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成林
- 作品数:23 被引量:62H指数:5
- 供职机构: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机械工程电子电信文化科学更多>>
- 严格训练、自主学习、创新实践——基础物理实验的改革与发展被引量:3
- 2009年
- 介绍我校"严格训练、自主学习、创新实践"的物理实验教学理念和先进的能力培养体系,结合军事院校特点,紧密围绕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目标,探索出一条深化实验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 何焰蓝杨俊才沈志田成林丁道一黎全
- 关键词:物理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 质子束在等离子体中传输的PIC模拟
- <正>本文利用2D3V PIC程序PLASIM研究了质子束在等离子体中的传输特性,提出了使质子束通过优化密度分布的等离子体实现其稳定传输的方法,模拟结果显示,我们的方案可以明显改善质子束的空间传输特性。我们首先研究了密度...
- 周东方马燕云田成林陈湛邵福球
- 文献传递
-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对大学生科技伦理培育的初探被引量:5
- 2010年
- 从科学诚信的品质、团队合作精神、社会责任感三个方面论述了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对大学生科技伦理素质培养的重要作用。大学物理实验在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思想、研究方法、实验技能,实事求是的实验态度,特别是科技伦理素养的培养等方面肩负着重要使命。
- 何焰蓝杨栋田成林丁道一
- 关键词:物理实验科技伦理大学教育
- 近轴成象的投影变换关系
- 1999年
- 以卡拉西奥多里定理为基础,用投影变换验证了在均匀的各向同性介质中具有轴对称性的光学系统近轴成象的结论。
- 聂玉华田成林郭晓蓉
- 关键词:物空间象空间焦平面
- 冷冻靶校准误差和烧蚀层粗糙度对氘氚层均匀性的影响被引量:1
- 2009年
- 理论分析了氘氚层外表面的温差与其粗糙度间的关系;以法国兆焦激光装置LMJ为原型,利用计算流体力学程序Fluent,分别模拟了靶丸轴向偏离黑腔中心不同尺度和烧蚀层存在不同大小的非均匀厚度对氘氚层温度分布的影响,求得了这两种误差引起氘氚层厚度的非均匀度。结果表明:为了满足点火靶的要求,靶丸轴向偏离腔体中心的尺度须在8.5μm内,烧蚀层轴向粗糙度则应控制在0.72μm内。
- 杨晓虎徐涵田成林银燕卓红斌
- 关键词:惯性约束聚变粗糙度均匀性
- 冷冻靶制备中辅助加热的理论和数值分析被引量:3
- 2008年
- 为了补偿惯性约束聚变(ICF)冷冻靶冷却过程中非球对称腔体的热流分布,通常在冷却的同时在腔外壁上施加辅助加热。在间接驱动靶中建立了1维热传导理论模型,分析所需辅助热流密度,同时在2维轴对称模型下,利用计算流体力学的FLUENT程序,对辅助加热机制进行了热力学模拟。当把辅助加热设在腔外壁的中平面上下各1.3 mm的范围时,得到了最佳辅助热流密度为635 W/m2,与理论结果基本一致。
- 杨晓虎徐涵田成林银燕卓红斌
- 关键词:惯性约束聚变热传导
- 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创新素质教育方式方法探讨
- 1998年
- 陆彦文田成林
- 关键词:创新素质教育物理教学课堂教学
- 多脉冲激光增强太赫兹辐射的PIC模拟
- 2008年
- 模拟了强激光和稀薄非均匀等离子体相互作用在界面辐射超强太赫兹波的物理过程,提出了利用多脉冲激光增强太赫兹辐射的方案,详细研究了多脉冲激光的脉冲个数(取1~4个)、脉冲间距等因素对太赫兹辐射功率和频率的影响。当入射激光包含4个脉冲时,辐射最强,此时的辐射功率是相同条件下单脉冲的6倍,可达到7.16MW。辐射的太赫兹波的脉宽约为330fs,总能量约为1μJ。研究结果表明:多脉冲激光可以显著增强太赫兹辐射,且随着脉冲个数的增加,激起的电子静电波振幅变大。辐射功率也随之变大,直到尾流场饱和;当脉冲间距等于入射激光脉宽时辐射最强。
- 余同普马燕云田成林徐涵银燕邵福球常文蔚
- 关键词:太赫兹辐射激光等离子体相互作用
- 单光子探测器量子效率绝对自身标定方案被引量:4
- 2004年
- 参考已有的方案,提出了一种更简单的方案来实现单光子探测器量子效率的绝对自身标定。我们利用同轴线缆和数据采集卡代替已有方案中的符合测量电路和计数器,通过精确设定同轴线缆的长度,利用电脉冲在同轴线缆的短路终端反射回波的特性,对一个测量周期中单个脉冲和连续两个脉冲进行区分,用数据采集卡记录区分结果,分别得到探测器探测到两个孪生光子的计数和仅探测到其中任意一个光子的计数,从而算出单光子探测器的量子效率。此方案不需要其他任何的参考标准或者另一个探测器。
- 冯少晖梁林梅田成林李承祖
- 关键词:单光子探测器量子效率
- 对流传热对冷冻靶温度影响的数值分析被引量:2
- 2009年
- 利用计算流体力学的程序Fluent,以法国的兆焦激光装置LMJ为原型,研究了惯性约束聚变间接驱动靶中黑腔内填充气体的自然对流传热效应对靶丸温度分布的影响;通过在黑腔内加入聚合薄膜,减小靶表面的温度不均匀性,得到了最佳腔体分隔模式;并在分隔成7个分区的腔体中,结合调整黑腔壁上下冷却环的温度,当两冷却环之间存在±0.5mK的温差时,使得靶丸表面的温度均匀性最终能够满足聚变的要求。
- 杨晓虎徐涵田成林银燕卓红斌
- 关键词:自然对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