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俊
- 作品数:36 被引量:514H指数:12
- 供职机构: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广东省甲型H1N1流感疫苗免疫策略被引量:2
- 2010年
- 彭国文谭秋疏俊韩轲
- 关键词:流感疫苗甲型免疫策略注册申请
- 广东省婴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与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相关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分析广东省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G6PD)与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发生的关联性。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和相关性研究方法对广东省2010年新生儿G6PD筛查情况与2010年出生的婴儿接种广东省第1类疫苗后发生AEFI的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广东省共报告2010年出生的婴儿接种第1类疫苗后发生AEFI个案534例;其中异常反应(253例)占总例数47.38%,一般反应(247例)占46.25%,无急性溶血性个案报告。2010年广东省共有13个地市报告新生儿G6PD缺乏症筛查数据,患病率为0.89%~7.82%,平均报告患病率为2.93%。8个地市2010年出生新生儿G6PD缺乏症患病率与当地2010年出生婴儿接种第1类疫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一般反应发生率及异常反应发生率之间均无线性相关(P>0.05),与7种广东省第1类疫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均无线性相关(P>0.05)。结论该研究未发现广东省被调查地区儿童的G6PD缺乏症患病与第1类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存在关联。
- 赵占杰疏俊刘宇谢莘吴承刚彭志强
- 关键词: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 广东省户籍人群2010年麻疹抗体水平监测分析被引量:28
- 2012年
- 目的了解广东省户籍人群麻疹抗体水平,为消除麻疹提供参考。方法 2010年,采取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广东省1332名户籍人群进行个案调查和采集血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麻疹抗体。结果麻疹抗体阳性(≥1:200)率为97.35%,几何平均滴度为1∶1903.8;麻疹抗体保护(≥1:800)率为81.41%。不同性别、职业、城市和农村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和保护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保护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20岁、21~30岁和1~2岁人群的保护率相对较低。结论广东省户籍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较高。1~2岁人群和15~30岁人群麻疹抗体保护率较低,应通过及时初种和复种含麻疹成分疫苗和对15~30岁人群查漏补种等措施提高相应人群的免疫力。
- 韩轲郑慧贞吴承刚疏俊谭秋林嘉子苏家立
- 关键词:麻疹病毒抗体水平
- 广东省2000年新生儿破伤风监测情况分析被引量:2
- 2001年
- 陈炯邵晓萍林伟生疏俊
- 关键词:新生儿破伤风疾病监测免疫接种
- 2005—2009年广东省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52
- 2010年
- 目的分析2005—2009年广东省流行性腮腺炎(简称腮腺炎)报告发病情况,为开展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2009年广东省报告的腮腺炎病例及腮腺炎公共卫生事件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09年广东省共报告腮腺炎病例92 968例,死亡1例,5年平均发病率为19.9/10万。5—7月发病数占病例总数的38.7%(35 949/92 968);广东省5年的平均报告发病率最高的为广州、深圳、佛山、东莞、江门5市。病例男女性别比为1.9∶1,<15岁病例数占病例报告总数的83.2%(77 378/92 968)。疫情直报系统共报告54起腮腺炎公共卫生事件,53起发生在学校(其中乡小学33起),暴发规模以<50例病例为主(占81.5%)。结论广东省腮腺炎发病高峰主要在5—7月份,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发病人群以<15岁青少年为主,乡村小学是腮腺炎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主要场所。
- 彭志强吴承刚疏俊谭秋林嘉子
- 关键词:腮腺炎流行病学
- 广东省农村地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状况及抗体水平调查被引量:12
- 2007年
- 目的:了解农村地区健康儿童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的自然免疫状况。方法:采集2~13岁儿童血清标本共计418份,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IgG抗体。结果:418份血清标本中,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抗体阳性194人,抗体阳性率为46.41%,抗体含量均值为366mIU/ml。各年龄组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2岁年龄组的阳性率(12.86%)最低,10~13岁年龄组的阳性率(90.00%)最高。结论:建议农村地区6岁以下儿童应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接种水痘疫苗。
- 郭雪郑焕英刘冷疏俊何展王彬林永杰梁剑柯昌文许桂锋彭国文
- 关键词: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抗体健康儿童
