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超
- 作品数:29 被引量:408H指数:10
- 供职机构:重庆市委党校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社会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 期刊编辑引领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构建的路径探讨被引量:2
- 2022年
-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在解读中国实践、构建中国理论上,我们应该最有发言权,但实际上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在国际上的声音还比较小,还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境地。”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不仅是提升中国学术话语权和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作者、编者、读者、主管部门、评价机构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学术期刊作为学术生产与传播的公共空间,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构建过程中,可以通过设置栏目、定向约稿、专题组稿等方式扮演引领者的角色。
- 赵超
- 关键词:文化自信发言权
- 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道路认同研究
- 2017年
- 中国道路具有特定的时代内涵,是指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选择和开辟的以改革开放为显著特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入了以国家治理现代化为特征的全面深化改革阶段。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道路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进一步升华和发展。提升对国家治理进程中的中国道路的认同有助于国家治理现代化各项目标的顺利实现,道路认同成为影响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实现的关键变量。因此需培育坚定的道路认同:提高民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知;改进和完善认同客体;优化政治社会化媒介;坚持共享发展的道路理念。
- 王江成赵超
-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机理、功能与嬗变——一个系统论的分析框架被引量:232
- 2018年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从精神层面解决民族问题和实现民族大团结的关键途径。从系统论的角度而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在特定的内外部环境作用下,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一客观事物的信息输入人脑,并通过人脑的机能进行转换后生成的。这种意识形成后并非消极无为,而是在社会实践中通过发挥特定的功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以无形的力量影响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和共同体成员的行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可塑性和变动性,深受内外部环境的影响,在国家发展的不同阶段其强弱有明显的变化。厘清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机理和主要过程,可以为下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必要的基础。
- 青觉赵超
- 关键词:辩证唯物主义系统论民族团结教育
- 增进共同性: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方向被引量:19
- 2023年
- 增进共同性是新时代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方向,而民族工作的主线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牢意识的最终目的是推动实体层面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这就意味着增进共同性是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内在要求。从关系实在论的视角看,共同体是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共生共在的社会关系模式,由具有共同性的多元主体联结而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一个基于多维关系联结而成的复合型共同体,不管是从民族关系、地方与整体关系,还是从个体与国民共同体关系来看,共同性都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根基和命脉。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需进一步增进中华民族共同性,助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共同体。因此,需要以国家认同和国民身份为关系纽带,增进政治之维的共同性;以共同富裕和共同利益为关系纽带,增进经济之维的共同性;以共有精神家园和文化认同为关系纽带,增进文化之维的共同性。
- 赵超
- 关键词:国家认同共同富裕共有精神家园
- 科举制度与传统政治体系的稳定
- 2015年
- 科举制度不仅是一种选拔人才的考试制度,而且亦是帝制时期的一项政治制度。科举制度产生前的门阀制度未能解决围绕传统政治体系政治录用产生的封建割据、政权频繁更迭而使得传统政治体系极不稳定。科举制度通过发挥政治录用、政治社会化和催生士绅阶层等功能来促进传统政治体系的稳定,从而使君主专制制度得以长期存续。科举制度的政治社会化功能和平等、公平选拔人才等合理因素对认识高考制度利于政治稳定以及完善高考制度具有借鉴作用。
