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聂广

作品数:331 被引量:1,014H指数:16
供职机构: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哲学宗教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0篇期刊文章
  • 127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21篇医药卫生
  • 5篇生物学
  • 2篇哲学宗教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10篇肝炎
  • 87篇中医
  • 65篇乙型
  • 63篇慢性
  • 57篇辨证
  • 56篇乙型肝炎
  • 56篇细胞
  • 45篇病毒
  • 40篇慢性乙型
  • 37篇中医药
  • 33篇慢性乙型肝炎
  • 31篇纤维化
  • 31篇肝纤维化
  • 29篇重型
  • 28篇重型肝炎
  • 27篇肝癌
  • 26篇中西医
  • 21篇药疗
  • 21篇药疗法
  • 20篇医药疗法

机构

  • 269篇深圳市第三人...
  • 52篇湖北中医学院
  • 32篇湖北省中医院
  • 25篇湖北中医药大...
  • 15篇广州中医药大...
  • 10篇首都医科大学...
  • 7篇深圳市宝安区...
  • 5篇广州医学院
  • 5篇广州市第八人...
  • 5篇桂林医学院
  • 5篇华南师范大学
  • 5篇武汉市医疗救...
  • 4篇湖北医科大学
  • 4篇武汉市第一医...
  • 4篇深圳市中医院
  • 4篇武汉大学
  • 4篇深圳市东湖医...
  • 3篇长治医学院
  • 3篇上海中医药大...
  • 3篇中山大学

作者

  • 330篇聂广
  • 58篇吴其恺
  • 51篇杨大国
  • 47篇邓欣
  • 31篇张国良
  • 28篇朱清静
  • 25篇李晓良
  • 20篇曹廷智
  • 18篇林巧
  • 18篇夏章
  • 16篇樊群
  • 16篇袁虹
  • 15篇曾常春
  • 13篇刘红
  • 13篇王伯祥
  • 12篇江远
  • 12篇乐晓华
  • 12篇周伯平
  • 11篇何清
  • 11篇李秀惠

