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少波
- 作品数:96 被引量:819H指数:15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 一期前后路手术与单纯后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比较研究
- 目的:研究一期前后路手术治疗颈椎管狭窄合并巨大椎间盘突出导致前后方压迫严重的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适应证、近期疗效。方法:对具有发育性和/或退变性颈椎管狭窄同时合并巨大椎间盘突出或骨刺形成导致颈脊髓前方压迫明显(颈椎MRI横...
- 潘胜发刘忠军孙宇王少波李迈张凤山张立
- 关键词:手术治疗颈椎病椎管狭窄
- 文献传递
- 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后二次手术的病因和手术方案
- 目的: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二次手术的文献报道较少,本文主要分析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二次手术的病因和手术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0年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后于我院行二次手术的病例,影像学结合临床表现分析...
- 赵衍斌孙宇王少波张凤山张立潘胜发周华
- 关键词: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二次手术后纵韧带骨化症
- 目标基因测序技术检测后纵韧带骨化致病基因突变
- 目的 建立目标基因测序技术,对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患者的11个已知致病基因进行突变筛查,探讨OPLL与致病基因突...
- 陈欣张凤山潘胜发王少波张立刁垠泽周非非赵衍斌刘晓光刘忠军孙宇
- 关键词:后纵韧带骨化致病基因
- 颈椎病手术并发症及其防治
- 近年来,颈椎椎体切除术和椎体次全切除术的开展,以及内固定材料的迅速发展及其在颈椎手术中应用,对颈椎疾病的手术治疗起到很大的推进作用。同时颈椎手术在国内逐渐得到了普及和推广,在多数县、市级医院里开展了颈椎手术。由于术式的增...
- 王少波蔡钦林
- 关键词:颈椎病手术治疗并发症病例分析
- 文献传递
- 椎管狭窄合并巨大椎间盘突出或骨赘的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被引量:39
- 2006年
- 目的:探讨存在发育性或退变性颈椎管狭窄合并巨大椎间盘突出或骨赘压迫脊髓前方的脊髓型颈椎病(CSM)的手术方式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将存在脊髓前后受压同时前方压迫明显(MRI上椎管侵占率≥50%)的132例CSM患者分为三组:A组(53例),一期后路椎管成形术+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B组(48例),后路椎管成形术;C组(31例),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平均随访27个月,比较和分析三组患者术后近期(1年内)疗效及其影响因素。结果:A组在术后3个月和1年时脊髓功能平均改善率分别为75.75%和84.51%,明显高于B组(61.41%和70.3%)和C组(66.49%和72.45%)同期改善率(P<0.05)。术后半年时A、B、C三组的优良率分别为100%、81.25%和80.65%。B组有2例、C组有1例因症状改善不满意或复发分别于1年后再次手术。各组之间疗效差异与患者年龄、病程及术前病情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对于脊髓前、后受压而前方局部压迫特别明显的CSM采用一期前、后路手术减压更加充分,有利于脊髓功能更快、更好地恢复。
- 孙宇潘胜发张凤山李迈王少波张立熊建
- 关键词:颈椎病椎管狭窄椎间盘突出手术骨赘脊髓型颈椎病
- 以三角肌麻痹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颈椎病的诊断和治疗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探讨以三角肌麻痹为主要临床表现颈椎病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研究38例以三角肌麻痹为主要表现的颈椎病患者资料,分为3型:Ⅰ型为C5神经根麻痹;Ⅱ型为脊髓前角多节段压迫(脊髓锥体束未受损);Ⅲ型为脊髓压迫,脊髓前角血液循环障碍。38例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观察不同病程患者及各型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手术后获得随访23例,三角肌肌力恢复至4级或5级者12例(52.2%)。病程小于3个月者术后肌力恢复显著优于三角肌麻痹3个月以上者。Ⅰ型患者术后三角肌肌力恢复显著优于Ⅱ、Ⅲ型。结论:颈椎病致三角肌麻痹的发病机制可能有C5神经根麻痹、多节段脊髓前角受压及脊髓前角血液循环障碍等。本类颈椎病患者应尽早手术治疗,Ⅰ型患者术后肌力恢复显著优于其他两型。
