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狄

作品数:6 被引量:46H指数:4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血压
  • 6篇高血压
  • 3篇原发性
  • 3篇原发性高血压
  • 2篇蛋白
  • 2篇原发性高血压...
  • 2篇左室
  • 2篇高血压患者
  • 2篇骨桥
  • 2篇骨桥蛋白
  • 1篇单核
  • 1篇单核苷酸
  • 1篇单核苷酸多态
  • 1篇单核苷酸多态...
  • 1篇蛋白水平
  • 1篇蛋白质
  • 1篇动脉
  • 1篇动脉内
  • 1篇动脉内膜
  • 1篇动脉内膜中层...

机构

  • 5篇郑州大学第二...
  • 1篇洛阳市中心医...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6篇赵狄
  • 5篇李莉
  • 4篇崔天祥
  • 2篇刘洪洋
  • 1篇关炳江
  • 1篇刘辉
  • 1篇郝景华
  • 1篇郭芝生
  • 1篇郭丹军
  • 1篇孙梅励
  • 1篇刘飞
  • 1篇刘畅
  • 1篇王华忠
  • 1篇谢晓滨
  • 1篇耿晓峰
  • 1篇李龙

传媒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华高血压杂...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199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骨桥蛋白与醛固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浆骨桥蛋白(OPN)、血清醛固酮(ALD)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选择EH患者91例,按IMT值分为EH无颈动脉硬化组50例和EH合并颈动脉硬化组41例。对照组为同期常规健康体检正常者39例。测定血浆OPN、血清ALD水平。同时做超声测量颈动脉IMT值。结果 EH无颈动脉硬化组较对照组血浆OPN(31.56±4.06)μg/L vs(29.54±5.64)μg/L、血清ALD(134.61±19.23)ng/L vs(125.04±21.77)ng/L水平升高(均P<0.05);EH合并颈动脉硬化组较对照组升高更显著:血浆OPN(34.20±4.35)μg/L vs(29.54±5.64)μg/L、血清ALD(143.95±24.07)ng/L vs(125.04±21.77)ng/L(均P<0.01)。EH患者血浆OPN与血清ALD水平(r=0.594,P<0.05)及颈动脉IMT(r=0.424,P<0.01)存在正相关。结论 EH患者血浆OPN水平升高,且与血清ALD水平及颈动脉IMT存在正相关;提示EH患者血浆OPN升高可能在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刘飞李莉崔天祥赵狄
关键词:高血压骨桥蛋白质醛固酮颈动脉
Klotho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关系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klotho基因G395A多态性与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6例,为单纯高血压组(A组),高血压左室肥厚组82例(B组),对照组69例(C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各组人群的G395A位点基因多态性。结果 Klotho基因G395A多态性GG、GA、AA在三组的分布频率有显著差异(χ2=16.976,P<0.05)。单纯高血压组A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36.85%vs 26.09%,P<0.05)。高血压左室肥厚组各基因型分布频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307,P<0.05),A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47.56%vs26.09%,P<0.05)。结论高血压左室肥厚组AA基因型频率增加,提示klotho基因G395A多态性可能与高血压及左室肥厚的发生有关。
李龙李莉崔天祥赵狄
关键词:KLOTHO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高血压左室肥厚
替米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骨桥蛋白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替米沙坦治疗前后血浆骨桥蛋白水平的变化.方法 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26例,采用替米沙坦(40~80 mg/d)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血压、空腹血糖、血浆胰岛素、骨桥蛋白水平等的变化.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替米沙坦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降低[(129±5)/(75±3) vs (145±5)/(86±4) mmHg,P〈0.05].空腹血糖[(6.6±0.4) vs (8.1±0.5) mmol/ L,P〈0.05]、血浆胰岛素[(12.4±1.3) vs (16.3±1.4) μU/ mL,P〈0.05]、糖化血红蛋白[(7.24±0.25)% vs (8.21±0.38)%,P〈0.05]、稳态模型法胰岛素抵抗指数(3.77±0.56 vs 5.89±0.72,P〈0.05)、超敏C反应蛋白[(3.24±0.57) vs (5.45±0.86) mg/L,P〈0.05]水平降低.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骨桥蛋白水平较对照组升高[(32.31±1.86) vs (24.36±1.94) ng/mL,P〈0.01];替米沙坦治疗后,其血浆骨桥蛋白水平降低[(32.31±1.86) vs (27.62±1.37) ng/mL,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替米沙坦治疗后血浆骨桥蛋白水平降低,提示替米沙坦治疗在此类患者中具有抗炎作用.
