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程克强

作品数:4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浙江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流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2篇病变
  • 2篇超声
  • 1篇动力学改变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多普勒
  • 1篇多普勒超声
  • 1篇血管
  • 1篇血管造影
  • 1篇血流动力学
  • 1篇眼底
  • 1篇眼底血管
  • 1篇眼底血管造影
  • 1篇眼血流
  • 1篇一过性
  • 1篇一过性黑朦
  • 1篇荧光

机构

  • 4篇浙江医院

作者

  • 4篇程克强
  • 3篇楼继先
  • 3篇曹永葆
  • 2篇徐洁慧
  • 1篇夏燕飞
  • 1篇潘松杨
  • 1篇汪怿
  • 1篇杨继东
  • 1篇林益芳

传媒

  • 2篇心脑血管病防...
  • 1篇临床眼科杂志
  • 1篇现代实用医学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5
  • 1篇200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Ⅱ型糖尿病患者的吲哚青绿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被引量:5
2003年
目的 观察 型糖尿病患者的吲哚青绿血管造影 (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的特征 ,探讨 型糖尿病患者脉络膜血管的改变。方法  5 6例患者采用 ICGA和 FFA同步造影检查 ,对两种造影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 5例 (5 0只眼 )直接眼底检查未达到 DR分期诊断标准者 ,其中 12例 (2 2只眼 ) FFA出现异常荧光 ,占 44 % ,主要表现为点状强荧光 ,19例 (3 4只眼 )ICGA出现异常荧光 ,占 68% ,主要表现为中晚期点状强荧光以及早期点状弱荧光 ;3 1例 (62只眼 )直接眼底检查为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 ,3 1例 (62只眼 ) ICGA和 FFA均有不同程度异常荧光 ,在 FFA中主要表现为微动脉瘤的点状强荧光、出血的遮蔽荧光、毛细血管闭塞的弱荧光 ,在 ICGA中主要表现为晚期斑片状强弱荧光与弥漫性强荧光。结论  ICGA的临床应用发现糖尿病性脉络膜病变的可能 ,在 型糖尿病患者 ,ICGA是
楼继先潘松杨曹永葆程克强
关键词:吲哚青绿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脉络膜病变并发症
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眼血流动力学改变被引量:11
2005年
目的 探讨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diabeticretinopathy,NPDR)对视网膜中央动脉(centralretinalartery,CRA)、静脉(centralretinalvein ,CRV)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 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Dopplerflowimaging,CDFI)检测5 6例(1 0 8只眼)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视网膜中央动脉、静脉血流状态,并与40例(80只眼)正常人的视网膜中央动脉、静脉血流进行比较。5 6例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并作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undusfluoresceinangiography,FFA)检查。结果 NPDR组与对照组相比,CRA的收缩期血流峰速(peaksystolicvelocity,PSV) ,舒张末期流速(enddiastolicvelocity ,EDV) ,平均流速(meanvelocity ,Vm)均降低,搏动指数(Pulseindex,PI)和阻力指数(resistanceindex,RI)均增高,但CRV的收缩期血流峰速,舒张末期流速,平均流速均增高。结论 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CRA的血流速度降低,CRV血流速度增加,视网膜循环阻力升高,视网膜血液供应不良,CDFI检测对DR早期诊断有一定意义。
楼继先程克强杨继东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
一过性黑朦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2008年
目的探讨一过性黑朦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因一过性黑朦首诊于眼科的患者64例行彩色多普勒显像(color Doppler flowimaging,CDFI)检测颈动脉粥样斑块情况,同时检测眼动脉和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一过性黑朦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为90.63%,同侧眼动脉和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速度比无症状侧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一过性黑朦与颈动脉硬化性狭窄有关,颈动脉粥样斑块导致同侧眼血流速度下降。
徐洁慧曹永葆林益芳楼继先程克强
关键词:黑朦动脉粥样硬化血流动力学超声多普勒
麻醉性监护在小切口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
2009年
目的评价麻醉性监护(MAC)复合局部麻醉用于特殊人群的小切口白内障手术的安全性及成本-效果。方法38例伴有老年性痴呆、帕金森病或智障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在全身麻醉或MAC联合局部麻醉下行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其中全身麻醉17例(17眼,全麻组),MAC21例(21眼,MAC组)。观察疗效及并发症情况,对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两组术中血压、心率变化、SpO2和手术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全麻组苏醒时间高于MAC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MAC组对不良事件的绝对风险降低率(ARR)为43.4%,防止1例不良事件发生需治疗的病例数(NNT)为2.3例,较全麻组少花费462.3元。结论MAC应用于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安全、有效、经济。
徐洁慧夏燕飞曹永葆汪怿程克强
关键词:成本-效果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