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贾梓

作品数:4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空军总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急性肺栓塞
  • 2篇灌注成像
  • 2篇肺灌注
  • 2篇肺灌注成像
  • 2篇肺栓塞
  • 1篇性疾病
  • 1篇腰椎
  • 1篇遗传性
  • 1篇遗传性疾病
  • 1篇双能量
  • 1篇双能量CT
  • 1篇疾病严重程度
  • 1篇疾病严重程度...
  • 1篇家兔
  • 1篇灌注
  • 1篇CTPA
  • 1篇DSA
  • 1篇成像
  • 1篇成像评价

机构

  • 4篇空军总医院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辽宁医学院
  • 1篇海南医学院附...
  • 1篇山东省交通医...

作者

  • 4篇贾梓
  • 3篇宋云龙
  • 2篇弥龙
  • 2篇刘侠
  • 2篇李相生
  • 2篇郝永
  • 1篇方红
  • 1篇屈国林
  • 1篇涂蓉
  • 1篇李明
  • 1篇毕永民
  • 1篇田宇
  • 1篇王哲
  • 1篇王东
  • 1篇时惠平
  • 1篇于梅艳
  • 1篇祝红线
  • 1篇孟利民
  • 1篇刘树堂

传媒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国医学工程
  • 1篇中国CT和M...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双能量CT肺灌注成像评价急性肺栓塞严重程度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分析双源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DEPI)技术评价急性肺动脉栓塞(APE)严重程度的可行性。方法经双源CT诊断APE24例,采用Lung PBV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得到CT肺血管图像(CTPA)和DEPI,分别计算每位患者的灌注缺损指数、栓塞指数及双室短轴最大径比(RV/LV),依据患者严重程度分为严重APE组(n=9)和非严重APE组(n=15),比较两组灌注缺损指数、栓塞指数及RV/LV,并进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严重APE组的灌注缺损指数、栓塞指数及RV/LV中位数分别为32.5%(15.0%62.5%)、45.0%(27.5%75.0%)和1.16(1.041.45),而非严重APE组分别为12.5%(0%37.5%)、12.5%(2.5%42.5%)和1.03(0.851.41),严重APE组的各项指标均高于非严重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灌注缺损指数与RV/LV及栓塞指数均呈正相关(分别为r=0.635,P〈0.05;r=0.790,P〈0.05)。结论采用双源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技术评价APE严重程度具有一定可行性。
弥龙宋云龙王东毕永民李相生郝永刘侠贾梓祝红线方红
关键词:肺栓塞肺灌注成像疾病严重程度指数
家兔急性肺栓塞的DSA、CTPA及DEPI的对比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通过对家兔急性肺栓塞(APE)模型的DSA、CT肺动脉造影(CTPA)及双能量肺灌注成像技术(DE-PI)结果进行对比研究,探讨双源CT肺血管成像技术(CTPA)及DEPI对家兔APE的诊断价值。方法 10只实验用兔,X线透视下将4F导管经由右心室插入双侧肺动脉,并注入大小不等的明胶海绵,建立家兔APE模型,然后行DSA及双源CT DEPI,处死家兔进行病理解剖学检查。(1)分别计算DSA、CTPA、DEPI诊断家兔APE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利用Kappa分析比较3种方法(DSA、CTPA、DEPI)与病理解剖结果的一致性;(2)利用配对t检验计算并比较家兔栓塞前后的双室短轴最大径比(RV/LV)值。结果 (1)与病理解剖结果相比,DSA、CTPA及DEPI诊断APE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0.5%和100%、71.4%和100%、85.7%和92.9%,Kappa值分别为0.884、0.667、0.767,DEPI及DSA的一致性较好,CTPA的一致性一般。DEPI上,栓塞区表现为蓝黑色的灌注减低区,非栓塞区表现为黄红色的正常灌注区。(2)栓塞前后家兔的RV/L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05),栓塞后家兔的RV/LV值明显高于栓塞前。结论双源CT的CTPA能较好地显示肺解剖信息,DEPI能较好地评价肺功能信息,对APE有着重要的诊断价值。
弥龙宋云龙涂蓉刘侠屈国林王哲郝永贾梓
关键词:急性肺栓塞肺灌注成像家兔
640层动态容积CT腰椎连续运动扫描的初步探讨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640层动态容积CT连续运动功能成像对腰椎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分析97例应用640层容积CT运动功能成像检查的腰椎间盘(L3-L5)的扫描数据。所有受检者先应用640层CT进行常规仰卧位静态扫描作为对照,再进行从屈曲到伸展的连续运动CT扫描,分析不同角度时腰椎间盘的变化情况,及腰椎间盘突出角度与临床症状之间的体位关系。结果常规CT扫描阴性的97例受检者应用动态腰椎检查发现的腰椎间盘突出者18例,其中有腰腿痛症状者17人。动态扫描腰椎间盘突出角度与临床症状加重体位完全符合者13例。结论腰椎间盘连续运动扫描方法,能更灵敏的显示常规CT扫描不能显示的椎间盘的变化情况;更有助于腰椎疾病的显示及早期诊断,减少腰椎疾病的漏诊。
贾梓宋云龙李相生孟利民田宇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综合征——Ⅰ型1例报告
2011年
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64岁,因反复恶心、呕吐、水样便10年,加重8个月入院。患者缘于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恶心、呕吐伴水样便,对症治疗后好转,此后每于受凉或饮食不当即出现类似症状。既往曾于1999年因空肠穿孔行空肠修补术。
刘树堂时惠平李明贾梓于梅艳
关键词:遗传性疾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