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永红
- 作品数:17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四川理工学院计算机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电子电信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音乐彩灯的设计与实现
- 2008年
- 本文介绍了随音乐伴奏而按某种规律显示的彩灯的设计与实现,着重对设计思路和硬件、软件方案作了较为详尽的阐述,通过该设计初步掌握硬件开发方法,为以后进行实际的计算机软、硬件应用开发打下良好的基础。
- 田永红
- 关键词:PC机音乐彩灯
- 蚁群散布游走算法在电力控制系统中的仿真
- 2014年
- 研究蚁群散布游走算法下的电力控制系统性能。电力系统的全局效率最优化是电力调度控制系统追求的目标,由于系统各个节点的散布特性,无法精确建模分析,传统的电力控制方法采用单个节点的研究方法,追求单个节点的效率最优化,不考虑整个系统的性能,所以无法达到全局最优化。提出一种蚁群散布游走算法下的电力控制方法,对整个系统的电力分布采用随机分布模型进行划分,在此基础上,使用蚁群散布特性与模型进行相互之间的匹配,然后依据模型的散布规律,根据蚁群散布游走算法对各个电力节点之间的控制信息进行不断融合处理,从而给出最优化的系统控制方案。以一组实际的电力节点模型进行仿真,结果显示,系统具有更加精细的控制结果,可以实现对电力系统的整体优化控制。
- 田永红刘小芳
- 关键词:电力控制全局最优
- 智能用户界面设计与实现
- 2010年
- 用户界面是人与机之间交流、沟通的层面,是软件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控件显示属性自动记录的界面设计思路,以在Delphi中的数据表格控件(DBGrid)的列宽属性的自动设置为例,说明智能用户界面的实现的设计思路与方案。
- 彭其华田永红
- 关键词:用户界面控件智能用户界面
- 基于JSP技术的WEB考试专家系统
- 2011年
- 专家系统是人工智能中最重要的也是最活跃的一个应用领域,它通过推理来模拟通常由人类专家才能解决的各种问题。伴随网络的飞速发展,通过网络来设计和创建专家系统是必然的,专家系统采用基于JSP/Server的三层B/S体系结构,提供基于Web浏览器的多媒体用户界面。文章主要针对学生怎样有效进行考试为背景,对如何研制考试专家系统以及相关开发技术给出了初步研究。
- 蹇红梅田永红
- 关键词:JSP专家系统推理机知识库
- 用debug程序监视目标程序的执行
- 2009年
-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实践环节包括上机验证指令系统和硬件芯片的实践。通过灵活使用debug命令监视目标程序的执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门课的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 田永红
- 关键词:微机原理DEBUG命令教学
- 电缆电源高频冲击下的破损故障信号包络分析技术被引量:1
- 2013年
- 电缆电源故障中的高频冲击只影响电源本身结构刚度,信号脉冲特征无大变化,故振动噪声信号在频域中无明显征兆;因此频谱分析对裂纹诊断基本无效;提出一种基于包络分析的电缆电源高频冲击故障信号检测技术,电缆电源表面出现局部损伤时,会产生冲击脉冲力,必然激起测振系统的高频固有振动;通过中心频率等于该固有频率的带通滤波器把该固有振动分离出来;通过包络检波器检波,去除高频衰减振动的频率成分,诊断出故障;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对电缆电源的故障信号提取精度较高,检测的精度达到了88%以上,高于传统的80%平均线。
- 蹇红梅朱洪田永红
- 关键词:包络分析
- 引入混沌差分控制理论的温度控制器设计被引量:5
- 2014年
- 针对工业控制中的温度快速变换过程中的干扰问题,引入一种混沌差分控制温度控制的思想,分析炉内温度场中火焰时间序列中的带有非线性混沌特征,以ARM9控制芯片为基础,利用火焰时间序列混沌变量的非线性随机性、遍历性进行温度优化控制,把混沌理论引入到温度优化控制当中,消除干扰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提高了控制器的静态温度和动态温度控制精确,波动系数小,状态稳定。
- 田永红
- 关键词:温度控制
- 基于数字锁相环的中波激励器在广播发射系统中的应用
- 2004年
- 激励器是广播发射系统中必不可少的部件之一。本文介绍一种基于数字锁相技术的中波激励器,阐述了其工作原理并给出了实现电路。
- 贾金玲缪宇姚娅川田永红
- 关键词:激励器中波数字锁相环广播电路
- BCM2.0发射机监测及录音系统设计与实现
- 2004年
- 介绍了为全固态中波广播发射机而设计的计算机监测及录音系统。着重对系统中的硬件设计作了较为祥尽的阐述,利用这一系统可为同类型的发射设备增加监控功能,使用中效果良好,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 贾金玲缪宇田永红姚娅川
- 关键词:广播发射机计算机监控录音系统网络通讯
- 一种基于笔触的非真实感绘制算法的研究
- 2010年
- 传统的非真实感绘制仅仅能够表达图像中目标的形状和颜色信息,对图像中细节的变化不能很好地处理,本文提出一种新的笔触绘制的算法,自适应笔触分布算法,这种算法通过使用源图像的亮度图像的形态学边缘连接强度来指导笔触的放置,使得笔触分布能够随着源图像中细节的丰富程度而自适应变化。
- 田永红孙兴波
- 关键词:非真实感绘制自适应笔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