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肖四新

作品数:78 被引量:160H指数:7
供职机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国语言文化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广东省“211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73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1篇文学
  • 5篇文化科学
  • 4篇哲学宗教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政治法律
  • 1篇语言文字
  • 1篇艺术

主题

  • 23篇文学
  • 17篇莎士比亚
  • 13篇基督
  • 13篇基督教
  • 9篇莎士比亚戏剧
  • 7篇学史
  • 7篇文学史
  • 7篇悲剧
  • 6篇人文
  • 6篇主义
  • 5篇人性
  • 5篇外国文学
  • 5篇国文
  • 5篇国文学
  • 4篇人文主义
  • 4篇外国文学史
  • 4篇宪章派诗歌
  • 3篇信仰
  • 3篇潜在主题
  • 3篇追寻

机构

  • 52篇广东外语外贸...
  • 17篇三峡大学
  • 5篇北京师范大学
  • 5篇三峡学院
  • 1篇荆楚理工学院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上饶师范学院

作者

  • 77篇肖四新
  • 2篇李卓然
  • 2篇艾军
  • 1篇吴佩芬
  • 1篇颜学军
  • 1篇涂晓艳
  • 1篇孙艳

传媒

  • 9篇广东外语外贸...
  • 7篇三峡大学学报...
  • 5篇宁夏大学学报...
  • 4篇三峡论坛
  • 3篇四川外语学院...
  • 3篇戏剧(中央戏...
  • 3篇中国政法大学...
  • 2篇国外文学
  • 2篇外国文学研究
  • 2篇求索
  • 2篇学术研究
  • 2篇湛江师范学院...
  • 2篇中州大学学报
  • 2篇华南理工大学...
  • 2篇华南农业大学...
  • 2篇中国莎士比亚...
  • 1篇作家
  • 1篇戏剧文学
  • 1篇当代外国文学
  • 1篇河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11篇2010
  • 5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7
  • 5篇2006
  • 2篇2005
  • 5篇2004
  • 5篇2003
  • 6篇2002
7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英国宪章派诗歌创作的公共性
2019年
宪章派诗歌创作的公共性,在生成过程与内容上体现得最为明显。在生成过程上,宪章派诗歌具有强烈的在场感与“广场性”,不仅公众广泛参与,而且借助报刊杂志、广场集会等公共平台进行创作。在内容上,紧紧围绕新港起义、反谷物法、人民宪章等涉及工人权利的重大社会文化议题进行创作。生成过程以及内容和主题的公共性内涵,使宪章派诗歌呈现出强烈的介入性、干预性、批判性和明显的政治诉求,引起公众的广泛共鸣和参与意识。但同时,它又以柔和委婉、具有美学力量的文学形式,让工人们的政治诉求易于被统治者接受。
肖四新
关键词:宪章派诗歌公共性
理性主义绝对化的悲剧——论《安提戈涅》的悲剧实质被引量:9
2003年
对于《安提戈涅》学界有一种共识 ,其悲剧的实质在于冷酷无情的国家法律对个体情感和人性的粗暴践踏。但事实上 ,安提戈涅维护的并非完全是个体情感与人性 ,而更多的是家庭荣誉与义务。因此 ,认为安提戈涅是在维护“永恒正义”的观念是片面的。《安提戈涅》的悲剧冲突在于克瑞翁将国家主义绝对化和安提戈涅将家庭义务绝对化。而国家主义和家庭义务 ,其实都是理性主义的呈现形态。所以可以说 ,悲剧的实质是理性主义的绝对化。
肖四新
关键词:国家法律个体情感悲剧实质《安提戈涅》
宗教体验和宗教实践的理性化:也谈基督教与悲剧的关系
