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微云
- 作品数:81 被引量:759H指数:18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环境科学研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 苯并(a)芘、芘及其混合物暴露对梭鱼肝脏谷胱甘肽硫转移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27
- 2004年
- 在实验生态条件下 ,观察苯并(a)芘、芘及其等浓度混合物暴露对梭鱼(Mugilso-iuy)肝脏谷胱甘肽硫转移酶 (GST)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 ,在7d的暴露中 ,苯并(a)芘、芘对肝脏GST活性的影响主要为诱导效应 ,芘对GST活性的诱导比苯并(a)芘强。混合物在15d的暴露中未观察到GST活性的诱导 ,而是在暴露的后期出现GST活性的抑制。实验表明 ,肝脏GST活性的诱导指示受到PAHs污染胁迫 ,而GST活性抑制则是受到较长时间或较严重的污染。
- 王重刚陈奕欣郑微云余群
- 关键词:苯并(A)芘谷胱甘肽硫转移酶梭鱼肝脏多环芳烃GST
- 重金属和有机磷农药对真鲷和平鲷幼体的联合毒性研究被引量:68
- 1997年
- 以真鲷和平鲷幼体为实验材料,采用联合指数相加法,研究了重金属和农药对真鲷和平鲷幼体的急性毒性和联合毒性效应.实验结果表明:铜、锰、甲胺磷和甲基异柳磷对真鲷和平鲷幼体的毒性顺序是:甲基异柳磷>锰>铜>甲胺磷.甲胺磷和Mn对真鲷和平鲷幼体毒性相同;Cu对2种鱼的毒性几乎相同;而甲基异柳磷对真鲷的96hLC50为0.02mg/L,对平鲷幼体的96hLC50为0.0014mg/L,前者是后者的14倍.对真鲷,甲基异柳磷的毒性比甲胺磷毒性大175倍,而对平鲷幼体,甲基异柳磷的毒性比甲胺磷毒性竟大2500倍.联合毒性实验结果表明:铜-锰、铜-甲基异柳磷对真鲷和平鲷幼体的联合毒性为拮抗作用。
- 戴家银郑微云王淑红
- 关键词:重金属有机磷农药联合毒性真鲷
- 真鲷视网膜结构及其视觉特性研究 Ⅰ:真鲷视网膜组织结构研究被引量:1
- 1993年
- 本文采用组织学方法对真鲷视网膜的组织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真鲷视网膜存在大量视杆,单锥和孪生双锥三种光感受细胞,视网膜颞侧区为视锥高密集区,中央区和鼻侧区为视杆高密集区,明适应下,单锥和双锥呈正方形镶嵌结构,暗适应下,这一镶嵌结构仍然存在,平均每17。9个视细胞和一个双极细胞联系,每个神经节细胞和9.8个双极细胞联系。水平细胞四层,推测前三层为锥水平细胞,第四层为杆水平细胞。
- 王艺磊张子平郑微云
- 关键词:真鲷视网膜
- 苯并(a)芘对大弹涂鱼肝脏抗氧化酶活性影响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8
- 2001年
- 在实验条件下 ,研究了不同浓度苯并 (a)芘 (BaP)暴露对大弹涂鱼肝脏内抗氧化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Px)和过氧化氢酶 (CAT)活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不同浓度的BaP暴露对抗氧化酶活性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低浓度组 (3μg·L-1)BaP暴露 ,抗氧化酶活性未发生显著变化 .高浓度组 (30 μg·L-1)BaP暴露 ,随着污染时间的延长 ,SOD活性在第 3天显著升高 (α≤ 0 .0 5 ) ,随后逐渐降至对照组水平 ;GPx活性则在第 7天显著升高 (α≤ 0 .0 5 ) .在整个实验周期中 ,BaP暴露浓度的变化以及暴露时间的延长对CAT活性无显著影响 .
