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晓艺 作品数:178 被引量:879 H指数:15 供职机构: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 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天文地球 经济管理 更多>>
再生稻栽培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9 2013年 根据已报到的研究材料,综述了中国南方稻区再生稻的研究进展。所有的水稻品种均可获得一定的再生稻产量,常规品种的再生稻产量明显低于杂交水稻的再生稻产量,而三系杂交水稻的再生稻产量又较两系杂交稻的再生稻产量低;留桩高度各地因组合不同和生态条件不同而有一定的差异,一般为10-40cm;各节间腋芽在温度、光照和水分适宜的条件下均能较好的萌发,施用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均能有效促进腋芽的萌发,并能提高再生芽的成活率;再生稻腋芽萌发及成活的最适温度为24.5~27.0℃,相对湿度为81%~85%,‘汕优63’再生稻结实率≥70%的临界低温指标是:连续5日平均气温≥210C;头季稻齐穗期剑叶SPAD值、叶片含氮量和群体单位面积的总颖花量3个因子可以用来预测再生稻高产的促芽肥经济施用量;超级杂交稻也可获得较好的再生稻产量。再生稻的栽培技术还可进一步的研究。 朱永川 熊洪 徐富贤 郭晓艺 张林 刘茂 周兴兵关键词:再生稻 杂交水稻 栽培技术 超级稻 水稻品种开花期耐高温性的田间鉴定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稻品种开花期耐高温性的田间鉴定方法,它是将待鉴定的水稻品种按现有的常规高产栽培技术种植于稻田,在水稻开花期间,通过统计稻穗的开花数和颖花数来计算开花比例,在上午11点以前开花比例高于85%的水稻品种即为... 徐富贤 熊洪 张林 朱永川 郭晓艺 刘茂 周兴兵 蒋鹏文献传递 杂交中稻对洪涝的响应时机及洪水再生稻的高产调控技术研究 被引量:4 2015年 以川谷优642、蓉优1015和川谷优7329为材料,于2014年进行模拟洪水淹没试验,研究"洪水"淹没时期、留桩高度、促芽肥用量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受淹后头季稻及再生稻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开花时淹没48 h,头季稻结实率和千粒重显著下降,分别降低23.6%和6.5%;开花后2 h和4 h受淹对头季稻结实率和千粒重影响不显著。(2)促芽肥施用量对再生稻产量影响显著,施氮量为105 kg/hm2的处理比施氮量为35 kg/hm2和70 kg/hm2的处理分别增产33.5%和8.3%,较高的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结实率是其增产的主要原因;留桩高度及其与促芽肥施用量互作对产量影响不显著。(3)受淹后叶面喷施"喷长精"和"美洲星"有利于提高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结实率,与喷清水相比,其再生稻产量分别提高15.2%和17.4%;叶面喷施多效唑可显著提高最高分蘖和结实率,但其每穗粒数居劣势,增产效果不明显。 周兴兵 熊洪 蒋鹏 张林 朱永川 刘茂 郭晓艺 徐富贤关键词:杂交中稻 再生稻 冬水田施氮对杂交中稻氮、磷、钾含量及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4 2012年 以18个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在施氮与不施氮条件下,研究了施氮对杂交中稻氮、磷、钾及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肥料稻谷生产效率表现为磷素(292.47~328.04 g grain/g P)>钾素(95.39~107.12 g grain/g K)>氮素(57.35~70.35 g grain/g N),氮、磷、钾素的稻谷生产效率与籽粒收割指数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施氮后植株的氮、磷、钾和干物质积累量均随之增加,且磷的增加量高于钾,但增加量均以分配到茎鞘和叶片为主。施氮植株比不施氮植株内氮、磷、钾积累量提高是生物产量和氮、磷、钾含量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且因氮、磷、钾含量提高的作用(66.30%~80.16%)大于生物量增加的作用(19.84%~33.70%)。