传媒

  • 74篇中西医结合肝...
  • 10篇中国中西医结...
  • 9篇环球中医药
  • 8篇中国中西医结...
  • 8篇中医研究
  • 8篇深圳中西医结...
  • 7篇第一次全国中...
  • 6篇中国中西医结...
  • 6篇医学与哲学
  • 5篇全国第十届中...
  • 5篇第一次全国中...
  • 4篇中华实验和临...
  • 4篇湖北中医杂志
  • 4篇中国中医基础...
  • 4篇中国中西医结...
  • 4篇世界中医药
  • 4篇全国第十一届...
  • 3篇新中医
  • 3篇2001全国...
  • 3篇第三届中医药...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5篇2018
  • 4篇2017
  • 7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8篇2013
  • 13篇2012
  • 13篇2011
  • 42篇2010
  • 9篇2009
  • 35篇2008
  • 22篇2007
  • 29篇2006
  • 15篇2005
  • 14篇2004
  • 5篇2003
3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分期论治的辨证模式研究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证候学特点,以期总结出临床辨证的"分期论治"模式.方法:按诊断标准,收集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400例(暴发期、平台期、坏证期和恢复期各100例),进行临床症状体征、证素和辨...
袁虹夏章曹廷智吴其恺邓欣王东李晓良聂广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证候辨证分型分期论治
在二甲基亚硝胺诱导小鼠肝损伤模型中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细胞介素-1β的动态表达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在二甲基亚硝胺(DMN)诱导小鼠肝损伤模型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动态表达。[方法]以DMN15 mg/kg腹腔注射小鼠,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0.85%氯化钠溶液,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时间点血清TNF-α、IL-1β水平;定量PCR法检测各时间点肝组织TNF-α、IL-1β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各时间点肝组织TNF-α、IL-1β的蛋白表达。[结果]DMN造模后,TNF-α及IL-1β基因和蛋白表达在各个时间点都有一定程度的上升,而且均在造模后48h时达到高峰。[结论]在DMN诱导的小鼠肝损伤模型中TNF-α及IL-1β显著升高,提示炎症坏死可能是DMN诱导小鼠肝损伤的主要机制。
张玲江远何金洋聂广
关键词:二甲基亚硝胺肝损伤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
4.考察与定位:中西医疫病学史比较研究
自古以来,我们就在不断地与各种瘟疫进行着艰苦卓绝的生死较量,人类与瘟疫作斗争的历史是人类文明史的组成部分,也是各种疫病学说发生、发展和逐渐成熟的过程.本文就中西医疫病学史作一简略回顾和比较.
聂广
关键词:传染病学瘟疫
文献传递
肝癌与细胞内信息传递
1999年
细胞生长和分化等生命基本活动所必需的蛋白质酪氨酸磷酸化过程是由蛋白质酪氨酸激酶(protein tyrosine kinases PTKs)和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s,PTPs)之间的协调作用所决定。细胞信息传递过程中,根据细胞的反应不同,PTKs和PTPs相互间发生拮抗和协同作用,而两者之间的平衡失调,可影响正常细胞的生长并与细胞发生恶性转化有关。自1980年Hunter研究Rous肉瘤病毒致痛机理时发现癌基因Src的表达产物具有PTKs活性以来,认识到蛋白质酪氨酸磷酸化过程对细胞的增殖、分化和癌变有直接的关系。肝细胞各种促分裂因子的受体大部分是通过酪氨酸激酶传递信息,就此对酪氨酸介导的细胞内信息传递与肝细胞的增殖、癌变的关系作一概述。
曾常春朱清静聂广
关键词:酪氨酸激酶肝细胞增殖肝癌
王伯祥教授论治乙型肝炎的经验被引量:17
1995年
王伯祥教授论治乙型肝炎的经验聂广主题词乙型肝炎/中医药疗法,王伯祥王伯祥教授从事肝病研究40多年,是我国著名的中西医结合肝病专家,现为湖北中医学院脏象肝病研究所所长、主任医师、教授,先后主编过《病毒性肝炎的实验诊断》、《中医肝胆病学》等著作,发表学术...
聂广
关键词:乙型肝炎中医药疗法
艾可清胶囊联合HAART治疗艾滋病30例临床观察
目的:通过对30例抗HIV阳性患者用艾可清胶囊联合HAART治疗的临床观察,评价艾可清胶囊治疗艾滋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发病期30人在进行HAART治疗的同时加用中药复方艾可清胶囊,分别记录单独使用HAART治疗时,加...
曹廷智刘水腾王辉刘艳聂广
关键词:艾滋病HAART
文献传递
不同中医证型肺结核患者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IL-1β、IL-1Ra表达水平的差异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与CD14+单核细胞白介素-1β(interleukine-1β,IL-1β)、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interleukine-1 receptor anlagenist,IL-1Ra)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04例肺结核确诊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肺阴亏虚33例,阴虚火旺36例,气阴两虚35例。采集抗凝血并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与CD14+免疫磁珠孵育后获得单核细胞,使用结核杆菌裂解物刺激单核细胞,同时设立空白对照。12小时后收集细胞上清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IL-1β、IL-1Ra水平,同时裂解细胞提取总RNA,利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测定IL1B、IL1RN基因相对表达量。通过方差分析比较不同证型肺结核患者IL-1β、IL-1Ra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1)成功建立检测IL1B、IL1RN基因的实时定量PCR技术,靶基因可以被有效扩增,并且引物具有良好特异性;(2)结核菌刺激后IL-1β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其中肺阴亏虚组显著高于阴虚火旺组和气阴两虚组(P<0.05),阴虚火旺组IL-1β分泌水平又显著高于气阴两虚组(P<0.05)。IL-1B mRNA表达趋势与蛋白表达趋势一致,肺阴亏虚、阴虚火旺、气阴两虚三组中IL-1B基因表达水平依次降低,组与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3)结核菌刺激能够显著增加IL-1Ra分泌水平,气阴两虚组显著高于其它两组(P<0.05),而肺阴亏虚组和阴虚火旺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mRNA层面气阴两虚组IL1RN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4)在结核菌刺激后,IL-1β/IL-1Ra比值在肺阴亏虚和阴虚火旺组中明显增高,显著高于气阴两虚组(P<0.01、P<0.05)。结论 IL-1β、IL-1Ra表达水平与肺结核中医病机演变密切相关,由此推测它们不仅可以作为肺结核中医微观辨证的生物标识,也可以作为未来结核病治疗的有效分子靶点。
张国良王玲玲詹森林曹廷智汪文斐张红梅邓群益聂广
关键词:中医证型白介素-1Β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单核细胞
肝癌实验性动物模型的研制方法被引量:1
1999年
肝癌的治疗目前尚无很有效的手段,鉴于医德和伦理的约束,利用肝癌实验性动物模型开展肝癌的实验性治疗研究日益受到重视。自1934年Yoshida首先用邻位氨基偶氮甲苯(OAAT)成功地诱发了大鼠肝细胞癌,其后40~60年代,各种化学物(二乙基亚硝胺、黄曲霉毒素B_1等)诱发的及移植性大小鼠肝癌模型不断问世。70年代后期相继出现了裸鼠人肝癌移植模型的报道。我国肝癌模型的研究在50年代后期开始,60年代陆续开展了奶油黄(DAB)、亚硝胺及黄曲霉毒素饲料的诱癌实验,1978年强家模等建立了我国第1株移植性大鼠肝癌模型,1981年汤钊猷等首先将1例人肝癌标本移植于裸鼠获得成功。目前采用多种方法制做的肝癌动物模型正广泛用于各种形式的实验研究。
邓欣朱清静聂广
关键词:肝癌实验性动物模型
从个体化技艺到标准化技术——《传染病辨证体系研究》绪论
本文是《传染病辨证体系研究》的"绪论",对目前的传染病辨证体系提出了几个问题是:①该模式能否体现传染病的中医辨证论治特色,即吸收了"祖国医学宝库"的精华?②该模式能否做到理论上的"自恰性"(即逻辑上的一致性),即至少能够...
聂广夏章
文献传递
HBV细胞毒性T细胞抗原表位单链三聚体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及其腺病毒载体的构建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构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细胞毒性T细胞抗原表位单链三聚体(HBsAg-SCT)真核表达载体,在真核细胞293T中表达,并构建含HBsAg-SCT的腺病毒载体。方法:合成H-2Ld限制的HBsAg细胞毒性T细胞表位寡核苷酸,与H-2Ld分子融合,构建含HBsAg-SCT的真核表达载体,并转染293T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技术观察HB-sAg-SCT在细胞表面的表达。将HBsAg-SCT亚克隆到腺病毒载体,转染293A细胞,包装产生携带HBsAg-SCT的重组腺病毒。结果:成功构建了HBsAg-SCT真核表达载体,并在真核细胞中表达。利用重组腺病毒载体制备出高滴度的重组腺病毒。结论:含HBsAg-SCT的真核表达载体能够在真核细胞表面有效表达,获得含HBsAg-SCT的重组腺病毒,为研究HBsAg-SCT免疫治疗HBV感染打下基础。
周伯平张红梅陈心春黄瑛Lybarger Lonnie李美忠聂广乐晓华王火生袁静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重组腺病毒
共3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