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石之瑜

作品数:47 被引量:94H指数:6
供职机构:台湾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8篇政治法律
  • 7篇文化科学
  • 6篇历史地理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哲学宗教
  • 2篇社会学

主题

  • 6篇政治
  • 6篇外交
  • 5篇知识
  • 4篇中国学
  • 4篇全球治理
  • 4篇主义
  • 4篇后殖民
  • 4篇国学
  • 3篇中国外交
  • 3篇社会
  • 3篇自我
  • 3篇共同体
  • 3篇国际政治
  • 2篇学派
  • 2篇英语
  • 2篇英语文献
  • 2篇语文
  • 2篇政治学
  • 2篇知识论
  • 2篇殖民主义

机构

  • 41篇台湾大学
  • 2篇中国人民大学
  • 2篇中山大学
  • 2篇澳大利亚新南...
  • 1篇俄亥俄州立大...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外国语大...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淮阴师范学院
  • 1篇东吴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财经大学
  • 1篇上海社会科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新加坡国立大...
  • 1篇中国科技大学
  • 1篇台湾成功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谢菲尔德大学

作者

  • 41篇石之瑜
  • 2篇苏翊豪
  • 1篇包淳亮
  • 1篇杨志军
  • 1篇俞宣孟
  • 1篇林毅夫
  • 1篇叶纮麟
  • 1篇黄晨
  • 1篇乐黛云
  • 1篇王荣华
  • 1篇叶舒宪
  • 1篇李梅玲
  • 1篇韦立德
  • 1篇黄育馥
  • 1篇吴昀展
  • 1篇汤一介
  • 1篇郭铭杰
  • 1篇殷玮
  • 1篇王赓武
  • 1篇芮哲非

