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秦家碧

秦家碧

作品数:42 被引量:433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0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影响因素
  • 6篇梅毒
  • 6篇META分析
  • 5篇先天
  • 4篇队列研究
  • 4篇妊娠
  • 4篇前瞻性队列
  • 4篇前瞻性队列研...
  • 3篇心脏
  • 3篇心脏病
  • 3篇血压
  • 3篇孕产
  • 3篇孕产妇
  • 3篇子代
  • 3篇谵妄
  • 3篇先天性
  • 3篇先天性心脏
  • 3篇先天性心脏病
  • 3篇满意度
  • 3篇母婴

机构

  • 41篇中南大学
  • 10篇湖南省妇幼保...
  • 4篇深圳市慢性病...
  • 2篇湖南省疾病预...
  • 2篇湖南省儿童医...
  • 2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四川大学
  • 1篇湖南省军区
  • 1篇昆明医科大学

作者

  • 42篇秦家碧
  • 17篇杨土保
  • 7篇王婷婷
  • 5篇王华
  • 4篇冯铁建
  • 4篇魏捷
  • 3篇洪福昌
  • 2篇陈霞
  • 2篇谢琼
  • 2篇莫衍石
  • 2篇谢源阳
  • 2篇谭红专
  • 2篇李辉霞
  • 2篇高洁
  • 2篇孔繁晶
  • 2篇杨帆
  • 2篇王潇滟
  • 2篇黄维
  • 2篇刘晓英
  • 2篇陈立章

