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华

作品数:10 被引量:24H指数:2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细胞
  • 6篇视网膜
  • 6篇网膜
  • 2篇血管
  • 2篇血管发育
  • 2篇神经节
  • 2篇神经节细胞
  • 2篇视神经
  • 2篇视网膜神经
  • 2篇视网膜神经节
  • 2篇视网膜神经节...
  • 2篇髓鞘
  • 2篇髓鞘形成
  • 2篇网膜神经节细...
  • 2篇节细胞
  • 2篇胶质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表达
  • 1篇电刺激
  • 1篇电极

机构

  • 10篇复旦大学上海...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10篇周国民
  • 10篇郑华
  • 10篇佘振珏
  • 8篇万瑾
  • 7篇肖虹蕾
  • 4篇刘坤
  • 3篇胡宝洋
  • 3篇俞亦龄
  • 2篇肖红蕾
  • 2篇刘培培
  • 1篇韩秀引
  • 1篇韩晓洁
  • 1篇任秋实
  • 1篇俞彰
  • 1篇陆一樑
  • 1篇李艳
  • 1篇潘凌
  • 1篇郑瑾
  • 1篇陈巍
  • 1篇陈园园

传媒

  • 6篇解剖学杂志
  • 2篇解剖学报
  • 2篇神经解剖学杂...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 7篇2006
  • 1篇2005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BMP-4在视网膜与视神经中的分布及对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分化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研究骨形态发生蛋白4(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4,BMP-4)在视网膜与视神经上的表达情况及其对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ligodendrocyte precursor cells,OPCs)分化的影响,进一步探讨视神经乳头处无髓鞘形成的原因。方法:取生后7d SD大鼠视神经,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BMP-4的表达情况。采用恒温振荡法和差速贴壁法分离纯化新生SD大鼠OPCs。用BMP-4诱导OPCs分化,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方法研究OPCs的分化方向。通过Western Blot方法研究BMP-4浓度与OPCs细胞体系内Olig2蛋白表达水平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1)在发育过程中,BMP-4仅选择性表达在视神经乳头处;(2)成功纯化的OPCs在PDGF和bFGF撤除后自发分化为少突胶质细胞;(3)OPCs经BMP-4诱导后向II型星形胶质细胞分化;(4)OPCs内Olig2蛋白的表达量随着BMP-4浓度的逐渐增高而逐渐降低。结论:在视神经乳头表达的BMP-4蛋白有可能作用于迁移至此处的OPCs,通过激活相关信号途径以下调OPCs内Olig2蛋白的表达水平,抑制OPCs向少突胶质细胞方向分化,从而抑制视神经乳头髓鞘形成。
刘培培陈园园郑华李艳佘振珏肖虹蕾周国民
关键词:BMP-4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LIG2视神经乳头
大鼠视网膜内髓鞘形成模型的建立与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研究体外培养的大鼠纹状体神经干细胞在植入同种视网膜后,向少突胶质细胞分化并产生髓鞘的过程,观察髓鞘形成对视网膜结构的可能影响,建立一种中枢神经髓鞘体内发育的新模型。方法将体外传代培养的胚胎纹状体神经干细胞植入新生大鼠的玻璃体腔内,在移植后不同时期观察视网膜内髓鞘的出现部位以及扩展趋势,利用不同染色方法对标本进行检验分析,利用透射电镜进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移植细胞4周后部分视网膜内开始出现成束髓鞘,只分布于神经纤维层。髓鞘束出现的比例、分布面积和形态变化与移植后动物的存活时间相关。电镜观察可见节细胞轴突外包绕有结构正常的中枢神经样髓鞘。较厚的髓鞘束对视网膜节细胞的分布产生一定影响。结论大鼠纹状体神经干细胞可在同种视网膜内向成熟少突胶质细胞分化,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具有促使髓鞘形成的作用;本实验可能为研究少突胶质细胞分化及髓鞘生成机制提供新的在体模型。
郑华万瑾刘坤佘振珏肖虹蕾俞彰周国民
