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红
- 作品数:41 被引量:298H指数:11
- 供职机构: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 血清25(OH)D水平与维生素D补充量关系的探讨
- 目的:探讨北方冬季出生婴儿维生素D补充剂量对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的影响.方法:在新生儿取脐带血清2ml,补充维生素D3,随访至4个月龄,取婴儿空腹静脉血2ml,与脐带血清同时检测25(OH)D,婴儿血清...
- 张丽丽刘卓吴光驰王晓燕金春华张悦高海涛王建红李娜王贺茹宋文红
- 关键词:婴儿血清25-羟维生素D维生素D
- 三岁及以下儿童屏幕暴露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9
- 2021年
- 目的调查3岁及以下儿童屏幕暴露的时间和特征,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儿童屏幕暴露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对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保健科门诊正常体检的317名0~36月龄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基本信息、家庭养育环境及屏幕暴露相关情况等信息。分别将0~<18月龄儿童使用电子产品、18~36月龄儿童使用电子产品时间>1 h/d定义为屏幕暴露,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比较不同年龄组儿童屏幕暴露时间差异,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屏幕暴露的影响因素。结果317名儿童中男209名、女108名,年龄(28±10)月龄;0~<18月龄117名、18~36月龄200名。0~<18月龄、18~36月龄儿童每日屏幕时间分别为0.3(0,1.0)h、1.2(0.6,2.0)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770,P<0.01);存在屏幕暴露的占比分别为25.6%(30/117)和49.0%(98/200)。0~<18月龄儿童中第二胎及以上(OR=3.81,95%CI:1.13~12.77,P=0.030)、带养人在儿童面前使用电子产品时间≥1 h/d(OR=7.39,95%CI:2.24~24.46,P=0.001)、带养人认为屏幕暴露可促进儿童早期发展(OR=4.14,95%CI:1.26~13.52,P=0.019)为儿童屏幕暴露的危险因素;18~36月龄儿童中带养人在儿童面前使用电子产品时间≥1 h/d(OR=3.29,95%CI:1.78~6.08,P<0.01)为儿童屏幕暴露的危险因素;0~<18月龄、18~36月龄儿童中母亲文化程度本科及以上(OR=0.19,95%CI:0.05~0.66,P=0.009;OR=0.35,95%CI:0.19~0.66,P=0.001)和卧室无电视(OR=0.11,95%CI:0.03~0.42,P=0.001;OR=0.45,95%CI:0.21~0.98,P=0.045)均为儿童屏幕暴露的保护因素。结论3岁及以下儿童屏幕暴露问题普遍,随年龄增大暴露时间增加,并受到多种因素影响。
- 许琪王建红张丽丽王晓燕李娜金春华王曦李晓萌石鑫淼王琳
- 关键词:儿童影响因素
- 中国北方五市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流行病学特征现况调查
- 2024年
-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和性别儿童青少年的心理行为问题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为今后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和社会支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通过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应用网络问卷调查的方式,于2023年4月21日至5月31日通过自编社会生活特征问卷和家长版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hild Behavior Check List,CBCL)对我国北方四省直辖市(北京、吉林、辽宁、内蒙古)的五个城市(北京、长春、白城、沈阳、呼和浩特)中6~16岁儿童和青少年社会生活特征以及心理行为问题进行调查,旨在探讨不同心理行为问题的检出率及其总体特征,同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利用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可能影响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心理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并对混杂因素进行校正。结果本研究共发放问卷10492份,根据CBCL量表年龄范围(6~16岁)以及问卷填写质量,最终获得有效问卷8593份,其中男4385名(51.03%),女4208名(48.97%),6~11岁组3348名,12~16岁5245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检出688名(8.01%),其中:6~11岁组男孩1762名,心理行为问题检出142名(8.06%),女孩1586名,检出84名(5.30%);12~16岁组男孩2623名,心理行为问题检出237名(9.04%),女孩2622名,检出225名(8.58%)。