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爱平
- 作品数:13 被引量:20H指数:2
- 供职机构:石河子大学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结核分枝杆菌毒素-抗毒素系统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3年
- 毒素.抗毒素系统 ( toxin-antitoxin system, TAS)最早是作为质粒的稳定系统而发现的,这一系统依赖不稳定的抗毒素阻止活性毒素从亲和性蛋白复合物中释放出来。在应激条件下,抗毒素被蛋白酶降解或者消耗,毒素释放后干扰或改变细胞的DNA复制、ATP和细胞壁合成,介导细胞死亡或耐药持久性的形成,毒素也可以作为一种抗防御蛋白进而中和细菌中质粒的抗性。
- 申爱平袁俐
- 关键词:抗毒素结核分枝杆菌蛋白复合物DNA复制应激条件
- 结核分枝杆菌毒素-抗毒素系统mazEF6缺失突变株的构建及其表型的初步探讨被引量:2
- 2015年
- 为构建结核分枝杆菌毒素-抗毒素系统mazEF6缺失突变株,并对其表型进行初步探讨,首先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分别从H37Rv标准株和PUC-19K质粒扩增出mazEF6基因的同源臂及卡那霉素抗性基因kan;然后应用融合PCR技术将mazEF6基因的同源臂与kan基因进行杂交拼接,获得目的融合片段,将该融合片段克隆于pMD-19T(simple)载体形成自杀质粒pMD-19T-ΔmazEF6-kan,并将自杀质粒转化至大肠埃希菌DH5α中;最后利用电穿孔技术将自杀质粒电转至H37Rv标准株中,在卡那霉素抗性改良罗氏培养基上筛选H37RvΔmazEF6缺失突变株单个菌落,提取阳性菌株全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克隆片段并测序。将所获得的H37RvΔmazEF6缺失突变株进行遗传稳定性检测后,对其表型进行初步研究。结果显示,该缺失株在15代内未发生回复性突变;与野生株相比,缺失株生长速度缓慢且细菌形态短小。本研究证实,融合PCR技术便于快速获得结核分枝杆菌缺失突变株;结核分枝杆菌在缺失毒素-抗毒素系统mazEF6基因后生存能力下降,这为进一步研究毒素-抗毒素系统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 申爱平曹帅丽邢建新袁俐
- 关键词:结核分枝杆菌毒素-抗毒素系统缺失突变株
- 毒素-抗毒素系统与结核分枝杆菌持留性的相关研究
- 目的:本研究拟通过构建结核分枝杆菌毒素-抗毒素系统缺失株,初步研究其在不同培养条件下对结核分枝杆菌生存能力的影响,并对毒素-抗毒素系统与结核分枝杆菌持留性相关性进行初步探讨。 方法:1.结核分枝杆菌毒素-抗毒素系统缺失...
- 申爱平
- 关键词:结核分枝杆菌同源重组毒素-抗毒素系统
- 文献传递
- 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H37Rv mazEF3基因过表达菌株的构建及初步鉴定
- 2016年
- 为构建H37Rv mazEF3基因的过表达菌株,检测过表达菌株mazEF3 mRNA表达水平。使用穿梭质粒pMV361,把mazEF3基因连入其中,构建重组质粒pMV361-mazEF3;利用电穿孔技术,将穿梭表达质粒导入H37Rv中,并将该菌涂在卡那霉素培养基上初步筛选,提取阳性菌株质粒进行PCR、双酶切后送公司测序进一步验证;检测不同电转电压下mazEF3 mRNA表达水平,寻找最佳电转电压。结果显示,成功构建H37Rv mazEF3基因的过表达菌株,PCR、双酶切后目的基因,测序结果与已知mazEF3基因比对,同源性100%。实时荧光定量检测,电转电压为2300V时,构建的过表达菌株mazEF3 mRNA表达量最高。由此可知,成功构建及初步鉴定了mazEF3 mRNA过表达菌株,电转电压为2300V时,构建的过表达菌株mazEF3 mRNA表达量最高。
- 屈艳琳赵继利刘微申爱平曹帅丽袁俐
- 关键词:结核分枝杆菌毒素-抗毒素系统过表达
- 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mazEF6缺失株的构建被引量:1
- 2014年
- 为构建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H37Rv毒素-抗毒素系统maz EF6基因缺失突变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分别从H37Rv和PUC-19K质粒上扩增出maz EF6基因的同源臂及卡那霉素抗性基因kan基因;应用融合PCR技术将maz EF6基因的同源臂和kan基因进行杂交拼接,获得目的融合片段,并将该融合片段克隆于p MD-19T(simple)载体形成自杀质粒p MD-19T-Δmaz EF6-kan,将构建的自杀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DH5a中;利用电穿孔技术将自杀质粒电转至H37Rv标准株中;并将该菌株涂于卡那霉素抗性改良罗氏培养基,培养3-4周后,刮取能在卡那霉素抗性培养基中生长的结核分枝杆菌单个菌落,以提取的阳性菌株全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克隆片段,并测序。对所获得H37RvΔmaz EF6缺失突变株进行遗传稳定性检测。结果显示,该缺失株在15代内未发生回复性突变,成功获得H37RvΔmaz EF6缺失突变株。由此可知,本研究为今后研究毒素-抗毒素系统maz EF6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
- 申爱平曹帅丽王宏邢建新袁俐
- 关键词:结核分枝杆菌毒素-抗毒素系统缺失突变株
- 实时荧光定量PCR对结核病潜伏感染快速诊断的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7种细胞因子的mRNA表达水平作为诊断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生物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健康对照64人,活动性肺结核50人,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60人,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结核特异性抗原刺激的外周血中TNF-α、IFN-γ、IL-2、IL-10、IFI35、CXCL10及Foxp3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7种因子相对表达量在活动性肺结核组分别为2.33±0.09、4.94±0.45、150±17.82、2.02±0.55、9.53±5.96、5.56±0.97、1.24±0.17,潜伏感染组分别为3.2±0.61、10.04±1.89、202±17.6、21.89±10.25、29.17±11.19、41.35±11.46、2.14±0.67,健康组分别为1.2±0.08、2.92±0.03、53±17.82、1.48±0.17、1.28±0.77、1.63±0.25、1.03±0.67。