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娟
- 作品数:108 被引量:617H指数:14
-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科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农业科学更多>>
- 丹参对大鼠急性脑缺血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性变化的影响
- 白细胞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已有研究表明,在缺血区脑组织有大量白细胞聚集浸润,使脑损伤加重。而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性的增强则是引起白细胞在局部浸润的先决条件。中药丹参具有抗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 周华东高长越邓娟黄文陈曼娥
- 文献传递
- 中国人群中APP、ADAM10基因多态性与散发性AD患病风险的相关性分析
- 曾凡王叶冉邓娟王延江
- 绝经后妇女主动脉钙化与椎骨骨折的关系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主动脉钙化与绝经后妇女椎骨骨折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选择561例≥60岁绝经后妇女,进行前瞻性研究,随访3年。根据主动脉钙化评分(ACS)分为四组:A组(ACS=0分)、B组(ACS=1~2分)、C组(ACS=3~6分)、D组(ACS〉6分)。腰椎侧位X线片观察主动脉钙化及椎骨骨折发生情况。利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评估骨密度(BMD)。根据ACS分为主动脉钙化组和无主动脉钙化组。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主动脉钙化与椎骨骨折风险的关系。结果主动脉钙化组椎骨骨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主动脉钙化组(P〈0.01)。当ACS增高时,椎骨骨折的发生率增加。在调整年龄、体重指数、BMD、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总胆固醇、心肌梗死、卒中和25-羟基维生素后,D组(HR3.03,95%CI 1.42—6.24)、BMD(HR2.82,95%CI1.75—5.68)、年龄(HR1.96,95%CI1.38~4.52)、两次以上跌伤史(HR1.45,95%CI1.24~2.79)和脂联素水平(HR1.07,95%CI1.22~2.31)与椎骨骨折的发生相关。结论严重主动脉钙化与绝经后妇女椎骨骨折的发生密切相关。
- 刘冬邓娟李静严家川周华东周锐
- 关键词:主动脉钙化生理性椎骨骨折绝经后妇女
- 无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诊治进展被引量:1
- 2017年
- 脑卒中以其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等特点,目前已成为我国疾病致死的第一位死亡原因。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病因之一,20%以上的缺血性卒中是由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所致。动脉粥样硬化常历经多年的静止性进展,直至出现症状,首次临床症状通常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卒中。目前对于无症状颈动脉狭窄(asyptomatic carotid stenosis,ACS)患者的风险评估和治疗方式仍然存在争议。本文对近几年来ACS的研究进展做一总结。
- 刘娟周华东邓娟陶媛王延江许志强
-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无症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诊治缺血性卒中颈动脉狭窄
- 重庆市403例脑梗死并发血管性痴呆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对403例长期居住于重庆市的脑梗死患者进行3个月随访评价,包括一般情况、血管性危险因素、卒中的特性及神经病学体征。痴呆组与非痴呆组中的分类变量用χ2检验,定量变量用t检验,筛选出痴呆的相关因素后,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脑梗死3个月后,403例患者有87例发生血管性痴呆,发生率为21.6%,其主要危险因素为年龄(OR1.179,95%CI 1.130~1.230)、低教育水平(OR 1.806,95%CI 1.024~3.186)、每日饮酒(OR3.447,95%CI 1.591~7.468)、卒中史(OR2.531,95%CI 1.419~4.512)、心房纤颤(OR 3.475,95%CI 1.712~7.057)、言语障碍(OR5.873,95%CI 2.620~13.163)及左颈动脉梗塞(OR 1.975,95%CI 1.152~3.388)。结论血管性痴呆的发生率是由多种危险因素综合作用决定的,言语障碍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 李敬诚周华东张猛王延江邓娟高长越
-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脑梗死
- 脑梗死存活率影响因素的前瞻性研究
- 2004年
- 目的研究脑梗死后痴呆对存活率的影响。方法对61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人文因素、血管因素、卒中特征资料收集和神经心理检查。在入院及卒中后3个月按美国精神病学会DSM-Ⅳ标准对卒中患者进行痴呆诊断,随访2年,分析痴呆患者的存活率及死亡相关预测因素。结果 卒中后3个月共有146例(23.6%)患者被诊断为痴呆,其中39例为卒中前痴呆,107例为卒中相关痴呆。随访(19.4±8.3)个月,卒中后痴呆患者存活率为49.3%,随访(21.3±9.1)个月,卒中相关性痴呆存活率为53.7%,非痴呆患者存活率为92.0%。多因素分析显示,卒中后痴呆与死亡明显相关,脑梗死后痴呆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年龄、心房颤动、卒中史、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卒中后痴呆和卒中相关痴呆。结论痴呆降低卒中患者存活率,并可作为卒中后存活的一个预测因素。
- 李敬诚周华东王延江邓娟何洪波高长越
- 关键词:脑血管意外脑梗塞痴呆存活率
-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前体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元增殖和分化的影响被引量:7
- 2010年
- 目的 观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前体(pmBDNF)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模型海马齿状回神经元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 成功建立AD大鼠模型后,采用微量渗透泵连续14 d向右侧海马注射proBDNF、羊抗proBDNF抗体或正常羊血清,浓度均为1μg/μl,速度0.5μ/h,同时给予5-溴-2'-脱氧尿核苷(BrdU)50 ms/kg·体重腹腔注射,每日 2次,持续14 d.免疫组化染色并统计新生细胞数量;应用BrdU与微管相关蛋白Doublecortin抗体/抗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抗体免疫三标记法,鉴别BrdU阳性细胞的细胞类型.结果 proBDNF组BrdU阳性细胞数明显低于正常羊血清对照组,而抗proBDNF组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roBDNF组、抗proBDNF组以及对照组中各细胞类型的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roBDNF能够抑制AD大鼠海马齿状回的细胞增殖,而采用特异性抗proBDNF以拮抗内源性pwBDNF能够促进海马齿状回的细胞增殖,这一功能对于AD的治疗可能有重要的意义.
