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邱占祥

作品数:51 被引量:436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9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9篇天文地球
  • 48篇生物学

主题

  • 27篇化石
  • 19篇中新世
  • 14篇哺乳动物
  • 13篇晚中新世
  • 8篇临夏盆地
  • 8篇渐新世
  • 8篇甘肃临夏盆地
  • 7篇兰州盆地
  • 5篇动物化
  • 5篇动物化石
  • 5篇新属
  • 5篇上新世
  • 4篇地层
  • 4篇第四纪
  • 4篇动物群
  • 4篇亚科
  • 4篇头骨
  • 4篇奇蹄目
  • 4篇晚渐新世
  • 4篇哺乳动物化石

机构

  • 51篇中国科学院
  • 4篇甘肃省博物馆
  • 4篇甘肃省文物考...
  • 3篇西北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南...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美国加州大学
  • 1篇亚利桑那大学
  • 1篇山西省考古研...
  • 1篇云南省文物考...
  • 1篇北京自然博物...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51篇邱占祥
  • 22篇王伴月
  • 8篇邓涛
  • 6篇谢骏义
  • 4篇王晓鸣
  • 3篇邱铸鼎
  • 3篇张云翔
  • 2篇同号文
  • 2篇徐钦琦
  • 2篇祁国琴
  • 2篇叶捷
  • 2篇颉光普
  • 2篇岳乐平
  • 2篇刘金毅
  • 2篇张莉
  • 1篇刘东生
  • 1篇安芷生
  • 1篇成鑫荣
  • 1篇王世骐
  • 1篇裴树文