整体阳性检出率男孩高于女孩,大年龄段高于小年龄段。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六个显著性风险因素:亲子冲突(OR=4.207,95%CI:3.583~4.940)、饮食习惯(OR=1.862,95%CI:1.566~2.213)、父母精神疾病患病史(OR=5.381,95%CI:2.673~10.83)、睡眠问题(OR=4.664,95%CI:4.194~5.187)、屏幕暴露(OR=1.863,95%CI:1.577~2.200)为危险因素,亲密朋友数量(OR=0.510,95%CI:0.431~0.603)为保护性因素。结论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受不同时期社会环境改变的影响,但部分针对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风险因素会长期持续存在,应有针对性地干预并联合家庭、学校、社会,为儿童青少年提供更加�
- 李民俊李少丽贾飞勇王文丽赵云静董涵宇刘军廷牛文全彭楠屈夏顾佳璐周立君周波王建红王琳
- 关键词: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影响因素
- 冬季出生婴儿69名血清25羟维生素D与维生素D补充量关系探讨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冬季出生婴儿维生素D补充剂量对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的影响。方法2009年12月至2010年3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采集69名北方冬季出生的新生儿脐带血及补充维生素D4个月时的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25(OH)D,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静脉血钙、磷、碱性磷酸酶并分析。结果血清25(OH)D随维生素D摄入量增加而增加。维生素D每日摄入量中位数为39.5、190.5、218.0、290.5、421.0、575.0IU时,婴儿血清25(OH)D〈27.5、27.5~〈50.0、50.0-〈75.0、75.0~〈125.0、125.0—170.0、≥170.0nmol/L。每日维生素D摄入中位数为387.0IU时,婴儿血清25(OH)D≥75.0nmol/L。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25(OH)D与喂养方式有关,母乳喂养婴儿低于非母乳喂养婴儿(×。=8.911,P〈0.05)。结论为使婴儿血清25(OH)D达充足水平,新生儿应在出生后15d内开始补充维生素D。北方冬季日照不足,维生素D每日摄入量应增加。
- 张丽丽王晓燕金春华张悦高海涛王建红李娜王贺茹宋文红刘卓吴光驰
- 关键词:婴儿25羟维生素D维生素D缺乏摄入量
- 不同营养状态学龄前儿童人体成分分析被引量:8
- 2019年
- 目的了解学龄前儿童的体成分状况,分析其不同体质量状态、不同肥胖类型的变化特点。方法选择2017年1~12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保健科进行健康体检的842例3~5岁的学龄前儿童(男486例,女356例)纳入本研究。利用生物电阻抗人体成分分析仪测量体成分各指标(体脂百分比、肌肉量、脂肪量等),并测量身高、体质量和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 WC)。学龄前儿童按BMI分为正常、超重和肥胖3组,按BMI和腰围身高比(waist-toheight ratio, WHtR)分为非肥胖、一般性肥胖、中心性肥胖和复合型肥胖4种类型。分析学龄前儿童体质量状态和肥胖类型与体成分之间的关联。结果不同体质量状态下,正常组、超重组和肥胖组肌肉量、体脂肪、去脂体质量及体脂百分比均逐渐递增(P<0.05);不同肥胖类型下,去脂体质量、肌肉量按中心性肥胖、非肥胖、复合型肥胖、一般性肥胖递增(P<0.05);体脂肪、体脂百分比按非肥胖、中心性肥胖、一般性肥胖、复合型肥胖递增(P<0.05)。结论不同体质量状态、不同类型的肥胖其体成分构成均有差别。体成分分析是对BMI和WHtR标准的有益补充,将三者综合运用评估儿童营养状况更为准确。
- 王晓燕王曦李晓萌王建红姜亚东金娜王琳杜俊霞于卫贞
- 关键词:体成分体脂百分比肥胖学龄前儿童
- 血清25-羟维生素D在诊断婴儿佝偻病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3
- 2013年
