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美
- 作品数:15 被引量:140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海相油气勘探前瞻性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准噶尔盆地准东滴水泉组烃源岩生烃物理模拟研究被引量:9
- 2003年
- 准噶尔盆地东部乌伦古坳陷石炭系暗色泥岩的生烃潜力对这一地区开展勘探十分重要。热压模拟生烃实验是评价烃源岩的有效手段,对滴水泉剖面石炭系暗色泥岩进行的生烃模拟表明,模拟温度达到360℃时产油率迅速降低到21.61mg_(烃)/g_(有机碳),其残余生烃能力中等,演化阶段处于生油窗底部;390℃时累计烃类气体产率178.55mL/kg_(岩石),达到较好气源岩标准,气体产物中甲烷体积含量占烃类气体的90%,已进入干气演化阶段;原始生烃能力较大,是准东地区一套有利的烃源岩。模拟气的同位素分析认为属混合偏腐殖型气,对应的有机质类型应该为Ⅱ_2型。
- 徐兴友朱日房王岫岩王先美
-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生烃潜力
- 沂沭断裂带晚白垩世—早古新世左行走滑的低温年代学约束被引量:20
- 2007年
- 沂沭断裂带晚白垩世地层中保留大量的左行压剪的几何学与运动证据,左行活动时限为晚白垩世—古近纪。取自4条主断层的不同部位断层泥及断层碎裂岩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远小于周围未发生变形的地层年龄,构造活动使得断层带物质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完全退火。通过相关软件对不同磷灰石裂变径迹数据模拟,显示在70-60Ma前及约10Ma开始出现快速抬升(冷却)。综合分析认为,沂沭断裂在70-60Ma经历过较大规模左行挤压活动。约10Ma的快速抬升事件,具有区域性,可能与青藏高原约10Ma的快速伸展有关。
- 王先美钟大赉张进江季建清王雪松
- 关键词:沂沭断裂带磷灰石裂变径迹左行走滑冷却历史
- 延吉盆地断层侧向封闭性研究被引量:6
- 2003年
- 延吉盆地勘探过程中,多数圈闭上钻井有油气显示,但见工业油气流井甚少,究其原因,盆地中圈闭大多是断块、断鼻和断背斜,断层封闭性是圈闭是否成功的关键。利用断层两盘砂泥对接概率计算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延吉盆地大拉子组一、二段断层的侧向封闭性,认为延吉盆地大拉子组一、二段断层侧向封闭性是很复杂的,盆地边界的断层侧向封闭性较好的断层较少,只有盆地的边界断层较好,东区断层的封闭性明显好于西区。断层侧向封闭控制了天然气的聚集成藏。
- 庞庆山齐玉林王先美
- 关键词:延吉盆地断层
- 砂岩孔隙度简易计算模式
- 2013年
- 通过测试砂岩密度与孔隙度间的线性相关性,寻求计算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三叠系延长组砂岩孔隙度以及划分其类型的有效途径。统计、对比不同种类测井数据发现,声波时差、密度、中子孔隙度等均与岩石密度有关;当孔隙度大于10%时,声波时差与孔隙度呈相对陡倾角度的线性相关,而当孔隙度小于5%时却呈指数关系。孔隙度与声波时差曲线间相关性的建立使测井识别有效储层变得简单而直接,基于多井统计、分析建立的砂岩声波时差与其孔隙度的关系模式真实有效。
- 何彬谭学群洪太元王先美
- 关键词:岩石密度孔隙度声波时差延长组鄂尔多斯盆地
- 利用磷灰石裂变径迹约束脆性断裂活动的时限被引量:11
- 2008年
- 本文通过鲁西隆起区、沂沭断裂带不同性质断裂构造解析,并对其构造带及构造带两侧未变形地层进行野外样品采集、测试、分析的实例总结,认为利用磷灰石裂变径迹低温测年技术,辅助以样品磷灰石裂变径迹冷却史模拟分析,可以直接对地质体不同性质断裂活动的时间进行约束.鉴于磷灰石裂变径迹对低温特殊的敏感性与反映温度区间的局限性,利用该方法约束断裂时限时,需注意包括野外采样等多个环节,需要结合大量的区域地质资料综合分析,必要时要辅助以其他同位素测年手段进行综合约束,以获得断裂活动的可靠信息.