传媒

  • 39篇古脊椎动物学...
  • 3篇第四纪研究
  • 3篇古脊椎动物学...
  • 2篇沉积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人类学学报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0
  • 1篇2014
  • 2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4
  • 3篇2003
  • 7篇2002
  • 1篇2001
  • 6篇2000
  • 1篇1999
  • 2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2
  • 5篇1991
  • 3篇1990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北方“第四纪(或亚代)”环境变化与大哺乳动物演化(英文)被引量:22
2006年
地质年表2004的筹备和发表使关于“第四纪”概念、时限、阶元的讨论达到了高潮。目前的情势是,其下限下移至~2.6 Ma几乎已成定局;其阶元究竟是“纪”还是“亚代”正在表决中(初步表决倾向于后者)。这样一来,“第四纪”就包括以海相地层为基础建立的晚上新世、更新世及全新世三大部分。中国北方“第四纪”大哺乳动物的研究已有很长的历史。现在应该根据新的情势重新审视其演化的阶段性及其与~2.6 Ma以来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对环境变化和大哺乳动物化石已有资料的分析表明:1)-2.6 Ma是北极冰盖大规模扩大,季风气候急剧加强,黄土开始在中国北方大面积沉积,哺乳动物群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大量三趾马动物群特有的成员在此之前灭绝。2)~2.6至1.3 Ma是古老“第四纪”类型繁盛的时期。真马(Equus)和巨颏虎(Megantereon)从北美经过白令陆桥进入欧亚;一大批欧亚大陆起源的新属出现,如Eirictis,Meles,Crocuta,Coelodonta,Eucladoceros,Elaphurus,Leptobos等。这一时期后期的气候,从黄土粒度曲线变化幅度普遍较小判断,应该相对比较稳定,较为温和。3) 1.3-0.13 Ma为中华大角鹿(Sinomegaceros)异常繁盛的时期。一大批以周口店动物群为代表的典型中更新世的种类出现,如与狼接近的变异狼、中国硕鬣狗、意外巨颏虎、基什贝尔格犀等。这一时期之初有相当数量的东洋界分子越过秦岭进入中国北方的南部,如大熊猫、东方剑齿象、巨貘、毛冠鹿、鬣羚等。这一时期的气候起伏大,有明显逐渐变冷的趋势。从黄土粒度曲线看,至少有3次明显的冷期和一次较长的暖期(L15,L9,L2和S5)。因此,这一阶段是可以再分的,但这需要对哺乳动物化石和动物群的年代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4)0.13~ 0.011 Ma出现大量现生种,如普氏野马、野驴、野猪、盘羊等;一些晚更新世特征的�
邱占祥
关键词:古环境
我国南方第四纪有关地点奇蹄类化石及有关演化问题研究
同号文金昌柱徐钦琦郑绍华刘金毅郑龙亭韩立刚汪发志徐繁董为邱占祥
本工作主要包括3部分:对华南地区早更新世貘类及犀类化石研究;从犀类牙齿萌出与磨蚀状况判断化石犀类年龄的研究;物种定义、划分及形成等理论问题研究;对华南地区早更新世貘类及犀类化石研究提出了我国华南地区貘类的演化是连续的,其...
关键词:
关键词:化石
山西天镇后裂爪兽属(哺乳动物纲,蹄兔目)化石初步报道被引量:3
2002年
山西天镇的蹄兔化石被定为Postschizotherium intermedium.这是该属目前所知最好的一批材料,使我们对该属头骨、下颌和牙齿的特征有了更多、更确切的了解.该属头骨吻部拉长变宽,门齿间有长的齿隙;头骨和下颌骨具多个凹陷;上臼齿单面高冠,白垩质发育.这些特征足以把它和所有其他相近的属区别开来.后裂爪兽属似有明显的雌、雄性差异,主要表现在个体大小和门齿的形态及粗壮程度上.天镇产后裂爪兽化石地层的地质时代,根据蹄兔化石的进化水平和整个动物群性质判断,比泥河湾典型层位要早,可能应在1.8Ma~2.6Ma之间.
邱占祥卫奇裴树文陈哲英
关键词:蹄兔目化石
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龙担黄土底部新发现的哺乳动物群初步报道被引量:7
2002年
龙担哺乳动物群发现于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的早更新世黄土底部。此前我国早更新世的哺乳动物化石大多发现于河 -湖相地层中 ,在黄土中极少发现 ,而且主要在六盘山以东。在龙担哺乳动物群中还发现了灵长类化石 ,这在我国西北地区尚属首次。龙担哺乳动物群产于黄土底部约 3 0m的地层中 ,最低的层位距“底板”(积石组砾岩 )仅约 3m。化石相当丰富 ,其中有不少新的种类。目前已发现的化石共 2 1种 ,大体可以分为 3类 :1 )与泥河湾哺乳动物群相同或很接近的 ;2 )与泥河湾哺乳动物群相比 ,在进化水平上稍低 ,因而可能代表较早地质时代的 ;3 )在泥河湾哺乳动物群中没有发现过的。龙担哺乳动物群的地质时代可能比泥河湾者稍早 ,可能约 2MaB .P .。其组成倾向于表明 ,当时该地区周围还有相当面积的森林覆盖。
邱占祥王伴月邓涛倪喜军王晓鸣
关键词:早更新世哺乳动物群黄土地质时代化石
记兰州盆地第三纪中期的爪兽(奇蹄目)化石被引量:14
1998年
