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钟兢军

作品数:300 被引量:663H指数:16
供职机构:大连海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辽宁省高校创新团队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理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12篇期刊文章
  • 46篇会议论文
  • 41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3篇航空宇航科学...
  • 45篇动力工程及工...
  • 28篇理学
  • 21篇机械工程
  • 17篇交通运输工程
  • 5篇天文地球
  • 4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矿业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水利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兵器科学与技...

主题

  • 112篇叶栅
  • 110篇压气机
  • 63篇流场
  • 57篇数值模拟
  • 57篇值模拟
  • 47篇压气机叶栅
  • 42篇气动
  • 29篇二次流
  • 27篇涡轮
  • 26篇翼刀
  • 25篇旋转冲压压缩...
  • 25篇扩压
  • 24篇跨声速
  • 24篇扩压叶栅
  • 22篇旋涡
  • 21篇端壁
  • 21篇小翼
  • 20篇静叶
  • 18篇气动性能
  • 17篇端壁翼刀

机构

  • 238篇大连海事大学
  • 96篇哈尔滨工业大...
  • 10篇大连理工大学
  • 5篇清华大学
  • 5篇中国船舶工业...
  • 4篇中国船舶工业...
  • 3篇北京航空航天...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南京航空航天...
  • 2篇北京理工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上海海事大学
  • 2篇中国船舶工业...
  • 2篇中国民航大学
  • 2篇中国船舶及海...
  • 2篇沈阳发动机设...
  • 1篇国家电网公司
  • 1篇大连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济南钢铁集团...

作者

  • 300篇钟兢军
  • 66篇韩吉昂
  • 66篇孙鹏
  • 39篇陆华伟
  • 37篇杨凌
  • 36篇王仲奇
  • 34篇严红明
  • 29篇韩少冰
  • 23篇苏杰先
  • 15篇王会社
  • 14篇管健
  • 13篇于洋
  • 12篇刘世青
  • 11篇王永亮
  • 11篇康达
  • 10篇丁小娟
  • 10篇郭爽
  • 10篇刘艳明
  • 10篇李晓东
  • 9篇阚晓旭

传媒

  • 49篇工程热物理学...
  • 37篇航空动力学报
  • 33篇大连海事大学...
  • 30篇推进技术
  • 12篇热能动力工程
  • 8篇中国工程热物...
  • 5篇哈尔滨工程大...
  • 5篇中国科技论文
  • 5篇中国工程热物...
  • 4篇节能技术
  • 4篇哈尔滨工业大...
  • 4篇科学技术与工...
  • 4篇中国工程热物...
  • 3篇汽轮机技术
  • 3篇空气动力学学...
  • 3篇燃气涡轮试验...
  • 2篇高技术通讯
  • 2篇舰船科学技术
  • 2篇实验流体力学
  • 2篇2007年热...