传媒

  • 9篇实用预防医学
  • 4篇中南大学学报...
  • 4篇中华疾病控制...
  • 3篇中国卫生统计
  • 2篇中国当代儿科...
  • 2篇中国初级卫生...
  • 2篇中国艾滋病性...
  • 1篇中国特殊教育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当代护士(上...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海南医学
  • 1篇现代医院
  • 1篇医学与哲学(...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3篇2025
  • 3篇2024
  • 1篇2023
  • 5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5篇2014
  • 5篇2012
  • 4篇2011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母亲孕早期膳食习惯与子代先天性心脏病关联的病例对照研究
2025年
目的探讨母亲孕早期膳食习惯与子代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的关联。方法2017年11月―2020年3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开展CHD病例对照研究,对纳入的研究对象开展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母亲孕早期膳食习惯与子代CHD及其特定亚型的关联,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对一般资料分析中存在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开展亚组分析,以评估其关联的稳定性。结果母亲在孕早期经常吃咸菜(OR=1.67,95%CI:1.36~2.02)、臭豆腐(OR=1.68,95%CI:1.24~2.30)、烟熏食品(OR=2.21,95%CI:1.78~2.74)、烧烤食品(OR=1.77,95%CI:1.37~2.29)、油炸食品(OR=1.46,95%CI:1.19~1.79)、皮蛋(OR=0.46,95%CI:0.32~0.66)、咸蛋(OR=0.24,95%CI:0.13~0.31)、新鲜肉类(OR=0.60,95%CI:0.48~0.75)、新鲜鱼虾类(OR=0.32,95%CI:0.26~0.39)、新鲜蛋类(OR=0.53,95%CI:0.43~0.66)、新鲜水果类(OR=0.52,95%CI:0.41~0.66)、豆类(OR=0.69,95%CI:0.58~0.81)和牛奶及奶制品(OR=0.55,95%CI:0.48~0.64)与子代CH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母亲孕早期膳食习惯与子代CHD的关联较稳定。同时,母亲孕早期膳食习惯与子代CHD特定亚型之间的关联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母亲孕早期膳食习惯与子代CHD及其特定亚型的发生存在关联,且这种关联在不同人群中有较好的稳定性,为从孕早期膳食指导的角度预防CHD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
陈可彬王婷婷孙梦婷罗曼君阮霄睿秦家碧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孕早期膳食习惯病例对照研究
辅助受孕后出生缺陷的发生率估算、风险评价及预测预警模型研究
盛小奇秦家碧王华罗家有杨土保谭红
1、研究内容: 妇幼健康是人群健康的重要领域,其健康水平已成为国家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将妇幼健康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该项目依托妇幼健康队列和循证医学手段,关注辅助...
关键词:
关键词:妇幼健康不孕症
辅助生殖技术双胎受孕后不良妊娠结局风险评价的Meta分析被引量:16
2017年
目的评价辅助生殖技术双胎受孕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方法检索Pub Med、Cochrane图书馆、Google学术、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国知网、重庆维普数据库。检索日期截至2015年6月。按照预先设定的标准检索、筛选、纳入和分析文献。用随机效应模型或固定效应模型对各个研究报告的结果进行合并,计算合并相对危险度(RR)及相应95%的可信区间(CI)。通过亚组分析识别异质性调节因子。采用漏斗图和Egger检验分析潜在的发表偏倚。结果最初共检索到3 432篇文献,最终纳入32篇文献,涉及33 465例辅助生殖技术受孕双胎和99 089例自然受孕双胎。Meta分析结果提示辅助生殖技术双胎受孕与自然双胎受孕比较早产(RR=1.08,95%CI:1.02~1.15)、低出生体重(RR=1.05,95%CI:1.01~1.08)、极低出生体重(RR=1.12,95%CI:1.00~1.26)和先天畸形(RR=1.12,95%CI:1.02~1.24)的风险分别增加8%、5%、12%和12%。尚未发现极早产(RR=1.13,95%CI:0.99~1.29)、胎儿子宫内生长受限(RR=1.21,95%CI:0.94~1.57)、小于胎龄儿(RR=0.87,95%CI:0.70~1.09)、围产期死亡(RR=1.00,95%CI:0.82~1.21)和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R=0.99,95%CI:0.64~1.54)的风险在两组间存在差异。漏斗图和Egger检验(P≥0.124)提示无发表偏倚。结论辅助生殖技术双胎受孕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高于自然双胎受孕。
黎祺杨土保吴欣锐张骥秦家碧
关键词:辅助生殖技术双胎META分析
母亲围孕期服用叶酸及FOLR1和FOLR2基因多态性与子代先天性心脏病关联的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母亲围孕期服用叶酸是迄今为止减少子代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最有效的一级预防措施,既往研究提示其相关机制涉及基因和环境因素,但仍未阐明。本研究旨在探讨母亲围孕期服用叶酸、叶酸受体1基因(FOLR1)和叶酸受体2基因(FOLR2)多态性及两者的交互作用与子代CHD的关系,以期为围孕期叶酸服用剂量的个体化指导提供流行病学证据。方法:采用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招募2017年12月至2020年3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确诊的569例单纯性CHD患儿的母亲为病例组,以同期、该院确诊的无先天性疾病的652例正常儿的母亲为对照组。通过以问卷为基础的面对面访谈,收集母亲人口学信息和围孕期相关暴露信息,同时采集母亲静脉血5 mL用于FOLR1和FOLR2基因多态性检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母亲围孕期服用叶酸、FOLR1和FOLR2基因多态性及两者交互作用与子代CHD的关联性。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调整混杂因素后,围孕期服用叶酸能够显著降低子代CHD的风险[调整的相对危险比(adjusted odds ratio,aOR)=0.58,95%CI:0.35~0.95]。母亲FOLR1基因位点rs2071010(G/A vs G/G:aOR=0.67,95%CI:0.47~0.96)与子代CHD风险显著相关[P<0.05,错误发现率P值(false discovery rate P value,FDR;)<0.1];FOLR2基因位点rs514933(T/C vs T/T:aOR=0.60,95%CI:0.43~0.84;C/C vs T/T:aOR=0.55,95%CI:0.33~0.90)在显性模型[(T/C+C/C)vs T/T:aOR=0.59,95%CI:0.43~0.81]和加性模型(C/C vs T/C vs T/T:aOR=0.70,95%CI:0.56~0.88)下均与子代CHD风险显著相关(均P<0.05,FDR;<0.1)。rs2071010 G→A(aOR=0.59,95%CI:0.41~0.86)和rs514933 T→C(aOR=0.52,95%CI:0.37~0.74)与母亲围孕期服用叶酸在子代CHD发生中存在交互作用(P<0.05,FDR;<0.1)。结论:母亲携带FOLR1基因rs2071010G→A与FOLR2基因rs514933 T→C的突变型能够降低子代CHD的发生风险,且围孕期服用叶酸可以强化SNP rs2071010和SNP rs514933对子代发生CHD的�
宋欣俐黄鹏王婷婷张森茂陈乐陶秦家碧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病例对照研究
靶点突变对药物靶点结合亲和力影响定量评估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靶点突变对药物靶点结合亲和力影响定量评估方法,属于生物信息学技术领域,具体包括:将药物SMILES作为输入,获取最终的药物的特征向量;将靶点的序列作为输入,使用多层一维卷积神经网络从靶点的序列中提...
李广迪邓磊张东山秦家碧胡小文张盼黄洁宋启翔
预防脊柱骨折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谵妄的最佳证据总结
2022年
目的 检索、评价和总结预防脊柱骨折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谵妄的最佳证据,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围手术期开展规范化预防及护理管理的理论支持。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美国国立指南文库(NGC)、英格兰校际指南网站、CINAHL、Cochrane Library、Joanna Briggs Institute (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Pubmed、复旦大学循证护理中心、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数据库中关于脊柱骨折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谵妄预防的全部证据,包括系统评价、最佳实践、临床指南、专家共识、调查研究等。结果 共纳入9篇文献,其中4篇系统评价、3篇最佳实践、1篇临床指南、1篇调查研究,汇总总结出易导致脊柱骨折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谵妄的最佳证据,主要包括:谵妄筛查评估、患者因素管理、术前准备、治疗设施管理、意外创伤事件防护、医护人员工作培训6个方面。结论 本研究总结了预防脊柱骨折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谵妄的最佳证据,为医护人员完善围手术期谵妄防护措施提供循证依据。
张颖帆王昊晨谢源阳秦家碧
关键词:围手术期谵妄
梅毒孕妇不良妊娠发生率与影响因素及综合防控策略研究
目的:  1.采用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评价全球梅毒孕妇不良妊娠发生情况,并计算梅毒孕妇、正常孕妇中总不良妊娠及各个不良妊娠的发生率,为有效评估梅毒母婴传播(MTCT)干预项目效果及指导卫生决策者今后合理分配卫生资源提供...
秦家碧
关键词:母婴传播防控策略
文献传递
湖南省学生营养健康状况监测地区中小学生铁缺乏和贫血患病现状及影响因素
2025年
目的了解湖南省2023年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简称营养改善计划)地区中小学生铁缺乏(iron deficiency,ID)及贫血患病现状,并探索潜在影响因素。方法2023年10―12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纳入4652名中小学生,其中1108名中小学生进行了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检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贫血、ID以及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的影响因素。结果湖南省2023年营养改善计划地区中小学生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均值为(131.49±12.92)g/L,贫血率为11.54%(95%CI:10.62~12.46);SF平均水平为53.47(34.53,81.35)μg/L,ID患病率为5.23%(95%CI:3.92~6.55),IDA患病率为1.35%(95%CI:0.67~2.04)。多因素分析显示,女性(OR=1.482,95%CI:1.125~1.778)、学校所在地为乡镇/村(OR=1.420,95%CI:1.138~1.771)的中小学生贫血的风险更高,而10~15岁组中小学生的贫血风险较6~10岁组低。在ID和IDA中,女性和学段为初中者的患病风险更高(ID:OR_(女性)=3.523,95%CI:1.898~6.542,OR_(初中)=4.120,95%CI:2.251~7.541;IDA:OR_(女性)=6.933,95%CI:1.551~130.984,OR_(初中)=8.837,95%CI:1.979~39.462)。结论湖南省营养改善计划地区仍需进一步加大中小学生ID和贫血的防控力度,加强营养监测,关注重点人群健康,给予针对性的膳食指导和健康教育。
唐嘉鹏谭雅卿陈艳华王非李开宇孙梦婷罗曼君魏剑晖阮霄睿秦家碧
关键词:贫血铁缺乏营养改善计划
基于前瞻性队列研究先天畸形的危险因素及其对其他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被引量:26
2019年
目的探讨影响先天畸形(congenital malformations,CMs)发生的危险因素,并评估其对其他不良妊娠结局(adverse pregnancy outcomes,APOs)的影响。方法应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对湖南省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产科、不孕症门诊和超声科2013年3月~2016年2月接受首次产前保健的孕妇及其配偶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对CMs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筛选并评价其对其他APOs的影响。结果研究发现湖南省孕妇孕前非标准体重、有吸烟史、妊娠并发症史、妊娠糖尿病史、肝炎史、不孕症及采用辅助生殖技术受孕、孕期未服用叶酸、主被动吸烟、饮酒、饮食不均衡、高强度体力活动均增加子代CMs的风险。此外,配偶吸烟和进食槟榔史也增加子代CMs发病风险。CMs可能增加早产、极早产、低出生体重、极低出生体重和围产期死亡的发生风险。结论 CMs的危险因素有很多,掌握这些危险因素并给予有效的控制是预防CMs发生的重要环节,也是降低其他APOs发生率的重要环节。应该针对性的给予防范措施,从而降低CMs的发生,提高全人类的整体人口素质。
赵丽娟秦家碧王婷婷陈乐陶郑赞张森茂叶子薇陈立章
关键词:先天畸形队列研究
基于前瞻性队列研究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对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评价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技术本身是否会增加子代不良妊娠结局(adverse pregnancy outcomes,APOs)的风险。方法:选择诊断为不孕症通过IVF-ET受孕的妇女为暴露组,诊断为不孕症但通过非辅助生殖技术治疗(如促排卵或简单药物治疗)后自然怀孕的妇女作为非暴露组,建立前瞻性队列。通过单因素分析找出两组除IVF-ET操作因素外存在差异的因素,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控制这些因素,分析IVF-ET技术对APOs的独立作用。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控制混杂因素后,IVF-ET受孕孕妇较诊断为不孕症但自然受孕孕妇显著增加早产(OR=1.28,95%CI:1.05~1.56)、低出生体重(OR=1.69,95%CI:1.27~2.31)、围生期死亡(OR=5.33,95%CI:2.44~11.81)和先天畸形(OR=1.83,95%CI:1.12~2.94)的风险。结论:IVF-ET操作因素本身可能会增加APOs的风险。
赵丽娟陈立章王婷婷陈乐陶郑赞张森茂叶子薇秦家碧
关键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队列研究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