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琳

作品数:20 被引量:49H指数:4
供职机构:泰安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0篇血管
  • 7篇血管造影
  • 7篇造影
  • 6篇数字减影
  • 5篇介入
  • 4篇数字减影血管...
  • 4篇脑血
  • 4篇脑血管
  • 4篇减影血管造影
  • 3篇动脉
  • 3篇血管造影术
  • 3篇造影术
  • 3篇DSA设备
  • 2篇动脉瘤
  • 2篇血管病
  • 2篇血性
  • 2篇影像
  • 2篇溶栓
  • 2篇溶栓治疗
  • 2篇数字化

机构

  • 18篇泰安市中心医...
  • 1篇济南市中心医...

作者

  • 18篇王琳
  • 5篇刘军
  • 5篇张晶
  • 3篇李吉贞
  • 3篇刘志强
  • 3篇李海青
  • 3篇王霞
  • 2篇宁方波
  • 2篇李娟
  • 2篇王浩洲
  • 2篇王涛
  • 2篇李守强
  • 2篇梁迎春
  • 2篇李刚
  • 1篇黄化云
  • 1篇肖刚
  • 1篇赵芳芳
  • 1篇赵鑫
  • 1篇张磊
  • 1篇王莲

传媒

  • 9篇社区医学杂志
  • 2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中华神经创伤...
  • 1篇中华卫生应急...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09
  • 2篇2006
  • 4篇2005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32例烟雾病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和CT影像分析
2006年
目的分析烟雾病的病理机制和检查方法。方法对32例拟诊烟雾病的患者行头部CT和脑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22例诊断为烟雾病,10例诊断为“烟雾症”。其主要表现为颈内动狭窄或闭锁,形成代偿性颅底烟雾血管。结论全脑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烟雾病的主要诊断方法。
刘军王琳王霞
关键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脑血管造影烟雾病CT
颈内动脉动脉瘤3D—DSA重建成像的构型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分析颈内动脉(ICA)动脉瘤在3D—DSA中的三维构型特点,探讨其指导临床的意义。方法回顾性总结77例ICA动脉瘤患者3D—DSA的影像资料,对77例107个动脉瘤应用Syngo Inspace软件任务卡进行重建成像,显示其三维容积及三维形态结构,研究动脉瘤形态与ICA及其分支动脉开口的结构关系。结果按ICA Bouthillier分段,动脉瘤在C4-C5段4个,C6-C7段(床突上段)103个。动脉瘤以类圆形鼓泡状形态自ICA凸起,其形态可分为单泡型74个(69.2%)、双泡型21个(19.6%)、多泡型12个(11.2%),双泡型及多泡型动脉瘤以圆泡连体的方式沿颈动脉轴线排列,不会横向排列。其中单泡型动脉瘤又分为单泡漏斗型、单泡水泡型、单泡窄颈型及单泡宽颈型。根据动脉瘤瘤颈开口与ICA及其分支动脉开口的关系,又可将动脉瘤分为分支无关型、分支相关型和分支泡上发出型,分别有51个、37个和19个。结论根据3D—DSA可了解ICA动脉瘤的部位、形态结构,尤其是动脉瘤开口与ICA及其分支动脉开口的结构关系,对临床选择治疗方法,以及对治疗过程中容易产生的问题、术后疗效的判断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刘军王霞王浩洲王琳李吉贞张明然王莲
关键词:动脉瘤颈内动脉
细支气管肺泡癌CT特征及病理基础分析
2009年
目的分析细支气管肺泡癌(BAC)的CT特征及病理基础,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经手术和(或)病理确诊为BAC患者的CT图像,对照临床症状和病理改变,提出各种CT表现的病理基础。结果孤立结节型19例(47.5%),实变型14例(35%),弥漫结节型7例(17.5%)。孤立结节型可见分叶、毛刺及星芒状改变、小结节堆集、胸膜凹陷征、小泡征及空腔征等。实变型早期CT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磨玻璃影,中晚期可呈片状密实影,易与炎症混淆,但"枯树枝"征、血管成像征可鉴别;弥漫结节型由于病灶的多态性,难以与结核等特异性炎症或其它肺内浸润性疾病鉴别,若有明显的"枯树枝"征,则可作为BAC的特征。结论CT检查可以发现BAC各型的某些CT特征性表现,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
刘志强王琳张晶
关键词:细支气管肺泡癌弥漫CT
颈动脉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价值探讨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血管病变的诊断作用与意义。方法对186例临床诊断为脑梗死及短暂性缺血发作(TIA)的患者,采用二维及多普勒超声技术观察双侧颈总动脉及颈内、颈外动脉、椎动脉形态、走行,内-中膜厚度,管腔内血流情况,并进行血流动力学检测。结果在186例患者中,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病例占96.7%,其中颈动脉有斑块形成的病例占81.2%,伴有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的病例占38.2%,6例颈内动脉闭塞(单侧)。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在检测颅外段颈动脉疾病方面可作为一种优良的检测手段,能够准确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管腔狭窄程度及狭窄部位,为临床提供可靠诊断依据,以预防脑血管意外。
张晶王琳刘志强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粥样硬化
尼莫地平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大鼠谷氨酸转运体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究尼莫地平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模型大鼠脑干组织中谷氨酸转运体表达情况影响。方法选取54只Wistar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只,SAH组24只和SAH-尼莫地平组24只,使用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建立SAH模型,SAH-尼莫地平组注射尼莫地平,分别检测三组大鼠基底动脉的最大血流速度以及谷氨酸转运体(EAATs)m RNA表达水平。结果 SAH组第1、7、14天的基底动脉最大血流速度(Vba)显著高于对照组,SAH-尼莫地平组第1、7天的Vba显著高于对照组,SAH-尼莫地平组在第1、7、14天的Vba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AH组第1天的EAAT-1/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显著低于对照组,第21天显著高于对照组;SAH-尼莫地平组4个时间点的EAAT-1/GAPDH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第1、7、14天显著高于SA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AH组第1、7天的EAAT-2/GAPDH显著低于对照组,SAH-尼莫地平组第14、21天的EAAT-2/GAPDH显著高于对照组,4个时间点均显著高于SA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AH组第1、7天的EAAT-3/GAPDH显著低于对照组,SAH-尼莫地平组第1天的EAAT-3/GAPDH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第1、7天显著高于SA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尼莫地平可有效增加大鼠脑干中EAATs的表达水平,从而缓解脑血管痉挛,治疗SAH。