- 冯涛郑微云洪万树彭耿
- 关键词:苯并(A)芘大弹涂鱼GPX海洋污染毒理
- 坛紫菜别藻蓝蛋白α,β亚基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被引量:6
- 2005年
- 以野生坛紫菜色素体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获得编码坛紫菜别藻蓝蛋白α亚基和β亚基的序列及两者之间的间隔序列,该序列全长为1055bp,其中编码α和β亚基的序列均为486bp,间隔序列为83bp,该序列与GenBank收录的其他4种红藻相关序列的同源性在75.6%~87.4%,与2种蓝藻的同源性分别为66.9%,68.5%,其中编码区同源性更高。
- 左正宏邓元告陈奕欣赵扬郑微云
- 关键词:坛紫菜别藻蓝蛋白基因克隆
- 暴露于三丁基锡的杂色鲍血液中总锡含量及生物富集作用被引量:5
- 2004年
- 用氯化三丁基锡分别在0、0.01、0.1、1、10和100ng/L浓度下对杂色鲍(Haliotisdiversicolorsupertexta)进行暴污和恢复,在不同时间(第2、6、14、26、44、64d以及恢复期第8、20d)取血液样.用微波消解样品、ICP MS法测定其血液中总锡的含量,并计算总锡的生物富集系数,结果表明,随着三丁基锡浓度的上升,血液中总锡的含量也升高,100ng/L组在44d总锡含量就达到了最高;在20d恢复期内0.01ng/L浓度组总锡浓度继续保持缓慢上升,0.1ng/L浓度组总锡浓度基本不变,其余浓度组总锡浓度有所下降但无法恢复到对照组的水平,各浓度组总锡的生物富集系数随着浓度的上升反而降低.本文揭示了杂色鲍的血液是锡的蓄积库之一.
- 郁昂王重刚陈荣余群郑微云
- 关键词:三丁基锡杂色鲍生态毒理生物富集血液养殖业
- 黑鲷视网膜结构与视觉特性研究被引量:4
- 1995年
- 黑绸Sparusmacrocephalus(Basilewsky)视网膜中存在视杆、单锥和孪生双锥三种光感受细胞,视杆与视锥的比例较大,为67:1。每一双极细胞接受约5—8个视杆的输入,每一神经节细胞接受约17—25个双极细胞输入,表明神经节细胞有较大的感受野。视网膜细胞这种形态组合有利于提高视网膜对光的敏感性,与黑鲷生存的浅海底层弱光环境相适应。黑鲷的视杆色素经测定为视紫红质VP4851(吸收光谱峰值为485nm),其吸收光谱与黑鲷栖息水层中日光能量分布相对应,也与该水层中的生物光场相适应。黑鲷暗视光谱敏感曲线峰值与视紫红质吸收光谱曲线相一致,均在485nm处。此外,黑鲷光谱敏感曲线存在普氏位移,表明黑鲷具有辩色力。
- 郑微云李伦平薛雄志郑美丽
- 关键词:视网膜结构视觉特性
- 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在荧蒽、菲、芘低剂量长期暴露下的生物蓄积效应研究
- 本实验以菲律宾蛤仔为研究对象,在实验生态条件下配置不同浓主度的三~四环多环芳烃(荧蒽、菲和花)的混合物进行蓄积实验,研究不同浓度多环芳烃在菲律宾蛤仔体内随污染物浓度和作用时间变化的蓄积趋势.结果表明,此3种混合污染物在低...
- 王新红洪华生王淑红陈荣郑微云
- 关键词:多环芳烃荧蒽菲律宾蛤仔海洋生态
- 文献传递
- 鳜鱼视觉特性及其对捕食习性适应的研究Ⅰ.视网膜电图光谱敏感性和适应特性被引量:30
- 1994年
- 采用电生理方法研究了夜行性凶猛鱼类鳜鱼视网膜电图的一般特性、光谱敏感性和适应特性。顷鱼的视网膜电图不显示典型的混合型视网膜特征。明视和暗视视网膜电图的光谱敏感曲线形状基本相同,峰值都在530nm处,没有出现Purkinje氏位移。明适应曲线仅出现下降型变化,暗适应过程异常缓慢。鳜鱼的视网膜仅存在单一的光感受系统,即暗视系统,不可能形成色觉。但级鱼视网膜具有很高的光敏感性,适于弱光视觉。
- 梁旭方郑微云王艺磊
- 关键词:鳜鱼视觉视网膜电图捕食
- 海洋超微型浮游植物多样性研究方法进展
- <正> 海洋超微型浮游植物在亚热带与热带海洋生态系统中起重要的作用,是重要的初级生产者,在海洋生物多样性研究及海洋物质循环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构成超微型浮游生物的藻类个体微小,形态特征较难分辨,而且不同的培养条件下它们...
- 陈纪新黄邦钦郑微云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