- 许志强李静邓娟蒋晓江周华东
-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海马齿状回细胞增殖细胞分化
- 吸烟与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英文)被引量:3
- 2005年
- 背景: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认知功能障碍发病率的逐渐上升,人们开始关注吸烟对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目的:探讨吸烟对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寻求进行干预的可能性。设计:随机整群抽样调查。单位:一所大学医院的神经内科。对象:以抽签的方法从重庆市高新区、渝北区、渝中区中分别抽取了两个居委会≥60岁老年人共3012人,男1668人,女1344人。方法:用简易智能量表(MMSE)进行认知功能测定,采用t检验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方法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主要观察指标:①吸烟的人口学分布。②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结果:对3012人完成了MMSE测定,总吸烟率为35%,重庆市老年人认知功能异常率为11.95%;吸烟人群中,现在吸烟者引起认知功能障碍为11.8%,过去吸烟者为4.5%,不吸烟者引起认知功能障碍为5.3%。结论:吸烟与认知功能障碍密切相关(χ2=6.59,P=0.047),文化程度、年龄、职业和性别均是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吸烟人群中现在吸烟者对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性较大(RR=2.33,95%CI=1.37~5.82)。吸烟是老年人认知功能减退的重要危险因素,老年人戒烟可能是降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有效策略。
- 邓娟周华东李敬城王延江张猛高长越
- 关键词:吸烟
-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DNA单链断裂与XRCC1的表达变化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 观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XRCC1表达、DNA单链断裂 ,探索它们的关系。方法 应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免疫组化检测XRCC1蛋白表达 ;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细胞DNA单链断裂。结果 基底节XRCC1在缺血再灌注 10min后即出现降低 ,1h后整个大脑中动脉供血区XRCC1进一步下降 ,一直持续到 48h。单细胞凝胶电泳显示缺血再灌注 10min基底节区出现DNA单链断裂 ,12h达到高峰 ,48h仍有DNA单链断裂。结论 在脑缺血再灌注中 ,XRCC1早期降低是DNA单链断裂无法修复的机制之一。
- 方传勤周华东高长跃邓娟
- 关键词:XRCC1DNA单链断裂脑缺血
- 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对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作用(英文)被引量:3
- 2005年
- 背景:促炎性细胞因子可以促进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表达,并促进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间的黏附,参与了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过程。目的:检测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及其相关因素对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预测作用。设计:以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一所军医大学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的脑二科。对象:2000-02-01/2000-12-31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神经内科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38例,男117例,女121例。其中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186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52例。干预:入院后,每天进行神经病学检查、加拿大脑卒中评分、体温、白细胞计数检查,分别于入院后1,3及7d进行血清黏附分子检查。主要观察指标:①进展性和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生化检测特征。②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独立相关因素的检测。③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与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后24h、第3,7天时各项独立相关因素检测结果。结果:脑卒中后24h内,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白计胞计数犤(8.4±1.2)×109L-1犦、血糖含量犤(45.8±5.1)g/L犦、纤维蛋白原含量犤(64.6±5.1)g/L犦及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含量犤(261.4±9.7)μg/L犦明显高于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犤(6.7±1.3)×109L-1,(36.2±5.5)g/L,(44.0±6.2)g/L,(223.1±8.4)
- 李敬诚周华东王延江张猛邓娟高长越
- 关键词: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体温白细胞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