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覃海泉

作品数:8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肝再生
  • 3篇蛋白
  • 2篇选择性
  • 2篇人脐
  • 2篇人脐带
  • 2篇细胞
  • 2篇细胞移植
  • 2篇间充质干细胞
  • 2篇骨髓间充质
  • 2篇骨髓间充质干...
  • 2篇干细胞
  • 2篇干细胞移植
  • 2篇充质干细胞
  • 2篇WHARTO...
  • 1篇单链
  • 1篇单链抗体
  • 1篇蛋白芯片
  • 1篇动物
  • 1篇星状细胞
  • 1篇血小板

机构

  • 8篇武汉大学

作者

  • 8篇覃海泉
  • 6篇何跃明
  • 6篇刘志苏
  • 6篇袁玉峰
  • 4篇张中林
  • 3篇常磊
  • 3篇孙江阳
  • 3篇唐胜利
  • 3篇刘燕
  • 2篇沈维亮
  • 2篇常海宁
  • 1篇曾诚
  • 1篇乔木
  • 1篇沈朗
  • 1篇钱群
  • 1篇汪晖
  • 1篇平洁
  • 1篇敖英
  • 1篇朱中飞
  • 1篇李孝海

传媒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中国实验室外...

年份

  • 3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人脐带Wharton胶来源干细胞移植对肝再生影响的实验研究
常磊袁玉峰刘燕沈维亮常海宁覃海泉唐胜利何跃明刘志苏
蛋白芯片技术研究吲哚-3-原醇抗肝纤维化的分子机制
2010年
目的:利用高通量蛋白芯片技术,观察吲哚-3-原醇(I3C)对活化肝星状细胞(HSCs)内多种蛋白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I3C抗肝纤维化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培养永生化肝星状细胞株HSC-T6,该细胞具有活化的HSC表型,用100μmol/L的I3C处理细胞24h。高通量蛋白芯片技术观察HSC中与细胞周期、DNA损伤修复、细胞凋亡、骨架蛋白和细胞外基质等相关的主要蛋白的表达变化,分析变化达2倍以上的蛋白分子。结果:I3C可抑制炎症过程,减少HSC活化;阻滞细胞周期的进展,抑制HSC增殖;抑制NF-"B相关信号通路,促进HSC凋亡;调节细胞骨架和细胞外基质的合成与分解,减少肝脏胶原沉积。结论:I3C可通过多途径发挥其抗肝纤维化作用。
韦晓宁李孝海覃海泉敖英沈朗平洁汪晖
关键词:肝星状细胞肝纤维化吲哚-3-原醇蛋白芯片活化增殖细胞外基质
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人源抗肝癌单链抗体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从Griffin1Library人源噬菌体单链抗体库中筛选出人源抗肝癌单链抗体。方法:扩增Griffin1Library人源噬菌体单链抗体库后,以甲胎蛋白(AFP)为包被抗原,用免疫试管法富集筛选人源抗肝癌单链抗体,用ELISA法鉴定获得的阳性克隆,对其基因进行测序。将淘选出的阳性单链抗体噬菌体载体用CaCl2法转化到E.coli HB2151菌株中用于表达可溶性单链抗体,然后采用镍亲和层析柱对表达的蛋白进行纯化。结果:经过3轮富集和筛选,共获得含有单链抗体片段的阳性克隆11个,其中3个克隆与AFP结合为阳性,DNA序列分析表明3株中2个克隆(A3、F10)含有完整的scFv基因片段,1个克隆(C11)含有部分scFv基因片段。SDS-PAGE检测单链抗体蛋白质的分子质量为28kU。结论:成功从Griffin1Library人源噬菌体单链抗体库中筛选出人源抗肝癌单链抗体。
袁玉峰张中林刘志苏覃海泉孙江阳何跃明钱群
关键词:单链抗体噬菌体展示甲胎蛋白
血小板门静脉注射促进肝硬化大鼠部分肝切除术后肝再生被引量:6
2012年
在我国,大约有85%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肝硬化。伴有肝硬化的患者肝功能储备下降,不但影响肝癌切除率,且术后常出现肝功能不全,甚至出现肝功能衰竭而致死亡。因此研究如何促进肝硬化肝癌患者肝叶切除术后的肝再生具有较重要临床意义。
陆宇龙袁玉峰刘燕常磊覃海泉张中林唐胜利何跃明刘志苏
关键词:肝硬化大鼠肝再生门静脉注射血小板肝功能储备
慢病毒介导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染标记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建立一种有效的标记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方法。方法2周龄新西兰大耳白兔,白胫骨取骨髓,采用直接贴壁培养法进行体外培养;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抗原CIM4和CIM5的表达;以慢病毒为载体将外源基因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导入BMSCs内,观察其在细胞内持续表达的时间。结果分离培养的细胞在第5天可以观察到贴壁生长;培养10d融合可达80%,第1~5代细胞传代后增殖速度较快,平均倍增时间为48h,5代后细胞增殖速度明显减慢。流式细胞术鉴定发现BMSCs表面标志物为CD44(+)和CIM5(-),慢病毒介导的EGFP基因转染的BMSCs2周后仍可产生绿色荧光。结论采用直接贴壁培养法进行体外培养可获得生长稳定、增殖能力强的BMSCs;慢病毒载体介导的EGFP基因转染的方法可将目的基因稳定地整合到细胞DNA中,并可在体外进行自我复制,转染成功后的BMSCs可在体外较长时间产生荧光,是一种可靠的标记方法。
朱中飞袁玉峰覃海泉乔木曾诚孙江阳张中林何跃明刘志苏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培养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选择性门静脉分支结扎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肝脏归巢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目的建立大鼠选择性门静脉分支结扎模型,并通过检测该模型相关指标,如术中效果、术后效果、肝功能变化情况、肝脏的组织病理学改变,评价模型的可行性,同时研究血清中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和体外扩增...
覃海泉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归巢SDF-1ΑHGFC-MET
文献传递
一种大鼠选择性门静脉分支结扎模型的建立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在显微镜辅助下建立一种大鼠选择性门静脉分支结扎(sPVL)模型,观察其对肝再生的影响。方法模型组选择性结扎70%的门静脉;假手术组仅游离门静脉但不结扎。评估各组肝功能、肝脏指数、肝再生率和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30只大鼠成功实施sPVL手术。术后14d,模型组未结扎叶肝脏指数达(90.36±0.21)%,与假手术组(34.39±2.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扎叶肝脏逐渐萎缩。谷丙转氨酶(ALT)水平于术后48h达到峰值[(454.33±116.00)U/L],术后第7天回落至术前水平[(59.67±9.00)U/L]。总胆红素(TBIL)和血清白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与假手术组比较,组织病理学染色示未结扎叶肝细胞体积增大,肝血窦明显增宽,中央静脉周围及汇管区均无明显胶原沉积;而结扎叶肝细胞明显萎缩,后期出现广泛的胶原沉积。结论成功建立有效促进残肝再生的鼠sPVL模型,且该方法稳定可靠、重复性好。
覃海泉袁玉峰孙江阳张中林何跃明刘志苏
关键词:肝再生动物
人脐带Wharton胶来源干细胞移植对肝再生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人脐带Wharton胶来源干细胞对急性肝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 从人脐带Wharton胶中分离、培养干细胞并对其进行鉴定.50%CCl4橄榄油混合液腹腔注射制造SD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对照...
常磊袁玉峰刘燕沈维亮常海宁覃海泉唐胜利何跃明刘志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