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志才

作品数:46 被引量:502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9篇生物学
  • 12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20篇底栖动物
  • 15篇群落
  • 11篇大型底栖动物
  • 11篇群落结构
  • 8篇物种
  • 6篇水质
  • 5篇大型无脊椎动...
  • 5篇水生
  • 5篇水质评价
  • 5篇物种多样性
  • 5篇湖泊
  • 4篇底栖动物群落
  • 4篇典范对应分析
  • 4篇动物群
  • 4篇动物群落
  • 4篇生态系统
  • 4篇生物多样性
  • 4篇水生态
  • 4篇种群
  • 4篇类群

机构

  • 46篇中国科学院
  • 9篇中国科学院研...
  • 9篇中国科学院大...
  • 4篇南昌大学
  • 2篇广西师范大学
  • 2篇华中农业大学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西安理工大学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中国环境监测...
  • 1篇大连海洋大学
  • 1篇贵州科学院
  • 1篇江苏省环境监...
  • 1篇南开大学
  • 1篇井冈山大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云南大学
  • 1篇山西师范大学
  • 1篇天津农学院
  • 1篇枣庄学院

作者

  • 46篇谢志才
  • 19篇张君倩
  • 10篇蒋小明
  • 9篇李正飞
  • 8篇蔡庆华
  • 6篇熊晶
  • 5篇梁彦龄
  • 5篇马凯
  • 4篇吴小平
  • 4篇刘瑞秋
  • 4篇刘洋
  • 4篇黎道丰
  • 4篇王洪铸
  • 4篇陈静
  • 4篇王丑明
  • 3篇张堂林
  • 3篇李林
  • 3篇宋立荣
  • 3篇叶麟
  • 2篇徐靖

传媒

  • 7篇水生生物学报
  • 6篇生态学报
  • 6篇长江流域资源...
  • 5篇生物多样性
  • 5篇湖泊科学
  • 3篇水生态学杂志
  • 2篇中国环境监测
  • 1篇动物分类学报
  • 1篇淡水渔业
  • 1篇Zoolog...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信阳农业高等...