潜伏感染组与健康组相比7种细胞因子的mRNA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应细胞因子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5.1%、82.5%,92.5%、88.7%,91.9%、90.1%,88.2%、51.5%,74.2%、61.2%,81.8%、73.4%和80.4%、51.3%;潜伏感染组和活动性结核组比较除IFI35因子外,其余6种细胞因子的mRNA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应细胞因子检测的特异性、敏感性分别为90.6%、80%,88.6%、92.7%,91.9%、86.2%,57.6%、60%,50%、58%,76%、72.2%和66.7%、67.1%;健康对照组和活动性结核组相比较,7种细胞因子的mRNA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应细胞因子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2.3%、90%,88.6%、86.7%,94.4%、86.7%,89.7%、65.8%,82.4%、63.3%,88.2%、70%和92.9%、72.1%。结核病密切接触者潜伏感染率为48.97%,健康组潜伏感染率为36%。结论结核病患者血清TNF-α、IFN-γ、IL-2mRNA水平升高,以潜伏感染者升高更显著,因此可作为诊断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的生物标志物。
- 屈艳琳谢松松左维泽刘薇赵继利曹帅丽申爱平廖娟袁俐
- 关键词:结核病
- 新疆地区结核分枝杆菌北京/W系和非北京/W系间五种重要蛋白表达差异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检测北京/W系和非北京/W系结核分枝杆菌HspX、Hsp65、38kDa、Ag85B和MPT64在基因、mRNA和蛋白水平有无差异,探讨5个重要蛋白对于北京/W系菌株广泛流行的可能作用。方法收集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其中北京/W系与非北京/W系菌株各30株,运用DNA直接测序法检测北京/W系和非北京/W系菌株HspX、Hsp65、38kDa、Ag85B和MPT64对应编码基因的PCR扩增产物,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细菌在对数生长期5个重要蛋白的编码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使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细菌感染巨噬细胞24h后5个蛋白在不同菌株中的表达水平。结果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HspX、Hsp65、38kDa、Ag85B和MPT64对应编码基因的PCR扩增产物测序均未发现突变。HspX、Hsp65在北京/W系菌株中的mRNA在对数生长期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感染巨噬细胞24h后,细菌中两个热休克蛋白的表达高于非北京/W系菌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细菌感染细胞前后,北京/W系菌株中38kDa、Ag85B的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均低于非北京/W系菌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T64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非北京/W系菌株比较,北京/W系菌株中HspX、Hsp65高表达,38kDa、Ag85B表达较低,推测这几个蛋白表达的改变可能与北京/W系菌株的流行有一定的关系。
- 李枫李华梁海燕黄艺米利古王仙李永祥申爱平曹帅丽袁俐
- 关键词:结核分枝杆菌结核分枝杆菌抗原
- 循环 miRNA 作为诊断结核病生物标志的研究被引量:11
- 2014年
- 目的:检测血浆中microRNA(miR)-155-5p、miR-21-5p、miR-29a、miR-142-5p在健康对照组、活动性肺结核组以及潜伏结核感染组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作为诊断结核病生物标志的可能性。方法健康对照组60人、活动性肺结核组40人和潜伏结核感染组20人,利用反转录-荧光定量PCR检测其血浆中miR-155-5p、miR-21-5p、miR-29a、miR-142-5p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活动性肺结核组血浆中除miR-142-5p外,miR-155-5p、miR-21-5p和miR-29a都出现表达上调的现象,分别是健康对照组的10.13倍、7.34倍和2.74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miR-155-5p、miR-21-5p和miR-29a,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05、0.830和0.687。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潜伏结核感染组血浆中只有miR-155-5p表达上调,且是健康对照者的3.1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21-5p、miR-29a和miR-142-5p表达无差异。与潜伏结核感染组相比,活动性肺结核组血浆中除miR-142-5p外,miR-155-5p、miR-21-5p和miR-29a均表达上调,分别是潜伏结核感染组的3.26倍、6.69倍和1.98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中潜伏结核感染率为40.58%。结论 miR-155-5p、miR-21-5p和miR-29a在健康对照组和活动性肺结核组以及活动性肺结核组和潜伏结核感染组之间存在差异性表达,miR-142-5p在3组之间均无差异性表达。 miR-155-5p、miR-21-5p和miR-29a可能是潜在诊断活动性肺结核、潜伏结核感染的生物标志物。与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中潜伏结核感染率较高。
- 曹帅丽申爱平朱庆峰杨青曹旭东邢建新王宏袁俐
- 关键词:肺结核MIRNA荧光定量PCR
- 异烟肼耐药菌株与敏感菌株MTB三个基因及其表达差异的研究
- <正>目的比较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异烟肼耐药株与敏感株fbpB、mpt64及psts1三个基因在DNA、mRNA及蛋白水平的差异性。方法收集新疆地区结核病患者的痰液...
- 袁俐李华李枫曹帅丽申爱平
- 文献传递
- 一种快速诊断结核病潜伏感染的引物及试剂盒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诊断结核病潜伏感染的引物及试剂盒,所述引物,由<210>1,<210>2;或者<210>3,<210>4;或者<210>5,<210&...
- 袁俐屈艳琳曹帅丽申爱平刘微赵继利曹旭东陈创夫吴长新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