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丹 作品数:5 被引量:11 H指数:2 供职机构: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国际合作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构建研究 被引量:4 2020年 近年来,潮喷式涌现的新药物、新科技,推动医学行为方式急速演变,对传统的医学研究生培养方式提出空前挑战。如何优化培养模式和体系,从而有利于医学研究生的全面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通过回顾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多年的教学实践,结合其他院校的培养经验及笔者的留学经历,初步提出构建国际合作的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并建议从研究生和导师两个层面着手,因人制宜,充分发挥国内外院校优势进行联合培养,从而有利于医学研究生的科学培养和全面成才。 苏丹 张艳桥 李志伟肝胆胰恶性肿瘤患者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及疫情过后的诊治思考与建议 被引量:2 2020年 自2019年12月底以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呈全球性蔓延趋势,给人类健康带来了极大的生命安全威胁。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属于高危易感人群,一旦感染病情进展迅速。肝胆胰系统肿瘤侵袭性强、进展迅猛、预后极差、死亡率高。在严峻的疫情背景下给医患双方带来了双重的挑战,如何合理化的管控肝胆胰恶性肿瘤患者显得尤为重要。对于病情较重、有黄疸或合并胆道感染的患者应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而对于病情稳定、体力状态好或术后辅助治疗的患者,可以采取降低治疗强度、缩短治疗时间、延缓甚至推迟治疗的方式,具体病例临床医生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个体化治疗决策。 杨磊 苏丹 娄长杰关键词:患者管理 Gamma delta T细胞及其抗肿瘤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2 2014年 Gamma delta(γδ) T细胞表达Vγ9Vδ2 T细胞受体,占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2%~5%左右,主要分布于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是T细胞的亚群之一。其免疫作用介于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之间,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MHC)非限制性细胞,具有一定的非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并且具有广泛的抗瘤谱。许多研究证实γδ T细胞参与了机体免疫防御系统的第一道防线,未来以γδ T细胞为基础的细胞免疫疗法,将会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新战略。本文将对γδ T细胞的抗肿瘤作用机制及其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苏丹 王东亮 张艳桥关键词:T细胞 免疫治疗 肿瘤 构建SUMOylation相关基因的结直肠癌患者临床预后模型 2024年 目的筛选与SUMOylation过程密切相关的基因,并构建结直肠癌的预后基因表达模型。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中下载与结直肠癌相关的转录组数据和临床资料,结合基因集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数据库,筛选SUMOylation过程中与结直肠癌预后相关的基因。采用单因素COX回归和逐步回归进一步筛选关键基因,构建预后模型,并且计算模型风险评分,即SUMO-score。通过校准曲线和临床决策曲线评价该模型的可行性和准确性。结果筛选获得SUMOylation过程中与结直肠癌预后相关的18个基因,并根据基因签名的风险评分将患者分为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结果显示,高风险组患者的预后显著差于低风险组(P<0.001)。多因素分析表明,SUMO-score可作为结直肠癌的独立预测因素。将SUMO-score与临床病理特征相结合,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校准曲线显示,该模型具有良好的拟合度,提示其具有较高的预测能力。结论本研究构建了一个基于SUMOylation过程相关基因的风险模型,可用于预测结直肠癌预后。 苏丹 阮玉莉 马铭 刘超 王岩关键词:结直肠癌 列线图 γδT细胞的高效扩增及其对消化道肿瘤细胞的体外杀伤研究 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人外周血扩增的γδT细胞体外扩增能力及其对消化道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用含唑来膦酸和rh IL-2的RPMI 1640培养基培养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流式细胞术检测活化前后γδT细胞的百分比,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测定经不同浓度唑来膦酸(5μmol/L、10μmol/L、15μmol/L、20μmol/L)体外扩增后的γδT细胞与消化道肿瘤细胞株(HCT-116、HCCC-9810、LOVO、GBCSD)按不同效靶比(3∶1,10∶1,30∶1)孵育后进行杀伤活性测定。结果 (1)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唑来膦酸(5μmol/L、10μmol/L、15μmol/L、20μmol/L)均可促进γδT细胞增殖,在5μmol/L浓度的唑来膦酸组对γδT细胞增殖促进作用最明显(P <0. 05)。(2)γδT流式测定结果显示:PBMC经唑来膦酸体外诱导后γδT细胞比例显著升高(96. 15%±1. 4849%,P=0. 0001 <0. 05)。(3)杀伤检测结果显示:γδT细胞对消化道肿瘤有杀伤活性,在效靶比为30∶1时对胆管癌细胞(HCCC-9810)及肠癌细胞(HCT116)的杀伤率分别为21. 90%±6. 6468%和30. 15%±8. 2731%。结论人末梢血PBMC经Zol+IL-2活化后可获得大量纯度较高的γδT细胞,在体外对消化道肿瘤有杀伤作用。γδT细胞将成为肿瘤细胞免疫治疗中又一重要的免疫效应细胞。 苏丹 张纯慧 王东亮 张艳桥关键词:ΓΔT细胞 消化道肿瘤 免疫治疗 细胞毒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