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记明

作品数:18 被引量:119H指数:6
供职机构:青海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5篇生物学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9篇青海湖流域
  • 6篇土壤
  • 5篇高寒湿地
  • 4篇生态系统
  • 3篇有机碳
  • 3篇湿地
  • 2篇有机碳密度
  • 2篇植物
  • 2篇日变
  • 2篇日变化
  • 2篇湿地植物
  • 2篇碳密度
  • 2篇土壤微生物
  • 2篇土壤有机
  • 2篇土壤有机碳
  • 2篇土壤有机碳密...
  • 2篇气候
  • 2篇微生物
  • 2篇草地
  • 1篇氮沉降

机构

  • 18篇青海师范大学
  • 7篇中国科学院
  • 2篇青海大学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青海天湖高原...

作者

  • 18篇王记明
  • 16篇陈克龙
  • 9篇曹生奎
  • 7篇程雷星
  • 6篇芦宝良
  • 5篇曹广超
  • 5篇朱锦福
  • 4篇张涛
  • 3篇苏旭
  • 3篇廖振军
  • 3篇解家安
  • 2篇毛亚辉
  • 2篇陈亮
  • 2篇杨仕兵
  • 2篇刘志凌
  • 1篇方成江
  • 1篇汪诗平
  • 1篇孙苗苗
  • 1篇韩艳莉
  • 1篇刁治民