年份

  • 2篇2024
  • 4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2
  • 5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4
  • 3篇2003
  • 4篇2000
  • 1篇1999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玛利安蚓属一新种(环节动物门:寡毛纲:线蚓科)被引量:1
2000年
描述线蚓科Enchytraeidae玛利安蚓属MarioninaMichaelsen 1889一新种 长白山玛利安蚓M .changbaishanensisXie ,LiangetWang ,sp .nov .。该种的主要特点为 :刚毛每束 2~ 4条 ,直棒状 ,一束内刚毛长度不等 ;肾管在隔膜前仅包含肾漏斗 ;储精囊单个 ,发达 ;受精囊腔有 2个近球形的分支 。
谢志才梁彦龄王洪铸
关键词:环节动物门寡毛纲
一种通江湖泊商业采砂活动影响水生态健康的监测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生态监测与评估技术领域的一种通江湖泊商业采砂活动影响水生态健康的监测方法,包括设置标准化的监测区域、监测时间和样本采集三个部分,监测区域部分依据通江湖泊水流动态共设置3个监测区域,其中包括采砂直接干扰区域1个...
谢志才孟星亮张君倩
文献传递
长江流域若干水体寡毛类区系组成及相似性分析被引量:13
2000年
研究了长江流域十余个水体水栖寡毛类的区系组成及分布。共鉴定水栖寡毛类53种,隶3科27属,其中仙女虫科15属31种(占58.49%);颤蚓科11属20种(占37.74%);线蚓科1属2种(占3.77%)。在河流、草型湖泊和藻型湖泊这三类水体中,以草型湖泊的物种数最多,达36种;其次为长江干流,34种;藻型湖泊仅24种。对寡毛类的种间关系及不同生境寡毛类种类组成的相似性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寡毛类的种类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据此可将其划分为6类(A—F组)。
谢志才王骥梁彦龄
关键词:水栖寡毛类物种组成区系相似性水体
长江上游支流赤水河流域底栖动物物种多样性与保护对策被引量:3
2023年
作为长江上游唯一未在干流建坝的一级支流和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赤水河流域孕育和保护了极为丰富的底栖动物多样性。然而对赤水河底栖动物的了解仍不充分,缺乏涵盖整个流域的连续性、季节性的底栖动物调查。本研究于2019–2021年按季度开展4次调查,系统评估了赤水河水系底栖动物物种多样性,更新了物种名录,甄别出其驱动机制及受胁因素,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对策。本次调查共记录底栖动物5门9纲22目86科186属209种。全流域优势种均为昆虫类,如蜉蝣属一种(Ephemera sp.)、扁蜉属一种(Heptagenia sp.)、河花蜉属一种(Polamanthus sp.)、四节蜉属一种(Baetis sp.)、潜水蝽科一种(Naucoridae sp.)和多足摇蚊属一种(Polypedilum sp.)。春季底栖动物的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均高于其他季节。上游的密度、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均明显高于中下游。主坐标分析显示,不同季节和不同河段间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差异显著。冗余分析结果显示,底栖动物的分布主要受底质、海拔、流速、溶解氧、NH4+-N和大尺度空间因子PCNM1、PCNM2、PCNM3、PCNM6的驱动。方差分解结果表明,环境过滤对群落结构的影响大于空间因子(随机效应)。流域内的多重人类活动(如支流的梯级电站、采矿业、土地开发利用、酿酒业、旅游业等)严重影响底栖动物多样性。建议采取退耕还林、维持水文的自然节律、管控采矿业和酿酒业、优化防治外来入侵种等一系列对策,建立有效的预测和风险评估机制。
张多鹏刘洋李正飞李正飞张君倩张君倩
关键词: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
滇池大型无脊椎动物的群落演变与成因分析被引量:30
2011年
该文综合滇池大型无脊椎动物的历史资料,并结合2009—2010年的现场调查数据,对其群落演替进行了研究,并对群落衰退的成因进行了探讨。物种数下降明显,由20世纪80年代的57种降为现在的32种,群落的物种损失率高达44%。其中软体动物损失率高达75%:其次是水生昆虫(39%)。滇池全湖底栖动物密度为1776ind/m2(其中寡毛类1706ind/m2;摇蚊科68ind/m2)。近20年滇池全湖底栖动物的丰度比较发现,寡毛类的密度和生物量呈一种先急剧上升,而后明显下降的过程,而摇蚊科的密度和生物量呈现出减少的趋势。寡毛类中的耐污种相对丰度增加,如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成为绝对优势种,其平均相对丰度达到了74.1%。摇蚊科相对丰度减少,以前广泛分布的异腹鳃摇蚊(Einfeldiasp.)基本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羽摇蚊(Chironomus plumosus)、细长摇蚊(Ch.attenuatus)、中国长足摇蚊(Tanypus chinensis)等耐污种;软体动物种类变得单一,许多高原湖泊特有的软体动物均已消失,螺蛳(Margarya melanioides)、牟氏螺蛳(M.mondi)、光肋螺蛳(M.mansugi)在2009年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了极危物种,滇池圆田螺(Cipangopaludina dianchiensis)也被列入了濒危物种。滇池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显著降低,尤其是草海物种多样性从20世纪50年代的2.70降到现在的0.30。半个多世纪以来总氮、总磷与物种数和多样性呈现显著负相关。底栖动物群落衰退的成因主要是生境破坏、水质恶化、蓝藻爆发、沉水植物消失、种质库匮乏等。
王丑明谢志才宋立荣肖邦定李根保李林
关键词:滇池大型无脊椎动物
