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王朝时期日本汉诗与文化主体意识
- 日本汉诗,是日本汉文学中最主要的文学样式,自形成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在如此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日本汉诗人通过艰苦卓绝地努力,写出了数量颇丰、质量颇高的作品,不仅表现了民族生活、抒发了民族情感,而且使汉语古典诗歌作为...
- 王希宇
- 关键词:日本汉诗文化主体意识王朝时期文学思想
- 瞿秋白早期散文的创作价值——以《饿乡纪程》与《赤都心史》为例
- <正>《饿乡纪程》和《赤都心史》是瞿秋白的成名作。这两部作品运用优美流畅的线条式语言,采用"文学政治性"的书写方式,以文学的笔触真实描绘了当时苏俄"社会的画稿",展现了作者"心弦的乐谱",进而袒露了自身对于当时各种历史和...
- 宋桂友王希宇
- 文献传递
- 瞿秋白早期散文的创作价值——以《饿乡纪程》与《赤都心史》为例
- 2015年
- 《饿乡纪程》和《赤都心史》是瞿秋白的成名作。这两部作品运用优美流畅的线条式语言,采用'文学政治性'的书写方式,以文学的笔触真实描绘了当时苏俄'社会的画稿',展现了作者'心弦的乐谱',进而袒露了自身对于当时各种历史和社会现象的理解和感受。无论是从审美价值,还是历史价值,亦或是社会价值上都有无可比拟的划时代意义。一、审美价值《饿乡纪程》和《赤都心史》
- 宋桂友王希宇
- 关键词:心史社会审美
- 柳永词在北宋的传播
- 2013年
- 柳永,北宋婉约派著名词人,同时也是善于运用传播手段并使自己获得成功的词人。"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可以说是柳词在北宋成功传播最有力的证明。柳词在北宋的传播具有一定的现实可能性和历史必然性。北宋城市经济的大发展、歌妓群体对于柳词的大力推崇以及市民百姓对于柳词的广泛接受,使得柳词的传播具备了现实可能性。同时,柳永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天资禀赋对柳词创作所做的不懈努力与客观的现实可能一拍即合,最终使得柳词广泛持久地传播,成为历史的必然选择。
- 王希宇
- 关键词:柳永词
- 从《基姆》看吉卜林的东西方文化观
- 2016年
- 《基姆》是英国作家鲁迪亚德·吉卜林的最后一部印度题材小说,蕴藏着作家本人复杂的东西方文化观,具体表现为东西方文化的显性对立与隐性融合。然而,囿于对东方文化的隔膜、自身的帝国主义立场以及固有的文化霸权主义思想,吉卜林始终未能走出自身局限,找到东西方文化在对立与融合中的平衡。
- 王希宇
- 关键词:《基姆》身份认同
- 《宠儿》研究微探被引量:1
- 2015年
- 《宠儿》自面世以来就引起了国内外研究者的极大关注,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当代族裔文学的大发展,国内对于《宠儿》的研究已经进入了深入拓展阶段。本文从译介研究、思想主题研究、审美方法研究和比较研究4个方面着重考察了近5年来《宠儿》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研究现状。认为中国学者还需要进一步拓宽国际视野、加深理论深度,提升研究的创新意识。
- 王希宇
- 关键词:托尼·莫里森《宠儿》
- 解读多重身份背后的人性污秽
- 2013年
- 《人性的污秽》(The Human Stain)是美国当代犹太作家菲利普.罗斯在世纪末推出的一部力作,也是他"美国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文章通过分析《人性的污秽》中两位主人公对本体身份的自我放逐,解读人物多重身份背后的人性的污秽,从而揭示当代美国存在的社会危机,表达出对人类追求本真自我的希冀。
- 王希宇
- 关键词:菲利普·罗斯身份自我
- 莫里森对黑人女性身份的重构——以《秀拉》为例被引量:1
- 2015年
- 托妮·莫里森的小说《秀拉》突出表现了黑人女性在种族压迫和性别歧视下的悲惨命运。作者一方面指出黑人女性身份认同的困境,另一方面从身体独立意识、经济独立意识、思想独立意识和民族联系意识等入手,完成了对黑人女性身份的重构。
- 王希宇
- 关键词:《秀拉》女性身份
- 论王安忆“三恋”对自我
- 2013年
- 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作家文学探索的高潮中,王安忆的三个中篇《荒山之恋》、《小城之恋》和《锦绣谷之恋》以大胆的性描写在文学界轰动一时。然而,"三恋"在打破性禁忌的背后实则蕴含着作家对于个体(尤其是女性)生命的关注和对自我意识的建构,强调人的本体生命力对人行为的支配,通过对两性性欲望、生命欲望的经验摹写,王安忆成为这个时期中国女性书写中独特的一位。
- 王希宇
- 关键词:文学自我意识女性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