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璐

作品数:12 被引量:56H指数:4
供职机构:汕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汕头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流行病
  • 3篇流行病学
  • 3篇HIV/AI...
  • 2篇登革热
  • 2篇影响因素
  • 2篇流感
  • 2篇流行病学特征
  • 2篇发病
  • 2篇艾滋病
  • 1篇大型购物中心
  • 1篇伊蚊
  • 1篇疫情
  • 1篇伤寒
  • 1篇伤寒副伤寒
  • 1篇生行
  • 1篇使用者
  • 1篇手足
  • 1篇手足口
  • 1篇手足口病
  • 1篇卫生行为

机构

  • 11篇汕头市疾病预...
  • 3篇广东省疾病预...
  • 2篇中山市疾病预...
  • 2篇佛山市南海区...
  • 2篇茂名市疾病预...
  • 1篇广东省中医院
  • 1篇汕头大学
  • 1篇惠州市疾病预...
  • 1篇阳江市疾病预...
  • 1篇江门市疾病预...
  • 1篇湛江市疾病预...
  • 1篇云浮市疾病预...
  • 1篇珠海市疾病预...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 1篇广东药科大学

作者

  • 11篇许璐
  • 8篇张旭彬
  • 7篇姚丽君
  • 6篇廖朝晖
  • 3篇黄建云
  • 2篇何展
  • 2篇黄国贤
  • 2篇陈振明
  • 1篇付笑冰
  • 1篇戚佩玲
  • 1篇林永杰
  • 1篇徐光兴
  • 1篇何剑峰
  • 1篇杨达玉
  • 1篇阳文胜
  • 1篇杨放
  • 1篇陈建东
  • 1篇周毅
  • 1篇陈红英
  • 1篇陈婉