植株氮、磷、钾含量分别与其稻谷生产效率呈极显著负相关,18个杂交中稻组合地上部植株氮、磷、钾的积累量比为1∶0.20~0.21∶0.61~0.66,其中73%~80%的氮和磷被籽粒吸收,73%~75%钾分配到茎叶。 徐富贤 熊洪 张林 郭晓艺 朱永川 周兴兵 刘茂关键词:冬水田 杂交中稻 干物质 适宜冬水田不同栽培模式的杂交中稻高产品种鉴定 被引量:2 2014年 以20个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在冬水田高密低肥、中密中肥和低密高肥3类栽培模式下,研究了产量及库源性状的变异。结果表明,产量在3个栽培模式间、20个杂交组合间及栽培模式与杂交组合间的交互作用均达极显著水平,20个杂交组合在3种栽培模式的平均产量表现为高密低肥>中密中肥>低密高肥,分别筛选出了适宜3种栽培模式和同时适宜3种栽培模式的杂交组合。 胡小刚 张林 范青华 熊洪 朱永川 郭晓艺 周兴兵 刘茂 徐富贤关键词:杂交中稻 冬水田 栽培模式 高产品种 冬水田杂交中稻川江优527的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明杂交中稻川江优527的高产栽培技术。[方法]研究了施氮量、栽秧方式和密度对水稻生长的影响。[结果]不同栽秧方式的产量水平表现为等行距〉宽窄行〉三角形。在相同栽秧密度条件下,等行距比三角形显著增产,但增产程度与栽秧密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结论]川江优527的高产栽培技术:施氮量90~150 kg/hm^2,栽秧密度15.16万穴/hm^2左右,栽秧方式为等行距。 李晓元 张林 刘波 刘茂 陈静 周兴兵 郭晓艺 熊洪 朱永川 徐富贤关键词:冬水田 杂交中稻 高产栽培技术 杂交中稻丰产高效水肥耦合机理及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 孙永健 马均 郭晓艺 张荣萍 李娜 邓飞 冯泊润 欧阳裕元 陶诗顺 贾现 针对四川稻作区弱光高湿不良生境、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及水肥管理技术不合理导致水稻群体质量差、库容量小且结实不良、水肥利用效率低等制约杂交中稻丰产高效的重大问题。从2008年开始,历时12年,开展了杂交中稻水肥耦合机理及关键...关键词:关键词:杂交中稻 水肥管理 栽培技术 水稻氮素利用效率的研究进展及其动向 被引量:96 2009年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水稻基因型、根系生长、物质积累、生理代谢、植株性状与氮素利用效率关系的研究进展。指出水稻发根力强、根系发达的品种有利于提高对土壤氮素的吸收能力;分蘖力强,齐穗期粒叶比大,抽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大,库容量大,结实率、千粒重、生物产量和收割指数高的品种对氮素的利用效率高;其生理学特征表现为硝酸还原酶、谷氨酸合成酶和RuBP羧化酶的活性高。总结了从氮肥种类与平衡施肥、施肥方法与肥水运筹、氮肥精准施用技术方面提高稻田氮肥利用率的有效途径。提出了提高水稻氮效率的研究重点,即建立水稻氮素效率间接评价的有效方法、突出水稻氮素效率的遗传规律与品种选育工作,协调氮素高效吸收与高效利用矛盾的栽培策略和深化以叶色为基础的高效定量施氮技术研究4个方面。 徐富贤 熊洪 谢戎 张林 朱永川 郭晓艺 杨大金 周兴兵 刘茂关键词:水稻 氮肥利用率 基因型差异 肥水管理 杂交中稻耐淹高产栽培和减灾措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10年 针对中国长江流域洪涝灾害危害杂交中稻的特点,综述杂交中稻耐淹高产栽培技术和淹涝后的减灾措施的研究进展,为抗灾减灾提供技术指导。 张林 熊洪 郭晓艺 朱永川 周兴兵 刘茂 徐富贤关键词:杂交中稻 高产栽培 减灾措施 冬水田杂交中稻栽秧密度与方式互作对头季稻及再生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0 2010年 以杂交中稻川江优527为材料,在冬水田条件下研究了6个栽秧密度与等行距和三角形2种栽秧方式对杂交中稻及其再生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栽秧密度条件下,等行距比三角形显著增产,但增产程度与栽秧密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头季产量、再生稻产量及两季总产均以中等密度(15.16万穴/hm2)的等行距栽培为佳。等行距增产的原因在于,等行距的秧苗分布较均匀,致使穴间光照分布合理、促进了秧苗个体生长。 徐富贤 范青华 陈应平 陈昌荣 陈定素 曾静成 陈祖君 张林 刘茂 周兴兵 郭晓艺 熊洪 朱永川关键词:冬水田 杂交中稻 再生稻 栽培密度 栽培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