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存
- 作品数:55 被引量:356H指数:12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比较研究纳米炭示踪剂在低位直肠癌淋巴结清扫及病理检查中的价值被引量:31
- 2008年
- 目的研究纳米炭淋巴示踪剂在低位直肠癌手术淋巴结病理检查中的价值。方法60例腹膜返折及其下方的直肠癌,随机分为常规与纳米炭病检组2组,比较2组淋巴结检获情况。结果2组共计检获淋巴结1070枚,其中纳米炭组平均为(20.2±4.9)枚/例,显著高于常规病检组(15.4±6.8)枚/例,P=0.003。纳米炭组检获更多微小淋巴结(P=0.029),炭着色淋巴结癌转移检出率更高(P=0.000)。2组检获淋巴结均以沿直肠上血管及其分支分布为主。结论纳米炭示踪剂提高了淋巴结检获率,确保了病理检查的准确性;直肠系膜内淋巴结主要沿直肠上血管及其分支分布,证实了TME手术的廓清效果。
- 于永扬王存郑阳春舒晔杨烈周总光
- 关键词:直肠癌淋巴结纳米炭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肛肠外科·结直肠外科快速流程临床指南(四)被引量:21
- 2009年
- 李立汪晓东舒晔于永扬王存王自强王天才周总光
- 关键词:结直肠外科管理流程
- PPARδ基因RNA干扰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稳定干扰结肠癌细胞株KM12C的建立被引量:2
- 2010年
- 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病死率正逐年递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活化受体δ(peroxisome pro1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δ,PPARδ)是结肠腺瘤性息肉基因通路的下游靶标,很可能参与了大肠癌发病机制。然而,目前对该基因在大肠癌中的功能尚未阐明。本实验采用慢病毒三质粒包装系统构建特异靶向人PPARδ基因的RNA干扰(RNAinterference,RNAi)慢病毒载体,用以建立PPARδ基因稳定沉默的结肠癌细胞株。测序证实,成功构建编码表达PPARδ短发夹结构RNA(sh-PPARδ)的慢病毒载体pLVshPPARδ以及对照载体pLVControl。病毒载体转导结肠癌细胞株KM12C后,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术(fluorescence-activated cell sorting,FACS)证实细胞转染效率>90%,RT-PCR测定实验组KM12C细胞PPARδ的mRNA表达比未处理细胞下降70%,对照组与未处理细胞无显著差异。Western blot显示实验组PPARδ蛋白表达量比未处理细胞明显下降,对照组与未处理细胞无显著差异。结果显示成功构建特异靶向人PPARδ基因的RNAi慢病毒载体,并成功建立PPARδ表达稳定干扰的人结肠癌细胞株KM12C,为PPARδ在大肠癌中的功能研究提供了新的细胞模型。
- 蒋小杨烈周总光李园王玲于永扬王存
- 关键词:结直肠癌RNA干扰慢病毒
- 直肠癌系膜环周切缘癌浸润规律研究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 研究直肠癌直肠系膜环周切缘(circumferential resection margin,CRM)状况及其预后价值。方法采用大组织切片,对62例全直肠系膜切除(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手术标本进行研究,并对62例患者随访4—60个月。对环周切缘癌浸润(circumferential resection margin involvement,CRMI)的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术后复发情况、累积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分析及Log rank检验。结果12例标本存在CRMI,4例标本观察到直肠系膜阳性切缘;CRMI与直肠癌分化程度[P=0.015,Exp(B)=0.131]、淋巴结转移状况[P=0.013,Exp(B)=7.488]相关,与肿瘤位置无关(P=0.246);CRMI病例术后局部复发率、总体复发率均高于环周切缘无癌病例(P值分别为0.002,0.000),其无病生存率、总体生存率均低于环周切缘无癌病例(P值分别为0.000,0.003)。结论CRM应该作为直肠癌术后病理学检查的常规指标,CRMI多提示进展期、高度恶性肿瘤,按照TME原则手术可望减少CRMI发生率,CRMI病例预后较差。
