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延东

作品数:3 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领域前沿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闪电
  • 2篇雷达
  • 1篇中尺度
  • 1篇中尺度对流
  • 1篇中尺度对流系...
  • 1篇闪电活动
  • 1篇闪电资料
  • 1篇四维变分
  • 1篇四维变分同化
  • 1篇同化
  • 1篇气象
  • 1篇气象学
  • 1篇强对流
  • 1篇米波雷达
  • 1篇雷达反射
  • 1篇雷达反射率
  • 1篇雷达反射率因...
  • 1篇降水
  • 1篇降水结构
  • 1篇个例

机构

  • 3篇成都信息工程...
  • 2篇中国气象科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沈阳区域气候...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3篇周筠珺
  • 3篇王延东
  • 2篇孙战奇
  • 1篇顾正强
  • 1篇刘黎平
  • 1篇李曦
  • 1篇苏科学

传媒

  • 1篇气象科学
  • 1篇成都信息工程...
  • 1篇热带气象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闪电资料在中尺度WRF模式中同化方法的研究被引量:7
2014年
利用强对流天气中雷电活动与对流性降水之间的统计关系,将闪电资料反演成降水资料,通过四维变分同化方法,将地闪资料同化入中尺度WRF模式中,并对四川地区一次强降水天气过程进行模拟。结果显示,经过同化的初始场能有效改善初始时刻强对流系统雨带结构,使得模式的初始场较好反应出大气的真实状态,并对暴雨的预报有正面影响。而在其短时模拟效果中,闪电资料的同化更好地模拟出川东北地区的降水过程,雨区的中心位置和强度都得到明显改善,改善了WRF模式在四川地区对强对流天气的模拟能力。
王延东周筠珺王喜阳孙战奇顾正强
关键词:WRF闪电四维变分同化强对流
毫米波云雷达反演层云微物理参数的个例试验被引量:5
2013年
为了研究层状云微物理性质,了解层云粒子分布特征,通过毫米波雷达收集的功率谱数据估算层状云中的空气湍流谱宽值,并利用雷达回波强度、多普勒速度、速度谱宽及湍流谱宽值得到层状云微物理参数反演公式。将反演得到的反射率谱与毫米波雷达实测反射率谱进行对比,发现反演的反射率谱与雷达实测反射率谱比较类似,结果验证了反演方法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层云反演方法能够比较准确的反演层云微物理参数,反演结果对了解层状云微物理性质与分布特征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李曦周筠珺刘黎平王延东
关键词:气象学毫米波雷达层状云反演
沿海地区一次中尺度对流系统闪电活动及降水结构被引量:4
2013年
利用TRMM卫星的测雨雷达,微波成像仪,闪电成像仪等探测数据,研究了2010年8月5日发生在江苏北部一次中尺度对流系统(MCS)的降水结构和闪电活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MCS在发展阶段,对流云降水面积与层状云降水区相当;在减弱阶段,层状云降水区面积远大于对流云降水区。MCS的生命史中,大部分闪电发生在对流云区,仅有少数闪电发生在层状云区,在减弱阶段闪电多发生在对流云和层云的过渡区中。发生闪电的层云和对流云降水垂直廓线表明:在MCS的发展成熟和减弱中在4km高度,层云降水率都达到最大值;在对流云降水区中发生闪电主要与对流云上空含丰富的冰相粒子和对流云发展厚度(顶高达17km)有关。研究还表明闪电数目最大值一般回波强度在35~45dBz之间,并非回波越强闪电越多。闪电主要发生在40-50dBz之间,且明显向强回波区趋近,这对我们利用雷达回波预警闪电落区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孙战奇周筠珺冯桂力苏科学王延东
关键词:中尺度对流闪电降水结构雷达反射率因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