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邢殿楼

作品数:45 被引量:414H指数:12
供职机构:大连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大连市科学技术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3篇农业科学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7篇对虾
  • 7篇养殖
  • 6篇中国对虾
  • 6篇中华绒螯
  • 6篇中华绒螯蟹
  • 6篇绒螯蟹
  • 6篇凝集素
  • 5篇裙带菜
  • 5篇刺参
  • 4篇工厂化
  • 4篇河蟹
  • 3篇养殖发展
  • 3篇水质
  • 3篇投喂
  • 3篇免疫
  • 3篇弧菌
  • 3篇池塘
  • 2篇蓄积
  • 2篇牙鲆
  • 2篇养虾

机构

  • 25篇大连水产学院
  • 20篇大连海洋大学
  • 2篇华东理工大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北京市兽药监...

作者

  • 45篇邢殿楼
  • 12篇李华
  • 8篇刘靖
  • 6篇李丹彤
  • 5篇吕景才
  • 5篇刘长发
  • 5篇李君丰
  • 4篇包鹏云
  • 4篇雷衍之
  • 4篇王斌
  • 3篇蒲红宇
  • 3篇李子龙
  • 3篇姜静颖
  • 3篇许庆陵
  • 3篇赵元凤
  • 2篇陈炜
  • 2篇李霞
  • 2篇杨凤
  • 2篇刘远
  • 2篇宋晓阳

传媒

  • 13篇大连水产学院...
  • 8篇水产科学
  • 3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大连海洋大学...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中国水产
  • 1篇饲料研究
  • 1篇齐鲁渔业
  • 1篇水产养殖
  • 1篇信阳师范学院...
  • 1篇渔业现代化
  • 1篇水产学报
  • 1篇辽宁师范大学...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中国病毒学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河北渔业
  • 1篇广东化工
  • 1篇中国农业教育

