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涵 作品数:26 被引量:129 H指数:6 供职机构: 重庆工商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文化科学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语言文字 理学 更多>>
经验研究中情景感知需求获取与建模系统文献综述 被引量:5 2018年 情景感知(context aware)的应用是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但是,由于情景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如何获取这些应用的需求面临着巨大挑战,需求工程领域出现了大量的研究来解决这一挑战.使用系统文献综述(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的方法首先分析了不同情景维度对需求获取与建模的支持,统计并深入分析情景感知的需求获取与建模中常用的方法,评估了不同经验方法的技术转移成熟度.最后,基于上述结论,给出了情景感知的需求获取与建模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栗元邦 彭蓉 季晶晶 王帮超 赖涵关键词:技术转移 传统媒体和微博议程设置的对比研究——以广东佛山两岁女童小悦悦被撞案为例 被引量:6 2011年 本文以广东佛山两岁女童小悦悦被撞案为例,对传统媒体与微博的议程设置进行了对比研究,探讨在新媒体传播环境下,传统媒体是否能为微博设置议程,微博对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能否产生反作用。 辛文娟 赖涵关键词:传统媒体 利用结对编程技术改进程序设计实践教学 介绍了结对编程的概念,阐述了其作为学习编程技能的一种过程改进策略在国外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实验效果,并论述了相关影响因素。 赖涵关键词:结对编程 程序设计 实践教学 文献传递 微博中网民群体极化的动力机制研究——基于“温岭杀医”事件的内容分析 被引量:10 2014年 对微博网民就2013年"浙江温岭杀医"事件的相关评论进行了内容分析,探讨网民在讨论社会热点议题时群体极化的走向及其影响因素,最终构建了在微博环境中群体极化的动力机制模型。研究发现,能促发社会情绪的事件、网民群体协同和新媒体赋权都能促进群体极化的发展,而网民日益提升的网络素养和各部门对微博的规制可能减缓群体极化的走向,而媒体的议程设置和舆论领袖的引导则影响结果不确定,可能转化为群体极化促进力或阻力。 辛文娟 赖涵关键词:群体极化 动力机制 狭义超树与广义超树 2007年 通过给出狭义超树与广义超树的定义,利用超图圈数的计算公式及超图对应的二部图,得到了一系列狭义超树和广义超树之间关系的有意义命题,进一步完善了超树的理论系统. 何静 赖涵关键词:二部图 利用结对编程技术改进程序设计实践教学 被引量:5 2007年 介绍了结对编程的概念,阐述了其作为学习编程技能的一种过程改进策略在国外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实验效果,并论述了相关影响因素。 赖涵关键词:结对编程 程序设计 实践教学 浅析协作软件过程 被引量:1 2007年 阐述了两个程序开发人员协同设计、算法、编码、测试优于两人独立完成。对基于结对编程技术与个体软件过程(Personal Software Process,PSP)相结合的协作软件过程(Collabo-rative Software Process,CSP)进行了概述,分析了其框架结构与组成,并将CSP与PSP进行了比较。 赖涵关键词:结对编程 个体软件过程 极限编程 特刊:同城都市报竞争取胜的亮点--以重庆四家都市报“汶川地震一周年特刊”的比较研究为例 2009年 本文通过分析重庆四家主流都市报《重庆晨报》、《重庆晚报》、《重庆时报》和《重庆商报》的汶川地震一周年纪念特刊,总结每家特刊的特色与不足,从而思考在激烈的同城竞争中,都市报如何通过办好特刊赢得竞争优势。 辛文娟 赖涵 戴小河关键词:《重庆晨报》 都市报 特刊 地震 《重庆晚报》 《重庆商报》 跨文化传播语境下社交网站在旅游信息服务中的角色研究——以日本国家旅游局的新浪微博账号为例 2017年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类似像新浪微博这样的社交网站已经成为许多国内外旅游机构的营销工具,为旅游市场带来了新的变革和发展契机。日本国家旅游局是较早在新浪微博注册并积极开展传播活动的国外官方旅游机构。本文使用内容分析法,通过分析日本国家旅游局新浪微博的使用情况,探析其在内容安排、形式策划等方面的运营思路,探讨跨文化语境下社交网站在旅游信息服务中的角色。 辛文娟 赖涵关键词:跨文化传播 大学生社交网络中印象管理的动机和策略——以微信朋友圈为例 被引量:30 2016年 [目的/意义]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播平台和媒介产品,微信受到了大学生的欢迎,极大地影响了大学生的社交行为。研究大学生如何使用微信这种新的社交舞台进行印象管理,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方法/过程]以印象管理为依据,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参与式观察法,对国内788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以研究大学生在使用微信时的动机和策略。[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大学生在使用微信朋友圈进行印象管理时,多数被访者更倾向于在微信朋友圈中发布比较积极、健康、向上的内容,从而进行自我形象管理,大学生们使用防御性印象管理策略来尽可能地弱化自身的不足,以避免给他人留下消极的印象。大学生使用微信的动机更多表现为维系老朋友之间的关系,另外,使用微信来拓展自己的人际关系圈也是大学生用户的一个动机。本研究总结出了部分微信用户的使用动机与策略,以利于进一步了解微信朋友圈的传播现状。 辛文娟 赖涵 陈晓丽关键词:社交网络 印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