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的多导睡眠图研究被引量:7
- 2007年
- 目的了解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睡眠障碍的多导睡眠图(PSG)监测表现及睡眠结构、进程特点。方法对42例临床确诊的 PD 患者和40名健康对照者行全夜 PSG 监测,分析比较各项睡眠结构、进程参数及快速眼动睡眠(REM)期视频监测特点。结果经 PSG 监测发现,PD组入睡困难、睡眠破碎、白天过度嗜睡等的发生率(分别为73.8%、59.5%、46.1%)均高于对照组(P<0.05);PD 组患者总睡眠时间、非快速眼动睡眠2期、REM 潜伏期、睡眠效率、睡眠纺锤波密度较对照组缩短或降低(P 值分别为0.000、0.000、0.045、0.000、0.000),睡眠潜伏期、觉醒时间、觉醒次数、>5 min 的觉醒次数、Epworth 嗜睡量表评分均延长或增加(P 值分别为0.022、0.000、0.007、0.001、0.000)。另外,监测中发现 PD 组有6例(14.3%)出现睡眠始发 REM 时段,而对照组无一例出现。PD 组中有36例(85.7%)在 REM 睡眠中呈现肌电活动不消失(RWA),其中19例出现 REM 期睡眠行为障碍(RBD);对照组有6例出现 RWA,其中2例出现 RBD。统计学分析显示,PD 组 RWA、RBD的发生率(分别为85.7%、45.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研究显示PD 患者睡眠结构、睡眠进程等多项睡眠参数改变;PD 患者中 RBD 发生率高,其临床症状表现形式多样,且很多时候 RBD 可先于 PD 的其他症状而早期出现。
- 胡喜庆张本恕
- 关键词:帕金森病睡眠障碍多道睡眠描记术
- 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 2006年
- 帕金森病(PD)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以往人们主要关心其运动障碍方面的表现。近年来临床上越来越多地发现PD病人常合并出现睡眠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PD相关性睡眠障碍的表现形式多样,主要分为失眠、异态睡眠、日间过多瞌睡、睡眠发作等类型;其发生亦与增龄老化、药物影响、心境改变及疾病本身进展等多种因素有关。PD相关性睡眠障碍的治疗要根据分型、病因等多因素综合考虑,采取针对性的处理。
- 胡喜庆张本恕
- 关键词:帕金森病睡眠障碍中老年人
- 帕金森叠加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和鉴别要点被引量:9
- 2012年
- 目的探讨帕金森叠加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点及鉴别要点。方法选择自2004年1月至2009年4月间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和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内科锥体外系门诊就诊的原发性帕金森病(IPD)、多系统萎缩(MSA)、路易小体痴呆(DLB)、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SP)和皮质基底节变性(CBD)患者共172例进行研究。对所有人组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头部CT/MRI检查.对部分研究对象采用了脑^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检查。结果(1)临床资料:各组患者主要临床特点除姿势异常外,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头MRI检查:59例MSA患者接受头MRI检查,其中MRJ显示橄榄桥脑小脑萎缩48例(81.4%),T2加权像上的壳核低信号4例(6.8%),桥脑“十字征”30例(50.8%)。15例PSP患者中3例(20.0%)头MRI正中矢状位显示中脑特征性“蜂鸟样”改变。全部6例CBD患者头MRJ检查显示不对称的皮质萎缩(特别是额顶区),1例(16.7%)显示T2加权像上壳核低信号。(3)头部^18F-FDGPET扫描:各组患者示踪剂分布存在差异。结论(1)各帕金森叠加综合征均有其特异性临床特点,可藉此与原发性帕金森病相鉴别。(2)头部MRI、^18F—FDGPET检查可辅助诊断及鉴别IPD和帕金森叠加综合征。
- 陈蕾张本恕胡喜庆吴潇哲田志岩
- 关键词:帕金森叠加综合征核磁共振成像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 新型危险因素在高血压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时的变化
- 周钧齐新胡喜庆刘克强
- 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有关危险因素的研究被引量:12
- 2011年
- 目的了解急性脑梗死合并CMBs的相关危险因素,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CMBs的机制。方法 2005年3月~2007年12月住院的脑梗死患者651例,全部研究对象进行MRI自旋回波序列(SE)、快速自旋回波序列(FSE)、场回波序列(FE)、梯度回波(GRE)扫描,并对58种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对有关危险因素进行分型、分类、分级后,用卡方检验和多元回归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平均动脉压、心衰、APTT为微出血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Ⅲ级高血压是CMBs的相关因素(P=0.024),入院时平均动脉压每增高1mmHg,微出血风险加大5.5%(P=0.000);有心衰史的患者微出血风险增加5.299倍(P=0.042);APTT升高1秒,微出血发生的可能增加6%(P=0.007)。Ⅱ级及以上脑白质稀疏、Ⅱ~Ⅲ级腔隙性梗死亦是脑微出血的相关因素。结论 (1)平均动脉压、心衰、APTT为微出血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2)CMBs的发生可能与急性脑梗死无直接关系;(3)抗栓溶栓治疗不是CMB发生的危险因素;(4)急性脑梗死合并CMBs的患者在颅内较大血管病变的同时,亦存在着广泛的微血管病。
