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薛云

作品数:12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哈尔滨工程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博士后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核科学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理学
  • 3篇核科学技术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偕胺肟
  • 3篇离子
  • 3篇聚丙烯
  • 3篇聚丙烯腈
  • 3篇丙烯
  • 3篇丙烯腈
  • 2篇铀酰
  • 2篇铀酰离子
  • 2篇热力学
  • 1篇导师
  • 1篇导师制
  • 1篇电化学
  • 1篇电化学特性
  • 1篇电极
  • 1篇电吸附
  • 1篇动力学
  • 1篇动态仿真
  • 1篇动态模型
  • 1篇学位
  • 1篇学位研究生

机构

  • 9篇哈尔滨工程大...
  • 1篇中国原子能科...
  • 1篇哈尔滨工程大...

作者

  • 9篇薛云
  • 8篇马福秋
  • 3篇刘鹏
  • 3篇矫彩山
  • 1篇张志俭
  • 1篇何辉
  • 1篇周羽
  • 1篇赵强

传媒

  • 1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中国辐射卫生
  • 1篇原子能科学技...
  • 1篇核化学与放射...
  • 1篇物理化学学报
  • 1篇广东化工
  • 1篇同位素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沸石吸附泡沫分离法去除水中锶离子研究
在核电站运行及类似福岛事故状态下会产生一定数量的放射性废液,其中锶-90是人们重点关注的放射性核素之一.锶-90是纯β衰变的亲骨性高毒组放射性核素,半衰期为28.5年,锶90进入人体后主要积集在骨骼内并很难排出.沸石是由...
矫彩山王欢马福秋薛云
关键词:放射性废液锶-90沸石
偕胺肟聚丙烯腈对铀酰离子吸附热力学及动力学过程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放射性含铀废水会带来环境污染风险,合理有效处理含铀废水十分必要。本研究通过吸附实验探究偕胺肟聚丙烯腈(AO-PAN)对U(Ⅵ)的吸附特性,系统研究吸附温度、初始浓度、吸附时间对AO-PAN吸附U(Ⅵ)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吸附温度升高,AO-PAN对U(Ⅵ)的吸附量逐渐增加,在343K温度时吸附量达201.6mg/g。不同温度条件下随着吸附时间增加,AO-PAN对U(Ⅵ)的吸附量逐渐升高,吸附初始时吸附速率较快,随着吸附逐渐进行吸附曲线逐渐趋于平缓,最终达到吸附平衡。AO-PAN对铀的吸附量随溶液中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升高,温度为303K,溶液中初始铀浓度为500mg/L时,AO-PAN对U(Ⅵ)的吸附量达305.8 mg/g。此外,AO-PAN对铀酰离子的吸附符合朗格缪尔(Langmuir)模型,吸附热力学分析表明AO-PAN对铀酰离子的吸附是吸热和自发过程,吸附动力学分析表明AO-PAN对铀酰离子的吸附行为遵循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速率控制机理分析表明AO-PAN对U(Ⅵ)的吸附初始受颗粒内扩散过程控制,随着吸附不断进行吸附过程逐渐由颗粒内扩散控制变为液膜扩散过程控制。吸附实验结果表明,AO-PAN是一种优良的吸附剂,可以用于吸附废水中U(Ⅵ),吸附过程的模型方程可以用于AO-PAN对U(Ⅵ)吸附过程的分析和计算。
韩磊马福秋薛云矫彩山
关键词:铀酰离子热力学动力学
U(Ⅵ)吸附偕胺肟化聚丙烯腈薄膜的制备条件优化
2022年
目的制备一种便于回收、重复使用的偕胺肟化聚丙烯腈(PAO)薄膜吸附剂,并优化制备条件。方法以聚丙烯腈(PAN)粉末为原料,用非溶剂致相分离法制备了PAO薄膜,研究不同制备条件下PAO薄膜对U(Ⅵ)的吸附性能,考察制备铸膜液时PAN浓度、偕胺肟化温度和时间以及吸附前碱处理对PAO薄膜对U(Ⅵ)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碱处理会显著提高PAO薄膜对U(Ⅵ)的吸附性能,碱处理温度和时间均会影响最终的U(Ⅵ)吸附效果,最佳碱处理条件为用0.1 mol/L NaOH在60℃处理80 min;合成铸膜液时PAN含量、偕胺肟化温度和时间都会影响PAO薄膜的吸附性能,最佳合成条件为:PAN浓度10wt%,65℃偕胺肟化反应18 h,在此条件下合成的PAO薄膜经最佳碱处理条件处理后的吸附容量可达255 mg/g。结论PAO薄膜制备方法简单,吸附容量高,便于从水体中收集复用,是一种理想的用于吸附废水中U(Ⅵ)的吸附剂材料。
陈佳琪程晚亭许文达刘鹏刘鹏马福秋
关键词:偕胺肟
活性炭电极的改性及对Co^(2+),Mn^(2+)和Ni^(2+)的电吸附性能
2023年