滇池生态系统退化成因、格局特征与分区分步恢复策略被引量:52
2014年
选取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成份:浮游植物、底栖动物、水生植物的历史演变和现在分布状况数据,结合水质变化情况,揭示了滇池生态系统退化原因:在外因上,污染物持续输入以及围湖造田、直立堤岸和水量交换缓慢等外力干扰加剧系统组分失衡是直接原因;在内因上,由于滇池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等原因,蓝藻生物量对营养盐增加的响应远高于其他湖泊(太湖、巢湖),草型向藻型湖泊的转换进程更快;与太湖和东湖的生态系统比较,高原湖泊滇池生态系统相对脆弱,如物种的同域分化、窄生态位,导致系统的稳定性差、自我修复能力弱.通过对滇池生态格局特征、湖岸带结构的分析,将滇池划分为5个生态区:草海重污染区、藻类聚集区、沉水植被残存区、近岸带受损区和水生植被受损区,并提出"五区三步,南北并进,重点突破,治理与修复相结合"的滇池生态系统分区分步治理的新策略和"南部优先恢复;北部控藻治污;西部自然保护;东部外围突破"的总体方案.
李根保李林潘珉谢志才李宗逊肖邦定刘贵华陈静宋立荣
关键词:滇池生态分区
杭州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实践及成效被引量:7
2018年
评估杭州市城市河道生态治理成效,为更好地指导城市河道生态修复工作提供借鉴。后横港、沿山河、新塘河和南大河位于杭州市中心城区,水质都处于劣V类,蓝藻水华和黑臭暴发频繁,从2014年开始,分别开展了一系列生态修复工程。测定氨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溶解氧指标判断水质改善情况,分析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判断水体生态修复程度。氨氮后横港下降超过80%,沿山河和南大河下降60%左右;总磷后横港下降接近70%,其他河道下降23%-55%;后横港、沿山河、新塘河高锰酸盐指数进一步降低,部分河道高锰酸盐指数能达到II类水水平;溶解氧浓度都明显上升,均能达到III类以上水平。南大河的浮游植物密度达到了水华暴发的水平;各条河道的原生动物和轮虫类密度都较高,但Shannon多样性指数普遍在1-2;枝角类和桡足类密度偏低;底栖动物Shannon指数均低于1,指示河道处于严重污染状态。杭州市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工作的中心是:沉水植物恢复及以沉水植物恢复为基础、包含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等在内全水域生物多样性恢复的生态系统恢复。
邱佩璜范华徐玉裕汪国英熊雄虞功亮谢志才吴辰熙刘剑彤
关键词:生态治理城市河道水质沉水植物生物多样性
保安湖大型底栖动物结构与分布格局研究被引量:39
2007年
2001年8月对保安湖大型底栖动物进行调查,共记录动物4门7纲25科54属70种。其中,软体动物为绝对优势类群(占总丰度的81.5%)。而腹足类的纹沼螺(Parafossarulus striatulus)、白旋螺(Gyraulus albus)、长角涵螺(Alocinma longicornis)、方格短沟蜷(Semisulcospira libertina)和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为该湖泊的优势种。样点间平均物种丰富度7.1,平均Shannon-Winner指数1.34。刮食者是保安湖底栖动物的最重要的功能摄食类群(占总丰度的80%以上)。结合GPS,将野外调查数据构建GIS数据库。基于GIS软件平台,运用Kringing插值法,构建动物丰度、主要功能摄氏类群及生物多样性等的空间分布格局,较为直观地反映了保安湖底栖动物的分布情况。模拟出的底栖动物分布格局显示,底栖动物各参数在全湖的分布较不均匀,出现数个高分布区。比较底栖动物各种参数的分布格局图与优势水生植物分布格局图,发现总密度、软体动物丰度和Shannon生物多样性指数的高分布区域与水草总生物量的高值区有不同程度的重叠。这表明,保安湖高等水生植物的分布是影响其底栖动物的关键因子。
谢志才马凯叶麟陈静蔡庆华
关键词: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功能摄食类群GIS
长江中下游湖泊淡水贝类的分布及物种多样性被引量:46
2000年
本文记录了长江中下游湖泊贝类 110种 ,其中腹足类 10科 56种 ,双壳类 5科 54种 .并对长江中下游主要湖泊贝类的区系、物种多样性进行比较 .
吴小平梁彦龄王洪铸谢志才欧阳珊
关键词:长江中下游淡水贝类多样性
宁波东钱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动态及水质生物学评价被引量:13
2012年
2009年4月—2010年1月,对东钱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季度调查,并对其环境状况进行生物学评价.共记录底栖动物3门4纲28属30种,其中寡毛类5种、水生昆虫18种、软体动物7种.底栖动物密度、生物量和群落周年次级生产量分别为1 233 m-2、8.0 g/m2(以湿质量计)和35.3 g/(m2.a)(P/B系数法估算),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秋、冬季显著高于春、夏季.东钱湖底栖动物优势种为红裸须摇蚊、长跗摇蚊、菱跗摇蚊和霍甫水丝蚓,红裸须摇蚊为冬季单一优势种.依据底栖动物密度的多维序列分析,可将东钱湖分为4个湖区.基于GIS平台,运用克里格插值法,构建动物参数及BI(Hilsenhoff生物指数)的空间分布格局,显示东钱湖底栖动物群落具有较强的空间异质性:摇蚊幼虫多分布在谷子湖及中部湖区,而软体动物主要聚集在中部偏西南及北部湖区.BI评价结果表明,东钱湖的整体水质为中度污染(BI为7.58),其在时空上有较大差异.其中,2009年4、7、9月为轻度污染(BI为6.66~7.33),2009年11月—2010年1月为中度污染(BI为8.32~8.39);在空间尺度上,中部及北湖偏东部湖区污染较轻,其次为谷子湖及五里塘湖区,南湖偏南部湖区污染较重.
熊晶蒋小明王丑明谢志才敖鸿毅刘剑彤
关键词:东钱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水质评价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