刘辉李莉赵狄
关键词:高血压替米沙坦骨桥蛋白
γ-干扰素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室质量指数及糖基化终末产物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研究γ-干扰素(INF)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左室质量指数(LVMI)及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的影响。方法选取16周龄雄性SHR(SPF级别)32只,按照完全随机法1∶1分成2组,将16只予生理盐水大鼠作为SHR实验对照组,16只予INF-γ20万U·kg-1·d-1作为SHR干预组,另选16只同周龄健康雄性维斯塔京都大鼠(WKY)作为正常对照组(WKY组),分析治疗后的血压(SBP)、LVM、左室质量指数(LVMI)与AGEs含量。结果与WKY组比较,SHR各组大鼠的SBP、LVM与LVMI水平、AGEs与受体RAGE蛋白、mRNA含量及RAGE蛋白免疫组化阳性面积率均显著升高(P<0.05);SHR干预组治疗8 w SBP明显低于同时期SHR实验对照组,LVMI水平与AGEs含量均有下降(P<0.05)。结论INF-γ能够降低SHR LVMI水平与AGEs、RAGE含量,抑制RAGE mRNA的表达。
刘畅李莉崔天祥赵狄刘洪洋
关键词:Γ-干扰素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室质量指数糖基化终末产物
血压控制良好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夜间收缩压下降率与心率及心率变异性的关系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血压控制良好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夜间收缩压下降率与心率及心率变异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5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59(男79、女80)例,年龄40-80岁,行动态血压心电监测,根据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按夜间收缩压下降率分成杓型组(n=61)、非杓型组(n=59)和反杓型组(n=39),比较3组间白天、夜间平均心率及心率变异性时域分析指标正常窦性R-R间期标准差(SDNN)、每5min正常窦性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和相邻R-R间期差的均方根(RMSSD)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夜间收缩压下降率与白天平均心率、夜间平均心率、SDNN、SDANN、RMSSD的关系。结果非杓型组、反杓型组夜间平均心率高于杓型组[(63.9±6.2)、(68.6±7.5)比(60.2±5.1)次/min,均P〈0.05],SDNN、SDANN、RMSSD低于杓型组[分别为(116.1±14.9)、(103.9±12.9)比(138.5±13.7)ms,(100.0±16.9)、(90.6±14.9)比(116.0±23.7)ms,(32.3±8.7)、(23.9±7.2)比(38.2±10.7)ms,均P〈0.05];夜间收缩压下降率与白天、夜间平均心率呈负相关(r=-0.302、-0.441,均P〈0.01),与SDNN、SDANN、RMSSD呈正相关(r=0.635、0.409、0.505,均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SDNN和RMSSD为夜间收缩压下降率的影响因素(B=0.176,0.213;均P〈0.05)。结论血压控制良好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夜间收缩压下降率降低与夜间心率加快及心率变异性降低有关。
刘洪洋李莉崔天祥赵狄
关键词:高血压心脏自主神经心率心率变异性
伴有肥胖的高血压与血胰岛素浓度的关系被引量:23
1994年
根据血压和体重指数(BMI)将111例受试者分为正常对照组(28例)、高血压病组(EHT,51例)和高血压合并Ⅱ型糖尿病组(HT+NIDDM,32例)所有受试者都口服75克葡萄糖,做3小时葡萄糖耐量实验,并同步测其胰岛素释放曲线。我们发现在EHT组和HT+NIDDM组伴有肥胖者,其葡萄糖耐量曲线下面积都比正常对照组或体重正常者的曲线下面积增加。糖负荷时EHT组的胰岛素释放曲线比正常组高,合并肥胖者的胰岛素曲线又比体重正常的EHT患者的曲线升高,其中有71.8%的EHT合并肥胖者血清存在高胰岛素血症。在HT+NIDDM组尽管胰岛素分泌水平正常或稍高,但其血糖水平很高,说明胰岛素降低血糖作用受损。在EHT和HT+NIDDM组伴有肥胖者其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略有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另外在28例正常对照组中有12例肥胖者,其中6例伴有高胰岛素血症,5/6例有高血压家族史。我们结果表明胰岛素抵抗伴随的高胰岛素血症在肥胖者的高血压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孙梅励关炳江郝景华郭丹军郭芝生耿晓峰赵狄王华忠谢晓滨
关键词:高胰岛素血症高血压肥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