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杰妤
- 作品数:15 被引量:81H指数:6
-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卫生厅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历史地理更多>>
- 维生素D缺乏与脓毒症预后相关性研究被引量:9
- 2014年
- 目的探讨维生素D缺乏与重症监护病房(ICU)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检测2012年4月至2013年8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36例入住ICU脓毒症患者的血清25(OH)D质量浓度,比较25(OH)D充足组、25(OH)D不足组、25(OH)D缺乏组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主要生化指标、ICU留住时间以及28 d病死率。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1)175例(74.1%)血25(OH)D减少,其中100例(42.3%)25(OH)D不足,75例(31.8%)25(OH)D缺乏。(2)25(OH)D缺乏组与其余两组相比,ICU留住时间更长,APACHEⅡ评分、血降钙素原(PCT)、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 PTH)、血培养阳性率以及28 d病死率更高(P<0.01)。随着血清25(OH)D浓度的降低,APACHEⅡ评分增高(r=-0.716,P<0.01),28 d病死率上升(r=-0.376,P<0.01)。(3)25(OH)D充足组、25(OH)D不足组以及25(OH)D缺乏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6.0 d、23.3 d和18.4 d(P<0.05)。(4)Cox分析显示,25(OH)D<20μg/L(即维生素D缺乏)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OR 1.205,95%CI 1.154,1.257,P=0.006)。结论脓毒症患者维生素D缺乏发生率高,维生素D缺乏是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补充维生素D或可作为脓毒症的一种辅助治疗手段。
- 陈朝彦罗佐杰胡杰妤覃桦梁敏秦映芬锁颖君
- 关键词:维生素D缺乏重症监护病房脓毒症
- 维生素D缺乏与危重症被引量:11
- 2013年
- 近年来研究发现维生素D不仅是调节钙磷代谢、保持骨骼健康的关键因子,还具有免疫调节、抗增殖、诱导分化和促进凋亡的作用。危重患者是维生素D缺乏的高危人群,维生素D缺乏与疾病严重程度和不良后果相关。维生素D的生物多效性决定了其在遏制危重病发生发展中可能扮演着重要角色,有望成为危重患者的辅助治疗手段。
- 胡杰妤罗佐杰
- 关键词:25-羟维生素D维生素D缺乏危重症
- ICU获得性念珠菌血症流行病学及死亡相关因素分析
- 2021年
- 目的总结ICU获得性念珠菌血症流行病学的改变,探讨ICU获得性念珠菌血症患者30 d死亡与早期(≤7 d)死亡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17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ICU发生的获得性念珠菌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指标、念珠菌血症相关指标、预后指标及流行病学指标,总结ICU获得性念珠菌血症的流行病学改变。同时根据发病后30 d及7 d住院预后的不同分别将患者分为30 d死亡组与30 d存活组及早期(≤7 d)死亡组与早期(≤7 d)存活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各指标的差异,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ICU获得性念珠菌血症患者死亡的独立相关因素。结果本研究纳入ICU获得性念珠菌血症61例,总体发病率0.547%,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由0.373%(2005~2011年)上升至0.724%(2012~2017年)]。30 d住院病死率54.1%,呈下降趋势[由76.2%(2005~2011年)下降至42.5%(2012~2017年)]。早期死亡(≤7 d)住院病死率29.5%,亦呈下降趋势[由52.4%(2005~2011年)下降至17.5%(2012~2017年)]。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氟康唑治疗是ICU获得性念珠菌血症30 d死亡的保护性因素(P=0.020)、APCHEⅡ评分≥20是ICU获得性念珠菌血症30天死亡的危险因素(P=0.039),氟康唑治疗(P=0.002)与棘白菌素治疗(P=0.011)是ICU获得性念珠菌血症早期(≤7 d)死亡的保护性因素。结论ICU获得性念珠菌血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死亡率虽有下降趋势,但仍偏高。APCHEⅡ评分≥20是ICU获得性念珠菌血症30 d住院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氟康唑和棘白菌素治疗是ICU获得性念珠菌血症保护性因素。
- 蒙永毅赵晓琴秦志丹胡杰妤叶永康
- 关键词:ICU念珠菌血症流行病学
- 166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内组和肺外组临床分析
- 目的:比较肺部原因诱发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of pulmonary origin,ARDSp)和肺外原因诱发的ARDS(ARDS of extra...
