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祖军
- 作品数:27 被引量:451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行业科研专项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 利用5Hz GPS数据记录El Mayor-Cucapah地震位移信号及其在反演震源机制中的应用
- <正>1.引言近几年,随着高频GPS数据处理技术日趋成熟使得GPS的观测精度和对形变谱的敏感性朝着测量地壳动态瞬时变化的方向不断改进,越来越多的研究学者把高频GPS运用到地震监测工作中(Larson,2003)。由于高频...
- 李军郑勇谢祖军
- 文献传递
- 2012年5月28日唐山-滦县Ms4.8地震震源参数及与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关系研究
- <正>北京时间2012年5月28日在河北省唐山市市辖区、滦县交界处发生了Ms4.8级地震,北京、天津等地都有明显震感。这次地震是1976年唐山大地震近36年后,距其宏观震中约32km的一次中强地震,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 谢祖军杨洋郑勇熊熊
- 文献传递
- 2011年9月10日瑞昌-阳新地震发震构造初探被引量:4
- 2014年
- 基于密集流动台阵,联合使用主事件法和sPL深度震相,对2011年9月10日瑞昌一阳新M_S4.6地震及其余震序列进行重新定位,获得更为准确的震源位置。结果显示:重新定位后主震的水平位置为29.70°N,115.47°E,误差约1km;震源深度为15km,误差约2km。结合地震序列定位结果、主震震源机制解和震区NE向断层发育的构造背景,初步探讨主震可能的发震构造。
- 王向腾李志伟包丰崇加军谢祖军储日升金笔凯
- 关键词:震源位置发震构造
- 2011年9月10日瑞昌—阳新4.6级地震的震源破裂特征与区域强震危险性被引量:25
- 2012年
- 基于区域数字地震台网记录,采用HYPODD方法精确定位了2011年9月10日瑞昌—阳新地震序列的震源位置,采用CAP方法反演得到了4.6级主震的震源深度和震源机制解,并结合区域深度震相sPg、PmP和sPmP对主震震源深度进行了进一步确定,随后探讨了这次地震的震源破裂特征和所在区域的强震危险性.结果显示:瑞昌—阳新4.6级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5±2km,震源机制解为节面Ⅰ走向30°,倾角86°,滑动角-169°,节面Ⅱ走向299°,倾角79°,滑动角-4°,发震构造为郯城—庐江断裂带往震区延伸隐伏的瑞昌—武穴断裂;本次地震发生在长江中下游断块东部,所在区域的5.5级以上地震具有明显的成组活动特征,近期显著地震集中发生在郯城—庐江断裂带南段及其分支断裂上,地震能量有加速释放的趋势,未来十年左右该区域存在发生6级左右强震的可能性.
- 吕坚曾文敬谢祖军曾新福张勇邓辉胡睿黎斌李雨泽
- 地震震源深度定位研究的现状与展望被引量:42
- 2017年
- 地震震源深度是地震学研究中的核心问题之一,准确确定地震震源深度对于准确评估地震灾害、确定地震成因和动力学环境、判断余震发展趋势和危险性以及核爆监测等多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地震震源深度定位一直是国际地震学界一个难题。针对这些问题,对地震震源定位研究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和总结。首先,对目前国际和国内地震深度定位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综述了目前深度定位的主要思路和方法,主要介绍了走时定位和波形拟合定位2个方面。其中,系统介绍了走时定位中的S-P定位、Pn-Pg定深以及波形反演定深中的偏振定深和振幅定深方法,并分别阐述了这些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由于波形反演中的深度震相方法对地震深度较为敏感,而且对速度模型的依赖性相对较小,因此对深度震相中的sPmP、sPL、sPn,sSn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和评述,分别就其适用范围及优缺点进行了定量的分析。其次,对速度模型的影响以及地震波速度结构的反演等问题进行了简要的综述。最后,在此基础上,对未来深度定位的发展进行了展望,提出综合多种定位方法和数据以及联合地震学和大地测量学等技术进行联合深度定位,将是未来地震定深以及地震震源性质反演的主要方向。
- 郑勇谢祖军
- 关键词:波形反演联合反演
- 南北地震带震源机制解与构造应力场特征被引量:98
- 2015年
- 南北地震带作为中国大陆地应力场一级分区的边界,其构造应力场的研究对理解大陆强震机理、构造变形和地震应力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收集南北地震带1970—2014年的震源机制解819条,按照全球应力图的分类标准对震源机制解进行分类,发现其空间分布特征与地质构造活动性质比较吻合.P轴水平投影指示了活动块体的运动方向,T轴水平投影在川滇块体及邻近地区空间差异特征最为突出,存在顺时针旋转的趋势.南北地震带的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具有明显的分区特征,北段为NE向走滑类型的应力状态,中段为NEE—EW—NWW向的逆冲类型,南段为SE—SSE—NS—NNE向走滑和正断类型,在川滇块体的北部和西边界应力状态为EW—SE—SSE的正断层类型,表明来自印度板块的NNE或NE向的水平挤压应力和青藏高原物质东向滑移沿大型走滑断裂带向SE向平移的复合作用控制了南北地震带的岩石圈应力场.川滇块体西边界正断层类型应力状态范围与高分辨率地震学观测得到的中下地壳低速带范围基本吻合,青藏高原向东扩张的塑性物质流与横向边界(丽江—小金河断裂带)的弱化易于应变能的释放,在局部地区使NS向拉张的正断层向EW向拉张正断层转变.反演得到的应力状态基本上与各种类型地震的破裂方式比较吻合,也进一步验证反演结果的可靠性,可为地球动力学过程的模拟和活动断层滑动性质的厘定提供参考.