- 于永扬王存周总光舒晔杨烈李立
- 关键词:直肠肿瘤病理学外科手术复发生存率
- 成人骶前肿瘤的外科诊治体会(附10例报告)
- 2013年
- 目的:探讨成人骶前肿瘤的手术入路及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至2011年之间诊治的10例成人骶前肿瘤患者资料,并结合文献分析。结果:10例肿瘤均获完整切除,5例经骶尾部切除,4例经腹入路切除,1例经腹膜外入路切除。无围手术期死亡,无排便异常、大出血等并发症。经随访2~4年,术后仅1例粘液性脂肪肉瘤患者局部复发。结论:对骶3平面以下、直肠指捡可触及肿瘤1半以上者可经骶尾部切除,位置较高、肿瘤较大者宜行经腹入路。术前准备及术中手术技巧对于获得满意的手术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 马钦王存孟文建刘勇于永扬杨烈周总光
- 关键词:骶前肿瘤手术入路手术技巧
- 直肠癌系膜切缘和盆腔侧方转移规律的研究及生存分析被引量:12
- 2006年
- 目的研究直肠癌系膜切缘和盆腔侧方转移的规律,为合理施行外科手术提供病理学依据。方法运用大组织切片技术,研究62例手术标本,并分析随访资料。结果有8例(12.9%)标本判定为环周切缘肿瘤浸润(CMI),其术后无病生存率低于切缘无肿瘤者(P=0.003)。12例(19.4%)标本存在盆腔侧方区域肿瘤转移,其中有8例(66.7%)为单一区域受累,4例(33.3%)为多重区域受累;术后无病生存率低于直肠系膜转移及无转移者(P=0.026)。本组盆腔侧方区域肿瘤转移中以直肠中动脉根部受累率最高(6/12,50.O%),其次为髂内动脉部(4/12,33.3%)和闭孔动脉区(3/12,25.0%)。结论直肠系膜CMI和盆腔侧方癌转移对直肠癌患者的术后生存时间有影响,应合理制定手术清扫范围,选用术后辅助治疗。
- 王存周总光徐丹于永扬程中李立
- 关键词:直肠肿瘤肿瘤转移无病生存
- 直肠癌外科应用技术规范探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肛肠外科的临床治疗实践
- 2009年
- 李立汪晓东舒晔于永扬王存王自强王天才周总光
- 关键词:肛肠外科外科应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疾病负担外科治疗
- 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一)被引量:7
- 2008年
- 于永扬王存周总光
- 关键词:结直肠癌腹腔镜
- 促肝再生磷酸酶-3拮抗剂原钒酸钠对大肠癌细胞增殖凋亡影响
- 2008年
- 目的探讨原钒酸钠(SoV)通过对促肝再生磷酸酶-3(PRL-3)抑制,观察对大肠癌细胞株Colo-320增殖凋亡影响。方法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RL-3在7株大肠癌细胞中表达情况,筛选出表达最强的一株做下一步抑制实验。选择PRL-3拮抗剂SoV,通过噻唑蓝(MTT)实验观察其在0.1~0.5μmol/L浓度范围对癌细胞增殖影响;通过流式细胞术计算增殖指数(PI),观察其对癌细胞周期和凋亡影响。结果Western blot方法筛选出表达PRL-3最强结肠癌细胞株Colo-320,MTT实验显示SoV能显著抑制Colo-320细胞生长能力,呈量-效(0.1—0.5μmol/L)、时-效(0~120h)相关性。0.5μmol/L SoV作用48h后,S期细胞比例为(17.5±0.6)%,与对照组S期所占比例(28.0±1.1)%比较明显下降(P〈0.01),细胞分裂阻滞在S期,PI值亦明显降低(P〈0.01),没有发现细胞凋亡。结论SoV能显著抑制Colo-320细胞增殖,其机制与抑制PRL-3酶活性以及参与细胞周期调控有关,而与细胞凋亡过程无关。
- 赵高平周总光郑雪莲王存
- 关键词:大肠癌脱噬作用
- 选择素与急性胰腺炎
- 2003年
- 目的 了解选择素在急性胰腺炎发病及病程进展中的作用 ,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方向 ,指导临床治疗实践。方法 综述选择素在急性胰腺炎时的病理生理作用机理。结果 选择素水平在急性胰腺炎过程中有明显变化 ,并与细胞因子、氧自由基、补体等密切相关。结论 选择素是急性胰腺炎病理机理的组成部分 ,其表达水平对临床疾病的观察及治疗有指导意义。
- 王存
- 关键词:选择素急性胰腺炎病理生理作用细胞因子氧自由基补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