- 王圣林王少波
- 关键词:颈椎病
- 颈椎椎板成形术后脊髓后移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21
- 2013年
- 目的探讨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后脊髓后移的影响因素及其规律。方法2008年2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压迫性颈脊髓病患者经筛选后43例纳入本研究,均接受C3-C7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男32例,女11例;年龄33-78岁,平均57.9岁。脊髓型颈椎病伴发育性颈椎管狭窄30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13例。门轴侧关节突螺钉锚定法2l例,保留门轴侧肌肉韧带复合体的钛缆悬吊法22例。术前、术后3个月颈椎中立位MRI正中矢状面测量各节段代表脊髓及硬膜囊后移的参数:脊髓前缘后移,脊髓后缘后移,硬膜囊前缘后移,硬膜囊后缘后移;将齿突与T1椎体后下角的连线定义为E线,其长度为E值,从每个基准点向E线作垂线,每个垂线段的长度为Px(x=l-6),得到代表每个节段局部曲度的参数下100×Px/E);以颈椎曲度指数(curvature index,CI)表示颈椎整体曲度。对以上参数进行线性相关分析。结果硬膜囊前缘后移在不同水平无明显变化,脊髓前缘后移、脊髓后缘后移与硬膜囊后缘后移则随所处节段小同而相应发生变化,且三者的变化具有一致性。脊髓后缘后移最大值位于C5,6水平,但G5,6水平脊髓后缘后移与CI无相关性。相关分析表明脊髓后缘后移与硬膜囊后缘后移呈高度线性相关,与(100×Px/D)具有较低的相关性。结论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脊髓的后移程度与同水平硬膜囊的后移程度高度相关,与局部曲度相关性较弱,与颈椎整体曲度无相天性。
- 刁垠泽孙宇王少波张凤山潘胜发刘晓光刘忠军
- 关键词:颈椎脊髓压迫症脊髓
- 脊髓损伤后炎症性细胞因子表达的变化及甲基强的松龙的影响被引量:15
- 2005年
- 目的 观察大鼠脊髓损伤(SCI)后,甲基强的松龙(MP)对炎症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mRNA表达及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采用改良 Allen氏法建立大鼠脊髓(T9、T10)中度损伤模型,5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4)、SCI组(n=24)、生理盐水组(n=14)和 MP组(n=14),分别于损伤后 1 h、4 h、12 h、24 h、72 h和7 d取材,利用半定量RT PCR方法观察损伤段脊髓组织中上述 3 种细胞因子 mRNA表达的变化规律;于 SCI后30 min经尾静脉给予MP(30 mg/kg),利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 SCI后 4 h时 MP对各炎症性细胞因子 mRNA表达的影响;利用BBB评分检测MP对大鼠SCI后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 假手术组动物脊髓组织中炎症性细胞因子mRNA仅有微弱表达。SCI后1h,各炎症性细胞因子mRNA表达明显升高,其中 IL-1β,IL-6表达于损伤后 12 h达峰值,TNF-α于损伤后 4 h达峰值,至损伤后72 h仍高于假手术组( P <0.05)。SCI后4 h时,MP组大鼠 IL-1β和TNF-αmRNA的表达明显受到抑制,但MP并未对运动功能的恢复产生有益的影响。结论 MP可明显抑制SCI后的炎症反应。
- 李想王少波
- 关键词:脊髓损伤细胞因子炎症
- 锚定法改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的临床应用
- 目的:单开门颈椎椎管成形术在解除脊髓的压迫、改善神经系统功能方面具有确切、持久的疗效。目前常用方法是:将粗丝线通过棘突根部的预穿孔将开门后的椎板缝合悬吊于同节段的小关节囊上。这种“软性门轴固定”导致许多患者存在术后颈部长...
- 张凤山孙宇潘胜发王少波李迈张立
- 文献传递
- 传统颈后路减压术向头侧扩大减压范围的必要性研究
- 目的:了解C2-7椎板成形术对脊髓前间隙(Anterior cord space,ACS)的影响,并与传统C3-7椎板成形术比较,为合理的向头侧扩大减压范围提供依据。
- 刁垠泽孙宇王少波张凤山潘胜发刘晓光刘忠军
- 关键词:颈椎脊髓压迫症脊髓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