- 2009年广东省部分地区1~14岁儿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分析被引量:9
- 2011年
- 目的了解广东省部分地区1-14岁儿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现状,为制定乙肝高流行区防制策略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2009年在广东省韶关南雄市、汕尾海丰县和云浮新兴县采取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14岁儿童作调查对象,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患病史以及乙肝疫苗接种史等,并采用雅培试剂化学发光法检测调查对象的HBsAg、抗-HBs、抗-HBc。结果共调查1185人,其中男性684人,女性501人;本地户籍占99.75%(1182/1185)。HBV感染率为11.22%(133/1185),HBsAg阳性率为2.53%(30/1185),抗-HBs阳性率为55.70%(660/1185),抗-HBc阳性率为7.85%(93/1185)。1~14岁儿童各年龄组之间HBV感染率、HB-sAg、抗-HBs、抗-HBc阳性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南雄市HBsAg、抗-HBs阳性率(4.51%、67.17%)高于海丰县和新兴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调查的1~14岁人群中,乙肝疫苗接种率为87.34%(1035/1185);在具有完整接种记录的890人中,全程接种率、首针及时接种率分别为90.90%(809/890)、78.31%(697/890),1~6、7~9和10~14岁组相比较,随着年龄的增长,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以及首针及时接种率逐渐降低,而HBsAg阳性率则逐渐升高(P〈0.05或P〈0.01)。结论广东省调查地区1~14岁儿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应继续保持新生儿高水平的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并进一步提高首针及时接种率,加强儿童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并及时查漏补种,从而进一步降低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水平。
- 张吉凯彭国文吴承刚邵晓萍夏艳辉疏俊梁剑谢莘谭秋武婕方苓刘美真
- 关键词:肝炎病毒乙型接种疫苗
- 不同风疹疫苗接种策略对广东省风疹流行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2年
- 目的了解不同风疹疫苗接种策略对广东省风疹流行的影响。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广东省1997-2010年风疹流行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广东省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推广风疹疫苗接种,通过2000年15岁以下儿童的风疹疫苗普种、2001年风疹疫苗接种纳入计划免疫管理和2008年9月实施扩大免疫规划,风疹年平均报告发病率由1997-2000年的3.20/10万降至2001-2008年的0.78/10万和2009-2010年的1.11/10万;0~19岁青少年儿童发病比例减少,20~39岁年龄组人群发病比例增加,其中育龄妇女病例比例增加明显,分别为20.48%、33.82%和49.38%。2010年20~39岁本地户籍育龄妇女风疹IgG抗体阳性率为81.30%。结论通过实施不同风疹疫苗接种策略,广东省风疹发病率下降,儿童青少年发病比例减少,发病年龄后移,育龄妇女感染风疹的风险加大,发生先天性风疹综合征的危险增加。
- 吴承刚疏俊韩轲谭秋林嘉子
- 关键词:风疹疫苗先天性风疹综合征接种策略
- 广东省2006年水痘疫情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11
- 2008年
- 目的了解2006年广东省水痘的流行情况,为制定广东省水痘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广东省2006年水痘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6年广东省共报告水痘病例1638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7.75/10万,共发生75起暴发疫情,病例及有关暴发主要集中在广州、佛山和深圳等市,广州市所占比例最高,共13087例,占总病例数的79.88%。全年各月均有疫情报告,以1、3-6和11-12月较多,7个月的总病例数占全年的75.43%。81.41%病例为14岁及以下儿童,学生居多,占55.36%,病例男女性别比为1.48∶1。暴发调查发现多数患者无水痘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结论广东省水痘疫情较严重,应进一步加强有关方面的宣教工作,切实落实学校卫生工作相关措施,根据条件开展水痘疫苗常规接种的推广和应急接种,确保水痘疫情的有效控制。
- 疏俊
- 关键词:水痘流行病学
- 珠江三角洲地区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及其影响因素调查被引量:44
- 2007年
- 目的 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疫苗预防接种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2004年7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开展免疫接种率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共调查1~6岁本地儿童602名、流动儿童598名,接种记录按卫生部标准进行统计。结果 流动儿童建证率88.7%;卡介苗、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百白破联合疫苗、麻疹减毒活疫苗接种率分别为59.4%、53.2%、52.6%、57.4%,四苗全程免疫覆盖率为41.8%;乙型肝炎疫苗全程接种率为42.6%。结论 流动儿童各种疫苗的接种率较低,家长文化水平较低,缺乏免疫预防相关知识,预防接种意识薄弱;接种点能为流动儿童提供预防接种服务。
- 林永杰雷仁宇罗耀星谢莘吴承刚邵晓萍疏俊张吉凯
- 关键词:流动儿童接种率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