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玉华

作品数:51 被引量:197H指数:9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苏州市科技发展计划江苏省临床医学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8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8篇梅毒
  • 9篇抗体
  • 7篇神经梅毒
  • 7篇皮肤
  • 7篇综合征
  • 7篇细胞
  • 7篇疗效
  • 6篇梅毒患者
  • 5篇疗效观察
  • 5篇螺旋体
  • 5篇梅毒螺旋体
  • 4篇血流
  • 4篇药物
  • 4篇肿瘤坏死因子
  • 4篇拮抗剂
  • 4篇显像
  • 4篇脑脊液
  • 4篇脑血
  • 4篇脑血流
  • 4篇灌注

机构

  • 48篇苏州大学附属...
  • 11篇苏州市立医院
  • 4篇苏州市第七人...
  • 3篇苏州大学
  • 3篇苏州医学院附...
  • 3篇苏州市中西医...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常熟市第一人...
  • 2篇苏州高新区人...
  • 1篇常熟市第二人...
  • 1篇南通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解放军第10...
  • 1篇吴江市第一人...
  • 1篇张家港市第一...
  • 1篇苏州工业园区...
  • 1篇江苏盛泽医院
  • 1篇苏州市第九人...

作者

  • 51篇苏玉华
  • 43篇施辛
  • 17篇季江
  • 13篇刘秀丽
  • 10篇冷红
  • 8篇陈玲玲
  • 8篇陈小建
  • 8篇吴文雅
  • 6篇谢立夏
  • 6篇杨辰
  • 6篇经晶
  • 6篇陈晶晶
  • 5篇唐军
  • 5篇丁瑜洁
  • 5篇吾为一
  • 5篇路丹丹
  • 5篇刘晖
  • 4篇石怡珍
  • 4篇刘增礼
  • 4篇刘化广

