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建坤

作品数:16 被引量:35H指数:4
供职机构: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2篇病菌
  • 11篇稻曲病
  • 11篇稻曲病菌
  • 6篇克隆
  • 6篇基因
  • 5篇基因克隆
  • 5篇T-DNA
  • 4篇致病力
  • 4篇突变体
  • 4篇位点
  • 3篇T-DNA插...
  • 3篇T-DNA插...
  • 3篇插入突变
  • 3篇插入位点
  • 2篇芽孢
  • 2篇芽孢杆菌
  • 2篇抑菌
  • 2篇抑菌蛋白
  • 2篇有性繁殖
  • 2篇启动子

机构

  • 15篇江苏省农业科...
  • 5篇南京农业大学

作者

  • 16篇胡建坤
  • 13篇陈志谊
  • 13篇刘永锋
  • 13篇于俊杰
  • 12篇俞咪娜
  • 8篇聂亚锋
  • 7篇尹小乐
  • 5篇黄磊
  • 1篇俞文渊
  • 1篇刘邮洲
  • 1篇郑睿
  • 1篇王亚会
  • 1篇郑梦婷
  • 1篇徐文秀

传媒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中国植物病理...
  • 2篇植物病理学报
  • 2篇中国植物病理...
  • 1篇江苏农业学报
  • 1篇中国水稻科学
  • 1篇中国植物病理...