- 赵超张静
- 关键词:科举制度高考制度
- 论苗族传统议榔治理体系的结构、功能及运行被引量:4
- 2017年
- 民族地区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是一个扬弃的过程,不仅需要引入新的治理资源,也应从传统治理体系吸收合理因素进行重组。苗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我管理的议榔治理体系,该体系由榔头、理老、寨老、活路头、巫师等角色构成,承担着组织农业生产、维持村社秩序、调解纷争、组织公共活动和防御外族入侵等重要功能。议榔治理体系具有紧密的结构和多样化的功能,因而在传统苗族村社中运行良好。运用结构一功能分析方法研究议榔治理体系,挖掘和充分利用其合理内核,不仅利于苗族优秀传统资源的弘扬和传承,而且有利于维持苗族村社的社会稳定,降低治理成本,进而有助于推动苗族地区治理现代化。
- 赵超
- 论学术期刊与学术共同体融合发展的可能性路径--基于学术话语体系构建的视角被引量:18
- 2022年
-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交织的关键时期,中国既要进一步融入国际舞台,又要立足本国贡献全球治理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样的现实需求推动着学界要讲好中国故事,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术话语体系。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学术话语体系是讲好中国故事、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增强文化自信和提升中国国际学术话语权的迫切需求。学术期刊作为学术研究成果发表的重要平台,是推动构建中国特色学术话语体系的重要主体,但现有研究对学术期刊与学术共同体在构建中国特色学术话语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关注不足。学术期刊与学术共同体融合发展可以有效推动学科群建设,进而有助于构建中国特色学术话语体系。因此,在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学术话语体系的关键时期,推动学术期刊与学术共同体融合发展就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议题。学术期刊发展与学术共同体建设具有内在的耦合性,即学术期刊发展需要融入学术共同体,而学术共同体建设离不开学术期刊平台。学术期刊与学术共同体的融合发展具有现实的可行性,这种可行性表现为学术期刊能够有效助推学术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而学术共同体可以提升学术期刊的影响力。学术期刊内部的异质性、学术资源分配不均衡、行政权力对学术业务的过度干预以及学术共同体研究志趣差异等是影响学术期刊与学术共同体融合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推动学术期刊与学术共同体融合发展,在需求层面要整合不同组织间的关系以提升学科群的有效需求;在供给层面要构建基于中国特色学术话语体系需求的学术平台;在制度层面要完善同行评议制度和学术资源分配制度;在技术层面要以大数据应用为核心手段提升组织间的协同力。
- 赵超王慧
- 关键词:学术共同体
- 论古代民本思想的现代化转变被引量:1
- 2014年
- 民本是君主专制时代提出的政治思想,具有封建社会特质,这是它的历史局限,因而许多人认为它是维护君主专制的工具。然而,民本思想的创立有其固有的价值,不过是在运用过程中沦为工具。随着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民本成为接受民主思想的支点,但中国民主进程的推进致使传统民本思想已逐渐丧失其影响、整合社会的功能。日益严峻的现代困境促动了民本思想的现代转换,而民本思想与民主思想之间的会通又为此转换提供了条件。要从完善人大制度、培育现代公民文化、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与法律化等方面加快传统民本思想的现代转换以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 赵超张静
- 关键词:民本思想民主思想公民文化
- 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话语的构建历程及其逻辑--以《人民日报》文本为中心的考察被引量:12
- 2020年
-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中国共产党政治话语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萌芽和20世纪90年代的孕育,中国共产党在2005年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正式提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话语。随着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观念和理论的变迁,"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话语的内涵也日趋丰富和完善,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后成熟定型。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大众传媒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政治话语转化成大众喜闻乐见的生活话语,从而塑造大众的中华民族观念,有利于维系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话语的构建遵循话语生产以问题为导向的实践逻辑、话语传播从学术到政治再到大众的延展逻辑、话语内涵从单一到复合的发展逻辑。
- 青觉赵超
-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政治话语话语构建《人民日报》
- 公民文化视角下儒家民本思想的当代价值探析
- 2014年
- 公民参与政治的责任感与实际参与的差距能有效保持政治精英权力与责任的平衡。该平衡是民主政治稳定的基本条件。民本思想勤政为民、尊重民意、关心民生等政治理念是公民文化的必备要素。用这些政治理念塑造对民负责的精英文化和民众信任政治精英的大众文化是民本思想当代价值的落脚点。融合了这两种政治文化的公民文化能促进我国民主政治的稳定。
- 赵超
- 关键词:公民文化民本思想政治稳定精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