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肖祥胜

作品数:17 被引量:72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乳腺
  • 9篇乳腺癌
  • 9篇腺癌
  • 4篇乳腺肿
  • 4篇乳腺肿瘤
  • 4篇肿瘤
  • 4篇细胞
  • 4篇腺肿瘤
  • 4篇基因
  • 3篇毒性
  • 3篇药物
  • 3篇脂质体
  • 3篇脂质体包裹
  • 3篇乳腺癌细胞
  • 3篇肾毒
  • 3篇腺癌细胞
  • 3篇基因表达
  • 3篇基因表达量
  • 3篇肝肾毒性
  • 3篇癌细胞

机构

  • 11篇中山大学
  • 4篇武警广东总队...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解放军第45...
  • 2篇中国人民武装...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南大学湘雅...

作者

  • 17篇肖祥胜
  • 6篇唐军
  • 6篇韦尉东
  • 6篇谢小明
  • 5篇刘鹏
  • 5篇王曦
  • 4篇孔亚楠
  • 4篇谢新华
  • 4篇郭姣丽
  • 3篇伍民庆
  • 3篇李来胜
  • 2篇李峻
  • 2篇黄旭杰
  • 2篇林博云
  • 2篇夏旭
  • 1篇吕宁
  • 1篇李惠嫦
  • 1篇张丽娟
  • 1篇张跃民
  • 1篇尹邦良