- 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对评估婴儿维生素D缺乏及诊断佝偻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9年12至2010年2月各项产前检查均正常的孕妇,在胎盘娩出后取脐带血清2 ml,随访新生儿至4个月,取婴儿空腹静脉血2 ml,与脐带血清同时检测25(OH)D。结果 73例新生儿脐带血血清的25(OH)D浓度中位数为20.8 nmol/L(12.5~42.4)nmol/L。4月龄婴儿血清25(OH)D中位数上升至117.6 nmol/L,﹤50 nmol/L者10例(13.7%),9例为纯母乳喂养。4个月时存在疑似佝偻病症状和体征者63例,有4项及4项以上可疑佝偻病临床表现者血清25(OH)D为(71.6±56.7)nmol/L,明显低于具备4项以下可疑佝偻病临床表现者[(109.9±41.4)nmol/L;t=2.209,P=0.031]。前者维生素D摄入量也低于后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3.4±186.8)IU vs.(360.8±206.7)IU,P﹥0.05]。有2项及2项以上表现并接受左腕骨正位X线片者9例,2例有影像学改变者,其血清25(OH)D均正常,但近期均有服用鱼肝油史;7例无影像学改变的患儿中,25(OH)D﹤50 nmol/L者3例。结论血清25(OH)D可作为近期维生素D营养状态的指标,对诊断婴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可能存在局限性。
- 金春华张丽丽王晓燕张悦高海涛王建红李娜王贺茹宋文红刘卓吴光驰
- 关键词:维生素D缺乏25-羟维生素D佝偻病婴儿
- 长期居家学习期间儿童和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的研究被引量:7
- 2021年
- 目的研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大流行期间长期居家学习的不同年龄和性别儿童青少年的心理行为问题特点及影响因素,为今后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和社会支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横断面研究。采用网络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我国的地理区域北部(北京)、东部(上海)、西部(重庆)、南部(广州)和中部(武汉)的5个不同地域的代表性城市中6~16岁儿童和青少年在长期居家学习期间的社会行为和心理问题进行多维度调查,以任一维度阳性作为存在心理行为问题,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心理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并对混杂因素进行逐级校正。结果共收到有效问卷6906份。其中男3592人、女3314人,6~11岁组3626人,12~16岁组3280人。心理行为问题的总阳性检出率为13.0%(900/6906),男童为9.6%(344/3592)、女童为16.8%(556/3314);其中6~11岁组男童为7.3%(142/1946)、女童为14.0%(235/1680);12~16岁组男童为12.3%(202/1646)、女童为19.6%(321/1634)。心理行为问题阳性组在性别、亲子冲突、好朋友数量、家庭收入变化、久坐时间、家庭作业时间、屏幕暴露时间、体育活动时间、饮食问题(χ^(2)=78.851、285.264、52.839、26.284、22.778、11.024、10.688、36.814、70.982,均P<0.001)等方面与阴性组间存在明显差异。不同年龄和性别儿童与青少年组心理行为问题表现不同,6~11岁男孩为强迫性、分裂样和抑郁;6~11岁女孩为分裂强迫、多动和社交退缩;12~16岁男孩为多动、强迫性和攻击性;12~16岁女孩为分裂样、焦虑强迫和抑郁退缩。多因素校正及分析发现,不同年龄组除了共性的风险因素外,作业时间、网课时间是6~11岁组的危险因素[男童OR(95%CI)分别为1.750(1.32~2.32)、1.214(1.00~1.47),女童OR(95%CI)分别为1.579(1.25~1.99)、1.222(1.05~1.42),P均<0.05],电子游戏时间是12~16岁组的危险因素[男童OR(95%CI)为2.237(1.60~3.13),女童OR(95%CI)为1.272(1.00~1.61),P均<0.05]�
- 王琳郝燕陈立章依文邓红珠柯晓燕王建红李斐侯燕谢向辉许琪王曦关宏岩王伟杰沈剑娜李锋钱英张丽丽石鑫淼田宇金春华刘晓莉李廷玉
- 关键词: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语言发育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并分析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语言发育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8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儿童保健中心心理卫生门诊初次就诊并确诊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272例及同期于儿童保健中心体检的健康儿童117名,采用《梦想普通话听力理解和表达能力标准化评估》(DREAM-C)进行语言能力测查,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比较两组儿童的整体语言、听力理解、语言表达、语义、句法的发育水平;通过 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DHD组儿童发生语言能力落后的影响因素。 结果:ADHD儿童272例,其中男206例,女66例,年龄范围6~8(7.29±1.17)岁;健康儿童117名,其中男91名,女26名,年龄范围6~8(7.02±0.82)岁。ADHD儿童整体语言、语言表达、句法得分均值低于健康儿童[(92.73±12.47/96.36±11.04)分, t=-2.857, P<0.05;(84.49±13.24/87.78±15.25)分, t=-2.029, P<0.05;(87.93±10.26/90.27±11.05)分, t=-2.022, P<0.05]。 