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伟艳
- 作品数:12 被引量:52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炎症性肠病手术切除标本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探讨手术切除标本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诊断为IBD的手术切除标本、肠结核及肠白塞病重新阅片,并进行病理形态分析、总结。对疑有巨细胞病毒(cytomegaoviyns,CMV)感染的病例进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44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9例,其中2例UC伴CMV感染。结论手术切除标本IBD的病理诊断相对容易,CD需与肠淋巴瘤、肠结核及肠白塞病相鉴别。
- 黄艳姜泽樱朱亚西詹焕淼黄瑞妍谭伟艳吴小剑林汉良
-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
- 结肠原发性粒细胞肉瘤一例被引量:3
- 2012年
- 患者女性.48岁.因腹痛不适2年余.体检发现结肠肿物而于2011年1月17日入院.CT检查提示:盲肠及升结肠下段肿块.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肠镜见肠腔明显狭窄.黏膜肿胀.
- 朱亚西谭伟艳黄瑞妍黄艳
- 关键词:原发性粒细胞肉瘤升结肠肠系膜淋巴结肿大CT检查膜肿胀
- 腹壁异位子宫内膜恶变为透明细胞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腹壁异位子宫内膜恶变为透明细胞腺癌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腹壁异位子宫内膜恶变为透明细胞腺癌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腹壁异位子宫内膜恶变为透明细胞腺癌的形态,与发生在子宫内膜和卵巢等部位的形态学改变相似。肿瘤细胞呈巢状实性或腺样排列,实性区域胞质透亮,伴广泛凝固性坏死。腺样区域腺体拉长及相互连接形成隧道样结构,肿瘤细胞呈鞋钉状,胞质嗜酸性,核大突向腺腔。免疫表型:CK7、CK、CEA(多克隆)、EMA和vimentin均阳性;ER灶性阳性。CEA(单克隆)、PR、CK20、MC、CR、S-100、CK5/6和Moc31均阴性。结论腹壁异位子宫内膜恶变为透明细胞腺癌非常少见,免疫表型无特异性,确诊主要依靠病史及HE形态特点。需与汗腺来源的腺癌、转移性腺癌和恶性上皮型间皮瘤进行鉴别。
- 黄艳谭伟艳朱亚西詹焕淼邓艳红黄瑞妍姜泽樱林汉良
-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透明细胞腺癌免疫组织化学
- 消化系统梭形细胞肿瘤72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探讨消化系统梭形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断。方法对72例消化系统梭形细胞肿瘤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复习,应用免疫组化SP法染色。结果 72例消化道梭形细胞肿瘤中,51例为胃肠间质瘤(GIST),其中25例发生在胃,其次是直肠多发,小肠和结肠较少;13例为平滑肌瘤,其中9例发生在食管;4例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3例为钙化性纤维性肿瘤(CFT),1例神经鞘瘤。GIST中CD117阳性率为86.4%,CD34阳性率为88.9%,55.6%GIST伴有actin和desmin灶性(+)。10例平滑肌瘤中actin、desmin及caldesmon均(+),而CD117、CD34及S-100均(-)。4例IMT中vimentin均(+),3例actin(+),CD117、CD34、S-100和desmin均(-)。3例CFT中vimentin均(+),1例CD34(+)。神经鞘瘤S-100(+)。结论消化系统梭形细胞肿瘤以GIST最多见,发生在胃最多;其次是平滑肌瘤,发生在食管多见。GIST生物学行为分为4个级别:极低、低、中和高危险度。IMT生物学行为中间型。CD117、CD34、actin、desmin、Ki-67和S-100可作为消化系统梭形细胞肿瘤的常规标记物。
- 黄艳刘冰谭伟艳朱亚西黄瑞妍林汉良李初俊
- 关键词:梭形细胞肿瘤免疫组化
- 消化道类癌19例病理特征及临床分析被引量:8
- 2010年
- 目的探讨消化道类癌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特点及诊治。方法对19例消化道类癌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复习,应用免疫组化SP法染色。结果 19例均为典型类癌,组织构型上可分为实性小巢状或岛状、梁状、腺管状、混合性等4种。免疫表型19例Syn和NSE均阳性,10例CgA阳性,13例CD56阳性。19例消化道类癌15例为直肠类癌。19例肿瘤直径均小于1.5厘米,18例肿瘤局限于黏膜层及黏膜下层,1例浸润至浅肌层,1例淋巴结有转移。结论消化道类癌以直肠类癌最多见,生物学行为低度恶性,一般不侵犯肌层,也很少转移,大多数病例可以在内镜下行黏膜切除术获得治愈。免疫组化Syn、NSE、CgA及CD56染色可作为直肠类癌的常规内分泌标记物。
- 黄艳刘冰黄瑞妍范新娟谭伟艳林汉良李初俊
- 关键词:消化道肿瘤类癌免疫组织化学
- 四肢手足甲下血管球瘤误诊误治15例分析
- 2008年
- 目的提高外科门急诊对四肢血管球瘤的正确诊治率,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对2002年—2008年已确诊治愈的血管球瘤15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5例患者确诊前均被长时间多次误诊误治,其中13例被误诊为指(或趾)端感染性疼痛,2例被误诊为精神因素的指(趾)端疼痛,确诊前误诊率达100%。结论提高对四肢血管球瘤致病原因及其特殊临床表现的认识,全面细致的问诊与检查是避免误诊误治的关键。
- 钟志强谭伟艳麦海民
- 关键词:血管球瘤误诊误治
