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栋 作品数:49 被引量:152 H指数:6 供职机构: 滨州市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滨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急性胆囊炎10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2012年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以其创伤小、恢复快、患者痛苦小,目前已成为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金标准。在LC开展早期阶段,因医生个人技术原因,适应症较少,影响了手术的开展,急性胆囊炎、结石嵌顿等是LC的绝对或相对禁忌证。随着设备器械不断完善更新、以及术者经验积累和技术不断提高,其手术适应症逐步扩大,急性胆囊炎由于组织水肿粘连重, 张同军 薛栋 张成德 成丕光 夏修良关键词:急性胆囊炎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人胰腺癌中Livin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人胰腺癌组织中Livin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8例胰腺癌组织中Livin及VEGF蛋白的表达,并以44例癌旁组织作为对照。结果 Livin在胰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5%和4.5%;Livin在44例癌组织及配对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137,P<0.001);VEGF在胰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1%和13.6%;VEGF在44例癌组织及配对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147,P<0.001)。Livin及VEGF蛋白的表达均与肿瘤分化程度(χ2=6.061,P=0.014;χ2=6.592,P=0.010)、临床TNM分期(χ2=4.175,P=0.041;χ2=9.992, P=0.002)、区域淋巴结转移(χ2=11.731,P=0.001;χ2=12.002,P=0.001)及神经浸润(χ2=9.950, P=0.002;χ2=7.433,P=0.006)有关。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Livin与VEGF在胰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320,P=0.008)。生存分析表明,Livin及VEGF 均是胰腺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Livin及VEGF参与了胰腺癌的发展、侵袭和转移,推测Livin可能通过上调VEGF促进肿瘤血管生成和肿瘤细胞迁移。 薛栋 赵海霞 常刚 李新军 李梦宇 成丕光 张成德 张同军关键词:胰腺肿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免疫组织化学 支架蛋白4A在胆管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胆管癌组织中支架蛋白4A(CUL4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山东省滨州市人民医院2011年2月至2013年12月的35例新鲜胆管癌和15例正常胆管手术切除标本,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CUL4A mRNA的表达。收集山东省滨州市人民医院2008年1月至2014年1月的72例胆管癌及36例正常胆管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UL4A的表达情况。分析CUL4A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胆管癌组织中CUL4A mRNA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胆管组织(3.876±0.975∶1.216±0.2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23,P<0.001)。CUL4A在胆管癌组织和正常胆管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8%(51/72)和2.8%(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524,P<0.001)。CUL4A在胆管癌中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χ^2=4.341,P=0.037)、神经浸润(χ^2=8.326,P=0.004)、TNM分期(χ^2=7.745,P=0.005)、淋巴结转移(χ^2=3.869,P=0.049)及血管侵袭(χ^2=5.555,P=0.018)有关。生存分析结果显示,CUL4A阳性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显著短于阴性患者(32.40个月∶51.3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61,P=0.011)。结论胆管癌组织中CUL4A表达较正常胆管组织显著升高。CUL4A在肿瘤侵袭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提示不良预后,可能成为胆管癌诊断和治疗的一个新靶点。 薛栋 夏修良 宋德坤 相亭海 王建强 巩本刚关键词:胆管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CIP2A与肿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020年 人体细胞中的蛋白磷酸酶对于自身的调节起着关键作用,其家族成员中的蛋白磷酸酶2A(protein phosphatase 2A,PP2A)是一类关键的肿瘤抑制磷酸酶。多项研究表明[1-2],诱导PP2A活化后,可以显著降低恶性肿瘤细胞的活力、增殖能力及运动能力,并增加肿瘤细胞的凋亡,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及肿瘤的形成。因此,PP2A的失活是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 曹晋 高立科 薛栋关键词:恶性肿瘤 癌蛋白 Pyk2基因对肝癌He p3 B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沉默富含脯氨酸的酪氨酸激酶2(Pyk2)基因对人肝癌Hep3 B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的影响。方法构建Pyk2基因RNA干扰(RNAi)载体,脂质体转染至肝癌Hep3B细胞,实验分3组,Pyk2 RNA干扰组(siRNA组):转染携带Pyk2基因RNAi的质粒;阴性对照组:转染不携带Pyk2基因RNAi的空载质粒;空白对照组:未转染任何质粒。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Western blotting鉴定Pyk2基因和蛋白表达;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Transwell侵袭和划痕实验分别检测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等生物学特性。结果 Pyk2基因干扰后肝癌 Hep3B 细胞 Pyk2 mRNA 的表达(0.16±0.03)较阴性对照组(0.74±0.13)和空白对照组(0.77±0.16)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1.46,P=0.000;t=53.21,P=0.000)。Pyk2基因干扰后肝癌 Hep3B 细胞 Pyk2蛋白的表达(0.24±0.06)较阴性对照组(0.83±0.05)和空白对照组(0.91±0.06)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7.29,P=0.000;t=68.53,P=0.000)。siRNA组48 h细胞增殖抑制率(26.17%±0.28%)较阴性对照组(9.28%±0.22%)和空白对照组(6.47%±0.31%)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31.45,P=0.004;t=34.64,P=0.002)。siRNA组细胞的穿膜细胞数(32.5±8.5)/10 HP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98.4±12.3)/10 HP和空白对照组(112.6±11.3)/10 H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64,P=0.000;t=105.17,P =0.000)。siRNA 组的划痕愈合率(28.17%±1.46%)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77.38%±2.24%)和空白对照组(79.41%±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85.86,P=0.000;t =89.37,P=0.000)。