传媒

  • 4篇青海师范大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青海环境
  • 1篇中国沙漠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草原与草坪
  • 1篇湿地科学
  • 1篇生态与农村环...
  • 1篇绿色科技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5
  • 10篇2014
  • 4篇2013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RS和GIS的青海湖流域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在RS和GIS技术支持下,以1987年、2000年以及2010年的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人机交互目视解译方法获取青海湖流域湿地景观数据,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选取景观破碎度和景观分维数,对青海湖流域的湿地景观格局变化进行定量的分析.结果显示,(1)青海湖流域的主体湿地景观是高寒沼泽.(2)青海湖流域湿地景观的面积波动明显,景观结构发生了一定变化.(3)1987-2000年湿地景观面积逐渐迅速减少,景观破碎度以及景观分维度明显增加.(4)2000-2010年湿地景观面积增加迅速,景观的破碎度显著减少,景观聚合程度增强.
陈克龙苏旭王记明
关键词:GIS青海湖流域驱动力RS
基于生态健康的青海湖流域植被生态补偿标准研究
陈克龙曹生奎星智谢家安朱锦福侯元生李宝鑫张馨黄晓宇程雷星冯晓航王记明
该研究应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对青海湖流域生态系统进行健康评价,借鉴其他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结合专家建议以及青海湖流域实际情况,选取人口密度、牲畜密度、路网密度、景观斑块密度、多样性指数、蔓延度指数、...
关键词:
关键词:青海湖流域生态系统
模拟氮沉降对高寒湿地生境土壤微生物的影响被引量:4
2014年
为了明确氮沉降的变化对高寒湿地生境下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本文使用人工控制施肥试验来模拟氮沉降的变化,采用稀释平板菌落数计数法,以小泊湖与依克乌兰两块高寒湿地作为试验研究对象,研究了土壤微生物对不同氮沉降水平响应。结果表明,施氮肥对小泊湖湿地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产生了促进作用,但对依克乌兰湿地土壤微生物却有抑制作用,同时,也促进了固氮菌和纤维素分解菌的更多生成.
王记明孙苗苗陈克龙张馨张馨
关键词:高寒湿地氮沉降土壤微生物
高寒草地不同利用方式对植被生物量和土壤氮矿化的影响被引量:5
2014年
研究了天然草地、恢复草地和人工燕麦3种不同草地利用方式植被生物量与土壤氮矿化的变化。结果表明:3种土地利用方式,地上生物量大小依次为恢复草地〉燕麦〉天然草地,分别为424.02,381.72和307.26g/m^2,地下生物量主要集中在0-10cm土层,为天然草地〉恢复草地〉燕麦,总生物量地下地上比的大小也是天然草地〉恢复草地〉燕麦;植物种类及扰动大小是3种草地利用方式生物量差异的主要原因。随草地利用方式变化,植被构成、生物量发生变化,土壤氮素矿化作用也随之改变。3种草地利用方式,土壤净氮矿化速率大小为恢复草地〉天然草地〉燕麦。土壤氮矿化以硝化作用为主,硝态氮是形成生物量的有效氮素。天然草地的地下生物量最大,与其土壤净硝化速率最高有关,燕麦的土壤净氮矿化速率为负值,为植物生长提供的氮素较少,使其生物量最小。
程雷星陈克龙罗彩云曹生奎王记明
关键词:生物量氮矿化高寒草地
青海湖高寒湿地生态系统夏季CO_2通量日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研究被引量:8
2014年
利用涡度相关技术对青海湖高寒湿地生态系统夏季CO2通量日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且结合气象观测数据对CO2通量日变化的影响因子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青海湖高寒湿地生态系统夏季CO2通量日变化呈"U"字型,8:00—20:00 CO2通量值为负,其他时间为正,最低值出现在12:30,为-15.34μmol·m-2·s-1。CO2通量日平均值为-3.65μmol·m-2·s-1(约-13.87 g·m-2·d-1),表现为明显的CO2吸收,是重要的碳汇。CO2通量与净辐射、气温和表层土壤温度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净辐射是影响青海湖高寒湿地生态系统夏季CO2通量日变化的主要因子,气温次之,表层土壤温度对CO2通量的影响最小。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得出CO2通量与各个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符合三元一次线性回归方程,R2=0.689,且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
王记明陈克龙曹生奎陈亮芦宝良刘志凌程雷星
关键词:涡度相关CO2通量
青海湖流域小泊湖湿地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影响因子被引量:7
2015年
为研究青海湖流域小泊湖湿地主要土壤微生物类群的数量及分布规律,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研究了青海湖流域小泊湖湿地5种生境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结果表明,0~30cm以内土层微生物总量以嵩草草甸最多、沙地样方最少。不同生境不同土层土壤微生物数量均以细菌占绝对优势,其次是放线菌和真菌。土壤微生物总数受植被、土壤理化性质、含水量等的综合影响。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理化性质中对土壤微生物总数的直接影响力排序依次为:全碳〉含水量〉全氮〉电导率〉pH,全碳、含水量、全氮是决定微生物数量的主导因子。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理化性质与微生物数量呈显著相关性,土壤理化性质对微生物数量的综合影响并不是线性相关,满足Y=A1X1p+A2X2q+A3X3t+…+B的曲线。
王恒生刁治民陈克龙王文颖张玉珍王记明毛亚辉
关键词:青海湖流域土壤微生物
青海湖高寒湿地生态系统CO2交换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随着全球变化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大气温室气体含量变动作为全球变换的重要驱动因子也越来越成为相关领域的研究重点,各种关于温室气体源、汇问题的研究报道屡见不鲜。由于大气中CO2含量远远大于其他温室气体,其温室效应也居于各...
王记明
关键词:高寒湿地青海湖流域
文献传递
青海湖小泊湖湿地不同群落土壤呼吸及温湿度因子响应被引量:3
2013年
选择青海湖高寒湿地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湿地不同植物群落土壤呼吸生长季高峰日变化特征及温湿度因子的影响,利用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LI-8100A测定了6种植物群落土壤呼吸速率日变化,通过实测的温度因子以及一次降水前后土壤表层湿度的变化研究了其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6种不同群落土壤呼吸速率日变化都呈单峰曲线,在生长季高峰芨芨草、芨芨草+马莲花、马莲花、华扁穗、苔草(台地)、苔草(洼地)土壤呼吸速率的日最高值分别为4.51 μmoL·rn。·s、12.22μmol·m。·s-1、13.40μmol·m。·S-1、2.55utool·m。·s、5.28umool·m。·S,3.89μmool·m-1·S。群落呼吸速率峰值出现在14:OO~16:00,谷值出现在3:00~6:00。10点过后,土壤呼吸速率上升趋势明显。土壤呼吸与群落地下5cm地温有着良好的相关性,随着温度升高,土壤呼吸值增大,当土壤温度达到最大值时,土壤呼吸值也随之达到最大。湿度对于土壤呼吸速率的响应比较明显,在一次降水前后除了苔草(洼地),其余群落土壤呼吸速率随着土壤表层湿度的升高而降低。
刘志凌陈克龙王记明廖振军芦宝良
关键词:土壤呼吸日变化温湿度
青海湖流域近50年气温、降水变化特征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本文对青海湖流域1961-2010年近50年来的气温和降水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青海湖流域气温呈明显的增加趋势,线性增温率最大达到0.40℃/10a;存在较为明显的4次增温期,特别是最近一次增温期,持续时间长,最大增幅达0.1℃/a.降水量虽然没有明显的增加趋势,但存在三次明显的增多期,最大降水量出现在1988-1989年间.在季节变化上,气温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加趋势,尤其以冬季和秋季增温趋势最明显;降水的季节增幅不明显,降水主要集中夏季,夏季多年平均降水量为239.30mm,占全年降水量的65%左右.近50年气温、降水变化特征表明青海湖流域目前正处于增温增湿阶段.
曹生奎曹广超陈克龙解家安朱锦福王记明
关键词:气温降水量青海湖流域
草地退化对青海湖流域小蒿草草甸土壤碳密度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以青海湖流域小嵩草草甸土壤为研究对象,对不同退化程度下小蒿草草甸土壤容重和有机碳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土壤有机碳密度。结果表明:随着小嵩草草甸退化程度的加剧,其土壤容重在剖面上表现为逐渐增大趋势,土壤有机碳含量从表面逐渐减小,特别是0—10cm表层有机碳含量减少尤为明显,未退化的表层有机碳平均含量是严重退化的6.5倍。土壤有机碳密度变化与有机碳含量在4种不同退化植被土壤中表现一致;4种不同退化程度小嵩草草甸0—100cm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别为(10.74±3.03),(12.41±4.15),(8.04±6.24)kgC/m2和(4.56±0.70)kg/m2,即轻度退化>未退化>中度退化>重度退化,说明随退化程度的加剧,土壤有机碳密度呈现显著下降趋势,但轻度退化有助于碳积累。
曹生奎陈克龙曹广超朱锦福芦宝良王记明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密度草地退化青海湖流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