- 硼酸美蓝染色法检测幽门螺杆菌200例分析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探讨应用硼酸美蓝染色改良法检测慢性胃炎及胃溃疡中的幽门螺杆菌。方法应用硼酸美蓝染色法染色改良法检测幽门螺杆菌。结果位于胃窦部的慢性胃炎及胃溃疡幽门螺杆菌阳性率达94.7%,胃体部感染幽门螺杆菌的阳性率为77.8%,胃底部感染幽门螺杆菌的阳性率为58.3%,其中轻度慢性浅表性胃炎检出幽门螺杆菌阳性率为88.2%,中度慢性浅表性胃炎检出幽门螺杆菌阳性率90%,重度慢性浅表性胃炎检出幽门螺杆菌阳性率93.3%,胃溃疡幽门累杆菌检出率为90%。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部位有关,慢性胃炎与胃溃疡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检出率无明显差异。
- 谭伟艳黄艳范新娟
- 关键词:胃幽门螺旋杆菌慢性胃炎胃溃疡
- 白细胞介素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1与小鼠结肠癌肝转移的关系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了解小鼠脾脏接种结肠癌细胞发生肝转移所需肿瘤细胞数的临界值,探讨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结肠癌肝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选择6-8周雌性Balb/c小鼠36只,随机分为6组,各6只。实验组通过脾脏注射小鼠结肠癌CT26细胞建立小鼠结肠癌肝转移模型,注射细胞数分别为1×10^5个(A组)、5×10^4个(B组)、1×10^4个(C组)、5×10^2个(D组)和1×10^3个(E组),对照组为正常小鼠。于术后21天处死小鼠,肉眼观察肝脏肿瘤转移情况并行肝脏组织学观察及IL-10和TGF-β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A、B组小鼠肝脏转移率均为100%,其他各组小鼠均未见有肝转移瘤形成。IL-10和TGF-β1表达在对照组均为阴性,但在各实验组小鼠肝脏表达均为阳性,且表达量随着脾脏注射CT26细胞数量的增加而升高,IL-10和TGF-β1的表达量在A、B、C组与D组或E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但在D、E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5×10^4个CT26细胞脾脏注射可成功建立小鼠结肠癌肝转移模型;CT26细胞可诱导肝脏产生IL-10和TGF-β1,IL-10和TGF-β1可促使结肠癌肝转移瘤的形成。
- 黄晓明练磊邹一丰何晓生吴小剑谭伟艳兰平
- 关键词:结肠癌肝转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免疫微环境
- 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病理特点及分级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病理特征及分级。方法对49例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进行临床及病理资料整理,应用SP法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神经内分泌肿瘤Ⅰ级42例,神经内分泌肿瘤Ⅱ级4例,其中3例伴肠系膜淋巴结转移。组织构型上可分为实性小巢状或岛状、梁状、腺管状、混合性4种。神经内分泌肿瘤Ⅲ级3例,2例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其中1例伴腹股沟淋巴结转移,1例为小细胞癌,伴肝脏转移。免疫表型除外会诊5例未做免疫组化,其余均做免疫组化SYN、Cg A及Ki-67,其中SYN所有病例均阳性,Cg A阳性8例,Ki-67因级别不同,增殖指数相差较大。结论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Ⅰ级最多见,生物学行为低度恶性,一般不侵犯肌层,也很少转移,大多数病例可以在内镜下行黏膜切除术获得治愈。Ⅱ级和Ⅲ级生物学行为侵袭性,伴淋巴结转移及肝转移。免疫组化SYN、Cg A及Ki-67染色可作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常规免疫标记物。
- 朱亚西姜泽樱詹焕淼黄瑞妍谭伟艳李初俊黄艳
- 关键词: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免疫组织化学
- 结直肠腺癌中HIF-1α、VEGF的表达及其相关性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结直肠正常组织、腺瘤及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4例原发性结直肠腺癌、20例腺瘤及20例正常结直肠组织中HIF-1α、VEGF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结直肠正常组织、腺瘤及腺癌组织中HIF-1α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5%、25%和51.6%,正常组织与腺瘤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织与腺癌、腺瘤与腺癌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在正常组织、腺瘤及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30%和62.6%,VEGF在正常组织与腺瘤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织与腺癌、腺瘤与腺癌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IF-1α与结直肠腺癌Dukes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组织学分级明显相关(P<0.05);VEGF的表达与Duke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与浸润深度及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HIF-1α与VEGF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577,P<0.01)。结论HIF-1α及VEGF蛋白可以作为检测结直肠腺瘤癌变的指标,HIF-1α及VEGF蛋白的高表达可能在结直肠癌侵袭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黄艳范新娟林汉良刘冰杨祖立谭伟艳李建军
-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