解或翻译抑制,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表达和细胞活动,与个体发育、干细胞分化和疾病发生密切相关。近年研究发现,miRNA在包括膀胱癌在内的人类多种肿瘤细胞中表达异常,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作用,其差异表达可作为肿瘤诊治的新靶点。本文就膀胱癌相关miRNA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刘禄成朱德淳温都苏
关键词:膀胱肿瘤RNA
反义微小RNA-21基因治疗改善膀胱癌化疗敏感性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前景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建立裸鼠原位膀胱癌移植瘤模型,探讨反义微小RNA-21(miRNA-21)腺病毒载体+化疗药物丝裂霉素C(mitomycinC.MMC)对裸鼠膀胱癌发生、发展及转移的作用,为评价基因治疗改善膀胱癌化疗耐药性的策略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分别用携带反义miRNA-21载体+MMC和单独使用携带反义miRNA-21载体或MMC经尿道膀胱灌注治疗成瘤裸鼠,观察肿瘤生长及盆腔淋巴结转移情况,同时应用二苯基溴化四氮唑蓝(MTT)法检测瘤细胞的增殖,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测定瘤细胞的凋亡。结果 MTT法检测结果显示,联合用药组,反义miRNA-21组和MMC组细胞的增殖率分别是25.6%±6.9%,50.4%±8.3%,37.9%±2.8%,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UNEL法测定结果提示:瘤细胞凋亡率依次为:联合用药组(81.5%±6.1%),反义miRNA-21组(49.5%±7.3%),MMC组(56.8%±3.9%),组间比较P<0.05。联合用药组10只成瘤裸鼠中无一只出现盆腔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零,而单独应用载体或化疗组各发生4只转移,转移率为40%(4/1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基因治疗+化疗联合治疗人膀胱癌裸鼠原位移植瘤的策略明显优于只用基因或化疗的单一治疗方法。
张明范海涛李然伟温都苏刘禄成
反义miRNA-21/rAV-Tumstatin腺病毒载体对膀胱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2012年
目的探讨反义miRNA-21/rAV-Tumstatin腺病毒载体双靶向治疗对裸鼠原位膀胱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应用携带反义miRNA-21/rAV-Tumstatin的载体经尿道膀胱灌注治疗移植癌,采用二苯基溴化四氮唑蓝(MTT)法测定瘤细胞的增殖,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瘤细胞的凋亡。结果 MTT法检测结果显示,反义miRNA-21,rAV-Tumstatin和联合应用组细胞的增殖率分别为48.7%±6.2%、35.8%±9.4%和27.8%±3.7%,均明显低于对照组(92.8%±7.4%,P<0.01)。TUNEL法检测结果提示,四组的瘤细胞凋亡率依次是:联合用药组(79.3%±4.1%),反义miRNA-21组(51.2%±7.5%),rAV-Tumstatin组(57.8%±6.9%),对照组(8.3%±2.6%),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用载体分别治疗的三组成瘤裸鼠的肿瘤生长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但是联合应用组肿瘤生长更缓慢,与另外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自28 d始其肿瘤生长几乎处于停滞状态。结论反义miRNA-21和rAV-Tumstatin单独应用虽也能不同程度地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从而遏制膀胱癌细胞生长,但针对致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双位靶向用药,疗效显著优于单一用药,也更接近理想治疗。
温都苏刘禄成魏巍李志郭航张明
关键词:微小RNA-21肿瘤抑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