记述了兰州盆地新发现的三种爪兽化石:Schizotheriumordosium,Phyllotillonhuangheensissp.nov.和Chalicotheriinae亚科未定属种的一类。在咸水河组下段南坡坪地方动物群(早渐新世晚期)中发现S.ordosium。这个种的材料较多,其中有保存完好的下颌吻部。这使我们第一次了解了这个属的吻部的构造:吻部很长、具大的铲形下门齿和双叶形的下犬齿.在咸水河组中段(早中新世)张家坪地方动物群中发现了Phyllotillonhuangheensis和Chalicotheriinaegen.etsp.indet。前者比巴基斯坦Bugti层中的P.naricus个体稍小,形态上也更原始些。这可能表明,张家坪地方动物群在时代上比Bngti稍早。后一类爪兽的性质还不很清楚,但Chalicotheriinae亚科在我国早中新世的出现则无疑义。
邱占祥王伴月谢骏义
关键词:兰州盆地爪兽化石
记甘肃广河晚中新世祖熊头骨化石(英文)被引量:2
2014年
记述了一件与下颌咬合在一起的完整的祖熊头骨化石。化石发现于甘肃临夏州广河县槐沟村柳树组地层中上部,其层位与时代为新近纪灞河阶/期的晚期,距今约8 Ma。对比研究表明,该头骨与目前所有已知熊类祖先类型都不同,应为一新种,定名为Ursavus tedfordi(戴氏祖熊)。采用TNT软件包对11种祖先熊类和37个特征组成的数据进行不同条件(non-additive,additive等)下全搜索(Implicit Enumeration),并采用自引导法(bootstrapping)进行可信度评价。我们从基于部分特征加积(partially additive)条件下所得出8个最简约树中选取树5作为最可信简约树。该树表明,熊科从渐新世-早中新世的豺熊类(hemicyonids)分出后产生了两类基干类型,Ballusia elmensis和B.orientalis。后者稍更进步,可能为一特异支。此后产生了两大次支:一支向印度熊(可能还有郊熊)+大熊猫演化;另一支则由中-晚中新世的祖熊(Ursavus)和此后由某类祖熊所产生的现生熊类(不包括大熊猫)组成。从现有的化石判断,新建戴氏祖熊是与现生熊类在形态上最为接近的祖先类型,但戴氏祖熊具有某些自近裔性状,可能为一早期旁支。
邱占祥邓涛王伴月
关键词:晚中新世大熊猫
甘肃东乡几种早中新世哺乳动物化石被引量:23
1990年
本文记述了在甘肃东乡椒子沟发现的几种早中新世哺乳动物化石:Gomphotherium sp、Dzungariotheriura orgosense、Rhinocerotidae gen. indet.和Paraentelodon macrognathus sp. nov.,着重讨论了全北区猪齿兽类的系统关系。根据化石的性质判断,东乡椒子沟化石点的地质时代应与欧洲Burdigalian早期,亦即MN_3相当或稍早。笔者将原定为上新世临夏组的第一、二岩性段划出,命名为椒子沟组,其时代为早中新世。
邱占祥谢骏义阎德发
关键词:早中新世哺乳动物化石
以气候变化为标志的中国第四纪地层对比表被引量:144
2000年
随着新技术方法的不断引入和地层学多元划分理论的提出,除了传统的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和年代地层,又开拓了地貌地层、磁性地层、土壤地层、同位素地层、事件地层和旋回地层等新的分支。高分辨率古气候研究的需要,促使我们去探索第四纪地层,特别是陆相地层新的划分方案。本文作者在各自对不同的成因类型的第四纪沉积物的研究中,都或多或少参照深海氧同位素阶段进行过地层的划分和对比的尝试,自然就产生了以氧同位素阶段为参照的划分和对比第四纪地层的设想。我们“抛砖引玉”,提出了中国第四纪MIS地层表,只求“有”,尚不能求“准”,希望我们的工作能够推进我国第四纪地层的研究,对第四纪科学的发展作出贡献。
刘东生施雅风王汝建赵泉鸿翦如湣成鑫荣汪品先王苏民袁宝印吴新智邱占祥徐钦琦黄万波黄慰文安芷生鹿化煜
关键词:第四纪地层地层表气候变化
甘肃结沟保德期Agriotherium的发现及其意义被引量:3
1991年
本文记述了郊熊的一个新种: Agriotherium inexpetans sp. nov..这是 Agriotherium 与保德期三趾马动物群共生的首次可靠记录.新种个体小,下臼齿具有若干近祖性状:如 M_2 的下前尖和 M_3 各主尖尚可辨认等.A. inexpetans 在形态上与内蒙古通古尔中中新统发现的 Dinocyon (=Hemicyon) teilhardi 有许多相近之处.它们很可能有最直接的系统关系.作者还就这一发现对熊科分类的含义进行了讨论.
邱占祥谢骏义阎德发
甘肃临夏盆地牙沟地区椒子沟组底部的小哺乳动物化石
2023年
记述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一野外队于2003年在甘肃临夏盆地牙沟附近的椒子沟组底部发现的小哺乳动物化石,计3目13科17个属。这个小哺乳动物化石群是中亚和东亚典型的渐新世组合。其中的14属(约为总数的82%)是亚洲渐新世所共有的,4个属(Ordolagus,Tataromys,Tsagonomys和Bagacricetodon)和Eucricetodon属的4个种的时代分布仅限于渐新世,Bagacricetodon属限于晚渐新世,Glis和Eomyodon两属在晚渐新世时首次出现。根据小哺乳动物化石组合,牙沟地区椒子沟组底部的时代可能为晚渐新世,这与根据大哺乳动物化石得出的结论一致。与中亚和东亚地区其他已知的晚渐新世哺乳动物群比较,由于该动物群中具有两个原仅在始新世出现的属(Anatolechinos和Gobiomys)和缺少较进步的属,其时代比内蒙古乌兰塔塔尔带III和蒙古湖谷地区的生物带C稍早。这与现在对毛沟剖面的古地磁解释大致一致,即椒子沟组的下界可能与Chron C10r(~29 Ma)相当。牙沟动物群包含有大量喜欢干旱的zapodines,ctenodactylids,cricetids,lagomorphs和穴居的Tsaganomys化石,而且产化石地层的岩性主要是由含有石膏的褐红色泥岩组成,这些都倾向于表明牙沟地区在晚渐新世时主要为半干旱的林地-灌木林地环境。在晚渐新世时,在亚洲和欧洲之间共有4属小哺乳动物,而在亚洲和北美洲只共有一属动物,这表明在晚渐新世时,欧亚之间动物群的交流要比亚洲与北美之间的多,这可能与土尔盖海峡在晚渐新世时消失有关。
王伴月邱占祥
关键词:晚渐新世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