年份

  • 1篇2014
  • 6篇2013
  • 6篇2012
  • 3篇2011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稻曲病菌突变体B-726生物学性状分析及其T-DNA插入位点侧翼序列的克隆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分析稻曲病菌T-DNA插入突变体库中致病力减弱突变菌株B-726的生物学性状,分析其T-DNA插入位点的侧翼序列,克隆因外源基因插入被破坏正常表达的基因,为明确该基因在稻曲病菌致病过程中的作用奠定基础,并为稻曲病防治新途径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测定突变菌株B-726生长速率、产孢能力及致病力检测,分析其生物学性状;Southern杂交分析B-726外源基因插入的拷贝数;利用HiTail-PCR获得T-DNA插入位点的侧翼序列;运用RACE-PCR技术,克隆与插入位点毗邻的基因全长;用半定量RT-PCR分析该基因表达情况。【结果】突变菌株B-726与野生菌株P1相比致病力极显著下降,产孢能力、生长速率显著下降。Southern杂交结果显示T-DNA在菌株B-726中以单拷贝形式插入。经过序列分析发现,T-DNA插入在1个命名为Uvt-726上游344 bp处,半定量PCR结果表明,Uvt-726在B-726表达量较P1显著下降。【结论】克隆了1个可能与稻曲病菌致病力相关的基因,推断该基因在稻曲病菌致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黄磊俞咪娜胡建坤于俊杰尹小乐聂亚锋陈志谊刘永锋
关键词:稻曲病菌T-DNA插入突变
稻瘟病菌分泌蛋白质在致病过程中的作用初探被引量:2
2011年
鉴定了稻瘟病菌孢子萌发过程中分泌产生的蛋白质。将稻瘟病菌菌株2005-50、2005-81未萌发孢子、萌发孢子以及含有孢子萌发液的萌发孢子分别接种后,病情指数分别为11.13,35.06,49.01和49.6,8.4,62.7;说明孢子萌发液中具有能够帮助稻瘟病菌侵染的物质。利用SDS-PAGE电泳分析稻瘟病菌孢子萌发液,发现孢子萌发液中含有蛋白质类物质。进一步利用生物质谱鉴定和数据库资源检索,共检索到8个稻瘟病菌的蛋白质基因,其基因编号分别为MGG_01305,MGG_13188,MGG_12454等。提示这些蛋白质可能在稻瘟病菌侵染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功能。
刘永锋陈志谊俞文渊于俊杰胡建坤刘邮洲聂亚锋
关键词:稻瘟病菌分泌蛋白孢子萌发质谱
稻曲病菌致病力丧失突变菌株B-1015的T-DNA标记基因的克隆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研究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 virens)致病力丧失突变菌株B-1015,克隆和分析T-DNA插入位点的侧翼序列,为稻曲病菌的致病机制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分析稻曲病菌T-DNA插入突变体B-1015菌株的生长速率、产孢量、孢子萌发率以及致病力等生物学表型。用PCR检测T-DNA在B-1015基因组中插入的稳定性,用Southern杂交检测T-DNA插入的拷贝数,用hiTail-PCR扩增T-DNA侧翼序列,用RACE PCR克隆T-DNA标记基因,半定量RT-PCR分析所克隆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与野生菌株P1相比,突变菌株B-1015的生长速率和产孢量都有较明显的降低,孢子萌发率无明显差异,致病力丧失。分子检测结果表明T-DNA在B-1015基因组中为稳定的单拷贝插入。hiTail-PCR得到的T-DNA两端侧翼序列在野生型菌株基因组上不相连,RACE PCR在两边的侧翼序列上分别克隆得到Uvt-1015R和Uvt-1015L。预测分析表明Uvt-1015R包含一个长度为948 bp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 finder,ORF),可编码295个氨基酸,5′端非编码区(5′-untranslated regions,5′-UTR)长度为341 bp,3′端非编码区(3′-untranslated regions,3′-UTR)长度为271 bp。Uvt-1015L包含一个长度为351 bp的ORF,可编码116个氨基酸,5′-UTR为31 bp,3′-UTR长度为174 bp。在已知功能的蛋白中检索,没有发现与Uvt-1015R和Uvt-1015L基因同源的蛋白。序列分析发现T-DNA插入在两个基因序列中间,RT-PCR结果显示,在突变菌株B-1015中,Uvt-1015R表达量下降,Uvt-1015L不表达。【结论】稻曲病菌突变菌株B-1015致病力等重要生物学表型发生改变,可能是由于T-DNA的插入导致了B-1015基因组重排和Uvt-1015R、Uvt-1015L基因结构的破坏。
黄磊胡建坤俞咪娜于俊杰王亚会郑梦婷郑睿刘永锋
关键词:稻曲病菌致病力T-DNA基因克隆
稻曲菌交配型初探被引量:6
2012年
