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钟强

作品数:26 被引量:312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攀登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6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2篇青藏
  • 12篇青藏高原
  • 9篇地表
  • 4篇地表反射率
  • 4篇地气
  • 4篇反射率
  • 3篇地气系统
  • 3篇太阳辐射
  • 3篇气候
  • 3篇气候学
  • 3篇气系统
  • 3篇卫星反演
  • 3篇黑河实验
  • 3篇黑河实验区
  • 3篇反演
  • 2篇地表特征
  • 2篇植被
  • 2篇植被指数
  • 2篇气顶
  • 2篇气候学特征

机构

  • 26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26篇钟强
  • 8篇王可丽
  • 7篇魏丽
  • 4篇侯萍
  • 4篇吴艾笙
  • 1篇江灏
  • 1篇沈志宝
  • 1篇季国良
  • 1篇韦志刚

传媒

  • 19篇高原气象
  • 3篇大气科学
  • 2篇气象学报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应用气象学报

年份

  • 2篇1997
  • 3篇1996
  • 2篇1995
  • 3篇1994
  • 3篇1993
  • 3篇1992
  • 3篇1991
  • 2篇1990
  • 4篇1989
  • 1篇1988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藏高原云的气候学特征被引量:81
1997年
利用国际卫星云气候计划(ISCCP)获取的1983年7月~1990年6月2.5°×2.5°分辨率的云气候资料以及Hahn等整理的1971~1981年5°×5°分辨率地面观测云气候资料,综合分析了青藏高原地区冬季和夏季云的水平和垂直分布特征。
魏丽钟强
关键词:青藏高原气候学
青藏高原地气系统云辐射强迫的气候学特征被引量:12
1997年
利用ERBE—S4和ISCCP—C2月平均资料着重分析了青藏高原这一特殊气候区域地气系统云辐射强迫的气候学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冬、夏季云对地气系统辐射强迫的场分布形势有明显的差异。对于地气系统长波辐射,冬季高原主体为云强迫高值区,夏季云强迫空间变化平缓,高原主体平均云的温室效应春季最大,秋季最小,云使地气系统射出长波辐射年平均减少45.6W/m2;对于地气系统长波辐射,冬季高原地区为云强迫相对高值区,夏季云强迫为西部小,东部大,高原主体平均云的反射率效应春季最大,冬季最小,云使地气系统短波吸收辐射年平均减少49.7W/m2;高原地区冬季云的温室效应大于云的反射率效应,云对地气系统起着辐射增温的作用,春、夏、秋三季的情况则与之相反,云对地气系统有辐射冷却的作用。就全年情况而言,云的辐射冷却作用占优势,年平均净辐射云强迫值-4.1W/m2。
王可丽钟强
关键词:青藏高原地气系统云辐射强迫气候学
推算NOAA AVHRR 1、2通道衰减率的一种方法被引量:1
1993年
给出了一种确定 NOAA AVHRR 可见光(通道1)和近红外(通道2)辐射仪传感器衰减率的方法.首先在中国西部沙漠地区选择38个沙漠目标区(尺度为20×20km^2),用同一卫星相隔多年的两个不同时期的晴天过境观测资料,建立各自的观测反射率与卫星天顶角的函数关系.通过两个不同时期的函数关系的比较,用逐步回归法确定出传感器的衰减率.用1985年10月与1988年9月 NOAA-9 AVHRR 资料推算其通道1与通道2的衰减率分别为5.8%/年和4.6%/年.该方法也适用于不同 NOAA 卫星间的定标归一化.
吴艾笙钟强
关键词:衰减率
自然表面比辐射率测定方法的理论分析和实验被引量:5
1992年