以商用活性炭(AC)为原料,分别采用磷酸和氢氧化钠改性的方法制备了两种不同的改性活性炭电极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Brunauer-Emmett-Teller(BET)测试、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手段以及电化学分析方法,对改性前后活性炭材料的表面性质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H_(3)PO_(4)改性使活性炭的孔隙分布更加密集,NaOH改性使活性炭表面的孔隙结构更加清晰均匀;H_(3)PO_(4)和NaOH改性均使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增加.循环伏安测试结果表明,改性前后活性炭电极在低扫描速率下均具备良好的双电层特性,并且两种改性处理均能提高活性炭电极的比电容;当扫描速率为5 mV/s时,未改性、H_(3)PO_(4)以及NaOH改性活性炭电极的比电容分别为36.51,77.25和85.19 F/g.电吸附实验结果证明,两种改性活性炭电极对Co^(2+),Mn^(2+)和Ni^(2+)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电吸附过程均更加符合Langmuir模型,在初始浓度、电压和pH相同的条件下,NaOH改性电极对Co^(2+),Mn^(2+)和Ni^(2+)具有更高的去除率和吸附容量,去除率可分别达到96.84%,94.37%和96.90%,吸附容量分别为140.8,111.4和108.5 mg/g.
陈佳琪程晚亭温秋慧韩静茹马福秋马福秋薛云
关键词:改性电吸附
聚丙烯腈偕胺肟化及其对铀酰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
随着核工业的发展,在核燃料循环前段、乏燃料后处理、军工核设施退役等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含铀放射性废液.而未经有效处理的含铀废水会给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危害,其危害主要来自辐射和化学毒性.因此,妥善地处理和处置大量含铀放射性废...
刘婷婷矫彩山马福秋薛云
关键词:均相法铀酰离子
文献传递
MgCl_2在LiCl-KCl熔盐中的电化学特性(英文)被引量:9
2013年
研究了温度范围在723-908K的LiCl-KCl熔盐体系中MgCl2的电化学行为和热力学性质.循环伏安和方波伏安法研究表明镁离子的电化学还原过程为包含了两个电子转移的一步反应.利用Berzins和Delahay方程计算了不同温度下的镁离子的扩散系数,并通过Arrhenius公式计算了镁离子在LiCl-KCl熔盐体系中的扩散活化能.采用开路计时电位法得到了不同温度下的Mg(II)/Mg(0)体系的平衡电位,并结合电动势法计算了在LiCl-KCl熔盐体系中Mg(II)/Mg(0)体系的标准形式电位.根据不同温度下的标准形式电位,计算得到了MgCl2在LiCl-KCl熔盐体系中的熵变和焓变以及不同温度下的活度系数.
唐浩颜永得张密林薛云张志俭杜卫超何辉
关键词:热力学性质MGCL2活度系数
乏燃料连续溶解过程的动态仿真模型研究
2023年
本文通过分析乏燃料芯块与硝酸之间溶解反应的质量传递过程,以及溶解液中溶质的质量传递过程,基于质量衡算得到了乏燃料芯块溶解过程的动态溶解模型,并利用Comsol和Matlab软件建立了求解溶解模型的仿真程序。仿真结果表明,在温度90℃、硝酸进料浓度6 mol/L、进料流率11 L/min、回流量35 L/min的工艺条件下,溶解液需要270 min达到出料要求,而达到平衡所需时间为2000 min。达到平衡后的溶解液出料中,铀浓度为253.23 g/L、硝酸浓度为2.78 mol/L,能满足出料要求。模拟结果的全过程质量平衡计算表明,模拟结果与理论计算值的相对误差为2.57%。模拟结果中溶质浓度变化趋势与实际过程基本一致,溶解器内铀浓度总体上呈先迅速升高、后较快减小、最后又缓慢减小,而硝酸浓度总体变化趋势则与铀浓度的变化趋势相反。以上结果表明,本研究所建立的回转式连续溶解器动态溶解仿真模型能较好地描述该溶解器中乏燃料的实际溶解行为,能为实际生产过程中乏燃料溶解工艺段提供仿真数据支撑。
罗天骏薛云周羽周羽马福秋
关键词:数值模拟动态模型乏燃料后处理
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对铀的吸附研究进展
2023年
氧化石墨烯因其优异的吸附性能在放射性废水处理领域受到了重点关注,通过功能化改性可以进一步提升氧化石墨烯的吸附性能。本文首先介绍了氧化石墨烯对铀的吸附性能和吸附机理。然后根据改性方法的不同将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分为共价键功能化改性材料和非共价键功能化复合材料。综合比较了共价键功能化改性材料和非共价键功能化复合材料对铀的吸附性能及分离回收能力,指出这两种改性方法的联合有望成为氧化石墨烯复合吸附材料未来的重点研究方向。
刘鹏刘鹏薛云薛云
关键词: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放射性废水
基于校企合作背景下材料与化工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被引量:9
2021年
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培养科技前沿和关键工程领域的高层次优秀人才体系的必然要求。本文以烟台哈尔滨工程大学研究院材料与化工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为例,围绕教学、培养方案、师资、校企联合实验室、交叉学科平台五个方面探讨了其培养模式,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与培养质量,为地方材料与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与人才支撑。
王桂香马福秋马福秋刘鹏
关键词:专业学位研究生校企合作双导师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