- 张春生金辉胡喜庆董昭樱马春杰张莹张静叶文翔
- 关键词:脑微出血急性脑梗死
- 小剂量奥氮平治疗帕金森病并发精神症状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小剂量奥氮平治疗帕金森病并发精神症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4例帕金森病并发精神症状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和对照组40例,2组均予常规调整抗帕金森病药物剂量和用法等处理,治疗组再予小剂量奥氮平口服治疗,疗程2周。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后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和临床总体印象严重程度量表(CGI-SI)评定精神症状,用以评价疗效,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和实验室监测评价不良反应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5%,对照组33%,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后BPRS、CGI-S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奥氮平治疗帕金森病并发精神症状疗效肯定。
- 胡喜庆张本恕
- 关键词:奥氮平帕金森病幻觉妄想
- 溶栓、抗凝、抗血小板治疗与脑微出血及脑梗死后出血性转换的关系被引量:37
- 2011年
- 目的探讨溶栓、抗凝、抗血小板治疗与脑微出血及脑梗死后出血性转换的关系,以便预防出血性转换的发生。方法对我院神经内科2005年3月-2007年12月住院的6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361例正常对照进行前瞻性研究。卡方检验对不同组别伴CMB的发病率,溶栓后合并出血性转换率进行比较,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溶栓、抗凝、抗血小板与CMB的相关性及与梗死后出血的相关性。全部研究对象进行MRI自旋回波序列(SE)、快速自旋回波序列(FSE)、场回波序列(FE)及梯度回波(GRE)扫描。结果脑微出血患病率在对照组、梗死组、梗死后出血组依次升高,分别为11%、22.6%、40.7%,(χ2=29.521,P=0.000),通过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患者经抗血小板、低分子肝素钙抗凝,尿激酶溶栓治疗均与脑微出血的患病无关。梗死后脑出血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梗死后继发脑出血与房颤,脑微出血及溶栓治疗有关,与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呈负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继发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房颤、溶栓治疗,溶栓治疗的脑梗死患者继发出血的发生率增大6.51倍,伴有房颤的脑梗死患者继发脑出血的几率增大4.90倍。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是保护性因素,每升高1g/L,继发出血者减少为原来的一半。结论 CMB不是脑梗死后出血转化的高危因素,溶栓、抗凝、抗血小板治疗不增加CMB的发病率,CMB并不增加溶栓、抗凝、抗血小板治疗的出血危险性,溶栓和房颤是梗死后出血的危险因素。
- 张春生金辉胡喜庆马春杰赵琦张莹张静董昭樱叶文翔天津第一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 关键词:脑微出血抗凝治疗抗血小板
- 天津市急性脑卒中防治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 安中平魏健张春生臧大维巫嘉陵段建钢左宪华李斌佟小光胡喜庆
- 一、成果简要说明1、建立前瞻性、多中心、大样本急性脑卒中登记数据库,将天津市及其周边地区的脑卒中患者信息入库,提供天津地区的脑卒中流行病学资料。2、完善卒中数字化管理软件,记录分析卒中病因亚型、临床分型、危险因素与预后等...
- 关键词:
- 关键词:脑卒中大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
- 反复发作八次的化脓性脑膜炎1例报告
- 2006年
- 胡喜庆张本恕
- 关键词:化脓性脑膜炎意识不清病情程度化验检查痊愈出院脑脊液
- 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1
- 2009年
-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特征、睡眠质量评价,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爱泼沃斯嗜睡量表(ESS)、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UPDRS-Ⅲ分量表、Hoehn-Yahr(H-Y)分级、综合医院焦虑/抑郁情绪测定表(HAD)及自制的睡眠情况及用药调查表分别对170例PD患者的睡眠状况、疾病严重程度、认知状况、抑郁程度、病程、多巴胺能药物应用等情况进行评定和计算。结果在170例PD患者中有141例睡眠质量差,发生率为82.9%。其中入睡困难102例(60.0%),睡眠破碎96例(56.5%),白天过度嗜睡59例(34.7%),睡眠运动障碍81例(47.7%)。多因素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PSQI总分与UPDRS-Ⅲ评分、H-Y分级、HAD评分、MMSE评分、左旋多巴日平均剂量及年龄相关,而与性别和病程长短无关;ESS仅与UPDRS-Ⅲ评分、左旋多巴日平均剂量相关。结论PD患者总体睡眠质量差,睡眠障碍的发生率高,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破碎、睡眠运动障碍、白天过度嗜睡等。PD患者睡眠障碍状况受病情严重程度、认知状态、抑郁、年龄、多巴胺能药物应用等因素影响,而与性别、PD病程长短无关。
- 胡喜庆张本恕
- 关键词:帕金森病睡眠障碍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