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建

作品数:12 被引量:40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International Foundation for Science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生物学
  • 7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篇亚洲玉米螟
  • 7篇玉米
  • 7篇玉米螟
  • 5篇腰带长体茧蜂
  • 5篇细胞
  • 5篇茧蜂
  • 4篇血细胞
  • 4篇幼虫
  • 4篇玉米螟幼虫
  • 3篇胚胎
  • 3篇寄生
  • 3篇寄生蜂
  • 3篇包囊
  • 2篇英文
  • 2篇整合素
  • 2篇体外
  • 2篇免疫
  • 2篇寄主
  • 1篇多胎
  • 1篇信号

机构

  • 9篇中山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上...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云南省森林灾...
  • 1篇水稻生物学国...
  • 1篇苏州卓凯生物...

作者

  • 12篇胡建
  • 3篇张文庆
  • 3篇刘佳
  • 3篇符文俊
  • 2篇赵华福
  • 2篇刘峰
  • 2篇刘洋
  • 1篇于洪春
  • 1篇王鹏
  • 1篇朱湘雄
  • 1篇陆剑锋
  • 1篇陈学新
  • 1篇古德祥
  • 1篇戴华国
  • 1篇王磊
  • 1篇颜曦

传媒

  • 2篇昆虫学报
  • 2篇Zoolog...
  • 2篇应用昆虫学报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5
  • 3篇200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腰带长体茧蜂cDNA文库的构建被引量:9
2003年
从寄生在亚洲玉米螟 (Ostriniafurnacalis)幼虫体内 6d的腰带长体茧蜂 (Macrocentruscingulum)胚胎中提取总RNA和mRNA ,用分离到的微量mRNA合成cDNA第 1链。通过长距离PCR扩增得到足够量的双链cDNA。将SfiⅠ酶切后并纯化的cDNA片段连接到经SfiⅠ酶切的噬菌体λTripIEX2上 ,并对噬菌体进行包装 ,建成cDNA的全长库。经大肠杆菌XL1 Blue平板检测 ,未扩增文库的滴度为 0 75× 10 6pfu·mL-1,克隆重组百分率为 96 77% ,扩增后文库的滴度为 0 5×10 10 pfu·mL-1。
胡建戴华国符文俊
关键词:腰带长体茧蜂CDNA文库PCR扩增亚洲玉米螟寄生蜂胚胎
多胚发育寄生蜂腰带长体茧蜂在寄主亚洲玉米螟幼虫体内的发育被引量:4
2008年
多胚发育的幼虫内寄生蜂腰带长体茧蜂Macrocentrus cingulum的卵、胚胎和幼虫在寄主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幼虫血腔内发育,通常1枚卵可以分裂增殖为数百只胚胎。本文通过定时解剖寄生的寄主幼虫,初步了解了腰带长体茧蜂多胚的形成过程及其在寄主体内的发育情况。结果表明:以4龄末期亚洲玉米螟幼虫为寄主时,寄生蜂卵产入寄主体内10min左右开始卵裂,1天左右,初级胚胎从卵壳中被释放出来。之后胚胎在胚外膜内持续分裂产生大量二级胚胎形成桑葚胚。寄生后3天左右,二级胚胎从胚外膜中被释放出来,进入胚胎发育阶段。寄生后6天左右,胚胎进入胚带形成阶段。寄生后8天左右,胚带伸长,头尾形成。寄生后9天左右,身体分节完成,部分幼虫孵化,蜕去胚外膜。寄生后13天左右,蜂幼虫从寄主体内啮出。胚胎在发育初期体积变化不大,但从胚带形成开始,体积则迅速增大。腰带长体茧蜂与另一多胚发育寄生蜂佛州点缘跳小蜂Copidosoma floridanum在胚胎发育进程上明显不同,体现了它们对各自寄主的适应。
胡建刘峰张文庆
关键词:腰带长体茧蜂亚洲玉米螟胚胎
亚洲玉米螟幼虫血细胞对外源体的包囊(英文)被引量:1
2007年
亚洲玉米螟幼虫血细胞包囊具双相性.当DEAE-sephadex珠子被诱导进亚洲玉米螟幼虫的血腔内后,颗粒细胞首先在3min内吸附到珠子表面,浆细胞随后吸附形成多层浆细胞层,注射48h后最终形成重叠细胞层的平滑囊鞘.完整的囊鞘显示有3层明显不同的区域.颗粒细胞起着最初识别血腔中的外源体作用,一旦珠子被颗粒细胞识别为外源体,颗粒细胞将裂解释放一些公认的物质诱导浆细胞识别外源体,于是包囊被立刻启动.总之,研究结果显示亚洲玉米螟幼虫包囊明显依赖血细胞之间的互相合作.
陆剑锋胡建陈学新朱湘雄符文俊
关键词:亚洲玉米螟包囊血细胞
腰带长体茧蜂抵御其寄主亚洲玉米螟细胞免疫反应的机理研究
多胚发育寄生蜂腰带长体茧蜂(Microcentrus cingulum)可以成功的寄生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幼虫。作为寄生蜂防御寄主免疫反应的重要因子之一,蜂卵表面成分在保护寄生蜂逃避寄主的...
胡建
关键词:腰带长体茧蜂亚洲玉米螟血细胞包囊
文献传递
害虫控制的外因和内因
害虫控制可从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开展研究。迄今,大多数研究是利用外因来控制害虫的,包括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生态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等措施。常言道,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因此,利用内因来控制害虫的前...
