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鸿杰

作品数:15 被引量:168H指数:4
供职机构: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航空宇航科学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矿业工程
  • 3篇航空宇航科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化学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多尺度
  • 2篇振动
  • 2篇天窗
  • 2篇起降
  • 2篇前轮
  • 2篇瓦斯
  • 2篇吸附位
  • 2篇联合仿真
  • 2篇连接件
  • 2篇轮轴
  • 2篇煤样
  • 2篇抗扭
  • 2篇抗扭性能
  • 2篇舵机
  • 2篇仿真
  • 2篇
  • 1篇等温线
  • 1篇低频振动
  • 1篇地下工程围岩
  • 1篇动力学响应

机构

  • 9篇西安科技大学
  • 7篇西北工业大学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作者

  • 15篇许鸿杰
  • 8篇张天军
  • 6篇李树刚
  • 4篇任树鑫
  • 3篇刘红军
  • 2篇周洲
  • 2篇吕胜利
  • 2篇丁友
  • 2篇童小燕
  • 2篇王正平
  • 2篇沈冰
  • 2篇董鑫
  • 2篇周栋
  • 1篇马咪娜
  • 1篇姚磊江
  • 1篇陈占清
  • 1篇赵勇
  • 1篇尚宏波
  • 1篇左晓丽
  • 1篇潘红宇