传媒

  • 18篇中华皮肤科杂...
  • 5篇中国皮肤性病...
  • 4篇中国麻风皮肤...
  • 2篇临床皮肤科杂...
  • 2篇苏州医学院学...
  • 2篇苏州医学
  • 2篇实用皮肤病学...
  • 1篇上海医药
  • 1篇皮肤病与性病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医学美学...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苏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科教创新...
  • 1篇2006中国...
  • 1篇2002中国...
  • 1篇2008全国...
  • 1篇2013全国...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6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3
  • 6篇2002
  • 2篇2001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肿瘤坏死因子α拮抗剂治疗Stevens-Johnson综合征17例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在药物引起的Stevens?Johnson综合征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17例药物引起的Stevens?Johnson综合征患者,在判断无结核、肝炎、其他重症感染和肿瘤后,采用肿瘤坏死因子α拮抗剂益赛普25 mg(首剂加倍)皮下注射,每3 d 1次,共6次,同时给予支持治疗和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抗炎、护肝。结果17例患者均痊愈。15例发热患者体温在益赛普初次注射24~48 h内逐渐下降,72 h后恢复正常。所有患者在治疗24 h内停止新发水疱,皮疹色泽由鲜艳转为暗红,72 h后明显控制,2周后基本恢复,4~5周完全恢复。黏膜部位恢复慢于皮肤损害。14例伴发肝肾损害患者转氨酶在益赛普治疗后逐渐下降,治疗后2~4周基本恢复正常;尿素氮和肌酐在治疗1~2周后开始下降。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在治疗后3周内基本下降或维持在正常范围。结论对于Stevens?Johnson综合征患者尽早、足量使用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有助于快速控制病情。
经晶路丹丹施辛苏玉华季江冷红吴文雅陈晶晶谢立夏丁兰徐倩倩张云杨晓雯陈小建陈玲玲
关键词:STEVENS-JOHNSON综合征药物过敏肿瘤坏死因子Α
玉屏风颗粒联合枸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100例临床观察被引量:17
2018年
第二代非镇静H1抗组胺药为慢性荨麻疹治疗首选,但临床上存在诸多疗效不佳的病例,尽管可将药物剂量增至2-4倍,但循证医学证据不足。对于慢性荨麻疹症状控制后的维持治疗缺乏中医药研究。为评价中药联合抗组胺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及中药单独维持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
苏玉华施林林施辛闫志华凌昕朱磊原丽琼冯健清成忠琴杨志刚陈玲玲
关键词:慢性荨麻疹地氯雷他定玉屏风颗粒疗效不佳循证医学证据抗组胺药
重症药疹严重程度评价系统(二)被引量:1
2019年
重症药疹是临床上常见的严重药物不良反应,主要包括Stevens-Johnson综合征(Stevens-Johnson syndrome,SJS)、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TEN)及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drug-induced hypersensitivity syndrome,DIHS)/药物反应伴嗜酸粒细胞增多及全身症状(drug eruption with eosinophilia and systemic symptoms,DRESS),病情进展快,皮损广泛,全身症状严重,可危及患者生命。由于该病病情危急,病死率高,所以早期诊断,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尤为重要。该文对重症药疹严重程度评价系统进行介绍和解读。
陈晶晶苏玉华施辛陈玲玲
关键词:STEVENS-JOHNSON综合征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
早期梅毒患者脑血流灌注显像研究被引量:12
2002年
目的 了解早期梅毒患者的脑血流灌注情况。方法 病例组为 32例早期梅毒患者 ,对照组为 15名健康人 ,对两组对象行99mTc 双半胱乙酯脑血流灌注显像 ,并作图像视觉分析。结果 病例组 32例均有弥漫性、斑片样脑血流低灌注 ,14例患者在多个局部表现得更为明显 ,共 4 6例次。其中累及左额叶 6例次 ,右额叶 3例次 ,左顶叶 7例次 ,右顶叶 6例次 ,左颞叶 11例次 ,右颞叶 5例次 ,左枕叶 3例次 ,左基底节 3例次 ,小脑和脑内核团各 1例次。对照组无一人异常。结论 早期梅毒患者均已存在脑血流异常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图像普遍显示弥漫性。
施辛吴锦昌刘增礼唐军苏玉华
关键词:梅毒脑血流灌注显像
不典型肛周早期梅毒疹1例被引量:2
2002年
施辛苏玉华唐军
早期显性梅毒规范驱梅后的血清RPR和Tp-IgM-Capture-ELISA联合随访
目的:探讨RPR和Tp-IgM-Capture-ELISA联合检测对于早期梅毒的随访意义。方法:病史在一年以内的61例一期梅毒者和77例二期梅毒患者,于治疗后,每三个月接受RPR和Tp-IgM-Capture-ELISA...
施辛黄宏吾为一杨辰顾爱萍苏玉华刘秀丽
关键词:反应素ELISA
文献传递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对皮肤斑贴试验反应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 探究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对甲醛阳性皮肤斑贴试验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147例1%甲醛斑贴试验阳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孟鲁司特组77例患者口服孟鲁司特10mg每日1次,连续14 d,安慰剂组70例口服安慰剂1片每日1次,连续14 d.在用药第11天进行再次斑贴试验,服药后第14天判读斑贴试验结果.数据分析在意向性分析人群中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采用SPSS 17.0版软件x2检验及连续性校正检验.结果 孟鲁司特组完成试验75例,安慰剂组完成试验67例.阳性程度改变:孟鲁司特组有70例患者斑贴试验反应程度没有改变,安慰剂组有60例患者反应程度没有改变,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968,P> 0.05).阳性率改变:孟鲁司特组有75例患者经干预后斑贴试验反应仍呈阳性表现,安慰剂组有67例患者经干预后斑贴试验反应仍呈阳性表现(75/77比67/70,x2=0.012,P>0.05).结论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对甲醛阳性皮肤斑贴试验反应无抑制作用.
陈玲玲陈小建施辛吴健蔡美红吴磊丁兰徐倩倩杨晓雯张云苏玉华
关键词:甲醛白三烯拮抗剂
二期梅毒患者的脑血流和脑脊液检查被引量:2
2007年
二期梅毒是发展为神经梅毒较为关键的阶段。在早期梅毒的诊治工作中,梅毒患者要接受腰椎穿刺术作脑脊液梅毒抗体等检查,以确定/排除神经梅毒、隐性梅毒。腰椎穿刺术有一定的创伤,患者通常难以接受。我们从1998年12月以来,采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技术,对91例二期梅毒患者进行了脑血流灌注显像检查。同时进行腰椎穿刺抽取脑脊液进行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施辛唐军刘增礼刘晖刘化广苏玉华
关键词:脑脊液检查脑血流灌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腰椎穿刺术神经梅毒二期梅毒
以精神行为异常为首发症状的67例神经梅毒患者回顾性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分析以精神行为异常为首发症状的神经梅毒患者临床特征,为神经梅毒临床分型、病程判断和疗效监测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67例首发症状为精神行为异常的HIV阴性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67例患者中,男52例(77.6%),女15例(22.4%);中老年63例(94.0%),青少年4例(6.0%);麻痹性痴呆型38例(56.7%),脑膜血管型21例(31.3%),脑膜型1例(1.5%),脊髓痨型3例(4.5%),混合型4例(6.0%)。实验室检查显示,67例患者血清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和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以及脑脊液TPPA均为阳性,55例(82.1%)脑脊液RPR阳性,47例(70.1%)脑脊液蛋白>0.45 g/L,50例(74.6%)脑脊液白细胞计数>8×106/L,28例(41.8%)脑脊液IgG水平升高。核磁共振成像检查显示,21例(31.3%)出现多发缺血灶,17例(25.4%)多发脑白质病变,15例(22.4%)发生脑萎缩,8例(11.9%)见梗死灶,2例(3.0%)脑炎样改变。48例患者予水剂青霉素治疗,15例予头孢曲松,4例予多西环素。6个月后随访,46例(68.7%)患者治疗有效,有效组前期病程显著短于治疗无效组(P<0.05)。结论首发症状为精神行为异常的神经梅毒患者以中老年男性居多,MRI检查有助于神经梅毒临床分型和判断转归,早期规范的驱梅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王娟娟陈容季江苏文星魏钰倩赵莹尹兴平苏玉华施辛
关键词:神经梅毒磁共振成像
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出现右侧阴囊血管角化瘤1例
男,16岁,因右侧阴囊丘疹16年,右小腿增粗6年就诊。体检:皮肤科情况:右小腿表面弥漫性凹凸不平褐色隆起,部分呈蚯蚓状,质地硬,压之无凹陷,向下累及至踝关节、足背,无明显边界,表面粗糙,多汗、毛粗、皮温稍高。右侧腹股沟与...
谢立夏苏玉华施辛季江陈小建路丹丹陈玲玲
文献传递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