传媒

  • 3篇华南预防医学
  • 2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中国皮肤性病...
  • 1篇河南预防医学...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华疾病控制...
  • 1篇慢性病学杂志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2篇2020
  • 1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09
  • 2篇2007
  • 1篇2006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汕头市2009—2013年伤寒副伤寒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分析广东省汕头市伤寒副伤寒的流行特征,探讨该病流行规律,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汕头市2009—2013年伤寒副伤寒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3年汕头市报告伤寒和副伤寒病例共1 148例,其中伤寒1 056例、副伤寒92例,年均发病率为4.20/10万,其中濠江区发病率最高,年均发病率为17.20/10万。7—9月是发病高峰,占病例总数的31.36%(360/1 148)。男性发病617例,女性发病531例,男女性别比为1.16∶1;发病年龄以15~29岁居多,占病例总数的32.14%(369/1 148)。职业以学生为主(244例,占21.25%),其次为农民(173例,占15.07%)。结论汕头市伤寒副伤寒发病水平较高,夏、秋季是高发季节,学生、农民是高发人群,应在高发季节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采取有效的综合防控措施。
徐八一徐志霞许璐张旭彬姚丽君廖朝晖
关键词:伤寒副伤寒发病率流行病学
2004年~2006年汕头市流感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0
2007年
目的 及时掌握汕头市流感流行及毒株变异情况,分析预测流感流行的趋势和特点,为流感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4年~2006年汕头市流感流行病学、病原学和血清学监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ILI占门诊就诊总数的百分比, 2004年处于较低水平,没有明显的发病高峰;2005 年高峰在(4~5)月份,2006年高峰推迟到(6~7)月份,各年度ILI占门诊就诊总数的百分比趋势与病毒分离率基本一致.2005年一般人群流感抗体检测结果与当年流行的优势毒株相符.2004年~2005年以H3亚型为优势毒株,2006年则以H1亚型为优势毒株,同时也出现B型毒株的局部小暴发.结论 近3年我市流感疫情处于相对平静状态,未发生流行和大规模暴发,2004年和2005年是H3亚型为流行的优势毒株,2006年是H1亚型为优势毒株.我市流感高发季节在夏季.流行病学采集的资料与病毒分离情况基本一致,说明我市流感监测系统是敏感的.
姚丽君黄建云廖朝晖张旭彬许璐佘焕昭
关键词:流感监测流感样病例
2011—2020年汕头市新报告HIV/AIDS病例晚发现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1
2022年
目的 了解汕头市新报告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AIDS)患者的晚发现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全国艾滋病防治信息系统中收集2011—2020年汕头市新报告的HIV/AIDS病例数据,对晚发现病例特征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和决策树模型探讨晚发现的影响因素。结果 汕头市新报告HIV/AIDS病例2 923例,其中晚发现病例913例(占31.24%),10年间晚发现比例呈上升趋势(χ^(2)_(趋势)=9.818,P=0.00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病例(OR=0.74,95%CI:0.57~0.96)、非本市现住址病例(OR=0.49,95%CI:0.38~0.63)、注射吸毒感染途径(OR=0.51,95%CI:0.28~0.92)和无偿献血人员检测来源(OR=0.40,95%CI:0.18~0.92)的病例晚发现风险较低;≥40岁年龄组(OR=2.07~4.43,95%CI:1.12~8.47)、高中或中专文化程度(OR=1.41,95%CI:1.07~1.85)、医疗机构(OR=2.89,95%CI:2.12~3.94)和性病门诊(OR=1.89,95%CI:1.26~2.82)来源的病例晚发现风险较高。决策树分析显示,年龄≥50岁,现住址在本市,并且感染途径为异性传播的病例晚发现的风险最高(61.40%)。结论 汕头市HIV/AIDS病例晚发现比例逐年升高,应针对相应影响因素加强宣传教育和干预检测工作,促进HIV感染者的早期发现。
张驰李伟南朱栒仪陈耿娜姚丽君张旭彬许璐
关键词:艾滋病影响因素
汕头市2006年登革热的流行情况及防制对策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分析2006年汕头市登革热流行特征和防治措施,探索适宜的防制对策。方法对2006年汕头市登革热监测、实验室结果及疫情调查处理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汕头市2006年报告登革热177例,发病率为18.72/10万。疫情波及1区个8个镇(街道),病例集中在9-10月份,流行期为53d。临床表现以轻型登革热为主。在7份急性期病人的血标本中分离出3株登革Ⅰ型病毒。病例以多点散发流行为主。疫点媒介密度高,传染源未及时发现是造成传播扩散的主要因素;设立定点医院,开展地毯式病例搜索和清理伊蚊孳生地是疫情得到较快控制的主要措施。结论2006年汕头市登革热疫情是由登革Ⅰ型病毒引起的,病例临床症状轻。以疫情多发区为中心,以周边区为重点,采取加强传染源控制管理和清除蚊媒孳生地及疫点紧急灭蚊等综合措施,是较快扑灭疫情的有效防制对策。
姚丽君黄建云佘焕昭张旭彬许璐廖朝晖
关键词:登革热防制对策
汕头市2010—2019年HIV/AIDS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分析汕头市2010—2019年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与艾滋病(AIDS)病例(HIV/AIDS)情况,为有效控制AIDS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汕头市2010—2019年新报告的HIV/AIDS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汕头市2010—2019年累计报告HIV/AIDS 1 974例,年报告发病率3.60/10万,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P<0.001)。发病以20~49岁男性青壮年为主,初中学历者(40.02%)和已婚感染者(57.29%)居多。全市7个区县均有HIV/AIDS病例报告,感染途径以性传播途径(93.57%)感染为主,其中异性传播(69.82%)途径感染居多。样本来源主要为其他就诊者检测(45.96%)。结论汕头市仍属于AIDS低流行地区,但近年疫情快速增长,应加快AIDS筛查网络建设,扩大检测覆盖面,强化专业防控队伍,加强病例的随访和管理,提高抗病毒治疗覆盖率。