年份

  • 1篇2020
  • 6篇2019
  • 18篇2018
  • 39篇2017
  • 30篇2016
  • 25篇2015
  • 12篇2014
  • 13篇2013
  • 7篇2012
  • 13篇2011
  • 23篇2010
  • 21篇2009
  • 23篇2008
  • 6篇2007
  • 5篇2006
  • 9篇2005
  • 6篇2004
  • 2篇2003
  • 8篇2002
  • 5篇2001
30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风向对船用燃机进气室进口流场影响数值研究
2013年
采用三维数值模拟方法,对不同气流条件下的某船用燃气轮机进气系统周围的流场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进气百叶窗附近总压和静压随气流方向变化呈近似正弦分布,同侧前进气系统百叶窗进口压力周期性脉动值高于后进气系统百叶窗进口压力脉动,来流方向与百叶窗夹角越大,百叶窗处流场分布越均匀;后侧进气系统百叶窗受分离区影响较大,使得后侧两个百叶窗附近的湍流黏度较高,进气条件较差.
刘晓亮胡政王建华孙鹏钟兢军
关键词:船用燃气轮机进气系统百叶窗
旋转冲压压缩转子中压缩面的数值研究被引量:8
2010年
采用二维雷诺平均N-S方程和Spalart-Allmaras湍流模型对三种压缩面形状的旋转冲压压缩转子二维进气流道流场进行了数值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压缩面形状对二维进气流道中的波系结构和形状具有决定性影响,凸曲线压缩面二维进气流道的总体性能最佳.
韩吉昂孙鹏钟兢军严红明
关键词:旋转冲压压缩转子仿真
叶尖小翼对扩压叶栅气动特性影响的数值研究被引量:15
2010年
通过在叶片顶端加装小翼来降低叶顶二次流的叶尖小翼技术在叶轮机械领域受到关注。本文对具有不同叶尖小翼方案的压气机叶栅进行了全三维数值模拟,并详细分析了叶尖小翼对叶顶间隙流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选择叶尖小翼的安装位置及自身宽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叶顶泄漏损失,在叶顶吸力面侧加装宽度为5 mm的小翼可以较好的削弱泄漏流动的强度,减少泄漏涡卷吸起更多的吸力面/端壁角区的低能流体及较早地阻止上通道涡的形成和发展。
钟兢军韩少冰陆华伟
关键词:数值模拟压气机叶栅叶尖小翼
跨声速级不同转速下静叶的损失特性被引量:1
2017年
为讨论不同转速下静叶的气动及损失特性,在0.9倍设计转速下对某跨声速单级压气机进行了试验测量,获得了级特性曲线并对数值计算方法进行了校核。利用校核后的数值软件对0.7~1.1倍设计转速下压气机静叶内部流场进行了详细的数值研究,探讨了转速变化对静叶内部流场结构的影响机制,分析了流场结构与损失分布的关联性,对比了不同损失评价标准并给出了各自对于叶片优化设计的指导意义。结果表明:随着转速的增加静叶顶部流场持续恶化,而叶根和叶中流场变化较小;流道内的旋涡和压力梯度输运了低能流体团,造成了低能流体在流场中的积聚而形成高损失区。
钟兢军李晓东高宇
关键词:静叶流场结构
一种新型等动力采样头的数值模拟
2016年
针对船舶发动机进口空气含盐量的测量设计了一种等动力采样头。通过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对设计的等动力采样头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其头部流场分布、在不同粒径下流场滑移速度分布和滑移速度梯度分布,对比分析了其与美国EPA标准采样头在不同工况下的采样误差。并研究了采样头安装角度和采样速度变化对采样精度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该等动力采样头的性能明显优于EPA标准采样头的性能;随着液滴粒径的增大,采样误差增加;随着来流速度的减小,采样误差降低;当采样头偏转3°时,在三种粒径下采样误差最大仅为1.87%;在采样速度偏差士10%的情况下,采样误差全都不高于2.71%。为今后空气含盐量的高精度测量提供了技术支撑。
王建华钟兢军付宇王会社
关键词:数值模拟
轴流压气机转子叶片预变形设计方法被引量:3
2017年
压气机叶片在工作状态下受气动力和离心力的综合作用而产生的变形,给出了一种基于弱耦合迭代的叶片预变形设计方法。利用该方法以ANSYS与CFX为平台完成了对跨声速压气机叶片的预变形设计。研究结果表明:本文的预变形方法具有高效与高精度的特点,仅需20步迭代计算,即可获得最大残差小于10^(-5)mm量级的冷态叶型数据。该方法可用于轴流压气机及涡轮叶片的预变形设计,确保工作状态下的叶片实现设计构型。
王永亮康达钟兢军刘子豪刘拓
关键词:压气机气动弹性叶型设计跨声速预变形
后加载正弯静叶栅气动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在环形叶栅低速风洞中采用扇形叶栅对某型超临界汽轮机高压级静叶栅进行了吹风试验。在0°、±10°冲角下测量气动参数沿叶高和节距的分布以及静压系数沿叶型的分布。试验结果表明:在叶片设计中采用'后部加载'叶型并与正弯叶片合理匹配,显著降低了叶型与二次流损失,获得了沿叶高气动参数分布比较均匀的出口气流。
冯子明韩万金钟兢军
关键词:后部加载叶型正弯叶片风洞试验
可倾瓦轴承油膜润滑特性研究试验台
本发明所述的可倾瓦轴承油膜润滑特性研究试验台,涉及一种旋转机械领域的实验器具,具体为一种用于研究可倾瓦轴承油膜润滑特性的试验台。可倾瓦轴承油膜润滑特性研究试验台包括:铸铁平台、驱动电机、支撑结构、转子总成、瓦块、升降机构...
王永亮钟兢军崔颖
文献传递
风向对后向进气装置外流场影响的数值研究
2009年
为探索船舶后向进气装置在行驶过程中受不同风向影响下的气动性能,采用三维数值模拟方法结合标准κ-ε模型,并通过Polyhedra多面体网格重组技术,在保证计算精度情况下,计算效率提高了3倍.计算结果表明,在保证百叶窗左、右两侧进气流量相仿时,后向进气装置气动参数差异变化幅度不大,较有利于避免燃气轮机进气畸变的产生,可为船用进气装置设计与改型提供一定的参考数据.
于洋孙鹏钟兢军丁小娟
关键词:船舶风向外流场
压力面小翼对涡轮叶栅不同间隙下流场影响的实验被引量:6
2016年
对某涡轮叶栅加装不同宽度的压力面小翼对叶栅间隙流场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详细测量了间隙高度为0.5%h,1%h,1.5%h时叶栅出口流场和叶片表面静压分布情况.通过实验结果分析得出:随着间隙高度的增加,间隙泄漏流动加剧,泄漏涡增强,叶栅总损失增加,同时使上通道涡的强度减弱;压力面小翼在间隙高度为0.5%h时对间隙泄漏流动的控制效果较好,宽度为0.4倍当地叶片厚度的压力面小翼能使叶栅总损失降低18%.间隙高度为1%h时,0.3倍当地叶片厚度的压力面小翼效果最佳,使叶栅总损失降低10.37%.间隙高度为1.5%h时,压力面小翼对间隙泄漏流动基本没有影响,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叶栅总损失.
钟兢军魏曼陆华伟
关键词:涡轮叶栅
共3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