本文对野外现场测定自然表面比辐射率的方法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观测实验.结果表明文献[1]的测量方法在估计比辐射率时偏高而使表面温度估计偏低,对原方法改进后可得到很好的改善;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值有很好的一致性,以部分计算值代替实测值,可减少实测项目,使观测方案进一步简化且仍保持良好的精度.应用改进后的方法,我们在“黑河试验”现场测定了几种不同下垫面的比辐射率.
江灏钟强
关键词:比辐射率
中国西部云和积雪的多通道特征和识别被引量:5
1991年
由于云与雪具有类似的辐射特性——高反射率与低亮度温度,利用目前的业务气象卫星扫描辐射计资料,用客观方法识别单个像素所对应的是雪还是云仍是一个十分困难的问题。本文利用NOAA-9和NOAA-11日间所有5个通道的AVHRR资料,分析了中国的西部——青藏高原及戈壁、沙漠等地区云和地表雪的多通道辐射特征,并采用多阈值法,结合实例进行了云、雪及背景地表的识别分类试验。分析结果表明,AVHRR第3通道的测量值经过适当处理后对识别云和地表积雪是十分有意义的。
魏丽钟强
关键词:积雪多通道卫星
青藏高原地区NOAA-7与Nimbus-7辐射收支观测结果的比较被引量:1
1991年
本文利用1982年8月—1983年7月NOAA—7与Nimbus—7的月平均资料,比较了两者在青藏高原地区的行星反射率、OLR及地气系统净辐射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定量分析了两种资料的差异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青藏高原地区,两种资料的差异非常明显,相关性较差。Nimbus—7测值表现了随纬度而变化的大趋势,NOAA—7测值则较细致地反映了高原的影响。由此认为,NOAA—7测值更适用于青藏高原地区的气候学研究。
王可丽钟强
关键词:青藏高原地气系统
应用空间凝聚法分析地表特征
1990年
本文简单介绍了Coakley的空间凝聚法——一种利用高分辨率卫星扫描资料确定云层复盖率与晴空辐射率的分析方法,并把它推广应用于非均匀下垫面,利用高分辨率红外与可见光AVHRR LAC资料分析了HEIFE实验区——张掖地区及我国西部其它一些代表性区域不同下垫面晴空辐射场的特征。
魏丽钟强
关键词:地表AVHRR资料反射率
青藏高原地区大气顶净辐射与地表净辐射的关系被引量:24
1995年
地表净辐射为地气系统净辐射与大气层净辐射之差。对大气层净辐射作不同的假定,可将地表净辐射与大气顶辐射收支之间的关系表示成不同的形式。本文利用1982年8月—1983年7月青藏高原地区地面辐射收支观测资料及同期NOAA-7辐射收支资料,用统计方法讨论了大气顶净辐射与地表净辐射之间的相关性,建立了两者之间的回归方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青藏高原地区月平均地表净辐射的时空分布特征。
王可丽钟强
关键词:青藏高原地表净辐射
大气红外窗区(10.5-11.5μm和11.5-12.5μm)辐射传输的敏感性试验被引量:1
1988年
大气窗区卫星红外遥感的辐射资料可应用于地表温度的确定,但必须考虑大气影响。为此,本文利用辐射传输模式和中纬度及青藏高原模式大气,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大气和地表状态(大气温、湿廓线、地表温度与高度)的改变对大气顶红外窗区射出辐射的影响以及射出辐射对发射方向(天顶角)依赖关系。主要结论见正文小结。
魏丽钟强
关键词:模式大气
青藏高原地面热源观测研究的进展被引量:12
1989年
1.历史的回顾青藏高原不仅在大地形的动力方面影响着我国和亚州的大气环流,而且在高原地面加热场和地一气系统的能量收支方面对我国、亚州甚至北半球的天气气候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因此,几十年来一直为国内外气象学家们所关注。为了揭示高原地区地面热状况及其对天气气候影响的本质,我国气象工作者从50年代开始就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然而,在如此辽阔的高原地区,至今仍仅有很少的日射观测台站,这就给研究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季国良钟强沈志宝
关键词:地面热源太阳辐射青藏高原
全文增补中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