关键词:细胞培养视网膜髓鞘电镜
视网膜细胞培养上清液对骨髓基质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视网膜细胞培养上清液对骨髓基质细胞(BMSCs)的诱导分化作用。方法原代培养胚龄17d(E17)及生后3d(P3)SD大鼠的视网膜细胞,分别收集培养上清液,过滤后与DMEM按2:3混合,用此混合液诱导BMSCs,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对诱导后的细胞进行神经丝蛋白(NF)、胶质源性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视网膜特异性标记物进行免疫化学染色,统计分析阳性细胞数;再用RT-PCR进一步检测诱导结果。结果E17和P3细胞上清液均能诱导BMSCs表达NF[(10.35±2.66)%,(10.64±3.94)%]和GFAP[(27.86±7.97)%,(24.38±5.80)%],但只有P3细胞上清液诱导的BMSCs表达视蛋白(opsin),同时RT-PCR也检测到视细胞发育调节转录因子Crx mRNA的表达。结论视网膜细胞培养上清液可以诱导BMSCs向神经元、胶质细胞与视细胞分化。
万瑾胡宝洋刘坤郑华肖虹蕾佘振珏周国民
关键词:骨髓基质细胞视网膜诱导分化
视网膜祖细胞干细胞特性及移植入视网膜后的研究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研究视网膜祖细胞的干细胞特性及移植入视网膜后的存活和迁移。方法:体外培养胎龄18d 大鼠的视网膜细胞,用 RT-PCR、细胞免疫荧光方法鉴定其增殖分化;成年 SD 大鼠腹腔注射 N-甲基-N-亚硝基脲形成视网膜感光细胞退化的动物模型,培养的视网膜祖细胞用 CM-Di(?) 标记后,移植入模型鼠的玻璃体腔。结果:视网膜祖细胞体外表达中间神经丝蛋白 nestin;表达 Flk-1、Pax6及 Notchl 的 mRNA;能掺入 BrdU;分化后表达视网膜各类细胞特异性蛋白;移植后在实验组大鼠视网膜能存活及迁移,而在对照组中仅聚集在玻璃体腔。结论:视网膜祖细胞具有干细胞特性,移植入受损伤视网膜后,能存活、整合及迁移。
万瑾郑华俞亦龄佘振珏肖虹蕾周国民
关键词:干细胞细胞移植视网膜细胞存活细胞运动
晶状体损伤促进视神经再生的作用及机制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研究晶状体损伤对视神经再生的促进作用,并探讨巨噬细胞所起的作用。方法:成年 SD 大鼠钳夹造成视神经损伤模型(NC),戳伤晶状体(LP),玻璃体内注射酵母多糖(ZI)或注射体外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 (MI),动物以此分组。用 Nissl 染色法显示存活的视网膜节细胞(RGCs),用抗 GAP-43抗体标记轴突再生 RGCs,用抗 ED-1抗体标记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结果:NC+LP 组存活的 RGCs 比 NC 组明显增加,再生的 RGCs 及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都有明显增多的结果。NC+ZI 组与 NC+MI 组也有类似结果。结论:晶状体损伤具有显著促进视神经再生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趋化并激活巨噬细胞有关。
潘凌郑华万瑾佘振珏肖虹蕾胡宝洋周国民
关键词:视神经损伤晶状体损伤视神经神经再生巨噬细胞
双荧光逆向追踪法研究大鼠视网膜节细胞的中枢投射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观察向上丘投射的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在视网膜内的分布、密度及细胞类型上的差异。方法:将 DiI 与荧光金(FG)注射入 SD 大鼠的同侧和(或)对侧上丘,不同时相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两种荧光标记 RGCs 的分布情况。结果:视网膜与视神经内均可见荧光标记;视网膜内标记 RGCs 的数目随时间延长略有增加。DiI 与 FG 的标记效率无明显差异;RGCs 大多数为对侧投射;视网膜颞背侧区域可见双侧投射细胞;视网膜颞腹侧周边区集中存在同侧投射细胞,多数胞体较大;视网膜其它区域可见零星同侧投射细胞。结论:DiI 与 FG 可高效率逆行标记 RGCs 及部分突起;SD 大鼠视网膜内并存着向对侧、双侧及同侧脑区投射的 RGCs,后二者数量较少,分布局限;同侧投射以大胞体细胞为多。
郑华万瑾郑瑾韩晓洁俞亦龄肖虹蕾佘振珏周国民
关键词: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荧光金逆行追踪