传媒

  • 5篇世界经济与政...
  • 4篇开放时代
  • 3篇社会科学
  • 3篇文化纵横
  • 2篇人民论坛
  • 2篇淮阴师范学院...
  • 2篇东南亚研究
  • 2篇国际政治研究
  • 2篇国际政治科学
  • 2篇中国政治学
  • 1篇国外理论动态
  • 1篇国际观察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两岸关系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同舟共进
  • 1篇战略与管理
  • 1篇吉首大学学报...
  • 1篇中国报道
  • 1篇公共外交季刊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4篇2005
  • 1篇1999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台湾反核最高原则是“台独”
2014年
台湾反对继续兴建第四核能发电厂的民众很多,其中,从根本就反对核能本身的民众也不少,他们散布在各种政治光谱上。不过,为了反核,他们只能跟着有行动能力的政治人物走,而有行动能力的政治人物参加反核,动机当然就不是反核了。反核与公投紧密结合立即可以理解的反核动机,是打倒马英九,推翻国民党,但在政治斗争的更深层,冥冥中起指导作用的,却是"台独"。
石之瑜
关键词:政治人物政治斗争马英九
科学的国际“关系性”——天下、软实力与世界秩序被引量:4
2019年
只有将'天下'这个概念理论化才具有分析功能。'天下'是所有行为者之间必然存在关系的状态。从秩序与自由的相互关系来看,'天下'可以分为'共(公共性的)天下'与'各(霸权的)天下'。在'共天下'中,秩序与自由之间是相互支持的关系;而在'各天下'下,秩序与自由之间是相互抵制的关系。若行为者经由相互同意的角色关系接受彼此,免于规则的监督或干预,则是'共天下'。在此情境下,行为者是高度自律甚至是让利的。相反,若行为者建立了以规则为内涵的治理体系,必须行使监测或干预,则秩序与自由之间的关系成反比,所实践的因而是'各天下'。中国的软实力不应是单边垄断的力量,而是双方都能够通过让步与耐性,使对方愿意将中国关心的议程成为双边交往时的重要议题。因此,天下体系之中可以建立一个不完全以权力为核心世界秩序。
石之瑜林广挺汤名晖
关键词:国际政治理论中国外交关系性
新的群体政治与党的领导
2013年
◆以党护群的时代不再,新时代要求的是以群护党 ◆保护并呼唤党在制度上转化成超然的群体象征,领导群众维系和谐。
石之瑜
关键词:政治群众
中国是否需要“再政治化”?
2014年
依照来自西方知识界的自我批判,资本主义的霸权奠基在文化霸权,文化的灌输使得资本主义逻辑成为日常生活的理所当然,以及公共事务的必然前提,因此资本主义的剥削就巧妙地脱离政治的范畴,保护资本主义霸权的持续主导。西方知识界这股集中针对文化霸权采取反省的力量,其实基本上居于劣势。其中,新马克思主义学者着重揭穿对资本主义有利的文化霸权。
石之瑜
关键词:再政治化马克思主义学者文化霸权资本主义自我批判公共事务
走出“核心利益”的陷阱被引量:3
2012年
中西政治原则之别 "核心利益"近来成为外交界琅琅上口的时髦话。从周恩来主持外交以来,一向重视的是中国对世界整体的贡献。他所小心翼翼避之唯恐不及的以中国自我为中心的思路,现在竟然如此流行。难到这真的是中国国际地位大幅提升的结果吗?
石之瑜
关键词:政治原则周恩来外交
从关系性的“亚东”到地缘性的“东亚”:冷战与台湾的解殖
2021年
“亚东”不同于“东亚”。从“亚东”一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台湾政治历史中的消逝,可以看出冷战期间台湾解殖渐行渐弱的过程。当前去殖民学术中流行一种为了解殖而实行的“策略性本质主义”,鼓励底层刻意采纳某一种具有本质性的身分,作为动员抵抗的话语策略,然而这反而会巩固殖民与被殖民的二分视角,进而迫使底层依赖被殖民意识来维系自我认识。我们主张必须对解殖进行再理论化,将解殖话语及其实践视为一项关系性的建构,以化解本质性的二分及所导致的对被殖民身分的反复强调。因而,透过亚东话语在台湾的消逝,可以证实冷战造成的地缘安全话语已经取代解殖。亚东话语之失落,间接揭露了台湾解殖难以为继的困境。冷战的进行关乎美国透过围堵政策划分世界之知识建构,相当程度上造成了东亚话语对亚东话语的替代。亚东话语所投射的,是一种地缘文化的视角,而东亚话语则意谓着地缘战略意图。后者承继“大东亚共荣圈”,恰恰是日本在二战前及战时用来支持殖民主义与军事扩张的话语。
石之瑜朱凌毅
关键词:冷战孙中山
微观台湾学界对中国大陆的研究角度——后殖民视野下的遭遇与选择
2012年
在台湾,对中国大陆的研究是靠每个学者在自己所遭遇的各种涉及中国的称谓、身份、形象及其间不断的重组与新诠中,进行再组合与再诠释,因而中国大陆研究文本的形成,有赖每个学者无时无刻进行概念的选择与论述的建构。由于当代台湾承继了殖民历史、内战与冷战的遗绪,以及由此造成的内部歧异,台湾的中国大陆学界在假定以日本、美国与中国为出发点的研究议程上往返辩证,在其间进行组合、再组合。关于中国大陆的文本随着学者的选择,成为看起来是既是如此又是那样的综合体,没有一种中国大陆观能免于政治影响以及政治化的社会环伺。学者每在生产相关知识之初,就得先思索社会将如何看待,故而面对中国大陆的身份策略是对中国大陆研究的知识生产要件。
石之瑜包淳亮
关键词:冷战皇民化
微观台湾学界对中国大陆的研究角度--后殖民视野下的遭遇与选择
本文作者主张,每个学者的知识轨迹必定反映了有意识或潜意识的选择。藉由整理台湾的中国大陆研究者在历史过程中所遭遇的认识脉络,在不同时期或场合做出各自的选择,或可从中呈现出知识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以及中国对于世界各地学者所具有...
石之瑜
关键词:后殖民文化政治体制
文献传递
“西方中心论”与崛起后的中国——英美知识界如何评估中国模式被引量:5
2013年
探讨中国模式,关系到对中国和平崛起可能性的评估,这就是为什么应该掌握欧美知识界如何论证中国模式的普遍性。英美专家们对于中国模式"普遍性"的评价大致可归纳为三种观点:中国模式有效、中国模式有前景、中国模式是威胁。英美专家所界定的中国模式聚焦于经济转型及政府作用,深受其价值体系指引。在这样的西方中心论下,中国模式的潜在普遍性就成为一种威胁,随之则将影响人们对中国和平崛起可能性的判断。
石之瑜李梅玲
关键词:中国模式
世界走向中国:从汉学到中国学——2004·上海“世界中国学论坛”发言选登被引量:3
2005年
2004年,“世界中国学论坛”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各国学者从“多元视野”观照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现实,再次构筑文化交流与对话的平台。这里选登的主要是对传统汉学(Sinology)与“中国学”(China Studies)及其关系的不同见解,以及对中国文化学术传统的较新看法。中国学脱胎于、基础于汉学并且扩及现代社会政治经济的研究,实际上是跨学科和多层面的,这渐成共识;但是,如何继承汉学传统,如何对待资料及其考据和整合,则要进一步讨论。本文据速记整理,可以窥见一些正式论文集看不到的内容。
王荣华汤一介萧兵季塔连科杜维明叶舒宪葛剑雄石之瑜林毅夫王赓武乐黛云俞宣孟莫汉蒂芮哲非李希雅韦立德黄育馥熊月之
关键词:中国历史文化汉学中国学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