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艳
- 作品数:40 被引量:174H指数:8
- 供职机构: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四川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218例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28
- 2013年
- 目的通过分析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的临床特点与实验室检查结果,以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3月我院儿科收治的218例IM患儿的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本组患儿≤7岁者占86.5%,重症病例25例,死亡2例。临床症状多种多样,以发热、咽峡炎、颈淋巴结炎最常见,肝脏肿大者占61.5%,脾脏肿大占55.5%,眼睑及眶周水肿占25.7%,皮疹占22.5%。实验室检查:95.6%的患儿血液学指标有改变,异型淋巴细胞比例>10%者占91.4%,35.1%的患儿出现血液系统并发症,肝功能损害占61.5%,心肌酶学改变占19.7%,尿常规异常者占16.5%。结论小儿IM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表现复杂,部分病例临床表现不典型,提高对本病实验室结果与临床特点的认识,可减少临床误诊和漏诊。
- 陈红英刘春艳邹艳刘文君
- 关键词: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 四川泸州地区α-地中海贫血基因诊断结果分析
- 陈红英刘春艳邹艳
- 308例神经系统病残儿童病因分析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通过分析近两年泸州市区及各乡镇神经系统疾病所致病残儿童的病因,探讨减少病残儿童发生的防治措施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对泸州市区及各乡镇因第1子女为神经系统疾病所致残疾,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而要求生第2个孩子的308例病残儿鉴定审批表进行疾病分类、病因分析。结果:癫痫82例(26.6%),脑瘫79例(25.6%),智力低下61例(19.8%),脑发育不全52例(16.9%),脑炎后遗症34例(11.1%)。在各种疾病的形成中,生产因素(包括产前和产时)占50.0%,后天因素(包括脑炎后遗症、外伤等)占36.7%,遗传因素占5.2%,原因不明占8.1%。结论:认真做好优生优育宣传工作,加强产前检查、提高产科质量,预防早产儿及畸型儿出生对降低神经系统疾病发病率至关重要。对有神经系统病残倾向的儿童应早期检查、早期干预,以减少病残儿童的发生,减轻病残程度。
- 翟雪松刘文君邹艳
- 关键词:病因优生优育
- 经人类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人脐血造血干细胞向淋巴系造血祖细胞增殖分化过程中同源盒b4、b6基因的表达被引量:8
- 2009年
- 目的探讨经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的人脐血造血干细胞(HSC)向淋巴系造血祖细胞(CFU-TL)增殖分化过程中同源盒(hox)b4、b6基因的表达。方法取健康母亲健康足月顺产儿断脐后的胎盘段脐血,采用造血祖细胞体外培养技术,分组以HCMV-AD169病毒液和(或)全反式维A酸(ATRA)持续干预,观察其不同时间点各组细胞集落生成情况,并在鉴定为CFU-TL集落细胞后不同时间点分别提取各组细胞核糖核酸(RNA)并检测其完整性;将提取到的总RNA反转录为互补脱氧核糖核酸,在不同时间点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FQ-RT-PCR)技术检测各组hoxb4、hoxb6基因的表达。结果1.培养的集落细胞经瑞-姬染色法染色,鉴定为CFU-TL。2.各组所提取的RNA结构基本完整。3.人脐血HSC向CFU-TL增殖分化过程中(体外),各组hoxb4、hoxb6基因均有表达,且随培养时间推移,hoxb4基因表达的相对水平逐渐降低;而hoxb6基因表达的相对水平在培养第7天最高,第12天降低。4.与空白对照组比较,ATRA组的hoxb4、hoxb6基因表达的相对水平显著增高,而HCMV组的hoxb4、hoxb6基因表达的相对水平较低。5.与HCMV组比较,HCMV加ATRA组的hoxb4、hoxb6基因表达的相对水平较高。结论1.hoxb4、hoxb6基因在人脐血HSC向CFU-TL增殖分化过程中(体外)均有表达,提示其均与淋巴系统造血密切相关。2.HCMV能下调CFU-TLhoxb4、hoxb6基因的表达(体外),提示HCMV可能通过调控hoxb4、hoxb6基因表达异常导致造血功能异常。3.ATRA能显著上调正常CFU-TLhoxb4、hoxb6基因的表达。
- 施翰刘文君陈军红阳梅黄媚贤陈红英胡晓邹艳
- 关键词:巨细胞病毒淋巴系祖细胞全反式维A酸
- Kartagener综合征一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探讨Kartagener综合征的临床特点、诊断标准,以提高对Kartagener综合征认识。方法 Kartagener综合征1例。患儿,女,10岁余。因反复咳嗽1年,咯血4次入院。回顾性分析该患儿临床资料,检索国内外文献,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患儿隐匿起病,主要表现为反复咳嗽,咳脓痰,伴咯血。CT示双肺支扩伴感染,全内脏反位,鼻窦炎。经抗感染对症治疗1周后,临床症状消失出院。检索国内外文献发现,Kartagener综合征以全内脏反位,支气管扩张,副鼻窦炎三联征为诊断标准。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结论 Kartagener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加强对该病的认识,有利于提高对该病的诊断率,减少误诊率。对该病的致病基因、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可能提供更好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 邹艳翟雪松
