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佳威

作品数:3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基础研究前期研究专项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篇眼动
  • 1篇诱发电位
  • 1篇神经可塑性
  • 1篇生理学特性
  • 1篇睡眠
  • 1篇听觉
  • 1篇听觉诱发
  • 1篇听觉诱发电位
  • 1篇溴隐亭
  • 1篇吗啡
  • 1篇脑区
  • 1篇戒断
  • 1篇快速眼动
  • 1篇快速眼动睡眠
  • 1篇幻想
  • 1篇记忆
  • 1篇给药
  • 1篇给药过程
  • 1篇海马
  • 1篇感觉门控

机构

  • 3篇北京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青岛大学医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3篇郑佳威
  • 2篇刘宁
  • 1篇李量
  • 1篇马原野
  • 1篇齐华
  • 1篇刘小粉
  • 1篇吴玺宏
  • 1篇张文德
  • 1篇孙华英
  • 1篇张洁
  • 1篇杨光

传媒

  • 1篇生理科学进展
  • 1篇生理学报
  • 1篇Neuros...

年份

  • 2篇2007
  • 1篇200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慢性吗啡给予、戒断及再给药过程中大鼠海马感觉门控的动态变化被引量:6
2007年
药物成瘾被认为是药物长期作用于脑而产生的一种慢性复吸性脑疾病,长期反复的药物(如吗啡)滥用会导致一系列严重后果,如药物依赖、药物耐受、强迫性药物寻求等。本实验利用条件化位置偏好(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CPP)模型来检测大鼠对吗啡依赖和心理渴求等过程;采用双声刺激听觉诱发电位来研究大鼠在慢性吗啡给予、戒断以及再给药过程中海马感觉门控(N40)的动态变化。吗啡组大鼠注射吗啡(10mg/kg,i.p.)12d,经历第一次戒断12d,再次注射吗啡(2.5mg/kg,i.P.)1d,之后经历第二次戒断2d;对照组大鼠注射同体积生理盐水,其余实验条件与吗啡组相同。CPP实验表明,这种药物给予方法促使大鼠对吗啡产生药物依赖和心理渴求。双声刺激诱发电位实验表明,吗啡组大鼠在吗啡给予期间海马感觉门控受到损伤;第一次戒断期的第1~2天海马感觉门控能力减弱,第3天增强,第4~12天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再次给予吗啡后海马感觉门控能力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并且随后2d的戒断期内海马感觉门控能力也一直保持较低水平,表明再次给药使大鼠海马感觉门控对吗啡更加敏感化。结果提示,长期反复的吗啡给予及再给药干扰了海马的感觉门控能力,吗啡成瘾对大脑可能产生长期影响。
杨光刘小粉刘宁张洁郑佳威孙华英孙华英张文德
关键词:听觉诱发电位感觉门控吗啡海马
外侧杏仁核在恐惧性条件化学习和记忆中的作用被引量:10
2007年
恐惧性条件化学习的行为范式是研究情绪信息编码和储存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的一个重要手段。杏仁核,尤其是外侧杏仁核(lateral nucleus of amygdala,LA),在恐惧性条件化的建立、恐惧信息的表达,以及恐惧性事件信息的存贮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着重论述外侧杏仁核在恐惧性条件化学习过程中的神经可塑性变化和相关的LTP机制,以及决定这种可塑性变化的分子信号转导通路。
郑佳威吴玺宏李量
关键词:神经可塑性
溴麦角隐亭诱导的猴幻想行为的生理学特性
2006年
目的溴隐亭及多巴胺受体D2激动剂会影响除人以外其它灵长类动物的一系列行为,特别是与运动和心理活动相关的行为,比如动物会表现出抑制性行为及幻觉样行为。除药物外,快速眼动睡眠(REM)机制的紊乱也可导致幻觉。打乱清醒、REM及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的规律可引起一系列精神病症状。方法当动物处于清醒,NREM和REM及药物导致的类精神病状态时,同时记录五个皮层脑区的听觉诱发电位,从而研究对比不同状态下听觉诱发电位的变化。结果在幻觉状态及REM期,前额叶背外侧皮层记录到的潜伏期为250ms的诱发电位成分出现波峰到基线的相位翻转(PBA250),说明幻觉状态及REM在前额叶背外侧皮层有类似的调节机制。结论在前额叶背外侧皮层记录到的N250可以用来判断幻觉样行为是否出现,这表明前额叶背外侧皮层可能同幻觉样行为最相关。
陈绍琦刘宁郑佳威齐华肖壮伟
关键词:溴隐亭快速眼动睡眠脑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