王琳王涛梁迎春宁方波赵芳芳张馨娜张磊
关键词:尼莫地平蛛网膜下腔出血
X线球管小焦点灯丝断后再利用被引量:2
2006年
王琳许玉林
关键词:X线球管灯丝介入诊疗X光机导管室C型臂
DSA技师的职业探讨被引量:4
2009年
王琳刘志强张晶
关键词:介入治疗介入手术DSA设备影像诊断诊疗过程
颅内介入血管支架成形术联合药物治疗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临床疗效研究分析
2023年
探讨颅内介入血管支架成形术联合药物治疗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 选择2017年至2022年在我院神经科住院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60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干预组 80 例和对照组 80 例。对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的颅内动脉,分别给予治疗前和治疗后的颅内动脉 Vs和舒张末端 Vd的评分,并给予治疗前后的脑动脉 Vd和脑组织的改变评级。,患者出院后进行随访,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进行疗效评价和进行远期预后影响因素相关性的统计学分析。结果 1.干预组患者在治疗后 Vs、Vd数值均比治疗前有所下降,并且,在治疗组中, Vs和 Vd的数值都比对照组低。2.在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时,观察到:干预组的 NIHSS得分较对照组的 NIHSS得分较低(P<0.05),且在6个月时,干预组的 NIHSS得分较低(P<0.01)。3.与6个月相比,3个月的 ADL得分较低(P<0.01)。4.年龄、糖尿病、和饮酒与患者神经功能间存在中度相关性,高血压、高脂血症与患者神经功能间存在高度相关性。结论 颅内介入血管支架成形术联合药物治疗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临床疗效显著,且治疗后的远期效果更优。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等因素影响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远期疗效。
李洪军李娟王琳王涛尚红记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神经介入
急性脑梗死介入治疗联合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观察
2024年
目的 探究介入治疗联合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合理且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清学相关指标(神经生长因子、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脑钠肽)、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 d、7 d、2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生长因子、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脑钠肽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患者神经生长因子(95.31±9.65)ng/ml、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10.26±1.37)μg/L、脑钠肽(157.43±13.25)ng/L均低于对照组的(116.38±10.46)ng/ml、(15.86±1.86)μg/L、(189.46±17.78)ng/L(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35.43±2.21)s、凝血酶原时间(13.26±1.53)s、凝血酶时间(17.46±2.24)s比对照组的(30.48±2.15)、(10.93±1.29)、(15.55±1.87)s更长,纤维蛋白原(2.44±0.43)g/L比对照组的(4.21±0.64)g/L更低(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00%比对照组的25.00%更低(P<0.05)。结论 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静脉溶栓联合介入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学状况,且可以有效改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相关临床指标,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该治疗方案临床应用效果理想,预后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宁方波赵大鹏王琳黄化云
关键词:静脉溶栓介入治疗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
旋转式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脑动脉瘤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8
2005年
目的:探讨旋转式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脑动脉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提高诊断水平,增强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13例脑动脉瘤患者的二维、三维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的影像学资料,并对其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213例患者中共检出222枚脑动脉瘤,其中囊性动脉瘤197枚,梭形动脉瘤16枚,夹层动脉瘤9枚;在222枚脑动脉瘤中,小型动脉瘤105枚,中型动脉瘤89枚,大型动脉瘤22枚,巨大型动脉瘤6枚。常规DSA清楚显示的有205枚,17枚显示可疑由三维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进一步证实;对138例脑动脉瘤患者进行手术开颅银夹夹闭治疗,19例进行介入性金属微弹簧圈栓塞治疗。结论:旋转式三维脑血管造影可有效提高脑动脉瘤的诊断准确性和多种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及疗效。
刘军李海青李守强徐微尘王琳王锦庆
关键词:脑动脉瘤脑血管造影术数字减影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