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邵宗海

作品数:20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文化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政治法律
  • 5篇历史地理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两岸
  • 6篇两岸关系
  • 3篇孙中山
  • 2篇对台政策
  • 2篇知识分子
  • 2篇同盟会
  • 2篇盟会
  • 2篇陈水扁
  • 1篇地方政治
  • 1篇信任
  • 1篇信任基础
  • 1篇选举
  • 1篇选举结果
  • 1篇演进
  • 1篇一个中国原则
  • 1篇一国两制
  • 1篇政治
  • 1篇政治社会
  • 1篇知识
  • 1篇知识基

机构

  • 12篇中国文化大学
  • 3篇国立政治大学
  • 1篇哈佛大学

作者

  • 14篇邵宗海

传媒

  • 5篇台湾研究集刊
  • 2篇台湾研究
  • 1篇两岸关系
  • 1篇现代台湾研究
  • 1篇新世纪周刊
  • 1篇当代港澳研究
  • 1篇近代中国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1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笔谈:对台湾“九合一”选举结果和影响的深层透视被引量:1
2015年
2014年底的台湾“九合一”选举以国民党空前的惨败而收场,多数论者对这一结果的基本解读是:台湾地方政治版图大幅改写,民进党已完成“地方包围中央”的准执政态势,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面临复杂的挑战。迄今,岛内政局仍处在选后的震荡之中,大陆方面在平静面对选举结果的同时仍然保持稳定发展两岸关系的既定步伐,而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亦异乎寻常的理性,对台政策似乎并未受此选举影响。如何更深入地剖析选举的结果及其对台湾政治社会和两岸关系的影响?特别是如何客观理性地看待选举结果对国民两党发展的深层意义、两党未来的政策走向,以及美国在中关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下如何应对两岸新变局?这些问题的答案无疑牵动两岸关系发展的层次与深度、关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前景。为此,本刊特邀海峡两岸8位知名学者以“对台湾‘九合一’选举结果和影响的深层透视”为题进行笔谈,现将他们的主要观点刊发在本刊,以飨读者。
邵宗海
关键词:选举结果两岸关系地方政治对台政策政治社会
两岸和谐关系演进下的台湾民意走向被引量:2
2014年
大陆对台政策自中共十八大之后,持续并稳定。两岸关系也朝向和平发展。理论上来说,这应该是两岸关系的"机遇期"。意外的是,2008年国民党赢得政权后,在台湾"国族认同"与"统独争议"的议题上,民调数字却显示"台湾人"与"主张独立"的比例,比民进党执政八年的任一时期都来得高。难道两岸关系的改善无助于台湾内部走向于分离的转变?作者设法去解读这个怪异现象时发现:因为民调中有问券设计的吊诡,与解读角度的不同,遂让结果就有所不同。
邵宗海
关键词:两岸关系国家认同民意调查
台湾“宪改”与追求台湾“法理独立”的互动被引量:3
2006年
台湾并不一定要走“制宪”的程序才能走上“法理台独”的目的。技巧性运用修宪的方式,或是依循宪法条文规定可修改者,照样迂回的达到“法理台独”的目标。如目前台湾现行“宪法”的领土条款是涵盖中国大陆,但是领土条款被规范是可修改的。在形式上是属于修宪层次的条文,却在实质上可转化程序,解释台湾已成与中国互不隶属的主权独立国家。
邵宗海
两岸对“和平协议”的立场与前瞻被引量:1
2009年
台海和平环境的建立,是两岸当局与人民自1949年内战之后一直的期待。两岸对和平远景的期待可以理解,但从理想走向实际却需要一段漫长而且曲折的过程。本文共分五个部分,包括前言、两岸创议"和平协议"的历史背景介绍、两岸终止敌对状态协议设计与推行、两岸对"和平协议"解读的相互冲突,以及两岸"和平协议"签署的展望,来解析两岸对此一问题的立场与要求,并整理出双方对此事件的不同解读,以及彼此尚无法"跨出门槛"的症结所在。
邵宗海
关键词:两岸和平发展两岸和平协议两岸关系
李焕
2010年
国民党前秘书长、前“行政院长”。
邵宗海
关键词:国民党
两岸如何化解“一中”僵局?
2001年
在国民党主政时代,一个中国原则是坚持的.但是等到民进党执政,"一个中国"当然就变成敏感的名词.在民进党看来,因为如果接受"一个中国"原则,不仅是台北消失了可以拥有选择台独的空间,而且在国际社会上,等于被误解"接受一个中国就是接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才是代表一个中国"的印象.
邵宗海
关键词:一个中国原则陈水扁
“一国两制”在台湾存在发展空间的探讨——对1991—2008年台湾社会“一国两制”民调的解读被引量:7
2014年
如果仅是阅读两岸官方的文书与代表性谈话,就来定论"一国两制"在台湾存续的问题,可能会产生误判。一个模式是否适用,影响最大的因素不是当局,反而是民意。如何检验"一国两制"价值的标准,本文特从台湾历年来对是否接受"一国两制"的民调结果,进行数字与问卷内容的深入分析,希望了解:1.从民调数字分析"一国两制"对台湾的适用性;2.剖析怎样从民调数字观察"一国两制"是否在台湾存在有发展的空间。
邵宗海
辛亥革命前孙中山与日本友人
<正>前言近代史中,对中国人伤害最深的莫过于甲午战争,日本曾经长期从中国学习典章制度,却在维新强盛后,侵略中国,而且比起西方帝国主义,更加残暴凶狠。对于日本,中国人的历史情绪因而无所不在。八年抗战结束后,大多数中国人对于...
邵宗海白中琫
文献传递
两岸文化交流及其未来发展——以关系生命周期分析
2012年
本文从组织问“关系生命周期”(Rela—tionshipLife—Cycle)分析两岸间文化交流现况,认为两岸关系目前仍处于“扩张期”,而朝“成熟期”迈进;其信任基础也应该从“知识基础的信任”逐步朝“认同基础的信任”与“制度的信任”发展,同时期盼持续推动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制度化,以稳定推动两岸和平发展进程。
邵宗海冯国豪
关键词:两岸文化交流生命周期分析信任基础两岸关系知识基础文化教育
同盟会成立时知识分子对孙中山态度的转折
2006年
孙中山先生在革命初期是否曾得到当时中国知识分子的认同与支持,一直有不同的看法与争议。同盟会成立之后,知识分子为求革命,改为团结,开始尊推孙中山为革命团体的领导者。但是,孙中山之前为何无法取得知识分子的共鸣,进而共同为革命奋斗?之后又是如何形成态度的转折?这是本文探讨的重点所在。
邵宗海白中琫
关键词:知识分子领导者团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