2006年
关于基督教是否具有悲剧性的问题,学术界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观念。一种断言基督教缺乏悲剧性;而另一种则认为基督教不仅本身具有悲剧性,而且对西方悲剧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认为,出现相反观念的根源在于没有对宗教与神学进行区别,没有看到基督教内在的差异性。基督教既有宗教体验的成分,也有宗教实践理性化的成分。如果是从前者而言,它就具有悲剧性。如果从后者而言,它就是一种神学的图式化,无悲剧性可言。所以在基督教与悲剧的关系上,任何绝对化的观念都是片面的。
肖四新
关键词:基督教悲剧宗教神学
莎士比亚早期戏剧的症状阅读被引量:5
2006年
一般认为,莎士比亚的早期戏剧所体现的是人的主体性力量,表现的是人文主义思想。但是,通过“症状阅读”可以发现,它们也体现出理性主义有限和自我拯救无望的一面,体现出人文主义思想的有限性。具体体现为对各种非道德化色彩的展示,对基督教生存方式的眷恋。
肖四新
关键词:莎士比亚早期戏剧
论基督教与悲剧的关系
2009年
关于基督教是否具有悲剧性的问题,学术界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观念。本文认为,出现对立观念的根源在于没有看到基督教内在的差异性。基督教既有信仰体验的成分,也有宗教实践理性化的成分。如果是从前者而言,它就具有悲剧性。如果从后者而言,它就是一种神学的图式化,无悲剧性可言。在基督教与悲剧的关系上,任何绝对化的观念都是片面的。
肖四新
关键词:基督教悲剧神学
后现代派小说在中国的位移与变形
2010年
后现代派小说是西方后现代状况下出现的区别于现代派小说,具有文本实验性质的小说思潮。后新潮小说明显受到了后现代派小说的影响,是后现代派小说位移中国的产物。但中国作家在模仿和借鉴后现代派小说的过程中,融入了民族和个人的经验,呈现出中国化特征。本文在对后现代派小说的边界、内在精神、写作规约、叙事策略和审美特征进行厘定的基础上,从六个方面对后现代派小说在中国语境中的变形进行了辨析。
肖四新
陈寅恪与跨文化交流
2012年
跨文化交流既是陈寅恪学术研究的出发点,也是他寻求民族文化复兴的缘域。他以"中西体用资循诱"的态度从容面对外来文化,但强调中国文化的自主性与本体地位,认为吸收外来文化的旨归是"救中国之缺失",激发传统文化内部的张力。在传播外来文化的方式上,他强调通达其语言,了解其文化本原,辩证地看待跨文化传播中的文化适应,反对打着文化适应旗号穿凿傅会、曲解原义,甚至屈学阿世的现象。在接受外来文化的策略上,他反对盲目输入,机械接受,主张"变易",认为只有"取珠还椟",融化外来文化,才能自创新格。
肖四新
关键词:陈寅恪跨文化交流文化复兴
莎士比亚悲剧的宗教解读被引量:5
2004年
莎士比亚悲剧形成的根本原因是无所不在的"恶",而"恶"源于人的自由意志。在悲剧中,莎士比亚一方面表现人的理性力量,另一方面也揭示了人的有限性和悲剧性处境。这种对人的本质的理解,与基督新教对人的本质理解是一致的。从莎士比亚悲剧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基督教文化继承与发展的一面。
肖四新
关键词:莎士比亚悲剧宗教改革自由意志
论泰戈尔的审美理想
泰戈尔不是专门的美学家,但他一直都在探寻着美,追求着美。在他看来,积极的审美活动既能给人以高尚的精神愉悦,又能抹去宇宙间一切分裂的痕迹,创造出真实完整的物质世界,谱写出爱的颂歌和生命的乐章。他的审美理想是他的政治理想和哲...
肖四新
关键词:泰戈尔审美理想大自然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三种主要形态被引量:6
2004年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由于出现的时间不同、地点不同、来源不同、立足点不同,其内涵是复杂的。它主要呈现为三种既存在同一性又存在差异性的形态:意大利人文主义、基督教人文主义和蒙田式人文主义。我们只有在廓清它的呈现形态之后,再谈论它的特征,才不会陷入片面。
肖四新
关键词:文艺复兴人文主义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