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丽
- 作品数:5 被引量:15H指数:2
- 供职机构: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精神病患儿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被引量:6
- 2005年
- 李济生董丽张永莉王爱稳
- 关键词:精神病患者护理对策心理分析患儿发病年龄自理能力
- 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童年创伤、心理灵活性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关系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讨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童年创伤、心理灵活性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关系。方法选取2023年3月—7月山东省某精神卫生中心儿童青少年病房收治的330例抑郁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问卷(Adolescent Non-suicidal Self-injury Assessment Questionnaire,ANSAQ)评分将其分为自伤组(得分≥1分,n=207)和无自伤组(得分<1分,n=123),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童年期创伤问卷-简版(Childhood Trauma Questionnaire-Short Form,CTQ-SF)评分、中文版承诺行动问卷(Commitment Action Questionnaire-Chinese Version,CAQ-C)评分。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童年创伤、心理灵活性与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自伤行为的相关性,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自伤组单亲家庭患者比例高于无自伤组(P<0.05)。自伤组CTQ-SF量表中的情感虐待、躯体虐待、情感忽视、躯体忽视评分及总分均高于无自伤组(P<0.05)。自伤组CAQ-C量表中的积极维度评分及总分低于无自伤组(P<0.05),消极维度评分高于无自伤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单亲家庭、情感虐待、躯体虐待、情感忽视、躯体忽视和消极均是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自伤行为的危险因素(P<0.05),积极是其保护因素(P<0.05)。结论童年创伤、心理灵活性低与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出现非自杀性自伤存在明显相关性,此外,单亲家庭也是导致患者出现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危险因素。
- 张苑董丽
- 心理认知护理干预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的效果探讨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应用心理认知护理干预,探讨其对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状的改善效果。方法在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随机选取2014年9月—2016年9月接收的68例精神分裂症抑郁患者,组间分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观察组心理认知护理干预,对照组常规护理,对比护理前后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2周(20.17±1.10)分、4周(13.25±1.56)分以及8周(7.56±2.01)分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均显著降低,护理后2周(71.24±3.58)分、4周(62.35±2.37)分以及8周(55.02±2.00)分,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评分显著降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06%)显著提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精神分裂症抑郁患者,心理认知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抑郁情绪,缓解患者精神分裂症症状,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董丽
- 关键词:心理认知护理精神分裂症抑郁
- 精神分裂症患儿家属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患儿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随机抽取60例来我院就诊的精神分裂症儿童的家属作为研究组,60例健康体检儿童家属作为对照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研究组的人际关系敏感、躯体化、抑郁、焦虑、精神病性、阳性项目数及阳性症状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分裂症儿童家属主要症状表现包括头痛、易哭泣、易激动和烦恼以及失眠等。结论精神分裂症患儿家属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心理健康隐患,应对其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
- 董丽
- 关键词:儿童精神分裂症家属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