- 关键词:KARTAGENER综合征
- α-地中海贫血基因诊断和血液学指标分析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分析四川泸州地区α-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类型和血液学指标的关系,探讨血液学指标在α-地贫筛查中的运用价值。方法采用PCR方法结合DNA芯片杂交技术,对135例可疑α-地贫患者进行基因检测分析,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分为中间型组(10例)、标准型组(23例)和静止型组(12例)。同时采集同期门诊儿保健康儿童25例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分别检测四组小儿血常规红细胞数(RBC)、血红蛋白量(H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和网织红细胞比率(RET%)等血液学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35例可疑患者中,45例检出α-地贫基因,检出率为33.3%。共检出7种突变基因型,其中--αSEA/αα缺失型占35.57%,-α3.7/αα缺失型占24.44%。血液学指标结果显示,中间型组、标准型组和静止型组α-地贫患儿RBC、Hb、MCV和MCH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RDW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MCHC和RET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四川泸州地区α-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以--SEA/αα缺失型为主;MCV、MCH和RDW等血液学指标可作为α-地中海贫血的联合筛查指标。
- 陈红英邹艳刘春艳
- 关键词:Α-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血液学指标
- 窒息新生儿血小板参数与病情程度的关系探讨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探讨窒息新生儿血小板参数变化及其与窒息程度、器官损害程度的关系。方法对50例窒息新生儿进行血小板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测定,分别按窒息程度、器官损害程度分组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与轻度窒息组、单器官损害组比较,重度窒息组、多器官损害组PLT显著降低,MPV与PDW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血小板参数测定有助于判断新生儿窒息及器官损害程度。
- 陈红英邹艳张莲玉
- 关键词:窒息新生儿血小板参数
- 造血干细胞向淋巴系祖细胞增殖分化过程中HOXC6基因表达的研究
- 2010年
- 目的探讨人脐血造血干细胞(HSC)向淋巴系祖细胞增殖分化过程中HOXC6基因表达的情况及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HOXC6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造血干/祖细胞体外培养技术,以ATRA持续诱导人脐血造血干细胞,观察人脐血HSC经植物血凝素(PHA-M)诱导后,在培养过程第3、7和12天的淋巴系祖细胞集落生成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人脐血造血干细胞向淋巴系祖细胞增殖分化过程中HOXC6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人脐血造血干细胞向淋巴系祖细胞增殖分化过程中,HOXC6基因表达呈现时间规律性。结论HOXC6基因在增殖分化的第7天表达最强烈,第12天表达明显降低,提示HOXC6基因与人脐血造血干细胞向淋巴系祖细胞增殖分化过程密切相关,可能是其调控基因之一。ATRA能显著上调HOXC6基因的表达。
- 邹艳刘文君陈红英刘春艳
-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淋巴系祖细胞全反式维甲酸
- 高热惊厥合并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综合征的研究被引量:4
- 2003年
- 【目的】 探讨高热惊厥 (FC)是否会合并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综合征 (SIADH) ,FC在 1次病程中再发惊厥是否与合并SIADH有关。 【方法】 测定 74例FC患儿 (其中在病程中无再发惊厥者 46例 ,有再发惊厥者 2 8例 )及 60例有发热但无惊厥的单纯上呼吸道感染者的血钠、尿钠、血和尿渗透压。 【结果】 在 74例FC患儿中检出合并SIADH者 18例 ,单纯上感组中未检出合并SIADH者。合并SIADH的FC患儿 66.67%发生再次惊厥 (12 /18) ,未合并SIADH的FC患儿发生再次惊厥者仅为 2 8.5 7% (16/5 6)。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χ2 =8.40 46,P <0 .0 1)。 【结论】 高热惊厥可以合并SIADH ,合并SIADH的高热惊厥患儿在病程中发生再次惊厥的危险性高于未合并SIADH者。
- 李清平朱红枫冉隆瑞刘文君刘承荣翟雪松邹艳
- 关键词:高热惊厥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综合征并发症
- 川崎病260例临床分析
- 2002年
- 目的 :通过对 2 6 0例川崎病的临床资料分析 ,提高对川崎病诊断和治疗的认识 ,以减少后天性心脏病的发生。方法 :15 2例大剂量阿斯匹林加激素治疗组 ,10 8例小剂量阿斯匹林加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组 ,比较两组病人的疗效。结果 :后一组病人的疗效明显优于前一组。结论 :只要提高对川崎病的临床认识 ,就可以早期确诊并尽早使用静脉丙种球蛋白 。
- 周太光卢昌碧邹艳
- 关键词: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