- 胡杰妤
- 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外型病死率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
- 文献传递
- 危重患者维生素D缺乏及其对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4
- 2013年
- 目的 调查重症监护病房(ICU)危重患者不同水平的25-羟维生素D[25(OH)D]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检测216例入住内科ICU危重患者的血清25(OH)D水平,比较25(OH)D充足组、25(OH)D不足组、25(OH)D缺乏组组间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ICU留住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主要生化指标和住院病死率的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果 70.8%的ICU患者出现血清25(OH)D水平下降,其中缺乏组、不足组、充足组分别占44.0%、26.8%、29.2%。维生素D缺乏组APACHEⅡ评分较高[缺乏组25(20,28)分,不足组22(17,26)分,充足组19(18,20)分,P〈0.01],血培养阳性率高(缺乏组18.9%,不足组13.8%,充足组3.2%,P=0.015),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高(缺乏组48.4%,不足组43.1%,充足组25.4%,P=0.025),住院病死率高(缺乏组40%,不足组24.1%,充足组15.9%,P=0.003)。血清25(OH)D水平与APACHEⅡ评分、住院病死率呈显著负相关(分别r=-0.325,P〈0.01;r=-0.276,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维生素D缺乏(OR=3.005,95% CI1.321~6.875,P=0.008)是影响危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ICU患者维生素D缺乏的发生率高;维生素D缺乏与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相关,可能是影响疾病预后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 胡杰妤陈朝彦覃桦锁颖君罗佐杰
- 关键词:25-羟维生素D维生素D缺乏重症监护病房预后
- 广西综合ICU发展现状调查分析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了解广西二级以上(含二级)医院综合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发展现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对象为参加2007年第2届广西重症医学会的二级及二级以上医院。结果:共调查39家医院的34个ICU,各ICU的床位数与所在医院规模、总床位数成正比;ICU平均床位数(8·26±4·03)张,占医院总床位数的(1·37±0·50)%;医师、护士人数与床位数的比例分别为(0·91±0·37)∶1、(1·89±0·51)∶1;ICU中每床用房面积(16·79±3·63)m2,感应式洗手盆:床位数为(0·40±0·29)∶1,空气层流系统、正/负压病室配备率分别为52·9%、14·7%。多功能心电监护仪、多功能床、呼吸机、复苏呼吸气囊、微量泵与床位数的比例依次为:(1·06±0·26)∶1、(0·98±0·11)∶1、(0·79±0·25)∶1、(0·61±0·30)∶1、(1·47±0·59)∶1;纤维支气管镜、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机、血气分析机的配备率为55·9%、20·6%、38·2%。所有ICU都能开展呼吸支持治疗,97·1%与76·5%的ICU独立完成气管插管与纤支镜检查,连续性血液净化、床边临时起搏技术、Swan-Ganz漂浮导管监测、危重度评分、镇静药物使用评分、颅内压监测的开展率分别为:70·6%、70·6%、26·5%、82·4%、26·5%、14·7%。结论:我区三级医院综合ICU已形成一定规模,大多数项目达到或接近ICU建设和管理指南要求,但全区ICU发展距指南要求仍有差距。
- 伍民生赵晓琴陈强吴英林胡杰妤
- 关键词:ICU
- 血糖变异度与重症监护病房患者预后的相关性被引量:11
- 2014年
-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血糖变异度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ICU患者223例,根据预后分为存活组145例和死亡组78例。比较两组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感染相关器官功能衰竭评分系统(SOFA)评分、血肌酐(Scr)、HbA1c、血脂、平均血糖(GLUave)、血糖标准差(GLUsd)、血糖变异系数(GLUcv)和低血糖发生率。结果两组GLUav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死亡组年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GLUsd、GLUcv和低血糖发生率高于存活组(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GLUcv和低血糖发生率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GLUcv预测病死率敏感性与APACHEⅡ评分相当。结论 GLUcv是影响ICU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可作为其预后的预测因子。
- 陈朝彦罗佐杰秦映芬梁杏欢胡杰妤
-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预后
- 血清胱抑素C对早期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诊断意义被引量:11
- 2012年
-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即(Cystatin C,Cyst C)对早期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诊断意义,总结血清胱抑素C对肾功能衰竭患者评价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文所选资料为2010年3月-2010年10月收治的早期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80例。患者血清胱抑素浓度的测定应用乳胶颗粒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即(PETIA);血清肌酐浓度即Scr应用碱性苦味酸法测定;内生肌酐清除率即Ccr则采用标准24 h留尿计算法测定。随后比较血清胱抑素C、血清肌酐、内生肌酐与肾小球滤过率的相关性。结果均与肾小球滤过率呈显著性相关即P〈0.01.尤其血清胱抑素C与肾小球滤过率相关性较明显。结论血清胱抑素C比血清肌酐与内生肌酐更准确地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是较为可靠的指标。临床上诊断早期急性肾功能衰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 胡杰妤
- 关键词:血清胱抑素C
- 以乳酸酸中毒为表现的非感染性溶血合并高降钙素原3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探讨以乳酸酸中毒为表现的非感染性血管内溶血合并降钙素原(PCT)异常升高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武鸣医院重症医学科(ICU)2018年1月至12月收治的以乳酸酸中毒为表现的非感染性血管内溶血合并PCT异常升高的患者3例,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3例患者转入ICU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乳酸酸中毒,但血流动力学稳定,后续检查没有发现明显感染的证据.未存在低灌注、糖尿病、癫痫发作及药物因素等导致的乳酸酸中毒的情况.3例患者PCT明显升高.检索国内外文献,仅发现2篇非感染性溶血合并乳酸酸中毒的个案报道.红细胞破坏、缺氧、炎症反应、肝肾功能损害可能是造成该现象的原因.结论乳酸酸中毒是非感染性血管内溶血罕见并发症,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 胡杰妤韦艳萍温汉春
- 关键词:乳酸酸中毒
- 降钙素前体再认识被引量:1
- 2020年
- 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及其部分组成肽,统称为降钙素前体(Calcitonin precursor,CTpr)。PCT作为新的感染相关标志物已在临床实践中广泛认可。多项体外研究表明CTpr作为一种炎症介质在脓毒症的发生发展中起推进作用,抗CTpr免疫中和治疗有望成为脓毒症的临床预防和治疗的新靶点。
- 胡杰妤温汉春
- 关键词:降钙素原脓毒症炎性介质免疫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