- 王晓山吕坚谢祖军龙锋赵小艳郑勇
- 关键词:南北地震带震源机制解构造应力场
- 2012年9月7日云南彝良M_s5.7、M_s5.6地震震源破裂特征与发震构造研究被引量:36
- 2013年
- 基于中国国家和区域数字地震台网记录,采用CAP方法反演了2012年9月7日云南彝良5.7、5.6级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和震源深度,并利用IRIS提供的远震记录深度震相(P、PP、SP)进一步确定了震源深度,最后结合地震序列分布、地震烈度分布和区域地质背景讨论了发震构造.结果显示彝良5.7级地震的震源机制解为节面I走向243°、倾角62°、滑动角149°,节面Ⅱ走向349°、倾角63°、滑动角32°;5.6级地震的震源机制解为节面I走向241°、倾角37°、滑动角162°,节面Ⅱ走向346°、倾角79°、滑动角54°,这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均为NE走向的石门断裂,震源矩心深度均为6km左右,表明地震的能量释放主要发生在地壳浅部,这也是导致震区严重灾害的一个重要原因.
- 吕坚郑秀芬肖健谢祖军曾新福黎斌董非非
- 关键词:震源机制解震源深度发震构造
- 2012年5月28日唐山-滦县Ms4.8地震震源参数及与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关系研究
- 北京时间2012年5月28日在河北省唐山市市辖区、滦县交界处发生了Ms4.8级地震,北京、天津等地都有明显震感。为了更好地了解这次地震的发震构造和唐山地区的地震活动性,利用河北省及临近几个省份的宽频带区域数字地震台网的近...
- 谢祖军杨洋郑勇熊熊
- 关键词:地震震源参数震中位置
- 文献传递
- 2017年九寨沟Ms7.0地震震源性质及发震构造初步分析被引量:26
- 2018年
- 国际标准时间2017年8月8日13点19分四川省九寨沟附近发生了M_s7.0级地震,造成了较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了快速确定该地震的震源参数及发震构造,评估地震危险性,文章初步分析了该地震的构造运动背景、震源区速度结构、震源参数和破裂过程、库仑应力场,以及同震断层的三维形态等特征.研究表明:(1)九寨沟地震发生在东昆仑断裂构造转换带的子断层、位于虎牙断裂西北延长线的未标识断层上;(2)主震破裂位置和余震分布区域位于地震波速度变化剧烈的区域.地壳中下部剪切波在震源区西南侧呈低速特征,在东北侧转换为较正常的速度值;(3).余震呈西北-东南分布,区域较窄,大部分余震分布在5~20km深度;(4)主震以左旋走滑为主,震源机制解走向、倾角和滑动角分别为152°,74°和8°.起破点深达20km,矩心深度则较浅,为6km左右,破裂集中在3~13km.矩震级为M_w6.5左右;(5)地震破裂增强了断层两端和邻近的塔藏断裂东段的库仑应力.基于定位结果和地质考察资料的发震断层几何模型显示,断层的倾角从西北向东南有一定的变化,范围为66°~89°,平均值在84°左右,断层呈接近直立的高角度走滑特征.
- 谢祖军谢祖军郑勇房立华房立华张勇王毛毛单斌张会平张会平任俊杰季灵运
- 关键词:震源参数发震构造地震危险性
- 地震震源深度定位方法及应用研究-以东部典型地区为例
- 郑勇倪四道吴建平房立华黄文辉李志伟曾祥方王德才罗艳包丰谢祖军谢祖军
- 收集2008年以来中国东部地区M4.0以上的地震观测报告和波形数据;搜集研究区的人工地震测深解释结果,接收函数以及层析成像结果;收集详细的震例和烈度资料;在汶川余震区、秦岭大别-郯庐断裂带南段完成台址勘选、仪器架设,开展...
- 关键词:
- 关键词:地震震源地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