- 王先美钟大赉王毅
- 关键词:磷灰石裂变径迹脆性断裂构造带热年代学
- 应用裂变径迹不同模式约束岩体冷却史的初步探讨-以滇西独龙江岩体为例被引量:10
- 2008年
- 在利用磷灰石裂变径迹热年代学方法来约束岩体冷却史的应用中,由于地质条件和磷灰石退火性质的限制,表观年龄往往不能直接代表特定地质事件的时间.利用封闭径迹的长度直方图模式和高程-年龄模式可定性地反映出岩体冷却史是否遭受过干扰.平均径迹长度-年龄(或香蕉图)模式、径迹年龄谱模式以及反演模拟在某种程度上可用来限定地质过程中冷却启动的时间.然而,对于多阶段的冷却史,模式和模拟分析的不确定性仍较显著,对早期时限的定量揭示仍是研究和应用中的一个难点.只有结合多种方法、模式和模拟的运用并考虑地质背景才能较清晰地约束岩体的冷却历史.
- 雷永良龚道好王先美钟大赉王雪松张进
- 关键词:裂变径迹冷却史
- 准噶尔盆地东北缘构造特征、演化及与油气的关系被引量:13
- 2002年
- 通过“建造”与“改造”特征的综合分析,划分了准噶尔盆地东北缘的构造带:早古生代(O_(1-2)陆缘逆冲带;晚古生代(D_1)混杂岩浆碰撞带;晚古生代(D_1)火山岩浆岛弧挤压带;晚古生代(D_(2-3))弧后盆地褶皱带;晚古生代(C_1—P_2)陆缘盆地褶皱带以及中生代前陆盆地平缓背斜带等6个构造带。自古生代以来,曾发生了两次拉张-碰撞(闭合)-推覆的演化过程,均表现为“北挤南拉”和“北老南新”的构造迁移,直到二叠纪末期,相当于晚海西期构造运动,全区发生大规模褶皱变形和挤压推覆。最后依据构造特征和演化分析结果,笔者建议在双井子陆缘盆地褶皱带等具备良好石油地质条件的有利油气区做进一步工作。
- 姜耀俭杨丙中王岫岩李延平王先美
-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拉张推覆含油性石油地质条件
- 鲁西地区沿寒武系/太古宇不整合面滑脱构造的主要特征及形成机制被引量:33
- 2007年
- 郯庐断裂带以西的鲁西地区,寒武系/太古宇不整合面改造成为构造滑脱面,滑脱面上发育碎裂岩和动力变质岩。滑脱面上盘的寒武系底部产生强烈的构造变形,褶皱和破碎带发育;滑脱面之下的太古宇构造变形以劈理和裂缝为主,岩石破碎。构造滑动使露头区寒武系底部地层有不同程度的缺失,济阳坳陷南缘则出现地层重复现象。从地层缺失到褶皱产生再到地层重复是滑脱构造逐渐演化的结果。^40Ar-^39 Ar、K—Ar、锆石和磷灰石裂变径迹数据分析表明:滑动的主要时期在早白垩世中-晚期(距今130~110Ma)和中始新世(距今43~37Ma)。各种构造指向标志表明滑动的方向以向北、北北西和北北东为主。滑脱构造是低角度的伸展构造,其机制与华北东部晚中生代的构造变革和新生代以来印度-欧亚板块碰撞、太平洋板块俯冲方向和速度的变化密切相关。
- 李理张进江钟大赉王先美
- 关键词:滑脱构造不整合面
- 变质与变形相互作用和关系及其在滇西强烈汇聚区断裂带变质变形研究中的应用
- <正>大量野外和实验室研究工作表明,岩石中同期变质作用与变形作用有着密切的联系。当岩石遭受变质作用时,由位错、扩散和重结晶机制联合控制的变形也会随之发生。变质与变形相互影响和制约,形成一种反馈同路:各种尺度的变形会直接或...
- 龚道好雷永良王先美
- 文献传递
- 西藏比如盆地下白垩统烃源岩特征被引量:4
- 2012年
- 比如盆地下白垩统多尼组以海陆过渡相沉积体系为主,发育典型三角洲相沉积构造。通过对残留盆地不同部位观测点数据统计、样品测试与分析,认为多尼组烃源岩累计厚度巨大,有机质类型以Ⅱ1型与Ⅲ型为主,有机质丰度较高,TOC主峰分布在0.40%~1.20%;有机质Ro主峰分布在2.00%~5.00%,处于高—过成熟演化阶段。对多尼组烃源岩热演化指标Ro偏高的原因进行探讨,初步认为特提斯构造域独特的构造演化背景下,中生界的褶皱、堆垛加厚,以及燕山期—喜马拉雅期岩浆、热液等方面作用引起的中生界区域变质作用与局部构造变质作用,是导致中生界有机质高演化及其出现演化程度地区性差异的重要因素。由此提出,青藏高原油气勘探与评价应注重喜马拉雅期构造演化对油气富集与保存的研究。
- 王先美郑和荣王毅祁开令伍新和
- 关键词:中生界有机质丰度有机质成熟度有机质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