许璐张驰陈耿娜李伟南张旭彬朱栒仪廖朝晖杨文达姚丽君
关键词:艾滋病疫情
广东省HIV/AIDS患者主动检测HIV的影响因素
2024年
目的了解广东省新报告HIV/AIDS患者在确诊HIV时主动寻求HIV检测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现况研究的方法,招募广东省新报告的HIV/AIDS患者作为调查对象,收集其社会人口学特征、HIV主动检测情况与HIV相关信息。采用χ~2检验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IV主动检测的相关因素。结果1071例新报告的HIV/AIDS患者中,HIV主动检测的比例为59.57%(638/107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确诊时年龄<34岁者相比,HIV诊断年龄≥51岁者主动进行HIV检测的可能性较小(aOR=0.47,95%CI:0.28~0.81);相较于样本来源为医疗机构者,检测咨询(aOR=2.91,95%CI:2.01~4.26)及其他(aOR=2.69,95%CI:1.51~4.91)来源者主动检测的可能性更大;既往有HIV检测想法(aOR=7.82,95%CI:4.80~13.31)、有过自我检测经历(aOR=2.73,95%CI:1.27~6.30)、知晓国家提供免费的抗病毒治疗(aOR=2.00,95%CI:1.48~2.71)者主动进行HIV检测的可能性更大。结论广东省新报告HIV/AIDS患者主动寻求HIV检测的比例为59.57%,既往HIV检测想法、诊断年龄、样本来源、HIV自我检测经历及国家免费抗病毒治疗政策的知晓是HIV主动检测的影响因素。应继续推进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积极推进多种HIV检测方式的宣传和覆盖面,促进高危人群主动寻求HIV检测。
谢昱帆刘珺李艳谢颖倩刘启材李俊彬王立华周毅叶成龙岑玫喜许璐严宇斌杨放付笑冰江洪波
关键词:HIV/AIDS患者影响因素
2009―2018年汕头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与时空聚集性被引量:15
2020年
目的分析汕头市2009―2018年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时空分布特征,为制定有效的手足口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汕头市2009―2018年手足口病疫情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时空扫描统计量相结合的方法对手足口病发病情况进行时空聚集性分析。结果 2009―2018年汕头市累计报告手足口病病例77 814例,年均发病率为143.52/10万。发病人群以3岁以下散居儿童为主,主高峰集中在4―7月,次高峰在9―11月。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手足口病在汕头市街道(镇)尺度上呈空间正相关,全市有25个街道(镇)为"热点"区域,形成手足口病的高发区域。时空扫描分析结果显示,2009―2018年汕头市手足口病有2个聚类区,其中1类聚类区(RR=3.56,LLR=9 444.26,P<0.001)是以同益街道、新福街道为中心点,半径为10.05 km的区域,波及中心城区25个街道(镇)。结论 2009―2018年汕头市手足口病在中心城区呈现明显的时空聚集性,应在流行季节和高发街道加强重点人群的防控工作,降低手足口病发病水平。
张驰张旭彬姚丽君许璐徐光兴张志华江素红谢润生李丽萍
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
广州市大型购物中心公共厕所使用者卫生行为调查
2009年
目的了解广州市大型购物中心的公共厕所使用者的卫生行为、公厕洗手配套设施的情况。方法2008年4月26-27日,选取广州市3个大型购物中心共60间公厕,采用问卷调查使用者对公厕设施和卫生状况的评价,观察公厕洗手配套设施的情况。结果共调查419名公厕使用者,其中男性210人、女性209人。洗手率为84.2%,女性洗手率(89.5%)高于男性(78.8%)(P<0.01)。洗手时间均数为5.0 s。不洗手原因主要包括没习惯、水龙头问题、赶时间、去其他地方洗等等。公厕使用者不良习惯有便后不冲水、厕所内抽烟、吐痰、乱丢垃圾等,其发生率分别为29.4%、8.8%、1.0%和1.4%。结论公共厕所使用者洗手率较高。为进一步提高洗手率,还需要完善水龙头等洗手配套设施及增加水龙头数量。便后不冲水、抽烟等公厕不文明行为仍较普遍。需要进一步加强行为教育干预,提高公民的道德修养及卫生意识。
陈振明戚佩玲黄国贤许璐何展周蕾郑慧贞
关键词:公共场所卫生行为
广东省部分麻疹病例的发病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了解现阶段影响麻疹发病的危险因素,为控制麻疹提供依据。方法将广东省各地区按经济水平分两层随机抽取两个,再在每个地区各抽取一个县,选取2008年以来的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按0~7月龄、8月龄~6岁、7~14岁、≥15岁分4个年龄组;以与病例家庭地址最近为原则,按照1:2匹配,选择同住一社区、同一年龄组的未患过出疹性疾病的邻居作为对照,分析麻疹发病危险因素。结果抽样共抽出东莞市和清远市清新县两地共调查符合病例定义的麻疹病例82例,对照组164例。麻疹发病单因素分析显示,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无麻疹疫苗免疫史(OR=5.65,95%CI:2.91-11.07)、发病前1—3周到过医院(OR=5.50,95%CI:2.60~11.75)、无接种证(OR=1.88,95%CI:1.01~3.52)、母亲家中分娩(OR=2.02,95%CI:1.03~3.97)与麻疹发病相关。结论免疫预防基础工作不足、医院感染的存在等因素可能是影响麻疹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何展彭志强林永杰梁剑阳文胜陈振明许璐黄国贤何剑峰
关键词:麻疹
某市甲型H1N1流感后流行期防控策略研讨
2012年
目的分析汕头市甲型H1N1流感疫情特征,预测流行趋势,研讨防控对策。方法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汕头市2009年至2010年甲型H1N1流感疫情特征进行统计分析,总结不同流行阶段的防控措施,提出后流行期防控策略。结果 2009至2010年汕头市共确诊甲型H1N1流感病例240例,疫情按时间分布可分为输入散发期、社区扩散期、社区流行期、快速下降期和后流行期五个阶段。病例分布在除南澳县之外的6个区县,报告病例集中在主城区。人群分布以6~20岁年龄组(76.25%)和学生(83.02%)为主,男女性别比为1.55∶1。暴发疫情3起,1起发生在中学,2起发生在小学。死亡病例3例,其中1例为幼童,1例伴有基础性疾病。结论根据甲型H1N1流感疫情不同阶段的流行特点,采取不同防控策略,有效控制了甲型H1N1流感疫情传播,汕头市已经进入后流感流行阶段。未来应密切关注甲型H1N1流感抗原基因的重组与变异情况,建立健全各类中小学校和幼托机构的甲型H1N1流感预警机制,提高对低高龄或有基础性疾病人群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率,加强医疗机构救治能力,减少危重病例病死率。
张旭彬王普生黄建云姚丽君廖朝晖许璐陈绍伟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防控策略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