聚酰亚胺薄膜电极与大鼠视神经胶质细胞的生物相容性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为了研究视神经胶质细胞与聚酰亚胺薄膜电极的黏附性及生物相容性、最佳体外电脉冲刺激参数,为人工视觉假体材料的植入提供实验依据,本实验从大鼠神经胶质细胞的体外培养入手,采用细胞毒性试验、黏附试验等多种生物学方法对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进行系统的评价,并建立电刺激大鼠神经胶质细胞体外模型,观察脉冲电流对神经胶质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聚酰亚胺薄膜材料的细胞毒性为0~1级,无明显细胞毒性。聚酰亚胺薄膜电极表面的细胞黏附生长良好,该材料对大鼠体外培养的细胞形态无损害,对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均无明显的抑制作用;扫描电镜下观察到神经胶质细胞紧密贴附在材料表面,铺展良好并连接成片。在固定刺激脉冲的宽度和幅度以及刺激时间的情况下,频率越小,对细胞影响越小。以上研究结果提示聚酰亚胺薄膜电极与大鼠视神经胶质细胞有较好的黏附性和生物相容性,并能形成有效的电脉冲刺激,是一种优良的视神经植入材料。
陈巍郑华刘培培佘振珏陆一樑任秋实周国民
关键词:聚酰亚胺薄膜电极生物相容性电刺激
新生小鼠吸入高氧视网膜的血管发育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的变化
2005年
目的:研究新生小鼠吸入高氧视网膜病(ROP)过程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变化规律,探讨M黮ler细胞与血管发育的关系.方法:实验用生后7d(P7)C57BL/6J小鼠.ROP模型组在75%氧环境中饲养.在P9、P12、P14、P17和P21等不同时间取眼球,分别用ADP酶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显示视网膜血管发育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标记视网膜GFAP的表达.结果:小鼠视网膜血管生后开始发育,P21基本成熟;吸高氧后从P14开始出现新生血管,在P17~P21达到高峰.模型鼠视网膜M黮ler细胞从P14起内侧突起开始表达GFAP,到P21已遍布细胞全层.结论:高氧可导致视网膜发育晚期大量血管新生,且与GFAP表达的变化规律相一致,提示M黮ler细胞与视网膜血管发育关系密切.
刘坤万瑾郑华胡宝洋肖红蕾佘振珏周国民
关键词:血管发育MÜLLER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氧环境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色素上皮衍生因子的影响及其与血管发育的关系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研究视网膜发育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所起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方法:C57BL/6J 小鼠从出生后7~12 d 饲养于75%氧环境,分别用抗 VEGF、抗 PEDF 和抗 CD31抗体作免疫组织化学标记视网膜切片。结果:持续处于高氧环境时,VEGF 表达处于低水平而 PEDF 快速上升,血管生长减缓。高氧处理5 d 后回到普通环境,VEGF 的表达迅速上升而 PEDF 却逐渐减少,出现了一过性的血管快速增长现象。结论:氧含量变化可调节 VEGF 和 PEDF 表达,参与视网膜血管发育。
俞亦龄刘坤万瑾郑华肖红蕾佘振珏周国民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色素上皮衍生因子视网膜血管发育
感光细胞缺失对视网膜节细胞melanopsin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研究感光细胞缺失对视网膜节细胞 melanopsin 表达的影响。方法:SD 大鼠腹腔注射60 mg/kg N- 甲基-N-亚硝基脲建立感光细胞变性缺失的动物模型,用免疫荧光方法观察视网膜铺片及切片中 melanopsin 阳性细胞的分布及特征。结果:在药物注射12 h 后动物视网膜感光细胞层开始凋亡,细胞数目随时相减少,13 d 后完全消失。在正视网膜节细胞表达 melanopsin,呈串珠样分布在胞体及突起的胞膜上,其树突穿过节细胞层, 在内网层的两侧分叉形成网状结构。在感光细胞缺失动物模型组,12 h 时,节细胞表达 melanopsin 更广泛;而后突起上的 melanopsin 表达随时减少。28 d 时,melanopsin 的表达主要局限于节细胞的胞体。结论:感光细胞缺失影响节细胞突起 melanopsin 的表达。
万瑾郑华韩秀引肖虹蕾佘振珏周国民
关键词:MELANOPSIN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感光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