张文庆胡建古德祥
关键词:害虫控制RNA干涉
文献传递
亚洲玉米螟幼虫血细胞的包囊行为被引量:15
2003年
根据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 ,将亚洲玉米螟 (Ostriniafurnacalis)幼虫血细胞分为粒细胞、浆细胞、类绛色细胞、原血细胞和球形血细胞五类。调查了幼虫的血细胞总数 (THC)和各类血细胞数量 (DHC)的变化情况。从三龄末期到五龄第五天期间 ,幼虫的THC在蜕皮前后会下降 ,蜕皮后约 12h降到最低点 ,然后又慢慢回升。在五龄幼虫前 5d期间 ,浆细胞在前第三天呈增加趋势 ,之后开始下降 ,而粒细胞呈相反趋势。浆细胞和粒细胞具有附着延展性 ,它们可以附着在载玻片表面 ,但延展能力不同。血细胞可以迅速黏附在外源物如葡聚糖凝胶珠表面形成包囊 ,部分包囊会发生黑化现象。体外培养条件下 ,血细胞也可以形成包囊 ,其结构与体内形成的包囊差异不大。
胡建符文俊
关键词:亚洲玉米螟血细胞幼虫
一种体外分析亚洲玉米螟幼虫血细胞包囊的改进方法被引量:3
2007年
包囊反应是昆虫清除侵入体内的外源物如病原物和寄生生物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细胞免疫反应。由于受到不便于观察、操作复杂等问题的限制,很多包囊分析实验无法或难于在昆虫体内完成。体外包囊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些问题。目前常用的体外包囊是在96孔板中加入昆虫血细胞和外源物,如凝胶珠进行培养观察,但这种方法存在着一些明显的缺陷。本文以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幼虫血细胞为研究对象,使用0.2mL的离心管(Eppendorf tube)代替96孔板,并将其固定在匀速旋转的载体上培养,极大程度的模拟了反应物在昆虫体内的状态。结果表明,改进方法后昆虫血细胞的体外包囊效果得到明显提高,且血细胞的状态也得到明显改善;而添加抗凝剂会减弱血细胞对外源物的包囊能力。
赵华福刘佳胡建
关键词:亚洲玉米螟血细胞包囊抗凝剂
寄生蜂调控寄主害虫免疫与发育机理的研究新进展被引量:9
2019年
寄生蜂是重要且种类最为丰富的膜翅目昆虫类群之一,也是极具价值的害虫生物控制因子。寄生蜂携带有不同类型的活性因子,包括毒液、多分DNA病毒类病毒颗粒、卵巢蛋白、畸形细胞及幼虫分泌物等,用于调控寄主害虫的免疫反应、发育等重要生理过程,以确保成功寄生并确保其子代在寄主害虫体内(内寄生蜂)或体表(外寄生蜂)正常发育,最终可导致寄主害虫死亡,从而有效控制寄主害虫种群数量。目前已有诸多与寄生蜂调控寄主害虫内在机理相关的研究报道,该领域也已成为昆虫寄生学与生理学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仅从寄生蜂寄生因子多样性、寄生蜂调控寄主害虫免疫及发育的机理等方面,对相关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叶恭银胡建朱家颖方琦严智超王磊
关键词:寄生蜂免疫发育
整合素β亚基参与调节腰带长体茧蜂多胎增殖过程被引量:2
2013年
整合素是由α和β亚基组成的异源二聚体跨膜蛋白,在调控细胞增殖中起重要作用。本实验初步研究了腰带长体茧蜂Macrocentrus cingulum整合素β亚基在胚胎增殖中所起的作用。用PCR方法克隆获得了腰带长体茧蜂整合素β基因Mcitg-β(GenBank登录号为KC784942),其开放读码框全长2 526 bp,编码841个氨基酸,含有整合素基因特有的多个功能域。Mcitg-β与已报道的昆虫整合素基因具有很高的序列相似性,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其与膜翅目的熊蜂Bombus impatiens整合素基因核苷酸序列一致性最高,达76%。定量PCR结果表明Mcitg-β在蜂卵中大量表达,在初级胚胎及二级胚胎细胞中也有表达,但在桑葚胚中没有表达。将dsMcitg-β通过体外浸泡法导入到二级胚胎或体内注射法导入到寄主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幼虫体内后,可极显著抑制腰带长体茧蜂整合素基因的表达量,降低胚胎增殖能力,并减少出蜂数量。结果初步证明Mcitg-β可能对调节多胚发育的腰带长体茧蜂的胚胎增殖起重要的作用。
颜曦王鹏胡建
关键词:腰带长体茧蜂RNA干扰
亚洲玉米螟免疫凝集素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及组织表达(英文)
2014年
C型凝集素作为模式识别分子可以识别部分脂多糖(LPS),进而参与昆虫细胞的防御反应。本文通过RT-PCR和3′/5′RACE技术从亚洲玉米螟Ostriniafurnacalis 5龄幼虫血细胞中克隆得到免疫凝集素基因(OfIML)。OfIMLmRNA全长为1241 bp,其中开放读码框(ORF)为924 bp,编码307个氨基酸(aa),分子量约为34.65 ku。与其它昆虫的C型凝集素比对分析结果显示,OfIML属于鳞翅目免疫凝集素,并且含有一个独特的结构特征,即一前一后2个糖识别域,氨基末端(CRD1,aa#1-135)和羧基末端(CRD2,aa#136-287)。RT-PCR检测OfIML在幼虫组织中的分布结果表明,其在血细胞、表皮、脂肪体、中肠、马氏管和气管中都有表达。OfIML GenBank登录号为ABZ81710。OfIML是一种昆虫免疫凝集素,含有2个糖识别域,根据其分子结构及在组织分布中的结果显示可能在亚洲玉米螟的免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刘佳刘洋赵华福赵华福张文庆
关键词:克隆亚洲玉米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