结论 Pyk2基因参与肝癌Hep3B细胞的增殖、侵袭及迁移,与肿瘤发展、侵袭、转移等密切相关,Pyk2� 左凯 薛栋 孔丽 谢琳琳 李文玉 燕小辉 夏修良关键词:细胞增殖 肿瘤浸润 RNA干扰 Slug和Vimentin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研究 2021年 目的分析Slug和波形蛋白(Vimentin)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的表达情况及相关性。方法选取滨州市人民医院2011年1月~2020年1月接诊的103例PTC患者的癌组织标本作为研究组,选择同一时期的42例PTC患者的癌旁甲状腺组织作为参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分析两组中的Slug和Vimentin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结果研究组的Slug、Vimentin阳性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体外侵犯组织中的Slug、Vimentin阳性率高于腺体外未被侵犯的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期较晚的肿瘤组织中的Slug、Vimentin阳性率高于分期较早的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淋巴结转移肿瘤组织中的Slug、Vimentin阳性率高于淋巴结未转移的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C中的Slug和Vimentin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523,P=0.031)。结论PTC中Slug和Vimentin的异常表达与肿瘤侵袭转移有关,能够为PTC诊断及临床治疗评估提供可靠依据。 薛栋 李梦宇 丁宝忠 宋相孔 夏修良关键词:甲状腺肿瘤 SLUG 波形蛋白 Livin、N-cadherin及MMP-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 探讨Livin、N-cadherin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on两步法检测4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25例甲状腺瘤组织和1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Livin、N-cadherin及MMP-2的表达,并分析3个指标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4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Livin、N-cadherin及MMP-2的阳性率分别为58.3%、64.6%、37.5%,与甲状腺瘤组织和正常甲状腺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中Livin、N-cadherin及MMP-2的表达与不同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经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表明,Livin与N-cadherin、MMP-2的表达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Livin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与上皮间质转化(EMT)指标(N-cadherin和MMP-2)表达密切相关,提示Livin可能参与调节滤泡上皮EMT发生. 薛栋 王建越 李新军 张成德 成丕光 张同军 夏修良 巩本刚关键词:病理学 乳头状瘤 病理学 钙黏着糖蛋白类 基质金属蛋白酶2 RNA干扰Livin基因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增殖及侵袭抑制作用及其分子机制 2017年 目的:探讨Livin对甲状腺乳头状癌TPC-1细胞增殖、凋亡及侵袭的影响以及可能的调控分子机制。方法:构建靶向Livin基因的慢病毒sh RNA载体,转染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株TPC-1,实验分为干扰组、阴性对照组和空白组。应用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转染Livin-sh RNA后细胞Livin 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应用MTT、流式细胞仪、Western印迹与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Livin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增殖、凋亡及侵袭的影响。并接种于裸鼠模型中,进一步确定Livin在体内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的影响。结果:慢病毒Livin-sh RNA载体成功抑制TPC-1细胞中Livin m RNA和蛋白的表达;转染Livin-sh RNA后TPC-1细胞的增殖能力受到明显抑制(P<0.01),转染Livin-sh RNA组、阴性对照组和空白组的凋亡率分别为(15.72±0.21)%,(4.54±0.13)%和(4.87±0.22)%,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扰组穿膜细胞数明显少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组(P<0.05)。与空白组和阴性对照组相比,干扰组细胞AKT、p-AKT及PDK1蛋白表达量均下调(P<0.05),而PTEN蛋白明显上调(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裸鼠模型结果表明干扰组肿瘤的生长速度、肿瘤质量[(1.11±0.08)g]明显小于空白组[(1.90±0.15)g]和阴性对照组[(2.10±0.12)g]。结论:沉默Livin基因能抑制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及体内生长,促使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凋亡的发生,可能是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来发挥作用。 薛栋 靳继海 夏修良 王建强 王雯 成丕光 李新军 巩本刚关键词:甲状腺肿瘤 LIVIN RNA干扰 Livin与肿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13年 凋亡抑制因子Livin是凋亡抑制蛋白家族的新成员。Livin在多种肿瘤组织中高表达,在细胞凋亡、细胞增生、细胞周期调控及参与肿瘤血管生成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与化疗耐药性相关。大量研究表明,在许多恶性肿瘤组织中Livin异常表达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如肿瘤复发、生存期较短等。因此,以Livin为靶点的基因与免疫治疗也成为热点研究之一,为肿瘤的综合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和方向。 薛栋 张扬 成丕光 李新军 张同军 陈雨信关键词:LIVIN 细胞凋亡 肿瘤 基因 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应用介入引流治疗的预后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应用介入引流治疗的预后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接受经皮介入引流治疗的142例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性别、年龄、肿瘤类型、术前梗阻时间、术前感染、引流方式、肝功能Child-Pugh评分、血清总胆红素、白蛋白、血清肌酐、术后胆红素下降程度以及术后是否行抗肿瘤治疗作为研究参数,评估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感染(P=0.006)、肝功能Child—Pugh评分(P=0.004)、血清肌酐(P=0.043)、血清总胆红素下降程度(P:0.001)及术后是否行抗肿瘤治疗(P=0.015)是影响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引流治疗患者生存期的相关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感染(0R=3.729,95%C11.332~6.363,P=0.040)、肝功能Child-Pugh评分≥10分(OR=0.513,95%CI0.375~1.276,P:0.018)及术后抗肿瘤治疗(OR=0.668,95%CI0.210~2.026,P=0.038)是影响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引流治疗患者生存期的危险因素。结论在对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引流治疗时,术前感染、肝功能Child—Pugh评分及术后是否行抗肿瘤治疗可能是影响患者生存期的相关因素,对评估该类患者的预后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常刚 薛栋 张晓燕 巩曰红 姜在波关键词:引流术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