传媒

  • 2篇航空计算技术
  • 2篇湖南科技大学...
  • 1篇岩石力学与工...
  • 1篇固体力学学报
  • 1篇机械设计
  • 1篇煤炭学报
  • 1篇武汉工业学院...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西安科技大学...
  • 1篇南昌航空大学...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非均匀材料损伤破坏的多尺度耦合理论被引量:4
2011年
为研究微损伤对非均匀材料宏观破坏的影响,建立了非均匀材料的三维微单元强度分布模型,在平均场模型和集团分担模型的基础上,根据模拟计算结果建立了邻近单元加权分担模型;采用细观统计的方法建立了微观损伤造成宏观破坏的概率函数及跨尺度敏感性函数.结果表明:材料的损伤分数和名义应力越大,破坏集团之间的距离越近,宏观破坏概率就越大;损伤分数较小时,材料的跨尺度敏感性随损伤分数增加而增大;损伤分数较大时,材料的跨尺度敏感性随损伤分数增加而减小;材料的跨尺度敏感性受体系大小影响,体系越大其敏感性越小.
张天军许鸿杰李树刚马咪娜
关键词:多尺度敏感性
高瓦斯矿煤样非Darcy流的MTS渗透性试验
2008年
为了获得某高瓦斯矿煤岩非Darcy流渗透特性,从该矿采集煤样,制作成标准煤样.利用MTS815-02型岩石力学试验系统采用全程位移控制进行了全应力应变过程数控瞬态渗透法试验,计算出了在4MPa围压,15MPa/m孔压时,煤样在不同应变下非Darcy流渗透率、非Darcy流β因子、加速度系数及渗流稳定性指数,并给出了发生渗流失稳所需的压力梯度.研究表明:该煤样具有较强的脆性,在应变保持过程中表现出较大的松弛性能;在全应力应变过程中,该煤样的峰值应力前渗透率比较低,峰值应力后渗透率增大幅度很大;在应变增大过程中,煤样非Darcy流β因子几乎均为负值;煤样的渗流稳定性指数χ的负值只出现在峰值应力后.其渗流失稳灾害表现为瓦斯从煤岩体裂隙涌出甚至发生瓦斯喷出.图5,表1,参8.
李树刚张天军陈占清许鸿杰
粒径大小对煤吸附甲烷的影响被引量:57
2009年
为了研究煤的粒径大小对吸附性能的影响,采集几种高瓦斯矿井的煤样,分别制成了粒径大小范围为0.15~0.20mm、0.12~0.15mm、0.109~0.12mm、0.096~0.109mm、0.045~0.096mm的5种试样;在等温度条件下,采用WY-98B吸附常数测定仪对试样进行了吸附甲烷的实验,总结出了不同粒径煤吸附甲烷的规律.在Langmuir吸附理论和分子运动理论的基础上,推导出煤的吸附能、吸附位、比表面积及吸附量之间的关系式;根据这些关系式以及分子结构特征等理论,对规律进行理论验证.验证后的吸附规律可以用来研究煤层中瓦斯运移和聚集规律以及煤与瓦斯突出的机理.图3,表1,参8.
张天军许鸿杰李树刚任树鑫
关键词:吸附位吸附能
基于概率神经网络的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预测被引量:2
2010年
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影响巷道围岩稳定性的因素更多,更复杂,并且更具有随机性。为了对深井巷道围岩稳定性进行有效的分类,考虑影响围岩稳定性因素的随机性,建立了围岩稳定性判定的概率神经网络模型(PNN),并利用MATLAB实现其识别过程。根据样本数据对所建模型进行训练后,将其运用于实际工程中的深井巷道围岩进行稳定性判定。研究表明:利用概率神经网络模型可对地下工程深井巷道围岩稳定性进行分析,概率神经网络模型为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分类提供了一种方法。
张天军任树鑫许鸿杰
关键词:概率神经网络围岩稳定MATLAB
一种改进的用于小型无人飞行器的起降装置
本发明提出一种改进的用于小型无人飞行器的起降装置,采用选材为碳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箱型梁结构代替了原有的双侧板加内侧支撑件的结构,在箱型梁结构上表面从前到后依次开五个方形孔,分别作为前轮轮轴连接件、前轮舵机、立尾前连接件...
刘红军沈冰周洲王正平许鸿杰丁友董鑫周栋
文献传递
天窗骨架的综合优化设计及力学性能仿真
2022年
面向增材制造,利用拓扑优化、参数优化、几何重构、方案权衡等综合优化技术对天窗骨架结构进行创新设计;并通过有限元计算,比较某型号天窗骨架的原始设计与综合优化模型在典型工况下的力学性能。通过计算得出综合优化模型在效能与材料分布方面优于原始模型,总质量降低,比刚度与比强度都得到了提高。优化结构的前两阶固有频率比原始设计模型的固有频率高,在阵风随机功率谱激励下其结构响应的弯矩、扭转及剪切功率峰值明显降低,抗击阵风载荷的性能优于原始设计结构。在气密载荷作用下,优化结构受到的最大主应力及最大变形比原始模型小。通过SPH方法计算鸟体撞击天窗,得出应力波在优化模型传递时间比原始设计模型中长,最大主应力峰值明显减小。
许鸿杰何朝阳陈双
关键词:优化设计动力学响应
岩板振动失稳的燕尾突变模型被引量:5
2009年
为了获得采掘过程动态载荷对层状岩体稳定性的影响,建立了岩板力学模型,给出了岩板系统的总势能表达式,应用燕尾突变理论,给出了岩板系统在面内应力、法向应力和振动载荷控制下失稳的分叉集方程。研究表明:控制变量u的变化会引起岩板的稳定性发生变化,当平衡曲面方程没有实根或取正根时,岩板处于稳定状态;当平衡曲面方程取负根时,岩板处于不稳定状态。
张天军任树鑫李树刚许鸿杰左晓丽
关键词:振动失稳岩板
襟翼喷丸齿轮的非线性动力学建模与仿真
2022年
为了研究喷丸齿轮在襟翼运行过程中动态性能,采用共节点耦合的方法分层建立齿轮及喷丸的有限元模型,并利用试验数据反向推演喷丸层材料的本构模型。通过分析喷丸过程中能量的转化规律,给出喷丸残余应力理论模型并计算残余应力的分布状态。在此基础上,利用分布式联合仿真集成襟翼液压系统一维模型与襟翼结构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计算得出喷丸齿轮在襟翼运行过程中的最大主应力、接触应力与弯曲应力。研究发现利用分层建立齿轮及喷丸模型的方法,可以较准确模拟喷丸齿轮的动态性能。分析得出由于喷丸在齿轮表面层产生了残余压应力,抵消了部分接触及弯曲应力,致使喷丸齿轮在运行过程中的接触及弯曲应力均小于未喷丸的襟翼齿轮。
许鸿杰童小燕童小燕吕胜利
关键词:联合仿真弯曲应力
不同孔隙度中心受压圆形薄板试样渗透特性试验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通过控制砂粒粗细的方法自制不同孔隙度的圆形薄板试样,利用RSM-SY7基桩多跨孔超声波自动循测仪测量其孔隙度值并进行标记。利用自主研发的渗透试验装置,在DDL600电子万能试验机上进行中心受压圆形薄板试样弯曲变形过程中的渗透特性试验;研究孔隙度对圆形薄板试样轴向抗压强度、初始渗透率的影响及其对圆形薄板试样弯曲变形过程中轴向载荷与渗流量出现峰值时间差的影响,并研究圆形薄板试样弯曲变形过程中渗透率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孔隙度中心受压圆形薄板试样弯曲变形过程中,其渗透率均在整体上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试样的孔隙度越大,其轴向载荷峰值Fmax、初始渗透率整体越趋于减小;当试样孔隙度较大时,其弯曲变形过程中轴向载荷F峰值先于流量Q峰值出现,反之,其流量Q峰值先于轴向载荷F峰值出现。
张天军任金虎许鸿杰潘红宇尚宏波
关键词:挠度孔隙度
襟翼系统运行场景的多维度建模与联合仿真
2023年
现阶段襟翼系统研发过程中以往采用的系统建模与仿真方法,很难完全满足型号研制中苛刻的性能设计指标及快速迭代的设计要求。鉴于此提出了一种襟翼系统运行场景的多维度建模与联合仿真的技术手段,采用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简称MBSE)正向研发思路,探索了襟翼系统的敏捷系统建模方法;采用SysML语言进行运行场景分析及0维度(简称0D)建模;采用Modelica语言进行运行场景的1维度(简称1D)系统建模。基于FMI标准进行襟翼系统运行场景的多维度模型联合仿真,获取在飞机滑行起飞和进近着陆等运行场景下,襟翼系统的马达转速和作动筒活塞横截面受力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实现了襟翼系统运行场景的多维度建模,为正向研发方法在装备研制过程中的落地应用奠定基础;提出的技术手段验证了襟翼系统在多种运行场景下的收放时间、最大承受载荷等指标,为装备的敏捷开发及集成验证提供了新思路。
许鸿杰童小燕吕胜利任金虎王英儒
关键词:多维度联合仿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