χ^(2)检验显示,家庭关系不和谐( χ^(2)=4.183, P<0.05)、主要抚养人为非父母( χ^(2)=9.121, P<0.05)、过早屏幕暴露( χ^(2)=3.889, P<0.05)、有ADHD家族史( χ^(2)=5.423, P<0.05)是ADHD儿童发生语言发育落后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剖宫产( OR=2.137,95% CI:1.078~4.379, P=0.030)、家庭关系不和谐( OR=2.659,95% CI:1.178~5.999, P=0.019)、过早屏幕暴露( OR=3.556,95% CI:1.127~11.213, P=0.030)、有ADHD家族史( OR=1.959,95% CI:1.058~3.630, P=0.033)为ADHD儿童共病语言发育落后的危险因素。 结论:ADHD儿童整体语言能力、语言表达、句法得分均落后于健康儿童;ADHD儿童发生语言发育落后与分娩方式、家庭关系、主要带养人、过早屏幕暴露、ADHD家族史等因素有关。
- 周立君彭楠李民俊屈夏顾佳璐许琪王建红周波张丽丽王琳
- 关键词: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语言影响因素
- 儿童功能性语音障碍特点及错误辅音分析被引量:7
- 2020年
- 目的:分析儿童功能性语音障碍特点及其错误辅音特征,为临床评估及合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以2007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保健科语言-言语门诊诊断的功能性语音障碍患儿156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普通话语音测试表以图片命名法进行单词水平语音测查。采用χ^2检验分析不同发音部位辅音错误的性别分布特征,χ^2趋势检验分析不同年龄、不同时期辅音错误发生率的变化趋势。结果:共确诊功能性语音障碍患儿1562例,其中男1171例、女391例,年龄4~17岁;功能性语音障碍患儿各发音部位辅音错误发生率分别为唇音43.0%(672/1562)、舌面音47.0%(734/1562)、舌根音63.7%(995/1562)、舌尖前音77.7%(1213/1562)、舌尖中音78.9%(1233/1562)、舌尖后音81.6%(1274/1562)。男童在唇音、舌面音、舌尖前音、舌尖后音4个部位的错误发生率均高于女童[44.7%(523/1171)比38.1%(149/391)、49.1%(575/1171)比40.7%(159/391)、80.1%(938/1171)比70.3%(275/391)、82.8%(970/1171)比77.7%(304/391),χ^2=5.138、8.379、16.126、5.042,P均<0.05];随年龄增长,唇音、舌面音、舌根音、舌尖前音、舌尖中音、舌尖后音的错误发生率均降低(χ^2=27.023、13.230、20.579、29.718、26.390、17.887,P均<0.01);随年份变化,唇音、舌尖前音、舌尖中音的错误发生率均升高(χ^2=9.030、51.894、18.507,P均<0.01)。结论:功能性语音障碍中舌尖后音错误发生率最高,且部分不能随年龄增长完全自愈,应尽早开展舌尖后音的语音训练。近年来唇音、舌尖前音、舌尖中音的错误发生率有上升趋势,应引起关注并及早干预。
- 王建红许琪王晓燕王文鹏李娜金春华张丽丽王曦李晓萌石鑫淼王琳
- 关键词:儿童语音障碍辅音
- 67例儿童血清维生素A、D、E水平研究被引量:32
- 2015年
- 目的了解婴幼儿血清维生素A、D、E水平状况,为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以2013年1—3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保健门诊67名要求健康体检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血清维生素A、25羟维生素D[25(0H)D]、维生素E水平,收集其基本情况、喂养方式、体格等方面信息。结果67名儿童中,男40例,女27例。维生素A水平为(0.23±0.07)mg/L,缺乏率34.3%,不同月龄段血清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866,P=0.001),随月龄增加血清维生素A缺乏率逐渐减少,O~4个月组最低[(O.17±0.04)mg/L],缺乏率高达68.8%;不同喂养方式血清维生素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38,P=0.045),纯母乳喂养组血清水平偏低[(O.18±0.03)mg/L],缺乏率为60.0%。血清25(0H)D水平为(102.26土90.54)nmol/L,缺乏率为13.3%;不同喂养方式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5l,P=0.038),纯母乳喂养婴儿仍偏低[(96.93±20.42)nmol/L],缺乏率较高为33.3%。血清维生素E水平为(10.09土2.76)mg/L,不足率仅为13.4%,未发现缺乏儿童,维生素E营养状况良好。结论婴幼儿维生素A、D营养状况不容乐观,应针对高危人群及时施加干预以预防维生素缺乏症的发生。
- 李娜王建红金春华张悦张丽丽王晓燕王贺茹宋文红高海涛倪君君
- 关键词:维生素A25羟维生素D维生素E血清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