稻曲菌(有性态:Villosiclava virens;无性态:Ustilaginoidea virens)有性繁殖产生的子囊孢子是水稻稻曲病可能的初侵染源之一,交配型基因座对真菌有性繁殖中的性别控制起着决定性作用。为进一步揭示稻曲菌的有性繁殖方式,本研究首次克隆了稻曲菌交配型基因mat1-1-1的α-结构域(α-domain)相应核苷酸序列,发现其与麦角菌科真菌Cordyceps militaris、Cor.bassiana和Claviceps purpurea的mat1-1-1基因中α-结构域相应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61%、63%和68%;根据mat1-1-1和mat1-2-1部分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并使用PCR方法检测了来源于3个异源子座的240个子囊孢子单孢菌株和50个田间菌株的交配型基因,结果显示稻曲菌mat1-1-1和mat1-2-1基因分别存在于不同菌株中;将具有相同或不同交配型基因的菌株配对接种,发现菌核通常产生在mat1-1-1和mat1-2-1基因型菌株配对接种产生的稻曲球上,其中大部分菌核可萌发产生子座,而菌株单独接种或具有相同交配型基因的菌株配对接种水稻后多数不能形成菌核;根据以上结果初步推断稻曲菌为异宗配合真菌。
于俊杰尹小乐陈志谊徐文秀俞咪娜胡建坤刘永锋
关键词:交配型有性繁殖
枯草芽孢杆菌Bs-916草酸脱羧酶基因Bacisubin的克隆、原核表达及其表达产物的酶活性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为明确枯草芽孢杆菌生防菌株Bs-916的抑菌蛋白质Bacisubin的编码基因,并初步解析Bacisubin的抑菌机理,根据该蛋白质的部分序列设计简并引物,获得了编码基因的部分序列,参考基因组数据库克隆了Bacisubin基因全序列。将Bacisubin基因克隆至PET28a(+)中,在大肠杆菌BL21(DE3)pLysS中表达获得His标签融合蛋白质,并利用次甲基蓝-重铬酸钾法初步检测了该融合蛋白质的酶催化活性。克隆获得Bacisubin基因开放阅读框序列共1 161 bp,G+C含量为51.3%,可编码386个氨基酸,编码蛋白质与Bs-168菌株的草酸脱羧酶Yvrk蛋白质的氨基酸相似度为87%,与其他多种细菌和真菌的草酸脱羧酶的N端和C端Cupin活性中心区域和Mn2+结合区域高度保守。预测Bacisubin分子量为43 600,等电点为5.18,是较稳定的可溶性草酸脱羧酶,其催化最适pH为6.0左右,最适温度为30℃左右。说明枯草芽孢杆菌Bs-916的抑菌蛋白质Bacisubin为草酸脱羧酶,抑菌作用可能与其降解草酸的能力有关。
于俊杰陈志谊胡建坤俞咪娜聂亚锋尹小乐刘永锋
关键词:枯草芽孢杆菌草酸脱羧酶基因克隆酶活性
稻曲病菌T-DNA插入突变体5062的插入位点分析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研究稻曲病菌致病力增强的ATMT突变菌株5062,为稻曲病菌致病机制解析、致病相关基因克隆提供方法基础。【方法】测定和观察5062的菌落直径、菌落形态、产孢能力等生物学特性,进一步利用TAIL-PCR和RACE技术克隆5062基因组的T-DNA侧翼基因,并比对分析基因的信息,最后利用RT-PCR检测突变基因的表达量。【结果】与野生型菌株相比,突变菌株5062田间接种表现为致病力增强,在MM和水琼脂培养基上生长速率减慢,产生大量分生孢子,而在PSA和TB3培养基上,其菌落形态、色素等方面与野生型无明显差异。TAIL-PCR扩增得到的紧邻T-DNA两侧的侧翼序列在野生型中不相邻。TAIL-PCR结合RACE技术克隆了5062基因组的T-DNA侧翼基因,RT-PCR表明T-DNA插入位点右侧1个基因在突变体中上调表达。【结论】突变菌株5062的致病力增强,在营养贫乏条件下产孢能力增强,其表型的变化可能是染色体重排和T-DNA插入共同影响的结果。
俞咪娜胡建坤黄磊于俊杰尹小乐聂亚锋陈志谊刘永锋
关键词:稻曲病菌致病力T-DNA染色体重排
稻曲病菌中和薄壁分生孢子形成相关启动子的克隆及其验证
水稻稻曲病是由拟黑粉菌[Ustilaginoidea virens (Cooke.) Takahashi]侵染而引起的一种水稻穗期真菌病害,过去仅在中晚稻田零星发生,曾认为是一种丰产病害,一直不被人们重视.20世纪70年...
胡建坤陈志谊于俊杰俞咪娜刘永锋
关键词:EGFP启动子
稻曲病菌交配型的研究
水稻稻曲病在我国已由水稻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病原物无性世代为Ustilagi-noidea virens,属半知菌亚门;有性世代为Villosiclava virens,分类上属于子囊菌亚门(Ascomycotiha...
于俊杰陈志谊俞咪娜胡建坤刘永锋
关键词:稻曲病菌交配型有性繁殖
稻曲病菌T-DNA插入突变体A880-1、B1015侧翼相关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
本研究基于启动子捕获技术,运用农杆菌介导转化法(AtMT)构建稻曲病菌突变体库,获得T-DNA插入突变体9800余株。其中A库中突变体个数为5600余株,其野生菌株为70-22;B库中突变体个数为4200余株,其野生菌株...
胡建坤
关键词:稻曲病菌启动子基因克隆T-DNA插入突变体
文献传递
来源于同一穗不同稻曲球的稻曲病菌的致病性及遗传多样性
水稻稻曲病是由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 virens (Cooke) Tak.]侵染引起的一种水稻真菌病害,在全世界各主要水稻产区都有发生,已成为世界性水稻病害.在我国,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优质...
俞咪娜陈志谊于俊杰胡建坤尹小乐聂亚锋刘永锋
关键词:稻曲病菌REP-PCR生物学特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