传媒

  • 3篇广东医学
  • 2篇湖南中医药大...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医学综述
  • 1篇医学信息(医...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华乳腺病杂...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6
  • 2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LDH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研究乳酸脱氢酶A(LDH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乳腺癌手术组织标本76例,以及配对癌旁正常组织76例,做成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以及癌旁正常组织中LDHA的表达情况,分析LDHA表达水平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以及LDHA表达水平与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关联。结果与正常乳腺组织进行对比,LDH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普遍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DHA的表达水平与远处转移等有关(P〈0.05);高表达LDHA乳腺癌患者预后较差(P〈0.05)。结论LDHA与乳腺癌的发生及临床进展密切相关,它可能是乳腺癌新的潜在诊断预后分子标志物及治疗靶点。
李帅杰黄晓嘉肖祥胜唐海林谢小明
一种可高效高特异灭杀乳腺癌细胞的药物T-VISA-PEA15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高效高特异灭杀乳腺癌细胞的药物T-VISA-PEA15。可高效高特异灭杀乳腺癌细胞的T-VISA-PEA15治疗载体,其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所述的可高效高特异灭杀乳腺癌细胞的药物T-VIS...
谢小明谢新华李来胜郭姣丽伍民庆孔亚楠韦尉东肖祥胜唐军王曦刘鹏
文献传递
拮抗凋亡转录因子与乳腺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通过突变分析,探讨拮抗凋亡转录因子(AATF)与乳腺癌遗传易感性之间可能存在的关联。方法使用构象敏感凝胶电泳(CSGE)和直接测序技术对89例收治的家族性乳腺癌患者完整的AATF基因编码区进行分析。以210例匿名的非癌症患者血样作为对照,对突变频率进行评估。结果共发现7个变异位点,其中6个位于内含子,另外1个为位于外显子的错义突变,对它们在患者和健康对照个体中出现的频率进行比较,未发现致病性倾向。结论本研究89例家族性乳腺癌患者AATF基因的突变分析结果未能提供充分证据表明它们与乳腺癌遗传易感性之间存在关联。
刘鹏吴爱国王曦唐军肖祥胜谢小明
关键词:乳腺癌突变分析
非体外循环下手术治疗急性肺动脉栓塞1例报告被引量:2
2006年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20岁,体质量55kg。2005-10-01因双肺侵润型肺结核入院行抗结核治疗。2005-11-10出现右下肢肿胀.B超示右下肢浅、深静脉血栓形成。予尿激酶、肝素溶栓、抗凝治疗,无好转。2005—12—09突然出现晕厥倒在地上,主诉胸痛、呼吸困难,伴有咯血、口唇轻度紫绀和颈静脉怒张.随即出现血压下降(70/40mmhg),心率140次/min,室性旱搏呈二联律。
肖祥胜林博云章跃民谭松涛黄旭杰
关键词:非体外循环
鱼精蛋白对离体人肺动脉收缩功能的影响
2002年
目的 研究鱼精蛋白对离体人肺动脉收缩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  3 6例肺部肿瘤患者肺叶切除术后分离下肺叶 ,将肺血管随机分为A组 (n =9)、B组 (n =2 7)。A组不损伤血管内皮。用眼科镊子将B组血管内膜剥除 ,去除血管内皮细胞。A组 (加入鱼精蛋白 ) ;B组分为B1~B5小组。B1组 (加入鱼精蛋白 ,n =6) ,B2 组(肝素及鱼精蛋白 ,n =6) ,B3 组 (吲哚美辛 +鱼精蛋白 ,n =5 ) ,B4组 (吲哚美辛 +肝素 +鱼精蛋白 ,n =5 ) ,B5组 (生理盐水 ,n =5 ) ,各组鱼精蛋白浓度分别依次为 40 ,10 0 ,2 0 0 ,40 0 μg/ml,每隔 15min更换一次浓度。肝素浓度为 8u/ml,吲哚美辛浓度为 1× 10 -5mol/L。结果 鱼精蛋白在低浓度时对内皮完整肺动脉收缩功能无明显影响 ,在浓度为 40 0 μg/ml时 ,血管张力下降 ,与对照组 (B5组 )相比 ,差异具有显著性 ;鱼精蛋白及其与肝素复合物对去内皮肺动脉均有收缩作用 ,B1组与B5组 ,B2 组与B5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这种收缩作用可被吲哚美辛抑制。B3 组与B1组 ,B4组与B2 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鱼精蛋白对离体人肺动脉的影响与血管内皮有关 ,内皮完整时显示出舒张功能 ,去内皮时显示出收缩功能 ;鱼精蛋白与肝素的复合物对离体人肺动脉的收缩作用可被吲哚美辛抑制。
肖祥胜尹邦良
关键词:鱼精蛋白肺动脉体外循环药理学
男性乳腺癌49例生存分析
2012年
目的总结和探讨男性乳腺癌的生物学特性、治疗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2010年1月我院收治的49例男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资料中,对所有患者进行了跟踪随访,最短者6个月,最长者13年。49例男性乳腺癌患者,经综合治疗,5年生存率为69.4%(34/49),生存最长者13年,病理为浸润性导管癌Ⅰ期患者。结论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保证男性乳腺癌良好预后的关键。
李峻肖祥胜
关键词:男性乳腺癌预后
乳腺黏液癌的钼靶X线摄影和超声影像特征对比研究被引量:13
2012年
目的评价乳腺钼靶X线摄影和超声诊断乳腺黏液癌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8例可疑乳腺黏液癌的乳腺钼靶X线摄影和超声提示,其中171例病理变化证实乳腺黏液癌。结果 171例中,术前钼靶X线摄影提示乳腺癌127例,术前超声提示乳腺癌的109例。乳腺钼靶X线摄影表现为中等密度肿块影51例,局限性密度增高25例,毛刺样肿块48例,伴有簇样砂粒样钙化31例。超声显示为界限不清和形态不规则实性肿块64例,界限清楚和形态规则实性肿块26例,囊实性肿块19例。乳腺钼靶X线摄影和超声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4.2%和63.7%。结论乳腺钼靶X线摄影和超声对乳腺黏液癌有诊断价值,但前者优于后者,二者结合能提高诊断率。
李峻肖祥胜
关键词:乳腺黏液癌超声
右丙亚胺对接受含蒽环类药物女性乳腺癌患者的心脏保护作用前瞻性研究被引量:22
2012年
目的观察右丙亚胺用于蒽环类抗肿瘤抗生素的联合化疗对乳腺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时的心脏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选取2008年10月至2009年5月的117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61例,患者接受TE(多西他赛+表阿霉素)方案加右丙亚胺(右丙亚胺对表阿霉素比值为10:1);化疗组56例,常规接受接受TE(多西他赛+表阿霉素)方案治疗。所有患者连续随访2年,两组采用心肌钙蛋白、心肌酶、左心室射血分数,监测治疗前、治疗后每周期、治疗完成、治疗后半年、治疗后1年、治疗后2年时的心脏功能状态,同时观察治疗的非心脏毒性。结果与仅接受蒽环类药物的患者相比,接受右丙亚胺治疗的患者心脏毒性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蒽环类药物从第一次应用时对心脏就产生了明显的毒性,右丙亚胺对其所致心脏毒性的发生有一定的防护作用。
李峻肖祥胜
关键词:乳腺癌蒽环类药物右丙亚胺
鱼精蛋白用于中和肝素时的副反应被引量:7
2001年
肖祥胜张跃民
关键词:鱼精蛋白肝素药理副反应
青年乳腺癌209例生存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 探讨青年乳腺癌的生物学特性、治疗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9例青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分析其临床特点和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本组病例5年生存率Ⅰ期为91.1%(51/56),Ⅱ期为68.1%(77/113),Ⅲ期为54.2%(13/24),Ⅳ期为0 腋窝淋巴结转移1~3个为60.3%(44/73),≥4个为44.4%(24/54),腋窝淋巴结转移阴性为89.0%(73/82) 激素受体阴性为31.2%(15/48),阳性为78.3%(126/161).TNM分期(P=0.003)、激素受体表达(P=0.035)、腋窝淋巴结转移(P=0.002)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结论 青年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是良好预后的关键.
肖祥胜李峻王曦韦尉东唐军刘鹏谢小明
关键词:女性乳腺肿瘤预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