年份

  • 4篇2012
  • 8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8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2
  • 2篇2001
  • 4篇1999
  • 4篇1998
  • 2篇1997
  • 2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84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用改进的高碘酸钾氧化分光光度法测定海水中的Mn(Ⅱ)被引量:4
2008年
采用改进的高碘酸钾氧化分光光度法对海水中Mn(Ⅱ)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研究了操作条件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5mL水样中,加入10mL焦磷酸钾-乙酸钠缓冲溶液(焦磷酸钾浓度为0.24mol/L,乙酸钠浓度为0.40mol/L),1.0mL高碘酸钾(0.77g/L),海水中无沉淀生成;显色时间可选择5—30min,比色波长仍选择525nm;Mn(Ⅱ)测定方法的工作曲线直线范围,海水为1-50mg/L,淡水为1-30mg/L;变异系数为0.31%-26.61%,回收率为76%~112%。
邢殿楼王丽杨凤周波陈洪章张晶雷衍之
关键词:分光光度法
刺参苗种越冬期水环境因子变化及对刺参急性效应的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苗种越冬期室内正常池和发病池的水环境因子变化进行了跟踪监测和比较。结果表明:正常池和发病池水环境中总氨氮和亚硝酸氮含量差异显著(P〈0.05),发病池明显高于正常池。并进行了水环境因子变化对刺参急性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水温为(11.0±1.0)℃、pH 8.0±0.2条件下,氨氮(NH3-N)对刺参幼参(3 cm左右)48 h、72 h和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6.09 mg/L、3.29 mg/L和1.75 mg/L;水温为(13.0±0.5)℃,刺参幼参96 h能够耐受的pH范围为7~9,能耐受的盐度范围为16~42。
邢殿楼李强曲健凤李华
关键词:刺参苗种培育水质指标急性效应越冬
水产养殖专业化学类课程开设研究型实验的尝试被引量:5
2006年
本文探讨了研究(设计)型实验在水产养殖专业化学类课程中的地位,以及开设研究(设计)型实验过程中的选题、教师的指导作用、考核方式等。提出了水产养殖专业化学类课程开设研究(设计)实验选题应结合专业实际、加强教师的指导作用成绩考核应多注重过程少注重结果,以保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刘长发杨凤雷衍之邢殿楼
关键词:水产养殖专业化学类课程研究型实验高校
我国刺参工厂化养殖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被引量:2
2011年
刺参(Stiehopus japonieus Selenka)属于棘皮动物门、海参纲、刺参科,适宜生长在我国辽宁、山东和河北沿海。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的增长和天然资源的减少,刺参的人工养殖规模迅速扩大,2009年山东和辽宁刺参产量已经超过7万t,产值突破200亿元。
蒲红宇周德刚李子龙邢殿楼包鹏云
关键词:刺参养殖发展工厂化棘皮动物天然资源养殖规模
TG328B型分析天平快速检查及常见故障调修技术被引量:2
2006年
本文介绍了TG328-A型和TG328-B型分析天平常见故障、调修技术以及如何快速检查的操作方法。
刘靖邢殿楼孙颖
关键词:分析天平
浓缩方法及保存条件对小球藻藻膏脂肪酸的影响被引量:8
2012年
研究了不同浓缩方法 (离心法、明矾絮凝法和壳聚糖/海藻酸钠混合溶液絮凝法)对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esa粗脂肪和脂肪酸含量的影响,以及在不同保存条件下(常温、冷藏和冷冻)藻膏脂肪酸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离心浓缩组(简称离心组)粗脂肪的质量分数占干物质的23.38%,壳聚糖/海藻酸钠混合絮凝浓缩(简称壳/海组)为14.12%,明矾絮凝浓缩组(简称明矾组)仅为4.17%,3组的粗脂肪含量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2)用3种浓缩方法得到的藻膏中均检测出相同种类的脂肪酸,其中主要脂肪酸为16:0、16:1和20:5n-3。但3组之间各种脂肪酸含量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明矾组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38.55%)分别为离心组(50.87%)和壳/海组(52.23%)的76%和74%,而饱和脂肪酸总量(31.74%)约为离心组(20.33%)和壳/海组(19.07%)的1.6倍和1.7倍。3)小球藻藻膏分别在常温(14.5~18.5℃)下保存3周、4℃下保存8周、-24℃下保存半年时,其脂肪酸种类保持不变,大部分脂肪酸的含量也无明显变化;但在-24℃下保存1年时,20:5n-3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分别由初始值的41.81%和50.87%减少至39.50%和47.84%,而单不饱和脂肪酸则由初始值的27.54%增加至30.20%。
陈炜王秀芬白永安李晓东邢殿楼
关键词:蛋白核小球藻脂肪酸
总磷、总氮联合消化的测定方法被引量:36
2006年
采用过硫酸钾-硼酸-氢氧化钠作为消化剂,对海水、淡水中总磷、总氮联合消化测定的操作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消化剂浓度为K2S2O8 7.5g/L、H3BO3 4.5g/L、NaOH 2.1g/L时,10mL水样加10mL消化剂,在(125±1)℃蒸汽压力锅中恒温消化30min,可同时将水样中的总磷、总氮分别转化为活性磷酸盐和硝酸盐。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氮,并采用校正吸光度△A=A220nm-2A275nm对其进行定量;用钼-锑-抗作显色剂,在波长700~720nm下对总磷进行比色定量。该方法适用于海水和淡水中总磷、总氮的定量测定。工作曲线直线范围,淡水、海水中总磷均为0~4.0mg/L,检出限为0.017mg/L;淡水总氮为0~4.0mg/L,海水总氮为0~8.0mg/L,检出限为0.029mg/L;总氮的测定回收率为95.4%~114.0%,总磷为93.7%~108.0%。
邢殿楼霍堂斌吴会民刘靖刘长发雷衍之
关键词:总磷总氮
中国对虾一种病原病毒负染法电镜检测被引量:21
1996年
本文报导了用负染法对1994年辽宁地区中国对虾大量死亡之病原病毒的检测结果,同时进行超薄切片证实。病虾病变组织匀浆上清液负染和病灶组织超薄切片电镜下可见一种长350~400nm,直径80~100nm(切片中长270~350nm,直径100~120nm),带囊膜的杆状病毒粒子。该病毒存在于病虾的胃肠组织,淋巴组织,皮下组织及肌肉组织中。该病毒粒子可见核衣壳的螺旋结构。该病毒引起中国对虾死亡的病原性已通过感染实验证实。作者认为负染法可做为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的快速诊断方法。
王斌姜静颖李华李君丰邢殿楼
关键词:中国对虾杆状病毒超薄切片
池塘养殖中华绒螯蟹幼蟹的一种球状病毒粒子的电镜观察被引量:27
1996年
辽宁省盖州市一养蟹场送检的中华螯蟹幼蟹体内组织,经分离提取后,在电镜下观察到一种小球状病毒粒子,直径约30nm左右,数量较多,此病毒有可能是造成幼蟹大量死亡的病原。本文报道了电镜对此病毒观察结果。
姜静颖邢殿楼王斌宋良国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幼蟹
饥饿和再投喂对泥鳅能量代谢的影响被引量:11
2005年
研究了饥饿(20 d)和再投喂(5 d)条件下泥鳅M 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的耗氧率、CO2排出率及排氨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泥鳅的耗氧率呈下降趋势,即从饥饿开始时的200μg/(g.h)降至饥饿结束时的138μg/(g.h),下降了31%;CO2排出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从饥饿开始时的200μg/(g.h)降至饥饿结束时的120μg/(g.h),下降了40%;排氨率则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从饥饿开始时的6.049μg/(g.h)升至饥饿结束时的7.808μg/(g.h),增加了29.1%;氧氮比(O/N)表现出下降趋势,表明泥鳅在饥饿状态下,首先动用脂肪和蛋白质作为主要能源,而后主要利用蛋白质;呼吸熵(RQ)则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恢复投喂后5 d,耗氧率和CO2排出率明显上升,均达到饥饿初始值(180μg/(g.h))的90%;排氨率继续上升,达到9.208μg/(g.h),比饥饿初始值提高了52.2%;O/N和呼吸熵均呈上升趋势。
邢殿楼张士凤吴立新刘靖蔡勋
关键词:泥鳅饥饿再投喂能量代谢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